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指导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检查。

二.该SOP 变动程序:本操作程序的改变,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下

述人员批准:专业负责人、科主任。

三.具体内容

(一) 原理: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料染色后,在

光学显微镜下油镜观察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变化,对血液系统及某些感染疾病有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意义。

(二) 标本要求:

1.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2. 推好的血膜应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其快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三) 试剂准备: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四) 仪器、器材要求:显微镜、洁净载玻片。

(五) 操作具体步骤:

1. 染色:平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色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min 后,滴加

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充分混合,10~20min 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

2. 选择涂片细胞分布厚薄适宜、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各类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

化。

(六)结果判断

1. 红细胞:正常形态呈双凹圆盘状、无核、平均直径7.2μm,染粉红色,外周血中无有核红细胞、异常形态红细胞量小于1%。

2. 白细胞:正常外周血中白细胞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无幼稚细胞。

3. 血小板:正常形态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无核、胞质中有嗜苯胺蓝颗粒,直径约2~4μm,多为2μm左右,呈单个或成堆分布。

(七)干扰因素

1. 涂片要新鲜,涂片自然晾干后立即进行染色,如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超过一周,否则,细胞蛋白质变性,使染色偏碱。

2. 染色时间长短除与气温有关外,也与细胞增生情况、各批染液的性能有关,故要求将染色中的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待颗粒清楚、核浆分明,着色满意后才终止染色,冲洗晾干待检。

3. 染色过深得涂片可用瑞氏染液滴加于涂片上,马上冲洗;染色过浅可重染,先加缓冲液再加染色液,混合后复染到需要的深度。

(八)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分布异常

1. 红细胞分布异常:红细胞呈缗钱状分布,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红细胞聚集成堆见于冷凝集素血症。

2. 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

a. 低色素性小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b. 正色素性或高色素性大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核酸代谢药物等影响。

3. 异性红细胞

a. 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常大于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b.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常大于25%)、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c. 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酒精中毒等。 d. 靶形红细胞增多: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e. 镰形红细胞增多:主见于镰状红细胞型贫血。

f. 红细胞形态不整:如三角形、泪滴形、盔形、新月形、尾形、星形、棘形等,畸形红细胞增多主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严重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4.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出现

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及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b. 染色质小体(Howell_Jolly小体):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等。 c. 卡波环(Cabot 环):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5. 有核红细胞增多:正常人外周血一般无有核红细胞,在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转移癌、骨髓外造血症等外周血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增多。

(二)白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大小不均:见于一些病程较长的化脓性质症

(2)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3)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时易见。

(4)Dohle 小体:见于严重感染。

(5)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溶解、破碎等,见于严重感染。

(6)核左移:即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等。

(7)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分三叶为主,若分五叶者大于3%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抗核酸代谢药物治疗时。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指导血液细胞形态学的检查。

二.该SOP 变动程序:本操作程序的改变,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下

述人员批准:专业负责人、科主任。

三.具体内容

(一) 原理:将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料染色后,在

光学显微镜下油镜观察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变化,对血液系统及某些感染疾病有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意义。

(二) 标本要求:

1. 采血后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2. 推好的血膜应在空气中晃动,以促使其快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三) 试剂准备: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四) 仪器、器材要求:显微镜、洁净载玻片。

(五) 操作具体步骤:

1. 染色:平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染色液3~5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min 后,滴加

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对准血片吹气,与染液充分混合,10~20min 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

2. 选择涂片细胞分布厚薄适宜、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各类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

化。

(六)结果判断

1. 红细胞:正常形态呈双凹圆盘状、无核、平均直径7.2μm,染粉红色,外周血中无有核红细胞、异常形态红细胞量小于1%。

2. 白细胞:正常外周血中白细胞分为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无幼稚细胞。

3. 血小板:正常形态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无核、胞质中有嗜苯胺蓝颗粒,直径约2~4μm,多为2μm左右,呈单个或成堆分布。

(七)干扰因素

1. 涂片要新鲜,涂片自然晾干后立即进行染色,如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超过一周,否则,细胞蛋白质变性,使染色偏碱。

2. 染色时间长短除与气温有关外,也与细胞增生情况、各批染液的性能有关,故要求将染色中的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待颗粒清楚、核浆分明,着色满意后才终止染色,冲洗晾干待检。

3. 染色过深得涂片可用瑞氏染液滴加于涂片上,马上冲洗;染色过浅可重染,先加缓冲液再加染色液,混合后复染到需要的深度。

(八)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分布异常

1. 红细胞分布异常:红细胞呈缗钱状分布,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红细胞聚集成堆见于冷凝集素血症。

2. 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

a. 低色素性小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b. 正色素性或高色素性大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核酸代谢药物等影响。

3. 异性红细胞

a. 球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常大于2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b.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常大于25%)、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c. 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酒精中毒等。 d. 靶形红细胞增多:见于海洋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

e. 镰形红细胞增多:主见于镰状红细胞型贫血。

f. 红细胞形态不整:如三角形、泪滴形、盔形、新月形、尾形、星形、棘形等,畸形红细胞增多主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严重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4. 红细胞内异常结构出现

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及较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b. 染色质小体(Howell_Jolly小体):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等。 c. 卡波环(Cabot 环):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5. 有核红细胞增多:正常人外周血一般无有核红细胞,在溶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转移癌、骨髓外造血症等外周血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幼红细胞增多。

(二)白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大小不均:见于一些病程较长的化脓性质症

(2)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3)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时易见。

(4)Dohle 小体:见于严重感染。

(5)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溶解、破碎等,见于严重感染。

(6)核左移:即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等。

(7)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分三叶为主,若分五叶者大于3%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抗核酸代谢药物治疗时。


相关内容

  • 3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 一.目的 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 四.标本处理 1.标本收集 ...

  • 2014年检验科工作计划
  • 检验科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检验科总体计划按照三级中医院建设要求,主要工作为:充分办好<检验医学通讯>,完善实验室LIS系统,做好窗口服务,完善实验室分组,加强输血科建设,完成门诊部检验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检验质量,做好每月工作总结分析.具体计划如下 ...

  • 医学检验技术实习大纲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实习教学制度 各临床科室是学生实习,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具体单位,所有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业务学习和轮转学生的学习质量要全面负责,承担并开展实习生教学工作时,不但可为国家培养人才,还可以促进科室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接受实习教学的临床科室应努力使本科具备临床实习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学梯 ...

  • 骨髓细胞学
  • 指导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测定. [该SOP 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质控主管.科主任. [检验的适应证]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2. 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光学显微镜. ...

  • 卫生检验二
  • 卫生检验试题2011.04.19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有关规定: 1.满足BSL-1实验室的要求. 2.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在 ...

  • 骨髓涂片常规检验与应用
  • 通过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主要检测手段.在骨髓细胞学检查过程中,骨髓的取材.涂片.染色的质量可直接影响细胞观察和分析.骨髓取材不良,再好的检验技术也难以得到正确的诊断:骨髓涂片欠佳,则影响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骨髓涂片染色失真,则会造 ...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编码:CLIM3003 学 时:120 (课外学时10) 学分:5.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六版,人 ...

  •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陶朝欣1, 邢江涛1, 张玉娜1, 柳江超1, 郭丽改1, 许丽亚1, 朱 芸2 (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2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 ...

  • 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
  • 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 单项选择题 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 A.手背静脉 B.肘部静脉 C.颈外静脉 D.内踝静脉 E.股静脉 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如需抗凝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