六年级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期

一、古代经典诗词

1.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1]

8. 天净沙①·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④影下⑤。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词牌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现代经典诗文

1. 再别康桥

文/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俯首甘为孺子牛 2、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1]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2]

3、中华少年

作者:李少白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6. 毛主席诗词

沁园春.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 宋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趣味经典

1.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

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2、自相矛盾——中国古代寓言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

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3、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把池水放干;渔:捉鱼。

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间计于他的舅舅大臣狐堰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幅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 —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幅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那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那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幅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迟避三台”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迟再迟,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

舍,结果被晋军订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猴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比喻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不顾长远利益。

响遏 行云

据《列子·汤问》中记载,秦国有个喜欢唱歌的人叫薛谭,他向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

学得全部技巧,他就自以为学完了在郊外大路上设酒食为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唱起悲壮的歌曲,嘹亮的歌声振动林间的树木,使天上的浮云停止飘动。薛谭于是向秦青认错并请求留下,终生不敢再提学成归乡。

秦青向拜访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往东到齐国,粮食吃完,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维持生活。她离开后,留下的歌声还在屋梁间回荡,三天没有停止,附近的人以为她还没有离开。

韩娥经过旅馆时,旅馆的人侮辱了她,韩娥于是拉长声音悲哀的哭泣,周围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随之悲哀忧愁,相对哭泣流泪,三天没有吃饭。旅馆的人因此急忙追她回来。

韩娥回来后又拉长声音唱歌,周围一里以内的老人和小孩都高兴的拍手跳舞,谁都无法停不下来,也忘了之前的悲哀。于是,就赠送很多财物给韩娥,再送她回家。所以雍门的人到现在还喜欢唱歌和悲哭,那是仿效韩娥留下来的声音。”

原文中用来形容秦青歌声的句子“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后来就被演变为“响遏行云”这句成语,形容歌声嘹亮高亢。

4、文人轶事 神笔写树 枯木生花 何海舟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他虽然没什么大文才,却喜欢舞文弄墨。他听说欧阳修是众人瞩目的大文豪,心中很不服气,便赶赴京城,想与欧阳修当面比试,一决高低。 途中,他看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死树,便诗性大发,当即呤道:“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树杈。”到此也就卡壳了,他在这棵古树前转悠了半天也想不出下旬。事情也凑巧,恰好欧阳修路过这里,看见这人一直在死树旁转,顿生好奇,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委。欧阳修望着眼前这棵树略一沉思,便应声

呤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那人一听,连声叫绝:“神来之笔,起死回声啊!”随后了解到眼前这位正是自己不服气的欧阳修时,羞愧难当。

5、经典与绘画

6、古代证词文名句赏析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六年级上期

一、古代经典诗词

1.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4.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1]

8. 天净沙①·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④影下⑤。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词牌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现代经典诗文

1. 再别康桥

文/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俯首甘为孺子牛 2、有的人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1]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于北京[2]

3、中华少年

作者:李少白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6. 毛主席诗词

沁园春.雪 (1936.02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 宋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趣味经典

1.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

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人的脑瓜子真像榆木疙瘩一样死板。而那些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不也像这个揣着鞋尺码去替自己买鞋的人一样愚蠢可笑吗?

2、自相矛盾——中国古代寓言 楚国有个人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为了招徕顾客,使自己的

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楚人说话绝对化,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免陷入尴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与戳无不破的矛是不可能并存于世的。因此,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做满说绝走极端。

3、成语故事 竭泽而渔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把池水放干;渔:捉鱼。

公元前632年,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间计于他的舅舅大臣狐堰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幅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 —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幅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那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那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幅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迟避三台”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迟再迟,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

舍,结果被晋军订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猴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比喻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不顾长远利益。

响遏 行云

据《列子·汤问》中记载,秦国有个喜欢唱歌的人叫薛谭,他向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

学得全部技巧,他就自以为学完了在郊外大路上设酒食为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唱起悲壮的歌曲,嘹亮的歌声振动林间的树木,使天上的浮云停止飘动。薛谭于是向秦青认错并请求留下,终生不敢再提学成归乡。

秦青向拜访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往东到齐国,粮食吃完,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维持生活。她离开后,留下的歌声还在屋梁间回荡,三天没有停止,附近的人以为她还没有离开。

韩娥经过旅馆时,旅馆的人侮辱了她,韩娥于是拉长声音悲哀的哭泣,周围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也都随之悲哀忧愁,相对哭泣流泪,三天没有吃饭。旅馆的人因此急忙追她回来。

韩娥回来后又拉长声音唱歌,周围一里以内的老人和小孩都高兴的拍手跳舞,谁都无法停不下来,也忘了之前的悲哀。于是,就赠送很多财物给韩娥,再送她回家。所以雍门的人到现在还喜欢唱歌和悲哭,那是仿效韩娥留下来的声音。”

原文中用来形容秦青歌声的句子“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后来就被演变为“响遏行云”这句成语,形容歌声嘹亮高亢。

4、文人轶事 神笔写树 枯木生花 何海舟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他虽然没什么大文才,却喜欢舞文弄墨。他听说欧阳修是众人瞩目的大文豪,心中很不服气,便赶赴京城,想与欧阳修当面比试,一决高低。 途中,他看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死树,便诗性大发,当即呤道:“门前一古树,两股大树杈。”到此也就卡壳了,他在这棵古树前转悠了半天也想不出下旬。事情也凑巧,恰好欧阳修路过这里,看见这人一直在死树旁转,顿生好奇,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委。欧阳修望着眼前这棵树略一沉思,便应声

呤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那人一听,连声叫绝:“神来之笔,起死回声啊!”随后了解到眼前这位正是自己不服气的欧阳修时,羞愧难当。

5、经典与绘画

6、古代证词文名句赏析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相关内容

  • 城西小学 "诗香盈校"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 城西小学 "诗香盈校"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城西小学坐落于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故乡,学校以陆游文化为"坐标",确立了"以诗立校,以诗立人"为特色的办学理念,本着用乡土名人文化熏陶人,用传统经典文化孕育人的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终 ...

  • 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
  • 诵读国学经典 营造书香校园 --古槐二小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 古槐二小位于平舆县城文化路与建设街交汇处,是一所有着五十余年建校历史的六年制全日制小学.创设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是我校始终如一的办学理念.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了解并热爱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实行全 ...

  •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 ...

  •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双岘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

  • 2011年经典诵读活动
  • 朱保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同时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展示我校课改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语文 ...

  • 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 读书伴成长,书香满校园 ----庆阳市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汇报材料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我校一直把"诵读国学经典"作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 富学校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读书氛围的重要活动来开展.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全员参与 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的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 ...

  • 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一年级上经典诵读
  • 南台小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经典诵读: 必背古诗词: 1. 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骆宾王) 4.风(李峤) 5.咏柳(贺知章) 6.凉州词(王之涣) 7.登鹳雀楼(王之涣) 8.春晓(孟浩然) 9.凉州词(王翰) 10.一去二三里(王昌龄) 二年级: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 ...

  • 一年级学生经典美文诵读
  • 一年级学生经典美文诵读 东岗小学 欧春燕 阅读经典美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对0-13岁 ...

  • 2010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 汐子总校 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只奇葩,源远流长.为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汐子总校于2008年起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总校提出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创建学校特色,进一步打造成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目标,对古诗文诵读活动 ...

  • 2年级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磴口县二完小 周爱霞 2015 7 1 二年级下经典诵读小结 磴口县二完小 周爱霞 2015-7-1 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优秀经典古诗文蕴含丰富哲理,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