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3.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S

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U = 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吗?

10.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T 计算。 11.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1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T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4.冰在0℃,p 下转变为液态水,其熵变

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系统由V 1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G = 0。

20.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 -p d V = 0,此过程温度不变,∆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d U = T d S - p d V ,因而可得d S = 0,为恒熵过程。 21.是非题:

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此话对否? ⑶ 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

⑷ 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V 2⎫

⎪∆S =R ln V ⎪⎝1⎭V 2,能否用公式:

∆S =

∆H

∆S =

∆H

⑸ 1mol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变到

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22.在100℃、p 时,1mol 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使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成 100℃、p 的水蒸气,试计算此过程的∆S 、∆S (环) 。

⎛V 2

∆S =R ln V

⎝123.

⎪⎪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 、∆H 、∆S 、∆A 、∆G 中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⑵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⑶ 理想气体由(p 1, T 1) 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 2, T 2) 状态; ⑷ H 2和Cl 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 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⑹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

25.a mol A与b mol B的理想气体,分别处于(T , V , p A ) 与(T , V , p B ) 的状态,等温等容混合为

(T , V , p ) 状态,那么∆U 、∆H 、∆S 、∆A 、∆G 何者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6.一个刚性密闭绝热箱中,装有H 2与Cl 2混合气体,温度为298K ,今用光引发,使其

m (HCl) = 化合为HCl(g),光能忽略,气体为理想气体,巳知∆f H -94.56kJ·mol ,试判断该

过程中∆U 、∆H 、∆S 、∆A 、∆G 是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

27.在一绝热恒容箱内,有一绝热板将其分成两部分,隔板两边各有1mol N2,其状态分别为298K 、p 0与298K 、10p 0,若以全部气体为体系,抽去隔板后,则Q 、W 、∆U 、∆H 、∆S 中,哪些为零?

二、单选题:

-1

T 适合于下列过程中的哪一个? 1.

(A) 恒压过程 ; (B) 绝热过程 ; (C) 恒温过程 ; (D) 可逆相变过程 。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 ; (B) 跑的最慢 ; (C) 夏天跑的快 ; (D) 冬天跑的快 。

3.在一定速度下发生变化的孤立体系,其总熵的变化是什么? (A) 不变 ; (B) 可能增大或减小 ; (C) 总是增大 ; (D) 总是减小 。

∆S =

∆H

4.对于克劳修斯不等式 dS ≥δQ T 环,判断不正确的是: (A) dS =δQ 环必为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状态 ; (B) dS >δQ 环必为不可逆过程 ; (C) dS >δQ 环必为自发过程 ;

(D) dS

5.下列计算熵变公式中,哪个是错误的: (A) 水在25℃、p 0下蒸发为水蒸气:

∆S =

∆H -∆G

T

⎛∂Q ⎫dS = ⎪

∂T ⎝⎭R ; (B) 任意可逆过程:

∆S 环境=-

Q 体系T 环

(C) 环境的熵变:;

∆S =

∆H T

(D) 在等温等压下,可逆电池反应:。

-1

6.当理想气体在等温(500K)下进行膨胀时,求得体系的熵变∆S = l0 J·K ,若该变化中所

1

做的功仅为相同终态最大功的 10 ,该变化中从热源吸热多少? (A) 5000 J ; (B) 500 J ; (C) 50 J ; (D) 100 J 。

7.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的(∂H T )V 是: (A) 1.5R ; (B) 2.5R ; (C) 3.5R ; (D) 2R 。

8.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A) ∆S (体) > 0,∆S (环) > 0 ; (B) ∆S (体) 0,∆S (环) = 0 ; (D) ∆S (体) > 0,∆S (环)

9.一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热源接触,分别做等温可逆膨胀和等温不可逆膨胀到达同一终态,已知 W R =2W Ir ,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 ∆S R >∆S Ir ;

(B) ∆S R =∆S Ir ;

(C) ∆S R =2Q Ir ;

(D) ∆S 总(等温可逆) =∆S 体+∆S 环=0,∆S 总(不等温可逆) =∆S 体+∆S 环>0。

⎰T

10.计算熵变的公式 适用于下列:

(A) 理想气体的简单状态变化 ; (B) 无体积功的封闭体系的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 (C) 理想气体的任意变化过程 ; (D) 封闭体系的任意变化过程 ;

11.实际气体CO 2经节流膨胀后,温度下降,那么: (A) ∆S (体) > 0,∆S (环) > 0 ; (B) ∆S (体) 0 ; (C) ∆S (体) > 0,∆S (环) = 0 ; (D) ∆S (体)

12.2mol 理想气体B ,在300K 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 ∆S (J·K -1) 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S =

dU +pdV

(A) 图⑴ ; (B) 图⑵ ; (C) 图⑶ ;

(D) 图⑷ 。

14.某体系等压过程A →B 的焓变∆H 与温度T 无关,则该过程的: (A) ∆U 与温度无关 ; (B) ∆S 与温度无关 ; (C) ∆F 与温度无关 ; (D) ∆G 与温度无关 。

15.等温下,一个反应a A + b B = d D + e E 的 ∆r C p = 0,那么: (A) ∆H 与T 无关,∆S 与T 无关,∆G 与T 无关 ; (B) ∆H 与T 无关,∆S 与T 无关,∆G 与T 有关 ; (C) ∆H 与T 无关,∆S 与T 有关,∆G 与T 有关 ; (D) ∆H 与T 无关,∆S 与T 有关,∆G 与T 无关 。

16.下列过程中∆S 为负值的是哪一个: (A) 液态溴蒸发成气态溴 ; (B) SnO 2(s) + 2H2(g) = Sn(s) + 2H2O(l) ; (C) 电解水生成H 2和O 2 ; (D) 公路上撤盐使冰融化 。

17.熵是混乱度(热力学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 的量度,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同一种物质的S m (g )>S m (l )>S m (s );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 分子内含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 0K 时任何纯物质的熵值都等于零 。

18.25℃时,将11.2升O 2与11.2升N 2混合成11.2升的混合气体,该过程: (A) ∆S > 0,∆G

19.有一个化学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随温度的升高,自发倾向降低,这反应是:

(A) ∆S > 0,∆H > 0 ;(B) ∆S > 0,∆H 0 ;(D) ∆S

20.∆G = ∆A 的过程是:

(A) H 2O(l,373K,p 0) →H 2O(g,373K,p 0) ;

(B) N 2(g,400K,1000kPa)→N 2(g,400K,100kPa) ; (C) 等温等压下,N 2(g) + 3H2(g)→NH 3(g) ;

00

(D) Ar(g,T , p ) →Ar(g,T +100,p ) 。

21.等温等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方向由∆r H m 和∆r S m 共同决定,自发进行的反应应满 足下列哪个关系式: (A) ∆r S m = ∆r H m /T ; (B) ∆r S m > ∆r H m /T ; (C) ∆r S m ≥ ∆r H m /T ; (D) ∆r S m ≤ ∆r H m /T 。

