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 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两国在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中澳两国自建交以来都非常注重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且两国在经济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自2006年4月中澳双方就发展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以来,中澳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发展,双边关系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从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两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经贸合作 中国与澳大利亚 经贸关系

目 录

引 言„„„„„„„„„„„„„„„„„„„„„„„„„„„„„„„„„„„„1

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2

1.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取得的成绩 „„„„„„„„„„„„„„„„„„2

1.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4

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5

2.1.深化贸易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 5

2.2.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 „„„„„„„„„„„„„5

2.3.拓宽贸易渠道,增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多层次性 „„„„„„„„„„„„„6

2.4.借鉴国际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两国贸易水平 „„„„„„„„„„„„„6

2.5.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两国贸易长期共同发展 „„„„„„„„„„„„7

3.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7

3.1.中澳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7

3.2.中澳经贸合作存在的机遇 „„„„„„„„„„„„„„„„„„„„„„„„8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英文摘要„ „„„„„„„„„„„„„„„„„„„„„„„„„„„„„„„„ 12

引 言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经济

交往的重要方式。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近年来飞速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两

国双边经贸关系始于20世纪中期,初步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步入快速成

长期。中澳建交30多年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获得了全面稳定的发展。这不仅得利于中国

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澳大利亚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同时也是因为澳大利亚丰富的能源资源为

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

贡献。正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所言,中澳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并且助推了

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中澳两国的经济贸易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

素。本文分别从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机遇几个

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建议。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在经贸领域中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

而澳大利亚则具有丰富的能源等,两国的经贸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也应看到,两国间的贸易受到结构不够合理、经贸总量还不够高等一些因素制约。本节主要分析两国在经贸合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1)双边贸易关系呈不断上升趋势。1972年12月21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贸易额

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1973年7月双方签署了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并成立了澳中联合贸易委员会。1978年澳大利亚同意中国享受澳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待遇。所有的这些为促进两国双边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澳大利亚方面的统计,中澳双边贸易额由1972年的1.13亿澳元上升至2003年的233亿澳元。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澳贸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中澳互为合作伙伴,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双方对于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都有强烈的欲望,而且经贸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第三大能源出口国,其能源生产大于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原料需求的主要供应国。此外,澳大利亚的有些技术,如电讯、交通控制、导航、采矿、冶金等在世界上具有领先水平,是中国经济建设十分需要的。再者,澳大利亚在服务贸易业的优势对提升中国的相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相互投资日益增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

相互投资活动也日趋活跃。2004年,澳大利亚对华投资项目736个,合同金额20.5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6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6809个,合同金额120.4亿美元,实际投入40.8亿美元。澳大利亚在华投资行业主要涉及建筑、交通、销售、机场着陆系统、债券交易软件、车辆控制系统、医疗设备、制药、制造业、环境管理、食品加工、信息技术、电讯、广告和设计、法律、金融、保险等。澳公司在中国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增加投资,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重要国家之一。目前澳一些著名的大公司

如断山公司、太平洋邓禄普集团、富士达公司、CSR公司、吉百利巧克力公司等均在华投资,并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澳颇具实力的上市公司BHP钢铁公司自1995年

进入中国以来,已在内地开设4家工厂,是中国钢铁市场发展较快的外资企业。澳大利亚已

成为我国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力发展中小型工业技术,这

些技术和产品很适应中国的需要,澳大利亚在高技术领域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正努

力吸引澳企业投资中国的高技术产业。

同时,我国对澳投资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我国对澳矿产能源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又悄然

兴起,涌现了一批上亿澳元的大项目,包括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35亿美元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宝钢和首钢的铁矿砂项目等。目前,一批铁矿砂和煤炭投资项目正在谈判中,二是大型生产

企业来澳投资数量增加,特别是一些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上海广电、深圳华为、青岛

海尔等纷纷来澳投资设点,开辟澳大利亚市场;三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对澳投资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南京红太阳集团、山东汇泉集团等相继在澳安家落户。澳大利亚近年

比较重视外来投资,并制定了较好的吸引外资政策,特别是在政府新的投资鼓励措施出台后,外资进入澳市场逐渐增多。这两年,澳大利亚投资局在中国的主要省市举行了一系列投资招

商会,预计中国对澳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3)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同中国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的国家。十

几年来双方的技术合作成果显著,合作范围包括农林牧业、能源采矿、建材、纺织、交通、

城市改造、教育、卫生、审计等诸多领域。中澳自建交以来所签署的大量经济技术合作和贸

易协议,为双边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其中主要包括1981年中澳两国签

订的《经济合作协定书和促进发展技术合作计划协定》、1988年双方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

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999年中澳两国达成的“羊毛标准合同”协定、2000年中澳签署的

