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区别

关于中间业务于表外业务的联系区别

一 国内的解释

(一) 中间业务包含表外业务

中国人名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里定义中间业务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该规定将中间业务划分为九中: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7.基金托管,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8.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9.其他类中间业务,如保管箱业务等。

中央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里定义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银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并将表外业务划分为三大类别:1.担保类,2.承诺类,3.金融衍生交易。

因此,不难看出,根据中央银行的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分类,表外业务的三种类型包括在中间业务里,也就是说,中间业务包括表外业务。

(二) 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

根据中央银行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定义:相同的是:两者都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不同的是:前者形成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后者可能会改变损益,一项业务要么给银行带来收益要么给银行带来亏损,非利息收入自然归属于收入。因此,可以简单推理得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

二 国际观点

国际上并没有“中间业务”这一说法,中间业务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词汇,“表外业务”是一个舶来词,国际银行届在谈到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业务时,往往用“表外业务”的说法。巴塞尔委员会将表外业务划分为四种即:1.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包括传统的对偿还贷款担保、跟单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追索权担保、追索权债券转让、附属机构的融资支持等;2.贷款和投资的承诺业务,其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消两种,前者有贷款限额和透支限额,后者主要有循环贷款承诺、回售与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循环包销便利、发行商业票据等,对

于不可撤消承诺,银行在法律上负有责任;3.金融创新工具,包括外汇期货业务、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及证券各种指数、其他资产的期货与期权、组织辛迪加贷款等;4.利用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计算机服务、金融投资和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托管、代理收付、代理保险、物业策划、遗嘱执行与遗产承办、住房买卖、股票投资的中介服务、旅游服务等。

从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所界定的表外业务与我国中央银行界定的中间业务基本一致。国外在解读我国央行制定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时,定义“中间业务”为“创造非利息收入的表外业务”(“The Provisonal Regulations : on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were promulgat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n june 21,2001.They came into force on the same date.”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defined in the Regulations to be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that creats non-interest income.”)。

三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角度

中间业务,即银行以中间人身份参与的业务,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强调银行在业务中的角色。表外业务,是从会计角度界定的。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有交叉重叠。本人认为,为了消除分歧,可以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对自己所认为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以注释的形式加以解释说明。当然更方便的做法是对两者各方达成一致的认识或统一界定。

由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参与的国际经济金融往来也越来越多,势必要做好与国际金融界的接轨,那么在此细节问题上,就应当仔细研究。本人认为,同时并存“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并无必要。《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第五号令》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而国际上认为表外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表外业务。可见,我国中间业务等同于国际上的表外业务。

参考文献:1 王晓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辨析》载于2008年4月第

30卷第一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 王杰、张金胜、乔香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辨析》载于2006年5

月《商业现代化》(下旬刊)总第46期。

市场营销072 朱慧 2111207228

关于中间业务于表外业务的联系区别

一 国内的解释

(一) 中间业务包含表外业务

中国人名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里定义中间业务为: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该规定将中间业务划分为九中: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7.基金托管,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8.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9.其他类中间业务,如保管箱业务等。

中央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里定义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银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并将表外业务划分为三大类别:1.担保类,2.承诺类,3.金融衍生交易。

因此,不难看出,根据中央银行的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分类,表外业务的三种类型包括在中间业务里,也就是说,中间业务包括表外业务。

(二) 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

根据中央银行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定义:相同的是:两者都不在资产负债表内。不同的是:前者形成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后者可能会改变损益,一项业务要么给银行带来收益要么给银行带来亏损,非利息收入自然归属于收入。因此,可以简单推理得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

二 国际观点

国际上并没有“中间业务”这一说法,中间业务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词汇,“表外业务”是一个舶来词,国际银行届在谈到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业务时,往往用“表外业务”的说法。巴塞尔委员会将表外业务划分为四种即:1.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包括传统的对偿还贷款担保、跟单信用证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追索权担保、追索权债券转让、附属机构的融资支持等;2.贷款和投资的承诺业务,其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消两种,前者有贷款限额和透支限额,后者主要有循环贷款承诺、回售与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循环包销便利、发行商业票据等,对

