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案

教学过程:

一、走进黄河

1.读课题。

2.看录像。

同学们看见过黄河吗?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3.出示词语。

这是课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每一个词都是一幅画。谁能将这两组词读好?(想想刚才你看到的画面,黄河的气势怎样?怎样读?)

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4.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读课文,师评价。

(你的语感真好,读出了作者的心情?或者,你还没有同作者来到黄河边,感受不强烈。你再读读,作者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

——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的心情的?

板书:胆战心惊(理解“战”和“惊”的意思。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5.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读出作者胆战心惊的感受。

二、感受筏子

1.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就“胆战心惊”。但当他发现这滚滚的黄河中漂流着的羊皮筏子的时候又是什么感受呢?他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课文也用了一个词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是哪个词?它藏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里。 找出词语,板书。(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2.读悟2~5自然段,感受险。

作者在字里行间也传递出了这种心情,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哪些语句中也让你提心吊胆了?

交流,指导朗读。

要点:(以下几点要引导学生联系起来体会)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是什么让你感到提心吊胆?作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极言其险。

·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浪头„„体会极言羊皮筏子的小而轻,极言其险。

这么凶险的黄河上居然还有羊皮筏子在行使,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太让人感到害怕了,来一 黄河的主人

块儿读一读。

·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个性化读好“啊”。(告诉学生叹词放在前面,往往感叹号是用在后面的。而且前面的叹词要读得短促,情感落脚点在后面的感叹号。作者在感叹什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提示用的顿号,停顿的时间比较短。作者每多点一个,他的激动就多一分,羊皮筏子上面的危险就多一分,作者的紧张就多一分。作者越点越紧张,越点越激动,越点越惊讶。谁来读?提示后面是感叹号。

(作者激动、作者惊讶,作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来,一块儿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贴”——用手做动作,夸张地表现。

强调“贴”。贴着水面漂流,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忽而欲上浪尖,忽而低下波谷。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齐读2、3、4自然段。注意要读出黄河的凶险,突出羊皮筏子的轻和小,感受“我”的胆战心惊。

三、品读乘客和艄公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么小而轻的羊皮筏子行驶在如此凶险的黄河上,你敢坐吗?

但是那么危险的羊皮筏子上有没有坐人?坐着谁?他们的表现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

当“我”看到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和艄公的时候,感情又产生了什么变化呢?课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是哪两个词?(敬仰和赞颂)

作者敬仰和赞颂谁?(乘客和艄公)

1.关注乘客。

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上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重点把握两个词。谈笑风生、从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生”字的写法,在这里是生动的意思。谈笑风生:谈话的兴趣浓厚,谈话的内容生动幽默,有说有笑,使听的人感到轻松而投入。

2.关注艄公。

乘客们为什么敢坐在上面谈笑风生?他们相信艄公的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把描写艄公的语段划出来。

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技术:如履平地 履:行走 (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态度: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责任心:身系着乘客的安全

品质: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指导朗读,出示相关语段: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什么叫水势?水的急和缓。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还打着漩涡。风平浪静的时候也需要专心致志地撑着篙,需要小心地注视着水势;波涛汹涌的时候需要勇敢和镇静,需要凭借智慧利用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有漩涡的时候需要机敏地避开。这就是艄公的素质。 ——齐读这第8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艄公沉着镇定、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那手握竹篙、面对险恶风浪、身系乘客安全的艄公形象似一幅画永久地定格在了作者的心灵,让我们一块儿再来看看这幅画,读。

——出示,再读。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四、小练笔。

同学们,在我们的心目中肯定也有自己所崇敬的人,比如说朱德总司令,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可能就是:“朱德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雷奈克医生:雷奈克医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着白大褂,面带微笑。他手里握着两端呈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木管的一头紧贴着他的耳朵,另一头对准病人的胸腔。他心系着病人的健康,正在专心致志地为病人听诊。每个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可以定格成一幅画,你敬仰和赞颂谁,他(她)在你的心目中定格成怎样的一幅画?

先请学生说,再写下来,交流。

板书: 黄河的主人

胆战心惊 (黄河) .

“我”提心吊胆 (筏子)

敬仰赞颂乘客 谈笑风生

艄公 如履平地

教学过程:

一、走进黄河

1.读课题。

2.看录像。

同学们看见过黄河吗?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3.出示词语。

这是课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每一个词都是一幅画。谁能将这两组词读好?(想想刚才你看到的画面,黄河的气势怎样?怎样读?)

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4.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读课文,师评价。

(你的语感真好,读出了作者的心情?或者,你还没有同作者来到黄河边,感受不强烈。你再读读,作者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

——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的心情的?