22.等容等熵条件下,过程自发进行时,下列关系肯定成立的是: (A) ∆G

23.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其熵变为:

⎛V 2⎫

⎪∆S =nR ln ∆S =- V ⎪

⎝1⎭;(B)(A)

p 2p 1

V T

d p

;(C)

∆S =-

T 2

C T

p

d T

T 1

;(D)

∆S =-

T 2

C V T

d T

T 1

24.一个已充电的蓄电池以1.8 V输出电压放电后,用2.2 V电压充电使其回复原状,则 总的过程热力学量变化:

(A) Q 0,∆S > 0,∆G 0,W > 0,∆S = 0,∆G = 0 ; (D) Q 0,∆S = 0,∆G = 0 。

25.下列过程满足 ∆S >0, Q T 环=0 的是:

(A) 恒温恒压(273 K,101325 Pa)下,1mol 的冰在空气升华为水蒸气 ; (B) 氮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可逆绝热膨胀 ; (C)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 (D) 绝热条件下化学反应 。

26.吉布斯自由能的含义应该是:

(A) 是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B) 是在可逆条件下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C) 是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D) 按定义理解 G = H - TS 。

27.在 -10℃、101.325kPa 下,1mol 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公式可以适用: (A) ∆U = T ∆S ; (B)

∆S =

∆H -∆G

T

; (C) ∆H = T ∆S + V ∆p ; (D) ∆G T,p = 0。

28.对于封闭体系的热力学,下列各组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 U ; (B) A

29.373.2K 、101325Pa 的水,使其与大热源接触,向真空蒸发成为373.2K 、101325Pa 下 的水气,对这一个过程,应选用哪一个作为过程方向的判据: (A) ∆U ; (B) ∆A ; (C) ∆H ; (D) ∆G 。

30.热力学基本方程 d G = -S d T + V d p ,可适应用下列哪个过程:

(A) 298K 、标准压力下,水气化成蒸汽 ;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

(C) 电解水制取氢气 ;

∆S =

(D) N 2 + 3H2 2NH 3未达到平衡 。

n ∆H m

T 31.下列过程可用 计算的是:

(A) 恒温恒压下无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 ; (C) 恒温恒压下任意相变 ;

(B) 恒温恒压下可逆原电池反应 ;

(D) 恒温恒压下任意可逆相变 。

⎛∂S ⎫ ⎪∂V ⎭T 应等于: 32.1mol 范德华气体的⎝

R

R

(A) V m -b ; 33.n

(B) V m ;

-

R V m -b

(C) 0 ; (D) 。

⎛∂T ⎫ ⎪ ∂p ⎪

⎭S 摩尔理想气体的⎝V

的值等于:

V

V

V

(A) R ; (B) nR ;

34.下列各量中哪个是偏摩尔量:

⎛∂F ∂n ⎝i

⎫⎪⎪

⎭T , V , n j ≠i

⎛∂S ∂n ⎝i

(C) C V ; (D) C p 。

⎛∂H ⎫ ⎪∂V ⎝⎭T , p , n j ≠i

⎛∂μi

∂n

i ⎝

⎫⎪⎪

⎭T , p , n j ≠i

(A)

; (B)

⎫⎪⎪

⎭T , p , n j ≠i

; (C) ; (D) 。

35.对多组分体系中i 物质的偏摩尔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X i 是无限大量体系中i 物质每变化1mol 时该系统容量性质X 的变化量 ; (B) X 为容量性质,X i 也为容量性质 ;

(C) X i 不仅决定于T 、p ,而且决定于浓度 ; (D) X = ∑n i X i 。

36.对于吉布斯-杜亥姆公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 = ∑n B X B ; (B) ∑n B d X B = 0 ; (C) ∑n B X B = 0 ; (D) 表明各物质偏摩尔之间有关系 。

37.已知水的六种状态:①100℃,p 0H 2O(l);②99℃,2p 0H 2O(g);③100℃,2p 0H 2O(l);④100℃、2p 0H 2O(g);⑤101℃、p 0H 2O(l);⑥101℃、p 0H 2O(g) 。它们化学势高低顺序是:

(A) μ2 > μ4 > μ3 > μ1 > μ5 > μ6 ; (B) μ6 > μ5 > μ4 > μ3 > μ2 > μ1 ; (C) μ4 > μ5 > μ3 > μ1 > μ2 > μ6 ; (D) μ1 > μ2 > μ4 > μ3 > μ6 > μ5 。 38.在恒焓恒压条件下,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 ∆S = 0 ; (B) ∆U = 0 ; (C) ∆A = 0 ; (D) ∆G = 0 。

⎛∂T ⎫

⎪∂V ⎝⎭S 应等于: 39.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

5T

⎛∂X ⎫

⎪X i =

∂n ⎪

⎝i ⎭T , p , n j ≠i

(A) 3V ; (B) 5V ; (C) 3T ; (D) 5V 。

40.任一单组分体系,恒温下,其气(g)、液(l)态的化学势(μ) 与压力(p ) 关系图正确是: (A) (1) ; (B) (2) ; (C) (3) ; (D) (4) 。

-

2T 5V

-

7T

三、多选题:

1.在以下偏导数中,大于零的有:

⎛∂G ⎫⎛∂H ⎫⎛∂A ⎫⎛∂U ⎫⎛∂U ⎫ ⎪ ⎪ ⎪ ⎪ ⎪

∂T ∂T ⎭p ∂V ∂S ∂V ⎝⎭⎝⎭T ; (C)⎭V ; (E)⎝⎭S 。 p ; (D)⎝(A); (B)⎝

⎛∂U ⎫ ⎪∂V ⎭S 等于: 2.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G ⎫

⎪∂T ⎭p ⎝(A);

(B) -p ;

⎛∂A ⎫

⎪∂V ⎝⎭T ; (C)⎛∂U ⎫

⎪∂S ⎝⎭V ; (D)

⎛∂G ⎫

⎪ ∂p ⎪

⎭T (E)⎝

3.体系的始态与终态之间有两种途径:A 为可逆途径;B 为不可逆途径。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S A = ∆S B ; (B) ∑δQA /T = ∑δQB /T ; (C) ∆S B = ∫δQB /T ; (D) ∆S A = ∫δQA /T ; (E) ∆S B = ∫δQA /T 。

4.下列过程中,那些过程的∆G > 0:

00

(A) 等温等压下,H 2O(l,375K,p ) →H 2O(g,375K,p ) ; (B) 绝热条件下,H 2(g,373K,p 0) →H 2(g,300K,0.1p 0) ;

−→Cu(s) + H2SO 4(aq) + ½O2(g); (C) 等温等压下,CuSO 4(aq) + H2O −−

电解原电池

(D) 等温等压下,Zn + CuSO4(aq)−−−→ZnSO4(aq) + Cu ;

−→碳水化合物 。 (E) 等温等压下,m CO 2 + n H 2O −

5.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能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 ∆S > 0 ; (B) ∆G ≤ W ' ; (C) ∆A