《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2年8月中澳正式签署广东LNG项目购气合同等。200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澳期间,中澳两国签署《贸易和经济框架》,双方同意

“将通过全面经贸合作,致力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平衡和全面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自由 化”, 并将“联合进行有关可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可行性研究。双边中澳“自贸区”的

建立,将把双方的经济互补与战略利益推向新的高度,因为这毕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建立的

FTA,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4)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澳两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特

别是资源禀赋不一样,经济关系互补性强。特别是在能源方面,中澳合作颇见成效,不仅在

传统能源方面,而且在双边核能合作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

主要包括6大类商品,即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及制品和其他制品。这6大类商品占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77.5%升至2005年的81.2%。在双边核能合作方面,2002年8月中澳双方签订了价值250亿澳元,为期25年的天然气购销合同,澳大利亚每年向广东提供325万吨液化天然气,已经开始执行,这为中澳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方希望由此与中方建立“长期能源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斥资5.43亿澳元参股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公司天然气项目,并与澳大利亚高庚天然气项目合作方签署协议,参股高庚项目上游开发,并购买液化天然气供应我国市场。2003年底,中国华能电力斥资2.2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座电厂。2004年4月,上海宝钢集团与里奥·廷托合资年产1000万吨铁矿砂的宝瑞吉合资项目矿山正式投产。

1.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中澳经贸合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两国间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够合理,双边经贸往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以及原材料方面。就中国而言,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产品主要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原材料产品,譬如金属矿砂、钢铁、煤、化肥、羊毛、粮油食品等产品。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传统的纺织品、轻工产品和服装。尽管近几年中澳两国努力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商品进出口结构,比如澳方加大了中方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高科技产品对澳出口的力度,但是两国贸易中的这种不平衡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双方贸易的长期而健康发展。同时,随着澳大利亚政府逐步取消对纺织品、服装和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配额,以及逐步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减少各种非关税壁垒,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品将面临来自韩国、香港、印尼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更大竞争,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会更加加剧。

第二,双方投资的领域及规模、特别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的层次还不够高。一般来说,澳对华投资基本符合中国引进外资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澳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基本以证劵投资、股权交易为主,直接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的投资非常有限。相比之下,中国对澳投资大多属于通过合资企业形式开展的直接投资。近几年,澳的一些行业,如金属加工制造业、交通仓储、食品加工、房地产等行业吸引了包括中国部分国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资,但是,总体来看中国在澳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非常有限,而且投资规模比较小,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够理想,这与当地的限制较多不无关系。

第三,关税减让谈判所带来的资金问题。 围绕中国“复关”的进程,中澳双方在双边关税减让谈判中,中国政府将遇到诸如羊毛关税及市场开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防止外国商品对澳低价倾销,澳大利亚政府加强了反倾销力量,并把审理倾销程序时间缩短为40天,这势必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一定的影响。在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中,澳大利亚今后将要求中国扩大合作性商业信贷,以寻求多种资金合作的渠道,这势必对中国有效地使用澳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四,澳大利亚产业结构转变所带来的经贸合作问题。目前,澳大利亚正致力于实现由原材料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从80年代开始,由于澳大利亚实施的经济开放政策,使其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制成品的出口在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中的比重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势必对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羊毛、粮油食品等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对澳大利亚出口工业制成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中国具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逐渐消失,中澳两股票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将有可能加剧。

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

中澳经贸关系既充满希望,又有明显不足,为了两国的经贸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双方官、学、商等各界更多的开展对话和交流,磋商对策,使中澳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为此还要做一些政策调整,完善合作方法,同时要吸取他人的一些经验等措施。具体发展建议分析如下。

2.1.深化贸易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

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应该是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提。因为,首先依据《贸易和经济框架》中双方重申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补、互利和互尊的原则,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是必需的;其次,中国已经是WTO的一个成员,已按WTO的规则承担应尽的义务,其经济体制已基本上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包括澳大利亚经济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之后,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作用。因为这无疑将互相提升在各自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并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政治、反恐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而这些合作反过来又有利于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对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干扰。

2.2.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一是继续扩大两国传统产业间的贸

易。随着两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双方市场对传统商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强,因此两国传统商品贸易的潜力仍十分巨大。二是大力拓宽两国的产业内贸易。中澳两国在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产业结构都在升级,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中澳两国现有的机电产品产业内垂直分工贸易正在扩大,这类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在增加,这对双边贸易的互利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中澳双方的双向投资方式也应当完善。尽量向产业关联性的双向投资方向发展,才能使投资效果达到更好水平。采用关联投资方式首先可以提高双向投资的关联度,有利于产业国际分工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整体发育和提高,其次是投资带动贸易。使双方贸易的商品目录扩展到资本品和中间品,不仅使贸易结构高级化,而且能扩大贸易量;再次是能提高澳大利亚对中国技术转让的效果和档次,有利于双方开展多元化分工,使双方的经贸发展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优势与资金、技术优势的变换互补互利基础上;最后,以两国之间的优势领域,建立起产业关联性的经贸关系,来应对欧美日跨国公司的竞争,从而可以确保澳大利亚厂商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应有份额。

