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儒林外史_讽刺艺术分析

第10卷第4期2010年8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OFJIXIUNIVERSITY

Vol.10No.4Aug.2010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4-0125-2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分析

苟瀚心

摘要:《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它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

。《儒林外史》水平。原著中多种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称道的讽刺手法主要分为现实主义

写作手法、对照手法、悲喜交融法、适度夸张法以及细节描写法等五种。

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讽刺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深刻透彻,讽刺手法运用淋漓尽致,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清朝野史大观》:“近日社会小说盛行,《孽海花》评说如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著者也。然追《儒林外史》溯源委,不得不以一书为吾国社会小说嚆矢

[1]

”鲁迅先生亦曾赞曰:“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也。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

[2]”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成讽刺之书。

一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曾说过讽刺文学一旦离

开了真实,也就如纸花一样。吴敬梓把他的讽刺艺术,建

具有无穷的生命力。立在对现实生活真实描写的基础上,

这种深沉的感时忧世之作,使作品充溢着鲜明的理性色彩和深切的人生关注,从而对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正是在

《儒林外史》这一点上,使具有了独特的清醒的现实感,从

“黑幕小说”、“谴责而把它与那些专以攻讦谩骂为能事的

小说”相区别,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讽刺杰作。

1.所写人物———“绝无凿空而谈者”。《儒林外史》是以真人为模特的。据吴敬梓的姻亲

,《儒林外史》,“或象形谐声,晚辈金合所述所写人物或

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

”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其中,杜

少卿即为作者自况,马纯上即马萃中,迟衡山即樊南仲等。作者表面上是写明代生活,实际上是将清代中叶的各士林人物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使其蜗居于科举制度后的悲剧、丑恶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大彰于世,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时人读之,在暗语之下对比所录诸生的真实举动,不觉意趣横生,讽喻辛辣,力透纸背。

2.所着笔墨———人物自现,婉而多讽。《儒林外史》在的写作中,吴敬梓巧妙地退到了人物的背后,通过对表现对象作真实、具体、客观的描写,把讽

[2]

,“无一贬词,刺中的白描发挥到极致情伪毕露”。讽贯穿全书,很少出现作者主观色彩的字刺性的白描手法,

眼或刻心尽意的重彩描写。就正文开篇所写的薛家集的讽刺场景而言,无论是对夏总甲、梅玖、王惠和周进的外貌、语言、行为和静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是诸如申祥甫之流一方面不得不仰仗夏总甲鼻息,一方面又进行互相

[3]

攻扞的讽刺性场景的描写,无不以白描的手法取胜。

在用白描构架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吴敬梓更是通过

“婉而多讽”一种的含蓄手法,让读者从中体味出现象本

身的荒谬与矛盾,挖掘出表象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如第十回写鲁翰林招蘧公孙为婿,原本喜庆的婚宴忽然被一只从梁上走滑了脚的老鼠搅乱了。那只恰好落

“吓了一惊,把碗跳翻,爬起就在滚热的燕窝碗里的老鼠

从新郎官身上跳了下去,把簇新的大红缎补服都弄油

”“踢起有丈把高”“把两盘点心了。一个厨役把一只钉鞋

。整个过程,打的稀烂”作者始终不露声色,冷静书写,将

庄重热烈的婚宴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这背后,实则

——醉心八股的鲁翰林、讽刺了这场婚姻的荒诞性—鲁小、姐与对八股“不甚在行”喜吟诗的蘧公孙之间的矛盾,

喻示了蘧公孙将被习八股之风改造的悲剧命运。

3.所用力道———因人因时而异。《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并非是概念化、公式化的。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吴敬梓严格遵守从生活的真实出发的现实主义写作原则,使得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真实可感。

针对不同的人,吴氏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王德、王仁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的揭露和严厉的鞭挞;而对于马二先生等人,既有对其迂腐、物质、庸俗的讽刺,又能对急人之难和诚笃善良的品格予以肯定和赞扬。

此外,当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发生变化时,吴敬梓又能调转笔锋,变化笔力。最典型的是对匡超人的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纯真朴实,勤劳俭朴,描写。最开始,

对其悉心服侍父亲的孝廉之举的细致描写显露出吴敬梓的褒扬之意。但是,当匡超人步上追求功名之路,渐渐沾染社会恶习,到最后完全沦落为一个出卖灵魂的流氓的过程中,作者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疾言厉色,并有因为之前的欣赏而包庇恶行、混淆视听。