6.在O 2(理想气体) 的如下过程中,属于等熵过程的是: (A) 绝热恒容过程 ; (B) 等温可逆膨胀过程 ;

等温抽去隔板

(C) −−−−−→ ;

(D) 绝热可逆膨胀; (E) 绝热恒外压膨胀 。

7.等温等压下,反应的热力学可能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是: (A) Zn(s) + H2SO 4(aq)→ZnSO 4 + H2(g,p 0) ; (B) Zn(s) + CuSO4(aq)→ZnSO 4(aq) + Cu(s) ; (C) 2CuCl 2(s) + H2(g)→2Cu(s) + 2HCl(g) ;

(D) C 2H 4(g) + H2(g)→C 2H 6(g,p ) ;

(E) CH 4(g) + 2O2(g)→CO 2(g) + 2H2O(l) 。

8.下列过程中,∆S (系) 0,∆S (总) > 0 的过程是: (A) 等温等压H 2O(l,270K,p 0) →H 2O(s,270K,p 0) ; (B) 等温等压H 2O(l,373K,p 0) →H 2O(g,373K,p 0) ;

00

(C) 等温等压H 2O(l,383K,p ) →H 2O(g,383K,p ) ; (D) n mol 理想气体恒外压等温压缩过程 ; (E) 1000K CaCO3(s)→CaO(s) + CO2(g) 。

9.378K 、p 0下,过热水的下列哪个物理量小于同温同压下水蒸气: (A) H m ; (B) G m ; (C) μ ; (D) S m ;

(E) A m 。

10.下列过程中,∆G > 0 的是:

(A) 等温等压H 2O(l,268K,p 0) →H 2O(s,268K,p 0) ; (B) 等温等压H 2O(l,383K,p 0) →H 2O(g,383K,p 0) ;

00

(C) H 2O(l,373K,p ) −−−−→H 2O(g,373K,p ) ;

(D) 等温等压H 2O(l,373K,506.6kPa)→H 2O(g,373K,506.6kPa) ; (E) 等温等压H 2O(g,373K,50kPa)→H 2O(l,373K,50kPa) 。

向真空蒸发

11.常压下 -10℃过冷的水变成 -10℃的冰,在此过程中,体系的∆G 与∆H 如何变化: (A) ∆G 0 ; (B) ∆G > 0,∆H > 0 ; (C) ∆G = 0,∆H = 0 ; (D) ∆G

12.在383K 、p 0下,1mol 过热水蒸汽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熵变为: (A) ∆S (体) 0,∆S (总) > 0 ; (C) ∆S (体) > 0,∆S (环) > 0,∆S (总) > 0 ; (D) ∆S (体) 0,∆S (总) 0,∆S (环)

四、主观题: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作非体积功时,δQ = dU + p d V 及

⎛∂U ⎫⎛∂U ⎫d U = ⎪d T + ⎪d V

∂T ∂V ⎝⎭V ⎝⎭T ,用全微分判别式证明Q 不是状态函数。

⎛∂U ⎫⎛∂V ⎛∂V ⎫ ⎪ =-T -p ⎪ ∂p ⎪ ∂p ∂T ⎝⎭⎝⎭⎝p T 2.证明:

⎛∂V ⎫⎛∂p ⎫C p =T ⎪ ⎪

∂T ∂T ⎝⎭p ⎝⎭S

⎪⎪⎭T

3.证明:。

4.1mol 理想气体,其始态为A(p 1, T 1) ,终态为B(p 2, T 2) ,进行了如图的变化:

−→C −−→B 。 −→B ;A −A −

请证明:⑴ Q 3 ≠ Q 1 + Q 2;⑵ ∆S 3 = ∆S 1 + ∆S 2 。

1

2

3

⎛∂S ∂n ⎝i

⎫⎛∂μi ⎪= ⎪

⎭T , V , n j ≠i ⎝∂T

⎫⎛∂p ⎫

=S -V ⎪⎪i i ⎪

∂T ⎝⎭V , n ⎭V , n

5.证明:。

6.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由298K 、5p 0的始态膨胀到压力为p 0的终态,经过下列途径:⑴等温可逆膨胀;⑵外压恒为p 0的等温膨胀;⑶绝热可逆膨胀;⑷外压恒为p 0的绝热膨胀。计算各途经的Q 、W 、∆U 、∆H 、∆S 、∆A 与∆G 。

m (298K) = 126 J·巳知S K -1·mol -1 。

7.100℃、p 0下,1mol 水向真空气化成气体,终态是100℃、0.5p 0。求此过程的Q 、W 、

0-1

∆U 、∆H 、∆S 、∆G 和∆A 。巳知水在100℃、p 时的摩尔气化热为40670 J·mol 。

8.在25℃、p 下,若使1mol 铅与醋酸铜溶液在可逆情况下作用,得电功91838.8 J,同时吸热213635.0 J,计算过程的∆U 、∆H 、∆S 、∆A 、∆G 。

9.如图所示的刚性绝热体系,求抽去隔板达平衡后体系熵变∆S 。

10.计算 -10℃、p 下,1mol 过冷水凝结成冰时,

过冷水与冰的饱和蒸气压之比:p l p s 。巳知 C p ,m (水) = 75.40 J·K -1·mol -1,C p ,m (冰) = 37.70 J·K -1·mol -1,冰的熔化热∆H m = 6032 J·mol -1 。

11.将处于标准状态下的纯氢气,氮气和氨气混合,在标准状态下形成1mol 的混合物, 其组成为:20% N2、50% H2、30% NH3。计算混合过程的∆S 。

12.在甲醇脱氢生产甲醛中,发现银催化剂的活性逐渐消失,此现象是否是由于有Ag 2O 生成所致?巳知反应在550℃、p o 下进行,有关数据如下:

m (Ag2O ,298K) = -30585 J·mol -1 ;∆f H mol -1 ; 2O ,298K) = -10836.6 J·

C p ,m (Ag) = 26.78 J·K -1·mol -1;C p ,m (Ag2O) = 65.69 J·K -1·mol -1;C p ,m (O2) = 31.38 J·K -1·mol -1

∆f G m (Ag

13.1mol 水在p 0、100℃时,先从液态变成p 0、100℃的蒸气,然后再变成0.5p 0、200℃的蒸气。计算此过程的∆G 。

S m (298K) = 188.7 J·蒸气为理想气体,巳知水蒸气的C p ,m = 33.58 J·K ·mol ,K ·mol 。

-1

-1

-1

-1

5

14.10mol H2(理想气体) ,C V , m = 2

R

J·K -1·mol -1,在298K 、p o 时绝热可逆地压缩到10p 0,

m (298K) = 130.59 J·计算该过程的Q 、W 、∆U 、∆H 、∆S 、∆A 和∆G 。巳知 S K -1·mol -1 。

15.计算符合状态方程 的1mol 气体从(p 1,V 1) 恒温可逆膨胀到(p 2,V 2) 时的W 、Q 、∆U 、∆H 、∆S 、∆A 和∆G 。(用V 1、V 2来表示) 。

a ⎫⎛

p +2⎪V =RT

V ⎭⎝

第二章

一、判断题答案:

