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本分析

发帖人:常记溪亭 发表时间:2006-07-02 13:14

评价: 人气:1483 回复:1

冀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确立的主题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孩子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们目之所及,到处是美的事物,万物都充满了灵性。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注意到,感受得到,因此,本单元选取了《一去二三里》、《天上的小白羊》、《山青青》及《江南》等四篇课文,这一首首意境悠远、清新明丽的小诗,一篇篇活泼欢快、意境盎然的童谣儿歌,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烟雨蒙蒙的小山村、莲叶田田的江南水乡等诸多自然界的美景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带领着他们去领略郊田山野的清爽迷人,感知蕴涵其中的一颗颗童心的天真的可

爱,一双双诗眼的灵敏聪慧。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丰富的。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色彩的,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充满灵性的。一首首清丽的小诗,一片小小的白云,一声喳喳的鸟鸣,一朵迎风点头的小花,一群快活嬉戏的鱼儿„„这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精灵,成为他们内心跳跃的音符,进而使书中的文字转化成孩子们的一种美丽的幻像,一种满心的渴望,一种童真与文本间真切的对话。孩子们在诵读《一去二三里》这首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蒙学诗的时候,在反复诵读中,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在教师的指点下,有兴致地说一说,有兴趣的画一画,都可以起到巩固文本的作用;《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满丰富的想象力的童诗,以儿童和天上的白云对话的口吻,写出了童真的有趣,童真的可爱,童真的奇妙。孩子们在教师精心地引导下,一定会乘着诗意的翅膀,将自己投身于美丽的草地之上,成为文中那个躺在绿茵茵扑满鲜花的草地上看云的孩子,真切地与白云对话,感受文章之美。如果教师再相机出示几幅形态各异的云朵图片,孩子们定能在快乐地欣赏云朵的同时,在想象的空间捕捉到内心的那份灵感。当然,鼓励孩子们去大自然中看云更是少不了的;《山青青》是一首充满韵律美和意境美的诗歌,一定要激发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诵读热情,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给课文配上插图,可以让他们直接在教材中写写画画,也可以让他们另外设计

插图 ,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能张扬美的个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江南》这首活泼的小诗更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分角色兴趣朗读的基础上,尽情地来演一演,赏一赏,来感知莲叶的茂盛、渔人的喜悦和鱼儿的顽皮。此外,本单元“综合学习”中的“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也都是意在让孩子们通过读文、练说等形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接下来,我便以教学《江南》(第一课时)为例,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想。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江南水乡的秀丽的风景图片,请孩子们欣赏后,问: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吗?而后,引出“江南水乡”一词。

2、出示“采莲图”,教师朗诵《江南》这首民歌。读后告诉大家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名字叫《江南》。(板书课题,字上注音)

二、学生初读,感知诗境。

1、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喜欢这里吗?

2、学生读后自由发言,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3、说说自己哪里还不懂?(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来解答)

三、指导朗读,读中识字。

1、指名读民歌。读中引导:假如我们到江南水乡去游玩,看到了眼前这一池的荷花,心情会怎样?(学生答)能不能带着这种高兴劲儿来读一读课文呀?(再指名读)教师还可以这么引导:假如我们坐在小船上,穿梭于荷叶之间,看到了在水中玩耍的鱼儿,你会怎么样?(学生答)带着这样感情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2、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读。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齐读前三句,各组再分别读后四句。趣读的同时,感受鱼戏的情景。

3、认字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出示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三个认读的生字,最快举手认读正确者胜出。(认字中,可随孩子们掌握生字的程度而加深难度,如:一字多词,练习说一句话等。)

奖励:胜出的同学可以扮演民歌中的小鱼,奖励小鱼头饰。

四、情境表演,体会诗情。

角色分配:“采莲少女”、“荷叶三片”、“鱼儿”四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即兴表演民歌中描绘的情景,让台下的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荷叶的茂密,采莲少女的欣喜之情,以及鱼儿们

快乐嬉戏的样子。在表演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拓展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在表演中巩固民歌,在表演中再现诗境,在表演中体会诗情。

五、再读儿歌,动作抒情。

请所有的孩子起立,选出几位“小舞蹈家”在台前加动作表演,其他的孩子也加上动作诵读。

(让这节课在快乐中结束)

