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春笋"傍林鲜"

雨后春笋“傍林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又逢春笋破土上市时。绿玉修修冷罩烟,一溪春雨洗婵娟。初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一场溟蒙的春雨下过之后,山间竹林里“飒飒”冒出好多好多的竹笋芽儿,嫩青如玉,秀削玲珑,虽未曾尝鲜,却先饱了眼福,赏了美景。

岁寒三友“松竹梅”,竹君子以其高风亮节正直虚心之品质深受世人赞誉,而其第二代——春笋,更是百姓饭桌上一道脍炙人口难得的美味佳肴。

山珍“傍林鲜”秀色亦可餐

竹笋,山珍中的翘楚。古代称之为“苞”。以笋入馔,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始食笋尝鲜,以笋入贡,且代代相传,食笋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周代,竹笋已和香蒲一起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诗经》中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的食笋记载。《诗经·大雅·韩奕》云:“其肴维何,炮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古人将笋与“鳖”与“鲜鱼”相提并论,评价颇高。

笋,堪称“素食第一”山珍美味佳肴,民间有“无笋不成席”之习俗。在《周礼》中,将“笋菹”列为居家美食。用笋烹制的各种菜肴,香气清逸,滋味鲜美。周成王临终前,召集满朝的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设“敷重笋席”,宴请款待诸侯文武大臣,可见笋宴在当时之隆重规格。唐王李世民开创唐朝,建都长安,是一位颇喜食笋的皇帝。但长安少竹,鲜笋难得,故身价百倍。诗人李商隐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

在唐太宗当朝执政期间,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文武百官吃笋,谓之“笋宴”,他爱用笋来象征国运昌盛,也喜欢用笋来寓意大唐盛世,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传说清康熙皇帝特别喜食江南春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兄李煦,曾用“笋宴”招待南巡的康熙皇帝,并获得赞赏。后来,曹寅在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任内,每年都向京城进贡“燕来笋”(即燕子来时出土的鲜嫩春笋)。

竹笋的种类繁多,如春笋、夏笋、冬笋、毛笋、鞭笋、淡笋、石笋、野笋等等,或鲜或干,或腌或焙或泡,一年四季皆有上市。晋代戴凯有《竹谱》,其中记述了不同品种的竹笋,大致分为冬笋、春笋、鞭笋三类。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笋名为冬笋,白色,质嫩,味美;鞭笋为毛竹夏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色白,质脆,味

微苦而鲜。而春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戏剧家李笠翁把竹笋提到“疏食第一品”的高度。在《闲情偶集·饮馔部》说:“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他觉得肥羊乳猪也比不上它。

江南湿地下渚湖汀屿渚墩数以百计,除了大片芦苇地,还有一墩墩青翠摇曳的早元竹林。古代,二都一带乡村出产的春笋声名显赫,被列为朝廷贡品,其名称颇古怪,叫“猪蹄红”,可与猪蹄髈相媲美,笋中绝品。

诗画颂“龙孙”美味赛八珍

竹笋脆嫩鲜美,清香可口,博得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厚爱和赞美,不足为奇。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轼一生爱竹,自题“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竹铭”。后来传诵时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顿顿笋焖肉”,阐明其爱笋及乌的鲜明立场,在其法眼里,笋是餐餐不可少的食物。苏东坡曾做过一首竹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绵绷。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诗中他将洁白如玉的竹笋形容为刚脱襁褓的婴儿,而北方大厨师还不识此为何物,羁旅他乡的南方人,见了春笋后眼睛都发亮了。

唐代诗人杜甫对笋也有赞赏:“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诗人把嫩笋和鲜鱼搭配一起,可见其馔鲜美无比了。皮日休的“水花移得和鱼子,山蕨收时带竹胎”则称竹笋为“竹胎”。

白居易对食笋也情有独钟,他的《食笋》一诗中写道:“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忽踟躇,南风吹作竹。”他认为食笋鲜美可促食欲,久之连肉也不想吃了。

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云:“一夜春雷起旧根,乱披烟箨出溪门。稚川龙过频回首,认得青青数代孙。”在其眼里,小小竹笋便是“龙孙”尤物。诗人韩驹因垂涎笋的美味,曾写下:“莼丝化盐豉,槐叶资新面。岂知苦竹萌,风味觉独擅。蒸蒸沸鼎中,乱下白玉片,堆无他物乖,始觉真味现。”诗人陆游将竹笋视为“天厨仙供”,他在《食江西笋》中夸赞:“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

