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题型步步衔接 专题8 诗歌意象.意境

专题8 诗歌意象、意境

【母题来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第9题

【母题原题】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8.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9.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概括画面,这就需要对前六句进行逐句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前六句的内容,概括描写的画面,这就要考虑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从内容上看前六句一句一景。9.题干中明确说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很熟,根据题干的提示,学生不难找出眼前景(实),想象景(虚),由此分析情感。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知识上考核的是诗歌的意象的概括、意境的总结,诗歌鉴赏题目难度有所降低,有过去的E降到现在的D,意象概括几乎是必考的题目。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上,手法的赏析较为简单,要么手法非常的明显,要么题干中明确的给出答题的方向,只要读清题干

就很好应对。

【得分要点】分析诗歌的意境主要有概括画面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此诗主要

是概括画面,一句一景,提出要点简单概括即可。分析意境要注意思路,先分析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母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诗句“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概括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答案】

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

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1分)的景象。

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①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②对人生中聚少

离多的无奈之情;③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④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⑤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丰富的感情,我们分析时就一定要从全诗考虑,逐层分析其表达的情

感,分层作答和答题点全面是拿满分的关键。直抒胸臆的地方写出来,借景抒情的地方也要写出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

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近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 少年却看老。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 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相逢行乐,尽欢共醉在此时,莫要推却金杯盛情。当知道人生自是离别苦情多,欢乐相聚的时候少。庾信的《春日极饮诗》中有:“就中不言醉,红袖捧金杯。”与此意竞相去不远。这最末段,乃是整阕《醉花间》欢会的景况,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园”赏著词畔寒梅到月斜高挂,虽是整日的欢宴,但是词末也该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欢会尽管浓烈开怀,毕竟也是“离别多,欢会少。”欢会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嘘!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5 分)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

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

(6 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

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是由“青山”“孤舟”两种景物组成的一幅画面,“万里”“一孤”描绘出了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的画面,给人以凄凉感,孤独感。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

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

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

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关于扬州的提示,在这里,“扬州”是沦丧国土的代名词,

含有收复失地的思想。答题时要紧扣题中“如何抒发内心情感”一语,结合下片诗句内容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专题8 诗歌意象、意境

【母题来源】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第9题

【母题原题】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8.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9.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概括画面,这就需要对前六句进行逐句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前六句的内容,概括描写的画面,这就要考虑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从内容上看前六句一句一景。9.题干中明确说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很熟,根据题干的提示,学生不难找出眼前景(实),想象景(虚),由此分析情感。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知识上考核的是诗歌的意象的概括、意境的总结,诗歌鉴赏题目难度有所降低,有过去的E降到现在的D,意象概括几乎是必考的题目。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上,手法的赏析较为简单,要么手法非常的明显,要么题干中明确的给出答题的方向,只要读清题干

就很好应对。

【得分要点】分析诗歌的意境主要有概括画面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此诗主要

是概括画面,一句一景,提出要点简单概括即可。分析意境要注意思路,先分析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

【母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诗句“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概括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答案】

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

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1分)的景象。

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①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②对人生中聚少

离多的无奈之情;③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④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⑤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丰富的感情,我们分析时就一定要从全诗考虑,逐层分析其表达的情

感,分层作答和答题点全面是拿满分的关键。直抒胸臆的地方写出来,借景抒情的地方也要写出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

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近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 少年却看老。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 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相逢行乐,尽欢共醉在此时,莫要推却金杯盛情。当知道人生自是离别苦情多,欢乐相聚的时候少。庾信的《春日极饮诗》中有:“就中不言醉,红袖捧金杯。”与此意竞相去不远。这最末段,乃是整阕《醉花间》欢会的景况,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园”赏著词畔寒梅到月斜高挂,虽是整日的欢宴,但是词末也该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欢会尽管浓烈开怀,毕竟也是“离别多,欢会少。”欢会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嘘!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5 分)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

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

(6 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

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具体诗句或关键词分析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是由“青山”“孤舟”两种景物组成的一幅画面,“万里”“一孤”描绘出了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的画面,给人以凄凉感,孤独感。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母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

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

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

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关于扬州的提示,在这里,“扬州”是沦丧国土的代名词,

含有收复失地的思想。答题时要紧扣题中“如何抒发内心情感”一语,结合下片诗句内容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内容

  • 一树梨花一溪月
  • 2016年高考语文卷共9套,包括3套全国卷,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天津各1套,都考查了诗歌鉴赏题.在选材上,命题者紧紧抓住唐宋诗词.元曲这一主流文体,突出唐宋诗词的绝对地位,除山东卷选择元曲之外,其他试卷均选用了唐宋诗词:在命题方式上,虽以单首诗词鉴赏为主,但对比阅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全国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 现代文阅读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 ...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与答题方法
  •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答题方法及公式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歌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2)下看 ...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一.意象与意境 1.知识准备--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 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

  • 2015高三语文期末教学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语文组 杨金华 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自己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2016年高考,我信心百倍.现将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最新 ...

  •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
  •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诗歌鉴赏 [专题综述] 诗歌鉴赏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命题的形式上每年都在进行创新,从选材上讲,不单是唐诗,历代诗词佳作均可入题:从形式上说,单一诗作鉴赏和比较鉴赏并存.本专题涵盖的考点讲述如下: 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鉴赏评价 E) 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 ...

  • 高考复习语文知识大全
  • 高考语文总复习金钥匙--方法篇 01 高考语文试题答题要点 一.选择题 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注意选对的.错的.错的少的.多的.相同的.不相同的,用铅笔划出. 1.拼音:复习形声字误读的,多音字,常见读错字.见<优化设计(上)>. 2.错别字:见整理出的或<优化设计(上)>,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