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 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 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 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 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 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 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 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 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 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 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 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 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 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 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 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 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 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 增强和平意识, 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 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 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 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 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 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 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 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 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 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 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 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 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 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 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共64名学生, 整体素质一般, 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 遵纪守规, 学习认真、自觉, 劳动观念强, 讲究卫生, 拾物不昧, 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 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 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 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进度安排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 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 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 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四个单元, 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 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 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 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 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 课内、课 外、校内校外相结合, 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 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 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 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 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 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 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 富有亲切感. 二、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 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并感到自豪.
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 增强和平意识, 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 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 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4、感受成长的乐趣, 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 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 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 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 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 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
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外交往的历史, 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 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国际地位而得不断提升. 了解奥运会历史及我国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程.
2、了解历史上各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贡献, 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 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 提高冷静观察、客观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3、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知道由于人类的种种不良行为, 地球正遭到破环;知道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发生的异常现象, 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
4、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三、学生分析
本班共64名学生, 整体素质一般, 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 遵纪守规, 学习认真、自觉, 劳动观念强, 讲究卫生, 拾物不昧, 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 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 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 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 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