1.对。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答案

2.错,如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 3.错,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ΔS > 0。 4.第1,2个结论正确,第3个结论错。

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 6.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7.错,要在隔离系统中平衡态的熵才最大。 8.错。

9.不矛盾,因气体的状态变化了。 10.错,如过冷水结冰。

11.错,必须可逆相变才能用此公式。

12.错,系统的熵除热熵外,还有构型熵。当非理想气体混合时就可能有少许热放出。 13.对。

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

15.错,如过冷水结冰,ΔS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 17.错,若有非体积功存在,则可能进行,如电解水。 18.错,此说法的条件不完善,如在等温条件下。 19.错,不满足均相系统这一条件。 20.错,不可逆过程中δW ≠ -p d V 。

21.是非题:(1)对; (2)不对; (3)不能;

(4)有,如NH 4Cl 溶于水,或气体绝热不可逆膨胀; (5)可以。

22.ΔS = ΔH /T ,ΔS (环) = -ΔU /T ;

23.1mol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V 1=V 2过程 ;

24.(1) ΔU = ΔH = 0; (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 (5) ΔG = 0; (6) ΔU 、ΔH 、ΔS 、ΔA 、ΔG 都为 0。

25.ΔU 、ΔH 、ΔS 、ΔA 、ΔG 均为0 ;

26.ΔU = 0,ΔS > 0,ΔH > 0,ΔA

27.W 、Q 、ΔU 、ΔH = 0,ΔS > 0。V 1 = RT /10 ,V 2 = RT V = ½(V 1+V 2) = 11RT /22 , ΔS 1 = R ln(V /V 1) = R ln(11/2)

ΔS 2 = R ln(V /V 2) = R ln(11/20) , ΔS = ΔS 1+ΔS 2 = R ln(121/40) > 0 。

二、单选题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D; 6. B; 11.C ; 12.D ; 13.C ; 14.B ; 15.B ; 16.B ; 21.B ; 22.D ; 23.B ; 24.D ; 25.C ; 26.D ; 31.D ; 32.A ; 33.D ; 34.B ; 35.B ; 36.C ;

三、多选题答案: 1. CD ; 2. BC ; 3. BC ; 4. CE ; 7. DE ; 8. AD ; 9. AD ; 10. DE ;

四、主观题答案:

1.证明:将 d U 代入第 一定律表达式中:

δQ =

7.C ; 17.D ; 27.B ; 37.A ; 8. C; 18.C ; 28.B ; 38.A ; 9. A; 19.D ; 29.B ; 39.B ; 10.B ; 20.B ; 30.B ; 40.C 。

5. CD ; 11. D ; 6. CD ; 12. D 。

⎡⎛∂U ⎫⎤⎛∂U ⎫⎛∂U ⎫⎛∂U ⎫

⎪d T + ⎪d V +p d V = ⎪d T +⎢ ⎪+p ⎥d V ⎝∂T ⎭V ⎝∂V ⎭T ⎝∂T ⎭V ⎣⎝∂V ⎭T ⎦

⎛∂p ⎫⎛∂S ⎫

⎪ ⎪=

∂V ∂T dU =T d S -p d V ⎝⎭⎝⎭V T 因 ,

⎛∂p ⎫⎛∂U ⎫⎛∂S ⎫

⎪-p ⎪=T ⎪-p =T

∂V ∂V ∂T ⎝⎭T ⎝⎭T ⎝⎭V

⎡⎛∂U ⎫

⎪⎢∂

∂T ⎭V ⎝⎢⎢∂V ⎢⎣⎤⎡⎛∂U ⎫

⎪⎥⎢∂

∂V ⎭T ⎝⎥=⎢

⎥⎢∂T ⎥⎢

⎣⎦T

⎧⎡⎛∂p ⎫⎤⎫⎤

∂T -p ⎪⎪⎢⎥⎪⎥∂T ⎝⎭⎪V ⎣⎦⎪⎥=⎨⎬⎥∂T ⎪⎪⎥

⎪⎪⎦V

⎩⎭V

⎪⎪⎭V

⎛∂2p ⎛∂p ⎫

= ⎪+T

∂T 2

∂T ⎭V

⎝又∵⎝⎫⎛∂2p ⎛∂p ⎫

⎪- ⎪=T ⎪ ∂T 2

⎝∂T ⎭V ⎭V ⎝

⎧⎡⎛∂p ⎧⎡⎛∂U ⎫⎤⎫

⎪+p ⎥⎪⎪∂⎢T ⎪∂⎢ ∂V ⎭T ⎪⎣⎝⎪⎣⎝∂T ⎦⎪

=⎨⎬⎨

∂T ⎪⎪⎪

⎪⎪⎪⎩⎭V ⎩⎛∂2p ⎛∂p ⎫= ⎪+T

∂T 2

∂T ⎭V ⎝⎝

⎪⎪⎭V

⎤⎫⎫

⎪-p +p ⎥⎪⎭V ⎦⎪

∂T ⎪

⎪⎭V

(1) ≠ (2) ,所以 δQ 不具有全微分,Q 不是状态函数。

2.证明:U = f (T ,p ) ,∴ 又 ∵ d U = T d S -p d V ,∴

⎛∂U ⎛∂U ⎫

d U = ⎪d T + ∂p

⎝∂T ⎭p ⎝⎛∂U ⎛∂U ⎫

⎪d T + ∂p ⎝∂T ⎭p ⎝

⎪d p 0⎪⎭T

⎪d p =T d S -p d V ⎪⎭T

在等温下: d T = 0 , ∴

⎛∂U ⎫ ⎪

∂p ⎪d p =T d S -p d V 0⎝⎭T

⎪⎪⎭T

等温下两边同除以 d p :

⎛∂S ⎫⎛∂V ⎫ ⎪=- ⎪ ∂p ⎪∂T ⎝⎭p ⎝⎭T

⎛∂U ⎫⎛∂S ⎫⎛∂V

⎪=T ⎪-p ∂p ⎪ ∂p ⎪ ∂p ⎝⎭T ⎝⎭T ⎝

⎪⎪⎭T

又∵ ,∴

T

⎛∂U ⎫⎛∂V ⎛∂V ⎫ ⎪=-T -p ⎪ ∂p ⎪ ∂p ∂T ⎝⎭p ⎝⎭T ⎝

3.证明:等压下,

d S =

C p d T

C p ⎛∂S ⎫ ⎪=∂T ⎭p T

,∴⎝

⎛∂S ⎫⎛∂S ⎫⎛∂V ⎫

C p =T ⎪=T ⎪ ⎪

∂T ⎭p ∂V ⎭p ⎝∂T ⎭p ⎝⎝∴ , ⎛∂T

∂p

由麦克斯韦关系式:⎝

⎫⎛∂p ⎫⎛∂S ⎫⎛∂V ⎫⎪= = ⎪ ⎪⎪⎪

⎝∂S ⎭p ,则 ⎝∂T ⎭S ⎝∂V ⎭p ⎭S

⎛∂p ⎫⎛∂V ⎫⎛∂V ⎫⎛∂p ⎫

C p =T ⎪ ⎪⎪=T ⎪

∂T ∂T ∂T ∂T ⎭p ⎝⎭p ⎝⎝⎭S ⎝⎭S 。 代入,得:

