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导学案

《谈骨气》导学案

主备人:李彩虹 时间周节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方法。

2、积累名句。

一、导入课文,激发思考

二、字词与成语

1、给划线字注音。 心得与反思

吴晗 ( ) 富贵不能淫 ( ) 嗟来之食拘囚 ( ) 慷慨 ( ) 吆喝 ( ) 高官厚禄 ( )

2、 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为国捐躯

浩然正气 嗟来之食 横眉怒对 拍案而起

三、整体感知

1、思考:在文中骨气指代什么内容?

2、阅读三个故事,弄清楚每个故事写的什么人,谈的什么事,

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四、再读文章,合作探究

1、你可以归纳出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并说出其作用。

六、拓展迁移

1、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请大家举

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2、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算是有骨气的?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 2013-9-13

中国人的“忍”

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 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

3. 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4. “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

(2分)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2 页 2013-9-13

《谈骨气》导学案

主备人:李彩虹 时间周节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方法。

2、积累名句。

一、导入课文,激发思考

二、字词与成语

1、给划线字注音。 心得与反思

吴晗 ( ) 富贵不能淫 ( ) 嗟来之食拘囚 ( ) 慷慨 ( ) 吆喝 ( ) 高官厚禄 ( )

2、 不屈不挠 自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为国捐躯

浩然正气 嗟来之食 横眉怒对 拍案而起

三、整体感知

1、思考:在文中骨气指代什么内容?

2、阅读三个故事,弄清楚每个故事写的什么人,谈的什么事,

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四、再读文章,合作探究

1、你可以归纳出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并说出其作用。

六、拓展迁移

1、课文中说:“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请大家举

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

2、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算是有骨气的?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 2013-9-13

中国人的“忍”

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 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3分)

3. 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

4. “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

(2分)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第 2 页 2013-9-13


相关内容

  • 谈骨气议论文
  • 谈骨气议论文(一)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 ...

  • 谈骨气(教师中心稿)
  • 姓名: 黄朝亮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学校: 温州瓯海茶山中学 课件说明请看<谈骨气>CAI课件一. 教学思路因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和材料(即论据),所以在学习安排上必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正确认识,为学好议 ...

  • [谈骨气]教学设计
  • <谈骨气>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 理解骨气的含义,鼓励学生做个有骨气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61年,我国正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 ...

  • 谈骨气教学设计
  • 课 题 铁力市第十中学专用教学设计(语文) 谈骨气 授课 时间 9.5. 9.6. 授课 班级 3.4 3.3 教 学 目 标 1.理清课文的说理层次,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 学习本文采用的"讲道理,摆事实" 的论证方法,并认识所用事实论据的 典型性. 3.通过学 ...

  • 郭谦贵:从屈原到邓力群彰显的是一脉相承的骨气
  • 从屈原到邓力群彰显的是一脉相承的骨气 郭谦贵 每当端午时节,人们便会怀念屈原.包粽子,赛龙舟.历经千年而不衰.从屈原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邓力群,一脉相承的,是他们的骨气.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力代,都是"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都是武将安邦.文官治国演绎发展的政治逻辑.文官治国 ...

  • 追寻那渐远的骨气_800字
  • 当下,每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一些因"扞卫个人利益"而引发的不和谐事件扑面而来,这些事件的主角也许认为那是一种为了扞卫自身利益不顾一切的骨气,但那完全是对骨气的误读. 骨气,是敢于扞卫正义,用自身力量全力抗击非正义,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骨气是嵇康不畏权贵,无惧强权的威胁,敢于 ...

  • 谈骨气__教学设计
  • <谈骨气>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议论文,且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和材料(即论据),所以在学习安排上必须使学生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正确认识,为 学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教学上,侧重学生对论点和论据的认识和理解.及议论文用典型材料论证观点的写法.(注:有关 ...

  • 15申同强[谈骨气]导学案
  • <谈骨气>导学案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的,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骨头可以破裂.粉碎,但绝没有变弯曲的.因此人们把这种宁折不弯的气概叫做骨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骨气>,作者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他本身就是一个极有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谈骨气]教案冀教版
  • <谈骨气> 教学目标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归纳的写作方法. 3.理解议论文中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 ...

  • [谈骨气]阅读答案
  • 一.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接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三.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