2.3. 拓宽贸易渠道,增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多层次性

拓宽双边贸易关系的基础,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拓宽中澳双边关系的渠道应当从加强政府、企业以及人民三个层次之间的合作来开展。在政府层面上,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开展的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对话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的交流机制,将有利于增强双方的理解,及时协调和解决双边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企业层面上。除了继续增强两国企业之间已经出现的长期合作倾向外,还应从贸易向投资、技术、信贷、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从而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在人民的层面上,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和中国各名族共同繁荣政策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两国政府应当进一步简化两国人民之间往来的手续,减少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实际上,这种民间的良好关系是排除“非经济”因素干扰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要保证。

2.4.借鉴国际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两国贸易水平

中澳合作可以吸取中国与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成功经验。众所周知,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尚未实现“三通”,与美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也受到一些敏感问题的困扰,但经贸关系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其基本经验就是依靠民间企业力量的推动。因此,中澳双方经贸合作发展,除了两国政府的努力之外,应大力推动民间企业的交往,特别是促进澳大利亚厂商认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政府应鼓励和倡导民间资本的先驱精神和前导作用。澳大利亚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采取与日本、新加坡企业合股进入的方式以降低风险,这

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中也不少见。只有当更多的澳大利亚厂商进入中国后,才能建立起生产国际化的分工结构,从而使两国贸易从单纯的资源性互补交换,发展为既有资源互补性质的,又有产业内中间品交换性质的多样化贸易形式 ,达到从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上的进一步密切两国经贸关系。

2.5. 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两国贸易长期共同发展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政策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共同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为契机谋发展。澳在改革进口贸易制度中,应更多地吸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澳市场,以缩小中国对澳贸易逆差。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华援款、贷款项目和使用上应更有灵活性、变通性。澳大利亚政府援款、贷款在中国扶贫和环保方面是很受欢迎的,而且继续增加这方面的项目和使用也是必要的,但也应有一些灵活性和变通性,要设立一些对发展中澳经贸关系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扩大中澳经贸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方还贷付息的支付能力。同时中澳双方应同时考虑在参与世贸组织启动多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互相协商,争取支持。我们还希望澳大利亚进一步融入亚洲,共同继续推动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促进中澳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中澳双方没有历史积怨和根本的利益冲突,互相不对对方构成威胁。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无侵略和殖民的历史包袱,中澳之间无领土和民族现实纠纷,并且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优势产品,两国的之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的到了很好的推进。虽然在以后的合作中含着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中澳经贸关系,但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少的机遇。

3.1.经贸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中澳两国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从中国方面看,短期内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实施宏观调控抑制其经济增长的效果。在澳大利亚,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失业率上升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等。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中美关系的某些不确定性。由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有着长期亲密的关系,中美关系往往影响中澳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反对恐怖主义、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方面

以及在经济贸易上正在相互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可是台湾问题,迄今仍是中美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影响中澳双边关系。

(3)世界安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大大改变了世界的安全环境。恐怖分子和跨国犯罪集团能够充分利用国际交通运输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对各国安全制造威胁。另外,像干旱、SARS、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的危害性也因全球化的发展的速度减慢。这样的世界安全环境状况给中澳双边贸易带来风险并增加成本。

3.2.中澳经贸关系潜在的机遇

(1)双边贸易将会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形势发展的要求,中澳两国政府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经贸战略。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贸体制也实行了重大改革,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蓬勃发展的亚太经济,并提出了“融入亚洲”的新战略,积极鼓励澳大利亚企业在中国投资,开发中国市场。所有这些都为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双边贸易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宽。 中澳两国建交后,澳大利亚最初向中国出口粮油食品,后来向中国出口铁矿砂、羊毛、铝等工业原料;而中国则向澳大利亚出口服装、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几年,由于澳大利亚在电讯、导航、交通控制、港口建设、炼铁、采矿、粮食生产、加工、储运系统等许多方面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尤其是在四大关键工业领域——基础设施工程、通信、能源、与环境以及食品处理、加工和包装等方面,澳大利亚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投资、技术转让、销售技术设备来拓宽与中国的贸易;中国政府则通过吸收外国投资,接受技术转让,获取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来增加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种,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澳大利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不断萎缩或向海外转移,让出部分制成品的市场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优势所在,中国企业将会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来填补空出的市场份额,扩大商品的出口范围。