4.证明:(1) 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所以: ΔU 3 = ΔU 1 + ΔU 2 ∵ΔU = Q + W , ∴ Q 3 + W 3 = (Q 1 + W 1) + (Q 2 + W 2) , 即 Q 3-(Q 1 + Q 2) = (W 1 + W 2) -W 3

由图上可知:(W 1 + W 2) -W 3 = W 1-W 3 = ΔABC的面积 ≠ 0 ∴ Q 3-( Q 1 + Q 2) ≠ 0,Q 3 ≠ Q 1 + Q 2 (2) 由公式:

∆S 3=C

p

⎛T 2ln T ⎝1

⎫⎛p ⎫⎪+R ln 1⎪⎪ p ⎪⎭⎝2⎭

设 C 点温度为 T ' ,

∆S 1+∆S 2=C

⎛T 2ln T ⎝1⎛T 2ln T ⎝1

p

∆S 1=C

p

⎛T ln T ⎝1⎫⎪⎪⎭

⎛T 2⎫

∆S 2=C V ln ⎪

T ⎝⎭(在恒容下) (在等压下) ,

⎛T

ln T ⎝1⎫

⎪+C ⎪⎭

(

p

⎛T 2⎫

-R ln ⎪

T ⎝⎭

)

=C

p

⎫⎛T ⎫

⎪-R ln 2⎪⎪

⎝T ⎭⎭

⎫⎛p ⎫

⎪+R ln 1⎪⎪ p ⎪⎭⎝2⎭

⎛T 2p 2⎫

C −等容⎪−−→B = ⎪T p 1⎭⎝

p 2V 2p 1V 1⎤⎡

或:T =;T =21⎢⎥

nR nR ⎦⎣

=C

p

∴ ΔS 3 = ΔS 1 + ΔS 2

5.证明:

⎡⎛∂A ⎫-∂ ⎪⎢

∂T ⎭V , n ⎝⎢

=⎢∂n i ⎢⎢⎣

⎡⎛∂A ⎫

⎤⎪⎢∂ ∂n ⎪⎥i ⎭T , V , n ⎢⎝j ≠i ⎥

=-⎢

⎥∂T ⎢⎥

⎥⎦T , V , n j ≠i ⎢⎣

⎛∂S

∂n

i ⎝

⎫⎪⎪

⎭T , V , n j ≠i

⎤⎥⎥⎛∂μi

=- ⎥

⎝∂T ⎥

⎥⎥⎦V , n

⎪⎪⎭V , n

⎛∂μi ⎫⎛∂p ⎫

=-S +V ⎪⎪i i ⎪

∂T ∂T ⎝⎭V , n ⎭V , n

∵ d μi =-S i d T +V i d p ,∴ ⎝

⎛∂S

∂n ⎝i

⎫⎛∂μi ⎪=- ⎪

⎝∂T ⎭T , V , n j ≠i

⎫⎛∂p ⎫

=S -V ⎪⎪i i ⎪

∂T ⎝⎭V , n ⎭V , n

6.解:(1)等温过程:ΔU = ΔH = 0,

⎛p 1⎫

⎪Q =-W =nRT ln W =-3987. 5J p ⎪=1⨯8. 314⨯298⨯ln 5=3987. 5J ;⎝2⎭∆S =

Q R T

=3987. 5298

=13. 38J ⋅K

-1

,∆A =∆G =-3987. 5J

⎛p 2⎫

⎪=8. 314⨯298⨯(1-5)=1982J Q =-W =p (V 2-V 1)=RT 1- p 1⎪⎝⎭(2) ΔU = ΔH = 0,

⎛p 1⎫-1

⎪∆S =nR ln p ⎪=13. 38J ⋅K ⎝2⎭

1-γ

,∆G =∆A =-3987. 5J

-25

γ=

53

(3)

⎛p 1⎫

⎪,T 2=T 1 p ⎪⎝2⎭

3252

γ

=298⨯5=156. 8K

∆U =nC V , m ∆T =∆H =nC

∆T =

R ⨯(156. 8-298)=-1761J ,Q =0

R ⨯(156. 8-298)=-2934J ,W =∆U =-1761J

p , m

⎛p 1⎫-1

⎪∆S =0,S 1=S 2=S (298K )-R ln p ⎪=126-R ln 5=112. 6J ⋅K ⎝2⎭∆A =∆U -S (T 2-T 1)=-1761-112. 6⨯(156. 8-298)=14318J ∆G =∆H -S (T 2-T 1)=-2934-112. 6⨯(156. 8-298)=12965J

(4)

3

Q =0,∆U =W R (T 2-T 1)=-p 2(V 2-V 1)

2

3

1⎫⎛

R (T 2-298)=-R T 2-298⨯⎪25⎭⎝∆U =nC V , m (T 2-T 1)=∆H =nC ∆S =nC

p , m (T 2

,T 2=202. 6K

3252

R ⨯(202. 6-298)=-1990J =W R ⨯(202. 6-298)=-1983J

-T 1)=

p , m

⎛T 2

ln T ⎝1

-1

⎫⎛p ⎫

⎪+nR ln 1⎪=5. 36J ⋅K -1⎪ p ⎪⎭⎝2⎭

,S 2=S 1+∆S =112. 6+5. 36=118J ⋅K

-1

S 1=112. 6J ⋅K

∆A =∆U -(S 2T 2-S 1T 1)=-1190-(118⨯202. 6-112. 6⨯298)=8454J

7.解:

∵ p = 0, ∴ W = 0,设计如图,按1,2途经计算:

∆G =∆H -(S 2T 2-S 1T 1)=-1983-(118⨯202. 6-112. 6⨯298)=7661J

Q 1 = ΔH 1 = 40670 J ,Q 2 = - W 2 = = 2149.5 J W 1 = -p (V g -V l ) = -pV g = -RT = -3101 J, W 2 = -2149.5 J

Q ' = Q 1 + Q 2 = 40670 + 2149.5 = 42819.5 J,W ' = W 1 + W 2 = -3101-2149.5 = -5250.5 J ΔU = Q ' -W ' = 42819.5-5250.5 = 37569 J

ΔH 2 = 0,ΔH = ΔH 1 = 40670 J,向真空膨胀:W = 0,Q = ΔU = 37569 J

40670

⎛p 1⎫⎛1⎫

⎪=8. 314⨯373⨯ln nRT ln ⎪ p ⎪

⎝0. 5⎭⎝2⎭

ΔS = ΔS 1 + ΔS 2 = 373= 109.03 + 5.76 = 114.8 J·K -1

ΔG = ΔH - T ΔS = 40670 - 373 × 114.8 = -2150.4 J ΔA = ΔU + T ΔS = 37569 - 373 × 114.8 = -5251.4 J

8.解:Pb + Cu(Ac)2 → Pb(Ac)2 + Cu ,液相反应,p 、T 、V 均不变。 W ' = -91838.8J ,Q = 213635.0 J,W (体积功) = 0,W = W ' ΔU = Q + W = 213635-91838.8 = 121796.2 J