谈到课后题的教授,我认为不应把它孤立于某节课来完成,而应将它融会在我们的课文教学的相关环节之中。比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反复地识记中,自然会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短小的儿歌在课上完全能熟读成诵的。再有像识字教学中的“写一写”的题型,教师应在教写生字的同时,及时地指导学生描红仿写,以此来规范孩子们的生字书写。课后题在教学环节中的再现,还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孩子们在“比一比”中,增强美的意识;让孩子们在“演一演”中,张扬美的个性;让孩子们在“画一画”中,描画美的灵性;让孩子们在“写一写”中,书写美的热情„„

以上便是我对第一单元的教材分析情况,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最后我要说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丽的表情达意在我们每位老师的心中。

回复人:犀牛 回复时间:2009-11-20 14:20

发帖人:常记溪亭 发表时间:2006-07-02 13:14

评价: 人气:1483 回复:1

冀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确立的主题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孩子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们目之所及,到处是美的事物,万物都充满了灵性。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注意到,感受得到,因此,本单元选取了《一去二三里》、《天上的小白羊》、《山青青》及《江南》等四篇课文,这一首首意境悠远、清新明丽的小诗,一篇篇活泼欢快、意境盎然的童谣儿歌,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烟雨蒙蒙的小山村、莲叶田田的江南水乡等诸多自然界的美景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带领着他们去领略郊田山野的清爽迷人,感知蕴涵其中的一颗颗童心的天真的可

爱,一双双诗眼的灵敏聪慧。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丰富的。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色彩的,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充满灵性的。一首首清丽的小诗,一片小小的白云,一声喳喳的鸟鸣,一朵迎风点头的小花,一群快活嬉戏的鱼儿„„这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精灵,成为他们内心跳跃的音符,进而使书中的文字转化成孩子们的一种美丽的幻像,一种满心的渴望,一种童真与文本间真切的对话。孩子们在诵读《一去二三里》这首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蒙学诗的时候,在反复诵读中,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在教师的指点下,有兴致地说一说,有兴趣的画一画,都可以起到巩固文本的作用;《天上的小白羊》是一首充满丰富的想象力的童诗,以儿童和天上的白云对话的口吻,写出了童真的有趣,童真的可爱,童真的奇妙。孩子们在教师精心地引导下,一定会乘着诗意的翅膀,将自己投身于美丽的草地之上,成为文中那个躺在绿茵茵扑满鲜花的草地上看云的孩子,真切地与白云对话,感受文章之美。如果教师再相机出示几幅形态各异的云朵图片,孩子们定能在快乐地欣赏云朵的同时,在想象的空间捕捉到内心的那份灵感。当然,鼓励孩子们去大自然中看云更是少不了的;《山青青》是一首充满韵律美和意境美的诗歌,一定要激发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诵读热情,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给课文配上插图,可以让他们直接在教材中写写画画,也可以让他们另外设计

插图 ,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能张扬美的个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江南》这首活泼的小诗更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分角色兴趣朗读的基础上,尽情地来演一演,赏一赏,来感知莲叶的茂盛、渔人的喜悦和鱼儿的顽皮。此外,本单元“综合学习”中的“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的内容,也都是意在让孩子们通过读文、练说等形式,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接下来,我便以教学《江南》(第一课时)为例,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想。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江南水乡的秀丽的风景图片,请孩子们欣赏后,问:知道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吗?而后,引出“江南水乡”一词。

2、出示“采莲图”,教师朗诵《江南》这首民歌。读后告诉大家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名字叫《江南》。(板书课题,字上注音)

二、学生初读,感知诗境。

1、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喜欢这里吗?