其他文人墨客赞赏竹笋的诗词也比比皆是,如欧阳修的“残雪压枝犹如桔,冻雪惊笋欲抽芽”;黄庭坚的“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范成大的“舍后菜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多么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对竹笋可谓迷恋之极,

有诗曰:“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灶剥春笋。”“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每年暮春三月,都要饱尝“鲜笋炮鲥鱼”几回,以解口馋。西泠印社社长金石名家吴昌硕在其画作《竹笋图》上题诗,更是一语点破:“客家虽有八珍赏,哪及山家野笋香。”把竹笋的美味摆在八珍之上,可见其对竹笋的厚爱。

佛门僧众出家人皆以蔬食为主,尤爱笋馔。宋代高僧济颠和尚有《笋疏》云:”拖油盘内糐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在诸多咏笋佳作中,论清新脱俗要数清代名尼隐慧的《食笋偈》:“久隐深山保圣胎,一声雷动出头来,层层剥尽蒸来吃,不负亲尝者一回。”诗中道出用“蒸”来烹笋馔,令人耳目一新。

腌笃、油焖、盐煮总相宜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通常,清明节前后乃品尝春笋的最佳时令,等笋芽破土之后,短短十几日就长成了竹子,一旦错过了这一节令,就只好等来年了。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竹笋能吸附脂肪、促进食

物发酵、有助消化和新陈代谢,可帮助减肥。

春笋,有荤素百搭之妙用,炒、烧、煮、煨、炖等皆可。一般来说,春笋可分“三段吃”。底部笋肉偏白,笋节较疏,相对比较老,适合煮、蒸、煨和猪肉、鸡肉等一起煲汤,易吸收肉汤精华,味道肥美;中间部分笋节紧密,颜色偏嫩黄,口感脆口,适合切片或切丝,拿来炒肉丝、腊肉或作为菜肴的配料都适宜;最精华的是头部笋尖,最为鲜嫩,拿来炒蛋味鲜清甜,作为肉丸、馅心的配料则清脆可口。

笋在菜肴中既可当主料,也可作配料。以笋做馔的名菜花样百出,如:糟笋、糖笋、酸笋、笋松、炒春笋、炒冬笋、烧三笋、火腿煨三笋、冬笋煨豆腐、拌燕笋等等。即使是配料,也非常引人注目。比如扬州的大煮干丝中配上些许笋丝,和干丝中的火腿丝红白相映,爽口且又爽眼,就更加成了蔬菜中的时鲜珍品。

德清人喜欢“腌笃鲜”,用咸肉或咸蹄髈与新鲜排骨或新鲜蹄髈慢火炖熬,再加新鲜的笋。冬天用冬笋,春天用竹笋。笃乃方言,即小火慢炖,乍一瞧汤在锅里“咕嘟嘟”地沸滚,似开非开。两小时后,汤清如水,肉烂欲脱,咸肉香嫩,新笋鲜脆。闻之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令食者倾心。而“扣三丝”为传统名菜。逢时过节,老百姓家餐桌上用此菜待客,三丝紧扣寓意团结。其中冬笋丝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重要食料。

春笋除了肉炖、汤煮外,便是油焖。竹笋焯水之后切滚刀块,用葱花爆锅,下笋块炒软,调进浓油赤酱等调料,加盖焖三五分钟,水干油亮,即可出锅。笋是素中之荤,需油增脂香、酒去泥腥,以油焖烹饪之法,恰恰最符合笋的性格。

如今,在菜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手剥笋”其实只是盐水煮笋的一种。而真正的盐煮笋,食之鲜而脆,是下酒的好东西。还有一种腌笋扁尖,用来煮汤、炒肉等,远多于下酒了。浙江人爱吃腌、糟、霉诸重口味的食物,宁波一带的盐水笋,吃来略有酸味,口感类似于酸笋了。

在日本料理店中,有一道芝麻酱拌春笋的菜式,两者搭配在一起,充满灵动市井之烟火气息,清爽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苏州的文化人以“淘汰俗情,渐及清望,互相唱咏,以见性灵”为乐子,常常一道雅聚,品尝美酒佳肴,或出于家庖,或出于主持中馈的妇人之手,周瘦鹃的夫人范凤君就是烹饪的高手。《紫兰小筑九日记》云:午餐肴核绝美,悉出凤君手,一为咸肉炖鲜肉,一为竹笋片炒鸡蛋,一为肉馅鲫鱼,一为笋丁炒蚕豆,一为酱麻油拌竹笋,蚕豆为张锦所种,竹笋则断之竹圃中者,厥味鲜美,此行凤君偕,则食事济矣。