二对照手法1.自相矛盾。

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范进与张静斋到高腰县打秋风时遇到严贡生来拉关系。他送来九个盘子,并且自夸说自己为人率真,从不占

:“早上关的那人便宜。这时他家的小厮来请他回去,说

”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强圈别人猪的行

“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动,否定了他自己的谎

言,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不禁使人哑然失笑。

作者简介:苟瀚心,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邮政编码:100875

·125·

第4期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

2.前后对照。

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

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

生喜剧效果。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是“尖嘴猴

。中了举以后,腮”范进的外貌并未发生变化,而胡屠户

“方面大耳”。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揭却夸他的女婿是

示胡屠户的市侩心理,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

[4]

习气。

3.典故对照。《儒林外史》常在写作中巧妙的借用其他文学作品

加以改造重构,使读者在阅读之中,体味中的经典桥段,

典故在前后两种不同语境比照之下衍生出的意趣,加大讽刺力度。

第二十回,匡超人用《琵琶记》里“蔡伯喈招赘牛相府”的典故来宽慰自己已婚再娶的可耻行为。然而,这两

,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蔡伯喈试图“忠孝两全”在权

势的威逼下不得已而再婚;而匡超人在外没有权势的逼迫,在内是有心攀附权贵。两相比照,蔡伯喈的举动正好成为一面明镜,照出了匡超人的伪善嘴脸。又如二娄帮助杨执中出监,但许久未见其来谢时,他俩想到了晏婴与

用名士晏婴自诩,又赞不学无术的杨执中越石甫的典故,

为越石甫,使人忍俊不禁。

三悲喜交融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悲剧性因素,又有喜剧。《儒林外史》将生活中的悲喜相相融合,展现生性因素

活的原貌,从喜中感受到悲,更加深了悲剧体验,揭露了悲剧背后根源于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因,造成了深邃的讽刺意义。

在小说里,有着许多可笑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最惹人发笑的片段恰恰是内在的悲剧性最强的地方。周进撞

“梅之讥诮无情,号板,实是夏之勒逼实惠,王之盛气凌;范进喜极而疯,“现世宝”“穷鬼”则是被那个骂他和人”

的环境逼出来的,两人疯狂的可笑行径无一不是被崇尚功名的社会所逼,无一不是自身被科举制度异化的结果。他两人只是书中大多数悲喜交融的人物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例子而已。像马二先生、鲁小姐、匡超人、蘧公孙等人的可笑行径也是因科举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然。可笑之

却是可怜、可悲之极。中,

四适度的夸张

夸张在讽刺艺术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常把人物的一个主要特征作为行为与心理描写的基础,抓住富于表现

。《儒力的细节对其加以夸大,达到淋漓尽致的讽刺效果

林外史》出色地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上加以适度的夸

“溢恶”,张,以真实去合理地暴露丑恶,而不流于以此极

尽讽刺之能事。

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屈辱的周进,头撞贡院的,“只伏着号板哭个不住”,“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号版

;三十多年忍气吞声,来”唯唯诺诺,过着清贫苦寒的日子

的范进在终成大事时竟喜极发疯;一生贫苦的范老太因

一时痰迷心窍,撒手人寰;家中突来的富贵而高兴过头,

“有十多万银子”,“钱过北斗,有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羊成行”的严监生竟然吝啬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儒林人士的各种夸张之态实乃不胜枚举。

正是通过这种适度的夸张,生动的描绘出了人物的

让人捧腹大笑之余更深感腐朽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丑态,

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

五细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显著地增强形象的生动性,使之丰满。《儒林外史》而可感里的细节描写不胜枚举。书中所记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各有一两个最能体现自己精神特征的细节,以致只要提到某个人物,就会想起它来。只要提

“把手起胡屠户,我们就会想到,他让范进收回银子时,是,里的银子握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苏过来”当谈及马二

先生时,眼前就不能不浮现出他在游西湖时,湖光山色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是对酒店里羊肉的香味和盘中的

“银镶美味佳肴垂涎三尺。又如范进守孝礼,执意不肯用

“象箸”,“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杯箸”和当描写到他

这个细节时,就像一把利刀,戳穿了范进元子送在嘴里”

的假面具,辛辣地讽刺了深受科举考试制度之害的封建文人的虚伪、欺骗、做作。

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吴敬梓以对

准确地从中挑选那些有生活的高度熟悉与理解为前提,

表现力的细节,来丰富他笔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挖掘出人物自身潜藏的深刻的矛盾和喜剧性,与讽刺手法相得益彰。

六结语《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作者吴敬梓通过各式各样的讽刺手法,将18世纪中国的社会风俗面貌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深

。《儒林外入地揭露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堕落

史》奠定了中国古典小说讽刺小说的基础,它出神入化的讽刺艺术直接影响了晚清的谴责小说,其余韵甚至延及到新文学大家鲁迅身上,并经由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M].上海古籍出版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1984,23.社,[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73.社,[3]J].绍兴文理叶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综论[

1997,(3).学院学报,[4]J].今日南国,陈延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009,(3).