(3)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经济正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澳大利亚有不少技术和管理经验值得中国汲取。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加速,为澳大利亚公司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进行合作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机会。一些澳大利亚会计事务所正在讨论如何与中国企业界合作,满足中国对现代会计和审计制度的需求。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港口开发公司则有兴趣的投身于中国的

经济建设。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双方在铁砂矿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最近,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近5亿美元的贷款以改造中国落后的粮食储备和运输设备,中国政府还将提供数额大致相同的配套资金,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在粮食储运方面的一次最大的投资,澳大利亚多家公司已组成一个集团来参加该项目部分内容的投标。

(4)双方资金利用方面的合作会更加有利。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国家急需项目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寻求优惠的资金来源,如何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和发展多种合作方式,值得两国政府和企业界研究。在继续保持双方优惠贷款的合作前提下,开辟贴息贷款新渠道,由澳大利亚提供出口信贷,澳大利亚公司出资补贴部分贷款利率,从而使项目进口单位实际支付的利率得到相应的降低,这种办法同样可以起到优惠贷款的作用。此外,中澳双方开创的“联合设计、联合投标、联合生产”的方式参与某些投标项目,将澳大利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中国生产企业所具有的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在其对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基础上,加快了融入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步伐,并特别看中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并在亚太地区以及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增的中国。正是因为两国在经贸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而澳大利亚则具有丰富的能源等,所以两国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障碍也不能忽略,从总体上来说,两国间的经贸总量还不够高,合作的领域还不够宽等,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以供两国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参考。在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在未来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在写作之前进行了大量阅读,特别是中澳两国的经济现状以及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但由于本身知识有限,论述的深度仍比较欠缺。且在写作过程中,实际案例不够充分,大多资料是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报刊杂志和搜索网站而得到的,并借鉴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最后,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得到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1]刘利.春光无限的中澳经贸关系. [J].当代世界,2007年(02).

[2]吕庆文.新世纪以来的中澳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06-06.

[3]杜运苏.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 2007(02).

[4]秦向东、王海楠.中澳自由贸易谈判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J].国际经贸问题.2006年(07).

[5]魏嵩寿、俸雅琼.经济全球化下中澳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 [J].亚太经济 2005(05).

[6]于友伟、李玉举、陈晓文.中澳两国经贸的非均衡性及拓展贸易空间的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06(05).

[7]汪素芹. 推动中澳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契机与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5(05).

[8]裴长洪.中澳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J].当代亚太.1995(05).

[9]周曙东、吴强、胡冰川等.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济影响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06(06).

[10]刘志勇.中澳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 山东对外经贸.1994(03).

[11]段锡平、杨微.《走向澳洲市场》[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Abstract: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Australia a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They have huge difference in the requisites of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ustralia, they both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 the economical trade ties. And the two economies are strongly compli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hence enjoy huge potential,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have grown fast, the areas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cope expand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They became the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each other, Sino-Australian bilater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made new headway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kept developing since China and Australia have reached consensus on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and Cooperate Relationship in Apr.2006.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ino-Australian bilater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proposed the solution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it’s written with a desire to make some reference comm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the Cooperation of Economics and Trade China and Australian the Relations of Economics and Trade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 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两个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两国在生产要素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中澳两国自建交以来都非常注重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且两国在经济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关系。自2006年4月中澳双方就发展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以来,中澳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发展,双边关系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从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两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经贸合作 中国与澳大利亚 经贸关系

目 录

引 言„„„„„„„„„„„„„„„„„„„„„„„„„„„„„„„„„„„„1

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2

1.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取得的成绩 „„„„„„„„„„„„„„„„„„2

1.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4

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5

2.1.深化贸易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 5

2.2.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 „„„„„„„„„„„„„5

2.3.拓宽贸易渠道,增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多层次性 „„„„„„„„„„„„„6

2.4.借鉴国际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两国贸易水平 „„„„„„„„„„„„„6

2.5.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两国贸易长期共同发展 „„„„„„„„„„„„7

3.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7

3.1.中澳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 „„„„„„„„„„„„„„„„„„„„„„„„7

3.2.中澳经贸合作存在的机遇 „„„„„„„„„„„„„„„„„„„„„„„„8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英文摘要„ „„„„„„„„„„„„„„„„„„„„„„„„„„„„„„„„ 12

引 言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经济

交往的重要方式。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近年来飞速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两

国双边经贸关系始于20世纪中期,初步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步入快速成

长期。中澳建交30多年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获得了全面稳定的发展。这不仅得利于中国

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澳大利亚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同时也是因为澳大利亚丰富的能源资源为

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

贡献。正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所言,中澳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并且助推了

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中澳两国的经济贸易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