竹笋自古人食谱中演变

笋,竹之萌。其下有鞭,其上有竹,新芽名笋,笋壳名箨。美者曰篁,秀者曰筠。大者曰筼,小者曰箭。冬有冬笋,春有春筍。宋高僧赞宁的《笋谱》曾有记载:“凡食笋之要,譬若治药修炼,得门则益人,反是则损。笋勿令见风,风吹旋坚,以巾纷拭上。又不宜见水,含壳沸汤瀹之,煮宜久。按煮笋实可一周时已熟。或见生水,远重煮一周时,验知笋不可生,生则损人,苦笋最宜久。甘笋出汤后出壳。澄煮笋汁为羹菇,味全加美。然后始可与语为食笋者矣。此外不足算也!”

赞宁和尚编撰汇总历代流传的竹笋烹调之法,在其心目中,煮笋简直与炼丹同样艰难。不仅如此,竟不足以“为食笋者矣!”可见,一般的凡夫俗子还未必有那样的口福呢!

宋代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有载: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在山林野外烧烤,亲自扫叶煨笋,将烧熟的竹笋剥去壳,撕成细条小段,调个味汁浇于笋上一拌即可。如此煨法,保留笋味而除其涩,有火炙竹箨之香,更兼包裹之严,原味丝毫不走,烤焙之工令笋质松散,调汁拌合时,诸味尽入而笋鲜尽显,很令人口感惊艳。

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点食成经,在其所著《随园食单》专门罗列记录了笋类食品,其中就有:

煨三笋——将天目笋、冬笋、问政笋,煨入鸡汤,号“三笋羹”。笋脯——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取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须昼夜环看,稍火不旺则溲矣。用清酱者,色微黑。春笋、冬笋皆可为之。

人参笋——制细笋如人参形,微加蜜水。扬州人重之,故价颇贵。笋油——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作豆腐法,上加一板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天台僧制以送人。

春末,笋子将老之际,价平且多,民间将其加工成笋脯豆,消闲小吃,佐茶下酒磨牙皆宜。做法也简单,黄豆浸泡过夜,清洗干净,笋剥壳焯水,切成指甲盖大小,两者同入砂锅中,加水没过,投入八角茴香,盐,糖,及酱油,焖煮入味,收干汤汁即可。豆软笋香,过老酒最宜;若是摊在竹匾上,小火烤干或置太阳下晒干,则成了孩子零食,摸一粒扔进嘴巴,越嚼越香。

作家林语堂曾说:“竹笋之所以深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嫩竹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嫩的抵抗。品鉴竹笋也许是辨别滋味的最好一例。它不油腻,有一种神出鬼没般难以捉摸的品质。”眼下正是食笋佳季,不妨体味一回文人笔下的竹笋滋味。

雨后春笋“傍林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又逢春笋破土上市时。绿玉修修冷罩烟,一溪春雨洗婵娟。初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一场溟蒙的春雨下过之后,山间竹林里“飒飒”冒出好多好多的竹笋芽儿,嫩青如玉,秀削玲珑,虽未曾尝鲜,却先饱了眼福,赏了美景。

岁寒三友“松竹梅”,竹君子以其高风亮节正直虚心之品质深受世人赞誉,而其第二代——春笋,更是百姓饭桌上一道脍炙人口难得的美味佳肴。

山珍“傍林鲜”秀色亦可餐

竹笋,山珍中的翘楚。古代称之为“苞”。以笋入馔,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始食笋尝鲜,以笋入贡,且代代相传,食笋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周代,竹笋已和香蒲一起作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诗经》中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蔬伊何,惟笋及蒲”的食笋记载。《诗经·大雅·韩奕》云:“其肴维何,炮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古人将笋与“鳖”与“鲜鱼”相提并论,评价颇高。

笋,堪称“素食第一”山珍美味佳肴,民间有“无笋不成席”之习俗。在《周礼》中,将“笋菹”列为居家美食。用笋烹制的各种菜肴,香气清逸,滋味鲜美。周成王临终前,召集满朝的文武诸侯拥戴康王登基,设“敷重笋席”,宴请款待诸侯文武大臣,可见笋宴在当时之隆重规格。唐王李世民开创唐朝,建都长安,是一位颇喜食笋的皇帝。但长安少竹,鲜笋难得,故身价百倍。诗人李商隐就有“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的描述。