AnAnalysisofSatiricalArtAdoptedinthe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

GouHanxin

Abstract: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isafamoussatiricalnovelinthehistoryofancientChineseliterature,whichre-presentsthehighestlevelofancientChineseartofsatire.Theskilleduseofvarioussatiresinthisbookhasalwaysbeenspoken

highlyofbyChineseandoverseasscholars.Thesatiricalployusedin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consistsoftherealisticwrit-contrastandcomparison,combinationoftragedyandcomedy,moderateexaggeration,anddetaileddescription.ingtechniques,

Keywords: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satiricalart;satiricalployClassNo.:I207.4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126·

第10卷第4期2010年8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OFJIXIUNIVERSITY

Vol.10No.4Aug.2010

文章编号:1672-6758(2010)04-0125-2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分析

苟瀚心

摘要:《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它代表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最高

。《儒林外史》水平。原著中多种讽刺手法的熟练运用历来为中外学者所称道的讽刺手法主要分为现实主义

写作手法、对照手法、悲喜交融法、适度夸张法以及细节描写法等五种。

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讽刺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中叶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

它对封建社会的揭露深刻透彻,讽刺手法运用淋漓尽致,把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清朝野史大观》:“近日社会小说盛行,《孽海花》评说如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著者也。然追《儒林外史》溯源委,不得不以一书为吾国社会小说嚆矢

[1]

”鲁迅先生亦曾赞曰:“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也。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

[2]”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成讽刺之书。

一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曾说过讽刺文学一旦离

开了真实,也就如纸花一样。吴敬梓把他的讽刺艺术,建

具有无穷的生命力。立在对现实生活真实描写的基础上,

这种深沉的感时忧世之作,使作品充溢着鲜明的理性色彩和深切的人生关注,从而对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正是在

《儒林外史》这一点上,使具有了独特的清醒的现实感,从

“黑幕小说”、“谴责而把它与那些专以攻讦谩骂为能事的

小说”相区别,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讽刺杰作。

1.所写人物———“绝无凿空而谈者”。《儒林外史》是以真人为模特的。据吴敬梓的姻亲

,《儒林外史》,“或象形谐声,晚辈金合所述所写人物或

庾词隐语,全书载笔,言皆有物,绝无凿空而谈者。若以

”雍乾间诸家文集细绎而参稽之,往往十得八九。其中,杜

少卿即为作者自况,马纯上即马萃中,迟衡山即樊南仲等。作者表面上是写明代生活,实际上是将清代中叶的各士林人物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使其蜗居于科举制度后的悲剧、丑恶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大彰于世,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时人读之,在暗语之下对比所录诸生的真实举动,不觉意趣横生,讽喻辛辣,力透纸背。

2.所着笔墨———人物自现,婉而多讽。《儒林外史》在的写作中,吴敬梓巧妙地退到了人物的背后,通过对表现对象作真实、具体、客观的描写,把讽

[2]

,“无一贬词,刺中的白描发挥到极致情伪毕露”。讽贯穿全书,很少出现作者主观色彩的字刺性的白描手法,

眼或刻心尽意的重彩描写。就正文开篇所写的薛家集的讽刺场景而言,无论是对夏总甲、梅玖、王惠和周进的外貌、语言、行为和静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是诸如申祥甫之流一方面不得不仰仗夏总甲鼻息,一方面又进行互相

[3]

攻扞的讽刺性场景的描写,无不以白描的手法取胜。

在用白描构架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吴敬梓更是通过

“婉而多讽”一种的含蓄手法,让读者从中体味出现象本

身的荒谬与矛盾,挖掘出表象背后蕴藏着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如第十回写鲁翰林招蘧公孙为婿,原本喜庆的婚宴忽然被一只从梁上走滑了脚的老鼠搅乱了。那只恰好落