素。本文分别从两国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机遇几个

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建议。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1.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在经贸领域中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

而澳大利亚则具有丰富的能源等,两国的经贸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态。但也应看到,两国间的贸易受到结构不够合理、经贸总量还不够高等一些因素制约。本节主要分析两国在经贸合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1)双边贸易关系呈不断上升趋势。1972年12月21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贸易额

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1973年7月双方签署了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并成立了澳中联合贸易委员会。1978年澳大利亚同意中国享受澳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待遇。所有的这些为促进两国双边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澳大利亚方面的统计,中澳双边贸易额由1972年的1.13亿澳元上升至2003年的233亿澳元。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澳贸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中澳互为合作伙伴,两国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双方对于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都有强烈的欲望,而且经贸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第三大能源出口国,其能源生产大于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原料需求的主要供应国。此外,澳大利亚的有些技术,如电讯、交通控制、导航、采矿、冶金等在世界上具有领先水平,是中国经济建设十分需要的。再者,澳大利亚在服务贸易业的优势对提升中国的相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相互投资日益增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

相互投资活动也日趋活跃。2004年,澳大利亚对华投资项目736个,合同金额20.5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6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澳大利亚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6809个,合同金额120.4亿美元,实际投入40.8亿美元。澳大利亚在华投资行业主要涉及建筑、交通、销售、机场着陆系统、债券交易软件、车辆控制系统、医疗设备、制药、制造业、环境管理、食品加工、信息技术、电讯、广告和设计、法律、金融、保险等。澳公司在中国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增加投资,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重要国家之一。目前澳一些著名的大公司

如断山公司、太平洋邓禄普集团、富士达公司、CSR公司、吉百利巧克力公司等均在华投资,并已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澳颇具实力的上市公司BHP钢铁公司自1995年

进入中国以来,已在内地开设4家工厂,是中国钢铁市场发展较快的外资企业。澳大利亚已

成为我国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澳大利亚大力发展中小型工业技术,这

些技术和产品很适应中国的需要,澳大利亚在高技术领域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正努

力吸引澳企业投资中国的高技术产业。

同时,我国对澳投资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我国对澳矿产能源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又悄然

兴起,涌现了一批上亿澳元的大项目,包括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35亿美元的天然气开发项目、宝钢和首钢的铁矿砂项目等。目前,一批铁矿砂和煤炭投资项目正在谈判中,二是大型生产

企业来澳投资数量增加,特别是一些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上海广电、深圳华为、青岛

海尔等纷纷来澳投资设点,开辟澳大利亚市场;三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对澳投资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南京红太阳集团、山东汇泉集团等相继在澳安家落户。澳大利亚近年

比较重视外来投资,并制定了较好的吸引外资政策,特别是在政府新的投资鼓励措施出台后,外资进入澳市场逐渐增多。这两年,澳大利亚投资局在中国的主要省市举行了一系列投资招

商会,预计中国对澳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3)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同中国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的国家。十

几年来双方的技术合作成果显著,合作范围包括农林牧业、能源采矿、建材、纺织、交通、

城市改造、教育、卫生、审计等诸多领域。中澳自建交以来所签署的大量经济技术合作和贸

易协议,为双边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其中主要包括1981年中澳两国签

订的《经济合作协定书和促进发展技术合作计划协定》、1988年双方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

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999年中澳两国达成的“羊毛标准合同”协定、2000年中澳签署的

《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2年8月中澳正式签署广东LNG项目购气合同等。200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澳期间,中澳两国签署《贸易和经济框架》,双方同意

“将通过全面经贸合作,致力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平衡和全面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自由 化”, 并将“联合进行有关可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可行性研究。双边中澳“自贸区”的

建立,将把双方的经济互补与战略利益推向新的高度,因为这毕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建立的

FTA,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4)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澳两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特

别是资源禀赋不一样,经济关系互补性强。特别是在能源方面,中澳合作颇见成效,不仅在

传统能源方面,而且在双边核能合作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

主要包括6大类商品,即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及制品和其他制品。这6大类商品占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77.5%升至2005年的81.2%。在双边核能合作方面,2002年8月中澳双方签订了价值250亿澳元,为期25年的天然气购销合同,澳大利亚每年向广东提供325万吨液化天然气,已经开始执行,这为中澳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方希望由此与中方建立“长期能源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斥资5.43亿澳元参股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公司天然气项目,并与澳大利亚高庚天然气项目合作方签署协议,参股高庚项目上游开发,并购买液化天然气供应我国市场。2003年底,中国华能电力斥资2.27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座电厂。2004年4月,上海宝钢集团与里奥·廷托合资年产1000万吨铁矿砂的宝瑞吉合资项目矿山正式投产。