在唐太宗当朝执政期间,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文武百官吃笋,谓之“笋宴”,他爱用笋来象征国运昌盛,也喜欢用笋来寓意大唐盛世,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传说清康熙皇帝特别喜食江南春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其妻兄李煦,曾用“笋宴”招待南巡的康熙皇帝,并获得赞赏。后来,曹寅在江宁、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任内,每年都向京城进贡“燕来笋”(即燕子来时出土的鲜嫩春笋)。

竹笋的种类繁多,如春笋、夏笋、冬笋、毛笋、鞭笋、淡笋、石笋、野笋等等,或鲜或干,或腌或焙或泡,一年四季皆有上市。晋代戴凯有《竹谱》,其中记述了不同品种的竹笋,大致分为冬笋、春笋、鞭笋三类。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笋名为冬笋,白色,质嫩,味美;鞭笋为毛竹夏季生长在泥土中的嫩杈头,状如马鞭,色白,质脆,味

微苦而鲜。而春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戏剧家李笠翁把竹笋提到“疏食第一品”的高度。在《闲情偶集·饮馔部》说:“凡食中无论荤素,皆用竹调味,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要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他觉得肥羊乳猪也比不上它。

江南湿地下渚湖汀屿渚墩数以百计,除了大片芦苇地,还有一墩墩青翠摇曳的早元竹林。古代,二都一带乡村出产的春笋声名显赫,被列为朝廷贡品,其名称颇古怪,叫“猪蹄红”,可与猪蹄髈相媲美,笋中绝品。

诗画颂“龙孙”美味赛八珍

竹笋脆嫩鲜美,清香可口,博得了不少文人雅士的厚爱和赞美,不足为奇。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轼一生爱竹,自题“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竹铭”。后来传诵时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顿顿笋焖肉”,阐明其爱笋及乌的鲜明立场,在其法眼里,笋是餐餐不可少的食物。苏东坡曾做过一首竹笋诗:“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绵绷。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诗中他将洁白如玉的竹笋形容为刚脱襁褓的婴儿,而北方大厨师还不识此为何物,羁旅他乡的南方人,见了春笋后眼睛都发亮了。

唐代诗人杜甫对笋也有赞赏:“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诗人把嫩笋和鲜鱼搭配一起,可见其馔鲜美无比了。皮日休的“水花移得和鱼子,山蕨收时带竹胎”则称竹笋为“竹胎”。

白居易对食笋也情有独钟,他的《食笋》一诗中写道:“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折故锦,素肌掰新玉。每日逐加餐,经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忽踟躇,南风吹作竹。”他认为食笋鲜美可促食欲,久之连肉也不想吃了。

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云:“一夜春雷起旧根,乱披烟箨出溪门。稚川龙过频回首,认得青青数代孙。”在其眼里,小小竹笋便是“龙孙”尤物。诗人韩驹因垂涎笋的美味,曾写下:“莼丝化盐豉,槐叶资新面。岂知苦竹萌,风味觉独擅。蒸蒸沸鼎中,乱下白玉片,堆无他物乖,始觉真味现。”诗人陆游将竹笋视为“天厨仙供”,他在《食江西笋》中夸赞:“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

其他文人墨客赞赏竹笋的诗词也比比皆是,如欧阳修的“残雪压枝犹如桔,冻雪惊笋欲抽芽”;黄庭坚的“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范成大的“舍后菜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多么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画竹,对竹笋可谓迷恋之极,

有诗曰:“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灶剥春笋。”“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每年暮春三月,都要饱尝“鲜笋炮鲥鱼”几回,以解口馋。西泠印社社长金石名家吴昌硕在其画作《竹笋图》上题诗,更是一语点破:“客家虽有八珍赏,哪及山家野笋香。”把竹笋的美味摆在八珍之上,可见其对竹笋的厚爱。

佛门僧众出家人皆以蔬食为主,尤爱笋馔。宋代高僧济颠和尚有《笋疏》云:”拖油盘内糐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在诸多咏笋佳作中,论清新脱俗要数清代名尼隐慧的《食笋偈》:“久隐深山保圣胎,一声雷动出头来,层层剥尽蒸来吃,不负亲尝者一回。”诗中道出用“蒸”来烹笋馔,令人耳目一新。