Q R

⎛1⎫

+R ln ⎪

⎝0. 5⎭

ΔH = ΔU + Δ(pV ) = ΔU = 121796.2 J ΔS = T = 213635/298 = 716.9 J·K -1 ΔA = ΔU - T ΔS = -91838.8 J,ΔG = -91838.8 J

9.解:确定初始和终了的状态

V He =V H =

2

nRT nRT

He

p

H 2

=

2⨯8. 314⨯283. 21. 013⨯10

5

=0. 04649m

3

p 1. 013⨯10初态:

终态:关键是求终态温度,绝热,刚性,ΔU = 0 n He C V , m (He )⨯(T 2-T He )+n H C V , m (H 2)⨯T 2-T H

2

=

2⨯8. 314⨯293. 2

5

=0. 02406m

3

(

2

即: 2 × 1.5R × (T 2-283.2) = 1 × 2.5R × (293.2-T 2) , ∴ T 2 = 287.7 K V 2 =

V He +V H

2

)=0

= 0.04649 + 0.02406 = 0.07055 m3

He (0.04649 m3,283.2 K ) → ( 0.07055 m3,287.7 K ) H 2 (0.02406 m3,293.2 K ) → ( 0.07055 m3,287.7 K )

⎛T 2

∆S He =nC V , m (He )ln T

⎝1所以:

⎫⎛V ⎫

⎪+nR ln 2⎪⎪ V ⎪⎭⎝1⎭

⎛287. 7⎫⎛0. 07055⎫-1

=2⨯1. 5⨯8. 314⨯ln ⎪+2⨯8. 314⨯ln ⎪=7. 328J ⋅K

⎝283. 2⎭⎝0. 04649⎭

同理:

∆S H =8. 550J ⋅K

2

2

-1

∆S H

∴ΔS = ∆S He + = 7.328 + 8.550 = 15.88 J·K 10.解:

ΔH = ΔH 1 + ΔH 2 + ΔH 3 = (75.4 × 10) - 6032 - (37.7 × 10) = -5648.4 J ΔS = ΔS 1 + ΔS 2 + ΔS 3 = 75.4 ×

⎛273⎫

ln ⎪⎝263⎭

6032

-273+ 37.7 ×

⎛263⎫

ln ⎪⎝273⎭

= -20.66 J·K 1

-

ΔG = ΔH -T ΔS = - 5648.4 + 263 × (-20.66) = -214.82 J ΔG ≈ΔG 2 = - RT ×

⎛p l ⎫

⎪ln

p ⎪⎝s ⎭

⎛p l ⎫

⎪ln

p ⎪⎝s ⎭

p l

=

-

∆G RT

214. 82

= 263⨯8. 314 = 0.09824,p s = 1.1032

11.解: 用公式 ΔS = -R ∑n i ln x i

-1

= - 8.314 × (0.2 × ln0.2 + 0.5 × ln0.5 + 0.3 × ln0.3) = 8.561 J·K 12.解:

-1

ΔCp = 65.69-2 × 26.78-0.5 × 31.38 = -3.56 J·K

ΔH T = ∫ΔCp d T + Const = -3.65T + Const,∵T = 298K 时,ΔH 298 = -30585J 代入,求得:Const = -29524,ΔH T = -3.65T - 29524,代入吉-赫公式,

∆G 2

积分,

∆G 2823

823

-

∆G 1298

=

⎰298

823

3. 65+29524

T

2

d T =66. 91

恒温恒压下,ΔG >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不是形成 Ag 2O 所致。 13.解:

298

=-

10836. 6

+66. 91=30. 55

,∆G 2=25143J

ΔG 1 = 0 ;ΔG 2 =

⎛p 2⎫

⎪RT ln p ⎪⎝1⎭

= 8.314 × 373 × ln0.5 = -2149.5 J

-1

⎛p ⎫⎛373⎫-1

⎪S m (373)=S (298)+C p , m ln =196. 24+R ln 2=202. 0J ⋅K ⋅mol ⎪-R ln ⎪

298p ⎝⎭⎝⎭⎛p ⎫⎛473⎫-1-1

⎪S m (473)=S (298)+C p , m ln -R ln =209. 98J ⋅K ⋅mol ⎪ p ⎪

⎝298⎭⎝⎭

ΔH 3 = C p ,m × (473 - 373) = 33.58 × 100 = 3358 J

ΔG 3 = ΔH 3 - (S 2T 2 - S 1T 1) = 3358 - (209.98×473 – 202.00×373) = -20616.59 J ΔG = ΔG 2 + ΔG 3 = -20616.5 - 2149.5 = -22766 J = -22.77 kJ

1-γ

γ=

75

14.解:

⎛p 1⎫

⎪,T 2=T 1 p ⎪⎝2⎭

γ

=298⨯(0. 1)

5

-2=576K

Q = 0, W = ΔU = nC V ,m (T 2-T 1) = 10 × 2R × (576 - 298) = 57.8 kJ

7

ΔU = 57.8 kJ,ΔH = nC p m (T 2-T 1) = 10 × 2R × (576 - 298) = 80.8 kJ

--3

ΔS = 0 ,ΔG = ΔH - S m,298ΔT = 80.9 - 10 × 130.59 × (576 - 298) × 10 = -282.1kJ ΔA = ΔU - S ΔT = -305.2 kJ

15.解:这类题目非常典型,计算时可把热力学量分为两类:一类是状态函数的变化, 包括ΔU 、ΔH 、ΔS 、ΔA 、ΔG ,计算时无需考虑实际过程;另一类是过程量,包括 Q 、W ,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数值。

先求状态函数的变化,状态变化为 :(p 1, V 1, T 1) → (p 2, V 2, T 2)

⎛∂p ⎫⎛∂U ⎫⎛∂S ⎫

⎪-p ⎪=T ⎪-p =T

⎝∂V ⎭T ⎝∂T ⎭V d U = T d S - p d V , ⎝∂V ⎭T

a ⎫⎛

p +2⎪V =RT

V ⎭⎝

对状态方程

R ⎛∂p ⎫

⎪=

而言:⎝∂T ⎭V V RT 2a ⎛∂p ⎫

, ⎪=-2+3

V V ⎝∂V ⎭T

R a ⎛∂U ⎫

-p = ⎪=T ⨯2V V

∴ ⎝∂V ⎭T

∆U =

所以:

V 2

V 1

⎛∂U ⎫ ⎪d V =⎝∂V ⎭T

V 2

a V

2

V 1

⎛11⎫

⎪d V =-a - V V 1⎪⎝2⎭

又 ∆H =∆U +∆(pV )=∆U +(p 2V 2-p 1V 1)