2、学生读后自由发言,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3、说说自己哪里还不懂?(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来解答)

三、指导朗读,读中识字。

1、指名读民歌。读中引导:假如我们到江南水乡去游玩,看到了眼前这一池的荷花,心情会怎样?(学生答)能不能带着这种高兴劲儿来读一读课文呀?(再指名读)教师还可以这么引导:假如我们坐在小船上,穿梭于荷叶之间,看到了在水中玩耍的鱼儿,你会怎么样?(学生答)带着这样感情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2、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读。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齐读前三句,各组再分别读后四句。趣读的同时,感受鱼戏的情景。

3、认字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出示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三个认读的生字,最快举手认读正确者胜出。(认字中,可随孩子们掌握生字的程度而加深难度,如:一字多词,练习说一句话等。)

奖励:胜出的同学可以扮演民歌中的小鱼,奖励小鱼头饰。

四、情境表演,体会诗情。

角色分配:“采莲少女”、“荷叶三片”、“鱼儿”四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即兴表演民歌中描绘的情景,让台下的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荷叶的茂密,采莲少女的欣喜之情,以及鱼儿们

快乐嬉戏的样子。在表演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拓展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在表演中巩固民歌,在表演中再现诗境,在表演中体会诗情。

五、再读儿歌,动作抒情。

请所有的孩子起立,选出几位“小舞蹈家”在台前加动作表演,其他的孩子也加上动作诵读。

(让这节课在快乐中结束)

谈到课后题的教授,我认为不应把它孤立于某节课来完成,而应将它融会在我们的课文教学的相关环节之中。比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反复地识记中,自然会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短小的儿歌在课上完全能熟读成诵的。再有像识字教学中的“写一写”的题型,教师应在教写生字的同时,及时地指导学生描红仿写,以此来规范孩子们的生字书写。课后题在教学环节中的再现,还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孩子们在“比一比”中,增强美的意识;让孩子们在“演一演”中,张扬美的个性;让孩子们在“画一画”中,描画美的灵性;让孩子们在“写一写”中,书写美的热情„„

以上便是我对第一单元的教材分析情况,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最后我要说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丽的表情达意在我们每位老师的心中。

回复人:犀牛 回复时间:2009-11-20 14:20


相关内容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时光转眼即逝,教育教学平台是一方沃土,我在播撒希望与辛勤耕耘中进取着,收获着。现就将本人在这个学期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本人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从其他老师手中接手与负责九年级185班与186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二、本学期 ...

  • 2013-2014八年级语文下册 17 寻找时传祥课文分析
  • 17. 寻找时传祥 <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发表后引起较大的反响,先后有十余种报刊或选集转载,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

  • 小学教师年终个人述职报告
  • 又是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雪纷飞,忙忙碌碌中在这个崭新的蓬勃向上的黄龙小学,我又走过了一段新的旅程.在这一年中,我像一棵草,默默无闻,在这块土地上释放着自己的绿色.像一粒灰尘飘荡在诺大的校园中,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地做好了一个班主任,一个语文老师,做着与别人一样的千篇一律的事情.盘点起来,总觉得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 大地的话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 ...

  • 五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
  •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一如既往地欢迎并感谢您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次家长会,作为咱班的语文老师,我打算和大家谈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作业本的设置. 这学期的作业本分别是: 预习本--提前预习课文和所学知识: 生字本--练写生字,每字组2个词: 学海拾贝--收集学习过程的好 ...

  • 从大陆.香港的一年级语文课本说起
  • 女儿从香港拿回一年级课本,老婆找出大陆版一年级课本,对比之后发现一现象,大陆的课本在教你学知识,香港的课本在教学生做人和生存技能,如此小差异,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一个是为爱传播知识,一个是为任务传授知识:一个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个是把孩子当做自己产出的田地.结果可想而知. 大陆:是以认识动物开始 ...

  • 二年级品生上秋天的消息 李雯
  • 2 第一课时 秋天到了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发现秋天 我们刚渡过一个愉快的夏天,转眼,已经进入了秋天,小朋友感觉到了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课件播放:一幅金色的秋天图片 3 大家一起朗诵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秋天的一首小诗<秋天到>.大家一起拍手朗诵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 ...

  • 2017新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组词
  • 2017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 第一单元 识字 1 春夏秋冬 春(春日)(春节)(立春)(春天) 风(大风)(风雨)(风衣)(风车) 冬(冬天)(立冬)(冬月)(冬日) 雪(雪花)(雨雪)(风雪)(雪人) 花(花草)(花朵)(花生)(开花) 飞(飞虫)(飞机)(飞走)(飞天) 入(加入)(出入)( ...

  • 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讲义
  •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