腌笃、油焖、盐煮总相宜

俗话说“尝鲜无不道春笋”,通常,清明节前后乃品尝春笋的最佳时令,等笋芽破土之后,短短十几日就长成了竹子,一旦错过了这一节令,就只好等来年了。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竹笋能吸附脂肪、促进食

物发酵、有助消化和新陈代谢,可帮助减肥。

春笋,有荤素百搭之妙用,炒、烧、煮、煨、炖等皆可。一般来说,春笋可分“三段吃”。底部笋肉偏白,笋节较疏,相对比较老,适合煮、蒸、煨和猪肉、鸡肉等一起煲汤,易吸收肉汤精华,味道肥美;中间部分笋节紧密,颜色偏嫩黄,口感脆口,适合切片或切丝,拿来炒肉丝、腊肉或作为菜肴的配料都适宜;最精华的是头部笋尖,最为鲜嫩,拿来炒蛋味鲜清甜,作为肉丸、馅心的配料则清脆可口。

笋在菜肴中既可当主料,也可作配料。以笋做馔的名菜花样百出,如:糟笋、糖笋、酸笋、笋松、炒春笋、炒冬笋、烧三笋、火腿煨三笋、冬笋煨豆腐、拌燕笋等等。即使是配料,也非常引人注目。比如扬州的大煮干丝中配上些许笋丝,和干丝中的火腿丝红白相映,爽口且又爽眼,就更加成了蔬菜中的时鲜珍品。

德清人喜欢“腌笃鲜”,用咸肉或咸蹄髈与新鲜排骨或新鲜蹄髈慢火炖熬,再加新鲜的笋。冬天用冬笋,春天用竹笋。笃乃方言,即小火慢炖,乍一瞧汤在锅里“咕嘟嘟”地沸滚,似开非开。两小时后,汤清如水,肉烂欲脱,咸肉香嫩,新笋鲜脆。闻之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令食者倾心。而“扣三丝”为传统名菜。逢时过节,老百姓家餐桌上用此菜待客,三丝紧扣寓意团结。其中冬笋丝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重要食料。

春笋除了肉炖、汤煮外,便是油焖。竹笋焯水之后切滚刀块,用葱花爆锅,下笋块炒软,调进浓油赤酱等调料,加盖焖三五分钟,水干油亮,即可出锅。笋是素中之荤,需油增脂香、酒去泥腥,以油焖烹饪之法,恰恰最符合笋的性格。

如今,在菜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手剥笋”其实只是盐水煮笋的一种。而真正的盐煮笋,食之鲜而脆,是下酒的好东西。还有一种腌笋扁尖,用来煮汤、炒肉等,远多于下酒了。浙江人爱吃腌、糟、霉诸重口味的食物,宁波一带的盐水笋,吃来略有酸味,口感类似于酸笋了。

在日本料理店中,有一道芝麻酱拌春笋的菜式,两者搭配在一起,充满灵动市井之烟火气息,清爽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苏州的文化人以“淘汰俗情,渐及清望,互相唱咏,以见性灵”为乐子,常常一道雅聚,品尝美酒佳肴,或出于家庖,或出于主持中馈的妇人之手,周瘦鹃的夫人范凤君就是烹饪的高手。《紫兰小筑九日记》云:午餐肴核绝美,悉出凤君手,一为咸肉炖鲜肉,一为竹笋片炒鸡蛋,一为肉馅鲫鱼,一为笋丁炒蚕豆,一为酱麻油拌竹笋,蚕豆为张锦所种,竹笋则断之竹圃中者,厥味鲜美,此行凤君偕,则食事济矣。

竹笋自古人食谱中演变

笋,竹之萌。其下有鞭,其上有竹,新芽名笋,笋壳名箨。美者曰篁,秀者曰筠。大者曰筼,小者曰箭。冬有冬笋,春有春筍。宋高僧赞宁的《笋谱》曾有记载:“凡食笋之要,譬若治药修炼,得门则益人,反是则损。笋勿令见风,风吹旋坚,以巾纷拭上。又不宜见水,含壳沸汤瀹之,煮宜久。按煮笋实可一周时已熟。或见生水,远重煮一周时,验知笋不可生,生则损人,苦笋最宜久。甘笋出汤后出壳。澄煮笋汁为羹菇,味全加美。然后始可与语为食笋者矣。此外不足算也!”

赞宁和尚编撰汇总历代流传的竹笋烹调之法,在其心目中,煮笋简直与炼丹同样艰难。不仅如此,竟不足以“为食笋者矣!”可见,一般的凡夫俗子还未必有那样的口福呢!