1.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中澳经贸合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两国间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够合理,双边经贸往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以及原材料方面。就中国而言,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产品主要是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原材料产品,譬如金属矿砂、钢铁、煤、化肥、羊毛、粮油食品等产品。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传统的纺织品、轻工产品和服装。尽管近几年中澳两国努力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商品进出口结构,比如澳方加大了中方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高科技产品对澳出口的力度,但是两国贸易中的这种不平衡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双方贸易的长期而健康发展。同时,随着澳大利亚政府逐步取消对纺织品、服装和轻工业产品的进口配额,以及逐步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减少各种非关税壁垒,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品将面临来自韩国、香港、印尼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更大竞争,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会更加加剧。

第二,双方投资的领域及规模、特别是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的层次还不够高。一般来说,澳对华投资基本符合中国引进外资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澳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基本以证劵投资、股权交易为主,直接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的投资非常有限。相比之下,中国对澳投资大多属于通过合资企业形式开展的直接投资。近几年,澳的一些行业,如金属加工制造业、交通仓储、食品加工、房地产等行业吸引了包括中国部分国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资,但是,总体来看中国在澳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非常有限,而且投资规模比较小,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够理想,这与当地的限制较多不无关系。

第三,关税减让谈判所带来的资金问题。 围绕中国“复关”的进程,中澳双方在双边关税减让谈判中,中国政府将遇到诸如羊毛关税及市场开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防止外国商品对澳低价倾销,澳大利亚政府加强了反倾销力量,并把审理倾销程序时间缩短为40天,这势必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一定的影响。在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中,澳大利亚今后将要求中国扩大合作性商业信贷,以寻求多种资金合作的渠道,这势必对中国有效地使用澳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四,澳大利亚产业结构转变所带来的经贸合作问题。目前,澳大利亚正致力于实现由原材料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从80年代开始,由于澳大利亚实施的经济开放政策,使其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制成品的出口在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中的比重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势必对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羊毛、粮油食品等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对澳大利亚出口工业制成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中国具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逐渐消失,中澳两股票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将有可能加剧。

2.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发展的建议

中澳经贸关系既充满希望,又有明显不足,为了两国的经贸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双方官、学、商等各界更多的开展对话和交流,磋商对策,使中澳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为此还要做一些政策调整,完善合作方法,同时要吸取他人的一些经验等措施。具体发展建议分析如下。

2.1.深化贸易关系,推动双边贸易自由化

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应该是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提。因为,首先依据《贸易和经济框架》中双方重申的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补、互利和互尊的原则,互相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是必需的;其次,中国已经是WTO的一个成员,已按WTO的规则承担应尽的义务,其经济体制已基本上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世界经济包括澳大利亚经济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之后,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作用。因为这无疑将互相提升在各自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并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政治、反恐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而这些合作反过来又有利于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对双边贸易关系的不利干扰。

2.2.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双边贸易的互利性和可持续性,一是继续扩大两国传统产业间的贸

易。随着两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双方市场对传统商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强,因此两国传统商品贸易的潜力仍十分巨大。二是大力拓宽两国的产业内贸易。中澳两国在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产业结构都在升级,已经具备了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中澳两国现有的机电产品产业内垂直分工贸易正在扩大,这类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在增加,这对双边贸易的互利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中澳双方的双向投资方式也应当完善。尽量向产业关联性的双向投资方向发展,才能使投资效果达到更好水平。采用关联投资方式首先可以提高双向投资的关联度,有利于产业国际分工发展和产业水平的整体发育和提高,其次是投资带动贸易。使双方贸易的商品目录扩展到资本品和中间品,不仅使贸易结构高级化,而且能扩大贸易量;再次是能提高澳大利亚对中国技术转让的效果和档次,有利于双方开展多元化分工,使双方的经贸发展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优势与资金、技术优势的变换互补互利基础上;最后,以两国之间的优势领域,建立起产业关联性的经贸关系,来应对欧美日跨国公司的竞争,从而可以确保澳大利亚厂商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应有份额。

2.3. 拓宽贸易渠道,增强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多层次性

拓宽双边贸易关系的基础,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拓宽中澳双边关系的渠道应当从加强政府、企业以及人民三个层次之间的合作来开展。在政府层面上,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开展的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对话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的交流机制,将有利于增强双方的理解,及时协调和解决双边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企业层面上。除了继续增强两国企业之间已经出现的长期合作倾向外,还应从贸易向投资、技术、信贷、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从而促进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在人民的层面上,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政策和中国各名族共同繁荣政策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两国政府应当进一步简化两国人民之间往来的手续,减少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实际上,这种民间的良好关系是排除“非经济”因素干扰双边贸易关系的重要保证。