⎛1⎛11⎫⎛a a ⎫1⎫

⎪- ⎪=-2a ⎪=-a --- V ⎪ ⎪ V 1⎭⎝V 2V 1⎭V 1⎪⎝2⎝V 2⎭∆S =

V 2

V 1

⎛∂S ⎫ ⎪d V =⎝∂V ⎭T

V 2

V 1

⎛∂p ⎫ ⎪d V =⎝∂T ⎭V

V 2

V 1

⎛V 2⎫

⎪d V =R ln ⎪V ⎝V 1⎭R

⎛1⎛V ⎫1⎫

⎪-RT ln 2⎪∆A =∆U -T ∆S =-a - V V ⎪V 1⎪⎝2⎭⎝1⎭⎛1⎛V ⎫1⎫

⎪-RT ln 2⎪∆G =∆H -T ∆S =-2a - V V ⎪V 1⎪⎝2⎭⎝1⎭

V 2

V 2

再求过程量,此时考虑实际过程恒温可逆:

W =-

p d V =-

V 1

V 1

⎛1⎛V ⎫a ⎫1⎫⎛RT

⎪-RT ln 2⎪-d V =-a - ⎪ V V ⎪2

V 1⎪V ⎭⎝V ⎝2⎭⎝1⎭ ⎛V 2⎫⎪Q =T ∆S =RT ln V ⎪⎝1⎭

对于恒温可逆过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3.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S

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U = 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吗?

10.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T 计算。 11.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12.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T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4.冰在0℃,p 下转变为液态水,其熵变

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系统由V 1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G = 0。

20.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 -p d V = 0,此过程温度不变,∆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d U = T d S - p d V ,因而可得d S = 0,为恒熵过程。 21.是非题:

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此话对否? ⑶ 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

⑷ 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V 2⎫

⎪∆S =R ln V ⎪⎝1⎭V 2,能否用公式:

∆S =

∆H

∆S =

∆H

⑸ 1mol 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体积由V 1变到

计算该过程的熵变?

22.在100℃、p 时,1mol 水与100℃的大热源接触,使其向真空容器中蒸发成 100℃、p 的水蒸气,试计算此过程的∆S 、∆S (环) 。

⎛V 2

∆S =R ln V

⎝123.

⎪⎪

⎭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 、∆H 、∆S 、∆A 、∆G 中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 ⑵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⑶ 理想气体由(p 1, T 1) 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 2, T 2) 状态; ⑷ H 2和Cl 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 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⑹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

25.a mol A与b mol B的理想气体,分别处于(T , V , p A ) 与(T , V , p B ) 的状态,等温等容混合为

(T , V , p ) 状态,那么∆U 、∆H 、∆S 、∆A 、∆G 何者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

26.一个刚性密闭绝热箱中,装有H 2与Cl 2混合气体,温度为298K ,今用光引发,使其

m (HCl) = 化合为HCl(g),光能忽略,气体为理想气体,巳知∆f H -94.56kJ·mol ,试判断该

过程中∆U 、∆H 、∆S 、∆A 、∆G 是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零?

27.在一绝热恒容箱内,有一绝热板将其分成两部分,隔板两边各有1mol N2,其状态分别为298K 、p 0与298K 、10p 0,若以全部气体为体系,抽去隔板后,则Q 、W 、∆U 、∆H 、∆S 中,哪些为零?

二、单选题:

-1

T 适合于下列过程中的哪一个? 1.

(A) 恒压过程 ; (B) 绝热过程 ; (C) 恒温过程 ; (D) 可逆相变过程 。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 ; (B) 跑的最慢 ; (C) 夏天跑的快 ; (D) 冬天跑的快 。

3.在一定速度下发生变化的孤立体系,其总熵的变化是什么? (A) 不变 ; (B) 可能增大或减小 ; (C) 总是增大 ; (D) 总是减小 。

∆S =

∆H

4.对于克劳修斯不等式 dS ≥δQ T 环,判断不正确的是: (A) dS =δQ 环必为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状态 ; (B) dS >δQ 环必为不可逆过程 ; (C) dS >δQ 环必为自发过程 ;

(D) dS

5.下列计算熵变公式中,哪个是错误的: (A) 水在25℃、p 0下蒸发为水蒸气:

∆S =

∆H -∆G

T

⎛∂Q ⎫dS = ⎪

∂T ⎝⎭R ; (B) 任意可逆过程:

∆S 环境=-

Q 体系T 环

(C) 环境的熵变:;

∆S =

∆H T

(D) 在等温等压下,可逆电池反应:。

-1

6.当理想气体在等温(500K)下进行膨胀时,求得体系的熵变∆S = l0 J·K ,若该变化中所

1

做的功仅为相同终态最大功的 10 ,该变化中从热源吸热多少? (A) 5000 J ; (B) 500 J ; (C) 50 J ; (D) 100 J 。

7.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的(∂H T )V 是: (A) 1.5R ; (B) 2.5R ; (C) 3.5R ; (D) 2R 。

8.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A) ∆S (体) > 0,∆S (环) > 0 ; (B) ∆S (体) 0,∆S (环) = 0 ; (D) ∆S (体) > 0,∆S (环)

9.一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热源接触,分别做等温可逆膨胀和等温不可逆膨胀到达同一终态,已知 W R =2W Ir ,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 ∆S R >∆S Ir ;

(B) ∆S R =∆S Ir ;

(C) ∆S R =2Q Ir ;

(D) ∆S 总(等温可逆) =∆S 体+∆S 环=0,∆S 总(不等温可逆) =∆S 体+∆S 环>0。

⎰T

10.计算熵变的公式 适用于下列:

(A) 理想气体的简单状态变化 ; (B) 无体积功的封闭体系的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 (C) 理想气体的任意变化过程 ; (D) 封闭体系的任意变化过程 ;

11.实际气体CO 2经节流膨胀后,温度下降,那么: (A) ∆S (体) > 0,∆S (环) > 0 ; (B) ∆S (体) 0 ; (C) ∆S (体) > 0,∆S (环) = 0 ; (D) ∆S (体)

12.2mol 理想气体B ,在300K 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 ∆S (J·K -1) 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S =

dU +pdV

(A) 图⑴ ; (B) 图⑵ ; (C) 图⑶ ;

(D) 图⑷ 。

14.某体系等压过程A →B 的焓变∆H 与温度T 无关,则该过程的: (A) ∆U 与温度无关 ; (B) ∆S 与温度无关 ; (C) ∆F 与温度无关 ; (D) ∆G 与温度无关 。

15.等温下,一个反应a A + b B = d D + e E 的 ∆r C p = 0,那么: (A) ∆H 与T 无关,∆S 与T 无关,∆G 与T 无关 ; (B) ∆H 与T 无关,∆S 与T 无关,∆G 与T 有关 ; (C) ∆H 与T 无关,∆S 与T 有关,∆G 与T 有关 ; (D) ∆H 与T 无关,∆S 与T 有关,∆G 与T 无关 。