板书:胆战心惊(理解“战”和“惊”的意思。战:通“颤”,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5.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读出作者胆战心惊的感受。

二、感受筏子

1.作者第一眼看到黄河就“胆战心惊”。但当他发现这滚滚的黄河中漂流着的羊皮筏子的时候又是什么感受呢?他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课文也用了一个词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是哪个词?它藏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里。 找出词语,板书。(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2.读悟2~5自然段,感受险。

作者在字里行间也传递出了这种心情,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哪些语句中也让你提心吊胆了?

交流,指导朗读。

要点:(以下几点要引导学生联系起来体会)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是什么让你感到提心吊胆?作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极言其险。

·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浪头„„体会极言羊皮筏子的小而轻,极言其险。

这么凶险的黄河上居然还有羊皮筏子在行使,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太让人感到害怕了,来一 黄河的主人

块儿读一读。

·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个性化读好“啊”。(告诉学生叹词放在前面,往往感叹号是用在后面的。而且前面的叹词要读得短促,情感落脚点在后面的感叹号。作者在感叹什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提示用的顿号,停顿的时间比较短。作者每多点一个,他的激动就多一分,羊皮筏子上面的危险就多一分,作者的紧张就多一分。作者越点越紧张,越点越激动,越点越惊讶。谁来读?提示后面是感叹号。

(作者激动、作者惊讶,作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来,一块儿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贴”——用手做动作,夸张地表现。

强调“贴”。贴着水面漂流,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忽而欲上浪尖,忽而低下波谷。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齐读2、3、4自然段。注意要读出黄河的凶险,突出羊皮筏子的轻和小,感受“我”的胆战心惊。

三、品读乘客和艄公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么小而轻的羊皮筏子行驶在如此凶险的黄河上,你敢坐吗?

但是那么危险的羊皮筏子上有没有坐人?坐着谁?他们的表现如何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6~8自然段。

当“我”看到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和艄公的时候,感情又产生了什么变化呢?课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我”的情感变化。是哪两个词?(敬仰和赞颂)

作者敬仰和赞颂谁?(乘客和艄公)

1.关注乘客。

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上是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重点把握两个词。谈笑风生、从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生”字的写法,在这里是生动的意思。谈笑风生:谈话的兴趣浓厚,谈话的内容生动幽默,有说有笑,使听的人感到轻松而投入。

2.关注艄公。

乘客们为什么敢坐在上面谈笑风生?他们相信艄公的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把描写艄公的语段划出来。

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技术:如履平地 履:行走 (手里只有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态度: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

责任心:身系着乘客的安全

品质: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指导朗读,出示相关语段: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什么叫水势?水的急和缓。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时还打着漩涡。风平浪静的时候也需要专心致志地撑着篙,需要小心地注视着水势;波涛汹涌的时候需要勇敢和镇静,需要凭借智慧利用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有漩涡的时候需要机敏地避开。这就是艄公的素质。 ——齐读这第8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艄公沉着镇定、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那手握竹篙、面对险恶风浪、身系乘客安全的艄公形象似一幅画永久地定格在了作者的心灵,让我们一块儿再来看看这幅画,读。

——出示,再读。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四、小练笔。

同学们,在我们的心目中肯定也有自己所崇敬的人,比如说朱德总司令,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可能就是:“朱德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雷奈克医生:雷奈克医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穿着白大褂,面带微笑。他手里握着两端呈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木管的一头紧贴着他的耳朵,另一头对准病人的胸腔。他心系着病人的健康,正在专心致志地为病人听诊。每个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可以定格成一幅画,你敬仰和赞颂谁,他(她)在你的心目中定格成怎样的一幅画?

先请学生说,再写下来,交流。

板书: 黄河的主人

胆战心惊 (黄河) .

“我”提心吊胆 (筏子)

敬仰赞颂乘客 谈笑风生

艄公 如履平地


相关内容

  •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
  • 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只要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能战胜险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低读"万马奔腾„„专心致志&quo ...

  • 黄河的主人.doc(教案)
  • 黄河的主人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弄 ...

  • [将进酒]教案
  • 编号15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劳燕翔 审核人李碧玲 包科领导 郑文斌 日期 2009-5-21 <将进酒>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好处. 2.了 ...

  • 将进酒教案2015.3.8
  • 将进酒(1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诵读诗歌,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诵读诗歌的技巧,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法与教具:送读法 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劝酒更是酒桌上常见的场景,劝酒之词或幽默.或风趣.或豪迈.或 ...

  •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 将进酒 一.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三.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 ...

  • 教案设计:黄河颂
  • 黄河颂 教材分析: <黄河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首抒情诗.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意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黄河颂>是本单元的第一课,起引导作 ...

  •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 ...

  • 点击生命的鼠标,构建生命的课堂
  •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 ...

  • 黄河东流水教案王妮
  • 黄河东流水 王妮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 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 祖国的情感. 2.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3.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