于不可撤消承诺,银行在法律上负有责任;3.金融创新工具,包括外汇期货业务、货币利率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合约、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及证券各种指数、其他资产的期货与期权、组织辛迪加贷款等;4.利用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计算机服务、金融投资和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托管、代理收付、代理保险、物业策划、遗嘱执行与遗产承办、住房买卖、股票投资的中介服务、旅游服务等。

从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所界定的表外业务与我国中央银行界定的中间业务基本一致。国外在解读我国央行制定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时,定义“中间业务”为“创造非利息收入的表外业务”(“The Provisonal Regulations : on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were promulgat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n june 21,2001.They came into force on the same date.”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defined in the Regulations to be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that creats non-interest income.”)。

三 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角度

中间业务,即银行以中间人身份参与的业务,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强调银行在业务中的角色。表外业务,是从会计角度界定的。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有交叉重叠。本人认为,为了消除分歧,可以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对自己所认为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以注释的形式加以解释说明。当然更方便的做法是对两者各方达成一致的认识或统一界定。

由于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参与的国际经济金融往来也越来越多,势必要做好与国际金融界的接轨,那么在此细节问题上,就应当仔细研究。本人认为,同时并存“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并无必要。《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第五号令》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而国际上认为表外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表外业务。可见,我国中间业务等同于国际上的表外业务。

参考文献:1 王晓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辨析》载于2008年4月第

30卷第一期《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 王杰、张金胜、乔香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辨析》载于2006年5

月《商业现代化》(下旬刊)总第46期。

市场营销072 朱慧 2111207228


相关内容

  • 会计科目与账户2
  • [课题]会计科目与账户(2)--账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账户的概念,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根据账户设置原则,熟练地设置账户.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账户的概念,正确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明确会计科目与账 ...

  • 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 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公司系统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一个完整统一.覆盖全业务.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和企业制度体系正逐步构建,而且有大量的管理标准需要制定,或将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转化.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规章 ...

  • 铁路物流中心业务流程及发展模式研究
  • 研究与探讨 doi:lO.3969/j.issn.1005-152X.2010.16.010 物流技术2010年8月刊(总第223期) 铁路物流中心业务流程及发展模式研究 李兆云,陈潇尧,王喜富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1通过分析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国 ...

  • 从生产项目管理到项目计划管理
  • 从生产计划管理到项目计划管理 一.从生产计划管理到订单项目管理 传统生产计划管理体系以职能化和标准化的作业内容为管理对象,以计划职能部门作为管理中心,根据部门职责分配计划责任和实施责任,以年度预测计划.季度的滚动计划和月度的实施计划作为计划基准,以定期的计划协调与会议和生产调度会议作为计划调整和差异 ...

  • ITIL&ITSM与OA的区别和价值作用
  • <ITIL&ITSM的价值与作用> 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2012-7-25 目 录 第1章 ITIL 的价值................................................................................... ...

  • 党校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 一.考试题型 辨析题 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论述题 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案例分析题 1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二.复习重点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哪些重大差异?为什么? 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 权力的来源:产权 权力的来源:合法性 目的:私人利益,经济理性 目的:公共利益, ...

  • 物流业务综合模拟实验报告(全)
  • 物流业务模拟综合实验 实 验 报 姓 名:李林雕 学 号:83110616 年 级:2011级 专 业:物流管理(二)班 成 绩: 任课教师:姚 舜 二○一四年六月 告 实验一 基础信息管理 一.实验内容 基本信息管理由资源管理.路由信息维护及异常代码维护三部分组成. (1) 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设 ...

  • (新)组织结构设计相关概念
  • 组织结构设计相关概念 一.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其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并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层经理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股东大会同时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股 ...

  • 管理会计小抄(电大)
  • 单项.多项选择题请见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和与教材配套的<管理会计学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 导学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1.泰罗提出的企业管理方法是(B) A经验管理B科学管理C现代管理D传统管理 2.典型的管理会计创新方法与理念不包括(D) A作业成本法B经济增加值C平衡计分卡D传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