“吓了一惊,把碗跳翻,爬起就在滚热的燕窝碗里的老鼠

从新郎官身上跳了下去,把簇新的大红缎补服都弄油

”“踢起有丈把高”“把两盘点心了。一个厨役把一只钉鞋

。整个过程,打的稀烂”作者始终不露声色,冷静书写,将

庄重热烈的婚宴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这背后,实则

——醉心八股的鲁翰林、讽刺了这场婚姻的荒诞性—鲁小、姐与对八股“不甚在行”喜吟诗的蘧公孙之间的矛盾,

喻示了蘧公孙将被习八股之风改造的悲剧命运。

3.所用力道———因人因时而异。《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并非是概念化、公式化的。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吴敬梓严格遵守从生活的真实出发的现实主义写作原则,使得人物形象丰富立体,真实可感。

针对不同的人,吴氏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王惠、汤知县、严氏兄弟、王德、王仁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的揭露和严厉的鞭挞;而对于马二先生等人,既有对其迂腐、物质、庸俗的讽刺,又能对急人之难和诚笃善良的品格予以肯定和赞扬。

此外,当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发生变化时,吴敬梓又能调转笔锋,变化笔力。最典型的是对匡超人的

作者笔下的匡超人纯真朴实,勤劳俭朴,描写。最开始,

对其悉心服侍父亲的孝廉之举的细致描写显露出吴敬梓的褒扬之意。但是,当匡超人步上追求功名之路,渐渐沾染社会恶习,到最后完全沦落为一个出卖灵魂的流氓的过程中,作者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疾言厉色,并有因为之前的欣赏而包庇恶行、混淆视听。

二对照手法1.自相矛盾。

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范进与张静斋到高腰县打秋风时遇到严贡生来拉关系。他送来九个盘子,并且自夸说自己为人率真,从不占

:“早上关的那人便宜。这时他家的小厮来请他回去,说

”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严贡生强圈别人猪的行

“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动,否定了他自己的谎

言,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不禁使人哑然失笑。

作者简介:苟瀚心,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邮政编码:100875

·125·

第4期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

2.前后对照。

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

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

生喜剧效果。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范进是“尖嘴猴

。中了举以后,腮”范进的外貌并未发生变化,而胡屠户

“方面大耳”。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揭却夸他的女婿是

示胡屠户的市侩心理,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

[4]

习气。

3.典故对照。《儒林外史》常在写作中巧妙的借用其他文学作品

加以改造重构,使读者在阅读之中,体味中的经典桥段,

典故在前后两种不同语境比照之下衍生出的意趣,加大讽刺力度。

第二十回,匡超人用《琵琶记》里“蔡伯喈招赘牛相府”的典故来宽慰自己已婚再娶的可耻行为。然而,这两

,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蔡伯喈试图“忠孝两全”在权

势的威逼下不得已而再婚;而匡超人在外没有权势的逼迫,在内是有心攀附权贵。两相比照,蔡伯喈的举动正好成为一面明镜,照出了匡超人的伪善嘴脸。又如二娄帮助杨执中出监,但许久未见其来谢时,他俩想到了晏婴与

用名士晏婴自诩,又赞不学无术的杨执中越石甫的典故,

为越石甫,使人忍俊不禁。

三悲喜交融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悲剧性因素,又有喜剧。《儒林外史》将生活中的悲喜相相融合,展现生性因素

活的原貌,从喜中感受到悲,更加深了悲剧体验,揭露了悲剧背后根源于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因,造成了深邃的讽刺意义。

在小说里,有着许多可笑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最惹人发笑的片段恰恰是内在的悲剧性最强的地方。周进撞

“梅之讥诮无情,号板,实是夏之勒逼实惠,王之盛气凌;范进喜极而疯,“现世宝”“穷鬼”则是被那个骂他和人”

的环境逼出来的,两人疯狂的可笑行径无一不是被崇尚功名的社会所逼,无一不是自身被科举制度异化的结果。他两人只是书中大多数悲喜交融的人物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例子而已。像马二先生、鲁小姐、匡超人、蘧公孙等人的可笑行径也是因科举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然。可笑之

却是可怜、可悲之极。中,

四适度的夸张

夸张在讽刺艺术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常把人物的一个主要特征作为行为与心理描写的基础,抓住富于表现

。《儒力的细节对其加以夸大,达到淋漓尽致的讽刺效果

林外史》出色地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上加以适度的夸

“溢恶”,张,以真实去合理地暴露丑恶,而不流于以此极

尽讽刺之能事。

年过花甲、屡试不第、受尽屈辱的周进,头撞贡院的,“只伏着号板哭个不住”,“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号版

