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28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A

河北2011水调歌头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比较阅读

【甲】水调歌头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

(2)下列句中的“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天上宫阙 B 我/欲乘风归去

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

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

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的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

(5)仔细品味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3.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表达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这首词的上阕极写诗人在“”、“”的徘徊矛盾,下阕写 ,以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6、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之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从人到月,从古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词的上片问;下片问;但归根结底是问

9、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10、“不应有恨”的“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11、词人一时“欲乘风归去”,一时又认为天上不如人间好。理解词的意境,说说词人的心目中到底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水调歌头1.(1)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想着)(2)B(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B(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2、“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问月。3、示例:不同意。诗中写离愁,并非全篇浸透着离愁。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可以看出作者释却了离愁。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5、天上 人间 望月怀人6、意思: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美好的月色。理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7、A 8、天 月 人生9、玉盘 玉镜 广寒宫 嫦娥 古人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10、怨恨 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坎坷11、词人心理矛盾,想乘风归去是为了忘却官场的失意,兄弟分离的烦恼,但是马上意识到天上高寒,人间温暖,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的圆缺,在于各自珍重,词人还是赞美热爱人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A

河北2011水调歌头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比较阅读

【甲】水调歌头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

(2)下列句中的“ /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天上宫阙 B 我/欲乘风归去

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

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

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的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

(5)仔细品味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3.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表达作者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这首词的上阕极写诗人在“”、“”的徘徊矛盾,下阕写 ,以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

6、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7、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之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从人到月,从古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词的上片问;下片问;但归根结底是问

9、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10、“不应有恨”的“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11、词人一时“欲乘风归去”,一时又认为天上不如人间好。理解词的意境,说说词人的心目中到底是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水调歌头1.(1)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想着)(2)B(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4)B(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2、“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问月。3、示例:不同意。诗中写离愁,并非全篇浸透着离愁。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可以看出作者释却了离愁。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5、天上 人间 望月怀人6、意思: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美好的月色。理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7、A 8、天 月 人生9、玉盘 玉镜 广寒宫 嫦娥 古人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10、怨恨 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坎坷11、词人心理矛盾,想乘风归去是为了忘却官场的失意,兄弟分离的烦恼,但是马上意识到天上高寒,人间温暖,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的圆缺,在于各自珍重,词人还是赞美热爱人间。


相关内容

  •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 古诗词鉴赏 一.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

  • 中考第一轮复习[水调歌头]练习题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 ①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 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 ...

  • 第1193季[古诗词备考]人生自有诗意在 且教桃李笑春风
  • 人生自有诗意在  且教桃李笑春风 --古诗词备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初想: 2017年中考在即,帮助学生进行古诗词复习整理迫在眉睫.纵观近几年河南中考的出题情况,对古诗文的考查形式及考试内容基本稳定,也就是常考的50篇,即文言文16篇,古诗词34首.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这34首古诗词并 ...

  • 初中古诗文名句复习
  • 复习目标 1.       明确中考古诗文默写范围. 2.       明确中考默写内容及形式 复习重点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复习难点 记忆古诗文中的疑点.难点. 课时  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 明确中考范围,语文大纲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 ...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九年级 刘春艳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 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 ...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1语文版九年级上合集(19) 1语文版九年级下合集(9) 2语文版九年级上单元练习(43) 2语文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7) 3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23) 3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练习(19) 4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61) 4语文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4 ...

  • 古诗文目录
  • 一. 文言文部 分(42篇) 七年级上--2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 弘景 九年级下-5 17公输 18. 孟子二章 5. <世说新语>. 咏雪 记承天寺夜游 陈太丘 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章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纪昀 七 ...

  • 2012中考古诗词复习练习:07使至塞上
  • 07使至塞上 一.默写 二.练习 1代诗人字,人称",其"王孟".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颔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 的感受. 3.颔联诗人以" "."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