2.4.借鉴国际合作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两国贸易水平

中澳合作可以吸取中国与亚太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成功经验。众所周知,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尚未实现“三通”,与美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也受到一些敏感问题的困扰,但经贸关系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其基本经验就是依靠民间企业力量的推动。因此,中澳双方经贸合作发展,除了两国政府的努力之外,应大力推动民间企业的交往,特别是促进澳大利亚厂商认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澳大利亚政府应鼓励和倡导民间资本的先驱精神和前导作用。澳大利亚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采取与日本、新加坡企业合股进入的方式以降低风险,这

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中也不少见。只有当更多的澳大利亚厂商进入中国后,才能建立起生产国际化的分工结构,从而使两国贸易从单纯的资源性互补交换,发展为既有资源互补性质的,又有产业内中间品交换性质的多样化贸易形式 ,达到从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上的进一步密切两国经贸关系。

2.5. 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两国贸易长期共同发展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政策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共同研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为契机谋发展。澳在改革进口贸易制度中,应更多地吸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澳市场,以缩小中国对澳贸易逆差。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华援款、贷款项目和使用上应更有灵活性、变通性。澳大利亚政府援款、贷款在中国扶贫和环保方面是很受欢迎的,而且继续增加这方面的项目和使用也是必要的,但也应有一些灵活性和变通性,要设立一些对发展中澳经贸关系有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扩大中澳经贸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方还贷付息的支付能力。同时中澳双方应同时考虑在参与世贸组织启动多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互相协商,争取支持。我们还希望澳大利亚进一步融入亚洲,共同继续推动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促进中澳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 中国与澳大利亚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遇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中澳双方没有历史积怨和根本的利益冲突,互相不对对方构成威胁。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无侵略和殖民的历史包袱,中澳之间无领土和民族现实纠纷,并且双方都有对方需要的优势产品,两国的之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两国的经贸关系的到了很好的推进。虽然在以后的合作中含着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中澳经贸关系,但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少的机遇。

3.1.经贸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中澳两国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从中国方面看,短期内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实施宏观调控抑制其经济增长的效果。在澳大利亚,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失业率上升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困难等。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中美关系的某些不确定性。由于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有着长期亲密的关系,中美关系往往影响中澳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反对恐怖主义、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方面

以及在经济贸易上正在相互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可是台湾问题,迄今仍是中美双边关系中的敏感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影响中澳双边关系。

(3)世界安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大大改变了世界的安全环境。恐怖分子和跨国犯罪集团能够充分利用国际交通运输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对各国安全制造威胁。另外,像干旱、SARS、禽流感等自然灾害和流行疾病的危害性也因全球化的发展的速度减慢。这样的世界安全环境状况给中澳双边贸易带来风险并增加成本。

3.2.中澳经贸关系潜在的机遇

(1)双边贸易将会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国际经贸形势发展的要求,中澳两国政府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经贸战略。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贸体制也实行了重大改革,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蓬勃发展的亚太经济,并提出了“融入亚洲”的新战略,积极鼓励澳大利亚企业在中国投资,开发中国市场。所有这些都为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双边贸易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宽。 中澳两国建交后,澳大利亚最初向中国出口粮油食品,后来向中国出口铁矿砂、羊毛、铝等工业原料;而中国则向澳大利亚出口服装、鞋帽、玩具和体育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几年,由于澳大利亚在电讯、导航、交通控制、港口建设、炼铁、采矿、粮食生产、加工、储运系统等许多方面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实力,尤其是在四大关键工业领域——基础设施工程、通信、能源、与环境以及食品处理、加工和包装等方面,澳大利亚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投资、技术转让、销售技术设备来拓宽与中国的贸易;中国政府则通过吸收外国投资,接受技术转让,获取先进技术等多种方式来增加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种,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同时,由于澳大利亚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澳大利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不断萎缩或向海外转移,让出部分制成品的市场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优势所在,中国企业将会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来填补空出的市场份额,扩大商品的出口范围。

(3)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经济正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澳大利亚有不少技术和管理经验值得中国汲取。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加速,为澳大利亚公司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进行合作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机会。一些澳大利亚会计事务所正在讨论如何与中国企业界合作,满足中国对现代会计和审计制度的需求。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港口开发公司则有兴趣的投身于中国的

经济建设。中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双方在铁砂矿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最近,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了近5亿美元的贷款以改造中国落后的粮食储备和运输设备,中国政府还将提供数额大致相同的配套资金,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在粮食储运方面的一次最大的投资,澳大利亚多家公司已组成一个集团来参加该项目部分内容的投标。