;三十多年忍气吞声,来”唯唯诺诺,过着清贫苦寒的日子

的范进在终成大事时竟喜极发疯;一生贫苦的范老太因

一时痰迷心窍,撒手人寰;家中突来的富贵而高兴过头,

“有十多万银子”,“钱过北斗,有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羊成行”的严监生竟然吝啬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儒林人士的各种夸张之态实乃不胜枚举。

正是通过这种适度的夸张,生动的描绘出了人物的

让人捧腹大笑之余更深感腐朽科举制度下的种种丑态,

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

五细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显著地增强形象的生动性,使之丰满。《儒林外史》而可感里的细节描写不胜枚举。书中所记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各有一两个最能体现自己精神特征的细节,以致只要提到某个人物,就会想起它来。只要提

“把手起胡屠户,我们就会想到,他让范进收回银子时,是,里的银子握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苏过来”当谈及马二

先生时,眼前就不能不浮现出他在游西湖时,湖光山色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而是对酒店里羊肉的香味和盘中的

“银镶美味佳肴垂涎三尺。又如范进守孝礼,执意不肯用

“象箸”,“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杯箸”和当描写到他

这个细节时,就像一把利刀,戳穿了范进元子送在嘴里”

的假面具,辛辣地讽刺了深受科举考试制度之害的封建文人的虚伪、欺骗、做作。

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吴敬梓以对

准确地从中挑选那些有生活的高度熟悉与理解为前提,

表现力的细节,来丰富他笔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并从中挖掘出人物自身潜藏的深刻的矛盾和喜剧性,与讽刺手法相得益彰。

六结语《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作者吴敬梓通过各式各样的讽刺手法,将18世纪中国的社会风俗面貌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深

。《儒林外入地揭露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堕落

史》奠定了中国古典小说讽刺小说的基础,它出神入化的讽刺艺术直接影响了晚清的谴责小说,其余韵甚至延及到新文学大家鲁迅身上,并经由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M].上海古籍出版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1984,23.社,[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73.社,[3]J].绍兴文理叶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综论[

1997,(3).学院学报,[4]J].今日南国,陈延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009,(3).

AnAnalysisofSatiricalArtAdoptedinthe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

GouHanxin

Abstract: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isafamoussatiricalnovelinthehistoryofancientChineseliterature,whichre-presentsthehighestlevelofancientChineseartofsatire.Theskilleduseofvarioussatiresinthisbookhasalwaysbeenspoken

highlyofbyChineseandoverseasscholars.Thesatiricalployusedin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consistsoftherealisticwrit-contrastandcomparison,combinationoftragedyandcomedy,moderateexaggeration,anddetaileddescription.ingtechniques,

Keywords:UnofficialHistoryofScholars;satiricalart;satiricalployClassNo.:I207.4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126·


相关内容

  • 儒林外史 教案
  •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学习<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 3.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难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 ...

  • 匡超人,教案
  • 篇一:匡超人 教案 <匡超人>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林外史>的主题. 2.掌握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精读文章,立足文本,分析匡超人人物形象. 2.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借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 ...

  • 小观对[儒林外史]的研究
  • 小观对<儒林外史>的研究 作者:耿丽珍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3期 [摘 要]<儒林外史>这部曾被鲁迅先生赞为"伟大"且又"唯一"的古代讽刺小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重视,对它的研究热情也逐渐高涨.本文 ...

  • 浅论[儒林外史]的文学艺术特点
  • 摘 要:<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书中主要刻画了各种类型的士人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精神面貌,暴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嘲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作者独具匠心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士林人物的 ...

  • [范进中举]教案
  •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范进.胡屠户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难点:理解范进中举反而 ...

  • 27.范进中举(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27.范进中举教学目的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以课堂练习为线索,组织教学.第一课时采用以练代讲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 ...

  • 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吴敬梓以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把功名宦海中的沉浮变幻.富贵利禄的人生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并通过对德世济民.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和不受功名富贵的污染的市井奇人等理想人物的刻意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 ...

  • 由[范迸中举]观[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由<范迸中举>观<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摘要:<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小说所写内容,假托明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 ...

  • 由[范进中举]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瞄 阅读 由 <屯适 中 岑> 竣 < 翦株 史> 的蚬 艺术 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 区南马厂 中学 杨廷进 提 起 文 学 作 品 的讽 刺 艺 术 ,最 突出的要数吴敬梓 的 < 儒 林外史 > 了. < 儒林 外史 >是一 部杰 出 的讽 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