宋代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有载: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在山林野外烧烤,亲自扫叶煨笋,将烧熟的竹笋剥去壳,撕成细条小段,调个味汁浇于笋上一拌即可。如此煨法,保留笋味而除其涩,有火炙竹箨之香,更兼包裹之严,原味丝毫不走,烤焙之工令笋质松散,调汁拌合时,诸味尽入而笋鲜尽显,很令人口感惊艳。

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点食成经,在其所著《随园食单》专门罗列记录了笋类食品,其中就有:

煨三笋——将天目笋、冬笋、问政笋,煨入鸡汤,号“三笋羹”。笋脯——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为第一。取鲜笋加盐煮熟,上篮烘之。须昼夜环看,稍火不旺则溲矣。用清酱者,色微黑。春笋、冬笋皆可为之。

人参笋——制细笋如人参形,微加蜜水。扬州人重之,故价颇贵。笋油——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作豆腐法,上加一板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天台僧制以送人。

春末,笋子将老之际,价平且多,民间将其加工成笋脯豆,消闲小吃,佐茶下酒磨牙皆宜。做法也简单,黄豆浸泡过夜,清洗干净,笋剥壳焯水,切成指甲盖大小,两者同入砂锅中,加水没过,投入八角茴香,盐,糖,及酱油,焖煮入味,收干汤汁即可。豆软笋香,过老酒最宜;若是摊在竹匾上,小火烤干或置太阳下晒干,则成了孩子零食,摸一粒扔进嘴巴,越嚼越香。

作家林语堂曾说:“竹笋之所以深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嫩竹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嫩的抵抗。品鉴竹笋也许是辨别滋味的最好一例。它不油腻,有一种神出鬼没般难以捉摸的品质。”眼下正是食笋佳季,不妨体味一回文人笔下的竹笋滋味。


相关内容

  • 雨后春笋造句
  • 雨后春笋造句 1.在全市各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新公寓和办公楼. 2.公司创建多年来,受到各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在强手如林的机电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 3.城市边缘的新建房屋犹如雨后春笋. 4.竞争力.近三年来,由于钢材等原材料涨价,以及竞争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增多给公司市场份额带来了强 ...

  • 2017年春学期春笋公开课说课设计反思
  • <2.春笋>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

  • 春笋的做法大全,春笋的家常做法怎么做好吃
  • 白汁春笋的做法,朴实如 虾子蟹酱焖春笋,油焖春 春笋老鸭汤,适合春季上 春笋凉拌马兰头的两种不 春笋烧肉的做法多种,春 春笋图片,春笋是什么 好喝的春笋鸭腿汤怎么做 春笋土鸡汤的做法,春笋土 春笋红烧肉的做法,春笋红 春笋三吃,春笋最精致的 春笋泡菜的做法,怎么用 春笋如何去掉苦味 如何挑选鲜嫩好吃 ...

  • 物美价廉的冬笋和新鲜上市的春笋,你会买哪个?·杭州日报
  • 物美价廉的冬笋和新鲜上市的春笋,你会买哪个? 2015-01-09 记者 庄小琴 每年的这个时候,爱吃笋的杭州人逛菜场时多少会有点纠结:一边是物美价廉的冬笋,一边是新鲜上市的春笋,究竟买哪一个才好? 昨天,在刀茅巷农贸市场,65岁的蔡阿姨犹豫了又犹豫,最终还是挑了两支修长脆嫩的春笋.她笑呵呵地说,就 ...

  • [春笋]公开课教学设计
  • <春笋>教学设计 仪化三小 苏佳佳 教学目标: 1.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7个二类字,1个多音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春笋冲破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学习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 ...

  • [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孙艳
  • <雨后春笋>教学设计 服先镇中心小学校 孙艳 一.教学目标 (一)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三)通过读图的过程,发 ...

  • 春笋说课稿
  • <春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春笋>(相机板书).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爱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语言感受能力的好材料. 根据我以往的 ...

  •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笋]教案
  • <春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 ...

  •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校刊一至五期刊首语
  •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校刊一至五期刊首语 盛世春笋 破土而出 --校刊<春笋>第一期刊首语 09之春,烟花三月,发展中的篆角正值龙腾盛世,恰逢春风化雨.篆角教育在记忆中考突破600分.广南县"两基"巩固提高先进集体.广南县绿色学校.文山州先进团总支.文山州德育工作先进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