(4)双方资金利用方面的合作会更加有利。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国家急需项目的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寻求优惠的资金来源,如何开辟多种资金渠道和发展多种合作方式,值得两国政府和企业界研究。在继续保持双方优惠贷款的合作前提下,开辟贴息贷款新渠道,由澳大利亚提供出口信贷,澳大利亚公司出资补贴部分贷款利率,从而使项目进口单位实际支付的利率得到相应的降低,这种办法同样可以起到优惠贷款的作用。此外,中澳双方开创的“联合设计、联合投标、联合生产”的方式参与某些投标项目,将澳大利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中国生产企业所具有的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在其对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基础上,加快了融入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步伐,并特别看中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并在亚太地区以及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增的中国。正是因为两国在经贸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而澳大利亚则具有丰富的能源等,所以两国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其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障碍也不能忽略,从总体上来说,两国间的经贸总量还不够高,合作的领域还不够宽等,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以供两国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参考。在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在未来的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在写作之前进行了大量阅读,特别是中澳两国的经济现状以及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但由于本身知识有限,论述的深度仍比较欠缺。且在写作过程中,实际案例不够充分,大多资料是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报刊杂志和搜索网站而得到的,并借鉴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最后,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得到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他们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1]刘利.春光无限的中澳经贸关系. [J].当代世界,2007年(02).

[2]吕庆文.新世纪以来的中澳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06-06.

[3]杜运苏.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 2007(02).

[4]秦向东、王海楠.中澳自由贸易谈判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J].国际经贸问题.2006年(07).

[5]魏嵩寿、俸雅琼.经济全球化下中澳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 [J].亚太经济 2005(05).

[6]于友伟、李玉举、陈晓文.中澳两国经贸的非均衡性及拓展贸易空间的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06(05).

[7]汪素芹. 推动中澳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契机与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5(05).

[8]裴长洪.中澳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J].当代亚太.1995(05).

[9]周曙东、吴强、胡冰川等.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经济影响分析. [J]农业技术经济.2006(06).

[10]刘志勇.中澳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 山东对外经贸.1994(03).

[11]段锡平、杨微.《走向澳洲市场》[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n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Abstract: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Australia a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They have huge difference in the requisites of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structure.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ustralia, they both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 the economical trade ties. And the two economies are strongly compli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hence enjoy huge potential,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ties have grown fast, the areas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cope expand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They became the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each other, Sino-Australian bilater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made new headway and bilateral relations kept developing since China and Australia have reached consensus on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and Cooperate Relationship in Apr.2006.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ino-Australian bilater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proposed the solution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it’s written with a desire to make some reference comm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the Cooperation of Economics and Trade China and Australian the Relations of Economics and Trade


相关内容

  •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的现状与前景2010
  • 澳大利亚石油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2010-08-19 | 作者: 何金样 | 来源: 国土资源情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摘要:本文简要讨论了近几年来澳大利亚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原油产量.主要下游生产企业与成品油产量.石油消费与进出口贸易.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基本状况,并对未来澳大利亚石 ...

  •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经济贸易学院 系(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毕业论文题目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 辛志鹏 班 级 2011 级 2 班 学 号 2011101289 指导教师 苏兆荣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五 年 五 月 二十 日 中国煤炭进出 ...

  • 东北三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 [摘 要]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陆地边界线,包括边境地区合作在内的地方合作,是中俄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增长点."十二五"时期,作为地区合作的主力军,东北三省同俄远东加快发展经济合作对于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实现可持 ...

  • 澳大利亚的铜矿工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_何金祥
  • 观察 V iews 澳大利亚的铜矿工业现状分析 及前景展望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Australia's Copper Industry □文/何金祥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资源进口国,也是澳大利亚铜精矿的最主要出口目的地.了解澳大利亚铜矿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不仅有利于中国加 ...

  • 俄罗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SerialNo.489January.2010 现 代 矿 业 MORDENMINING 总第489期 2010年1月第1期 ・国外资源・ 俄罗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郭艳玲 周舒野 吴美庆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摘 要:简述了俄罗斯煤炭资源的储量.分布.分类.阐 述了俄罗斯煤炭工业生产. ...

  • 2016-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 2016-2020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编纂 顶级权威研究报告--高层战略参考的首选! 前 言 体育产业发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体育开始由"贵族体育"转型"平民体育","自娱体育"转型"消费体育", ...

  • 国际碳金融市场_现状_问题与前景
  • 环球金融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 曾 刚 万志宏 内容提要:碳金融市场,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它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同时也成为潜力巨大的金融交易市场.本文介绍了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市场结构.参与者与交易工具,探讨了该市场发展的缺 ...

  •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1.1 .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的概念 ①有色金属(nonferrous metal):将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称为有色金属.其中有:轻有色金属或轻金属(铝.镁.钠.钾.钙.锶.钡等):重有色金属或重金属(铜.铅.锌.锡.镍. ...

  • 2015年现代农业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15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 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5965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