16.下列过程中∆S 为负值的是哪一个: (A) 液态溴蒸发成气态溴 ; (B) SnO 2(s) + 2H2(g) = Sn(s) + 2H2O(l) ; (C) 电解水生成H 2和O 2 ; (D) 公路上撤盐使冰融化 。

17.熵是混乱度(热力学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 的量度,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同一种物质的S m (g )>S m (l )>S m (s );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 分子内含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 0K 时任何纯物质的熵值都等于零 。

18.25℃时,将11.2升O 2与11.2升N 2混合成11.2升的混合气体,该过程: (A) ∆S > 0,∆G

19.有一个化学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随温度的升高,自发倾向降低,这反应是:

(A) ∆S > 0,∆H > 0 ;(B) ∆S > 0,∆H 0 ;(D) ∆S

20.∆G = ∆A 的过程是:

(A) H 2O(l,373K,p 0) →H 2O(g,373K,p 0) ;

(B) N 2(g,400K,1000kPa)→N 2(g,400K,100kPa) ; (C) 等温等压下,N 2(g) + 3H2(g)→NH 3(g) ;

00

(D) Ar(g,T , p ) →Ar(g,T +100,p ) 。

21.等温等压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方向由∆r H m 和∆r S m 共同决定,自发进行的反应应满 足下列哪个关系式: (A) ∆r S m = ∆r H m /T ; (B) ∆r S m > ∆r H m /T ; (C) ∆r S m ≥ ∆r H m /T ; (D) ∆r S m ≤ ∆r H m /T 。

22.等容等熵条件下,过程自发进行时,下列关系肯定成立的是: (A) ∆G

23.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其熵变为:

⎛V 2⎫

⎪∆S =nR ln ∆S =- V ⎪

⎝1⎭;(B)(A)

p 2p 1

V T

d p

;(C)

∆S =-

T 2

C T

p

d T

T 1

;(D)

∆S =-

T 2

C V T

d T

T 1

24.一个已充电的蓄电池以1.8 V输出电压放电后,用2.2 V电压充电使其回复原状,则 总的过程热力学量变化:

(A) Q 0,∆S > 0,∆G 0,W > 0,∆S = 0,∆G = 0 ; (D) Q 0,∆S = 0,∆G = 0 。

25.下列过程满足 ∆S >0, Q T 环=0 的是:

(A) 恒温恒压(273 K,101325 Pa)下,1mol 的冰在空气升华为水蒸气 ; (B) 氮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可逆绝热膨胀 ; (C)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 (D) 绝热条件下化学反应 。

26.吉布斯自由能的含义应该是:

(A) 是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B) 是在可逆条件下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C) 是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体系能对外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 (D) 按定义理解 G = H - TS 。

27.在 -10℃、101.325kPa 下,1mol 水凝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哪个公式可以适用: (A) ∆U = T ∆S ; (B)

∆S =

∆H -∆G

T

; (C) ∆H = T ∆S + V ∆p ; (D) ∆G T,p = 0。

28.对于封闭体系的热力学,下列各组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 U ; (B) A

29.373.2K 、101325Pa 的水,使其与大热源接触,向真空蒸发成为373.2K 、101325Pa 下 的水气,对这一个过程,应选用哪一个作为过程方向的判据: (A) ∆U ; (B) ∆A ; (C) ∆H ; (D) ∆G 。

30.热力学基本方程 d G = -S d T + V d p ,可适应用下列哪个过程:

(A) 298K 、标准压力下,水气化成蒸汽 ;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

(C) 电解水制取氢气 ;

∆S =

(D) N 2 + 3H2 2NH 3未达到平衡 。

n ∆H m

T 31.下列过程可用 计算的是:

(A) 恒温恒压下无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 ; (C) 恒温恒压下任意相变 ;

(B) 恒温恒压下可逆原电池反应 ;

(D) 恒温恒压下任意可逆相变 。

⎛∂S ⎫ ⎪∂V ⎭T 应等于: 32.1mol 范德华气体的⎝

R

R

(A) V m -b ; 33.n

(B) V m ;

-

R V m -b

(C) 0 ; (D) 。

⎛∂T ⎫ ⎪ ∂p ⎪

⎭S 摩尔理想气体的⎝V

的值等于:

V

V

V

(A) R ; (B) nR ;

34.下列各量中哪个是偏摩尔量:

⎛∂F ∂n ⎝i

⎫⎪⎪

⎭T , V , n j ≠i

⎛∂S ∂n ⎝i

(C) C V ; (D) C p 。

⎛∂H ⎫ ⎪∂V ⎝⎭T , p , n j ≠i

⎛∂μi

∂n

i ⎝

⎫⎪⎪

⎭T , p , n j ≠i

(A)

; (B)

⎫⎪⎪

⎭T , p , n j ≠i

; (C) ; (D) 。

35.对多组分体系中i 物质的偏摩尔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X i 是无限大量体系中i 物质每变化1mol 时该系统容量性质X 的变化量 ; (B) X 为容量性质,X i 也为容量性质 ;

(C) X i 不仅决定于T 、p ,而且决定于浓度 ; (D) X = ∑n i X i 。

36.对于吉布斯-杜亥姆公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 = ∑n B X B ; (B) ∑n B d X B = 0 ; (C) ∑n B X B = 0 ; (D) 表明各物质偏摩尔之间有关系 。

37.已知水的六种状态:①100℃,p 0H 2O(l);②99℃,2p 0H 2O(g);③100℃,2p 0H 2O(l);④100℃、2p 0H 2O(g);⑤101℃、p 0H 2O(l);⑥101℃、p 0H 2O(g) 。它们化学势高低顺序是:

(A) μ2 > μ4 > μ3 > μ1 > μ5 > μ6 ; (B) μ6 > μ5 > μ4 > μ3 > μ2 > μ1 ; (C) μ4 > μ5 > μ3 > μ1 > μ2 > μ6 ; (D) μ1 > μ2 > μ4 > μ3 > μ6 > μ5 。 38.在恒焓恒压条件下,均相单组分封闭体系,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 ∆S = 0 ; (B) ∆U = 0 ; (C) ∆A = 0 ; (D) ∆G = 0 。

⎛∂T ⎫

⎪∂V ⎝⎭S 应等于: 39.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

5T

⎛∂X ⎫

⎪X i =

∂n ⎪

⎝i ⎭T , p , n j ≠i

(A) 3V ; (B) 5V ; (C) 3T ; (D) 5V 。

40.任一单组分体系,恒温下,其气(g)、液(l)态的化学势(μ) 与压力(p ) 关系图正确是: (A) (1) ; (B) (2) ; (C) (3) ; (D) (4) 。

-

2T 5V

-

7T

三、多选题:

1.在以下偏导数中,大于零的有:

⎛∂G ⎫⎛∂H ⎫⎛∂A ⎫⎛∂U ⎫⎛∂U ⎫ ⎪ ⎪ ⎪ ⎪ ⎪

∂T ∂T ⎭p ∂V ∂S ∂V ⎝⎭⎝⎭T ; (C)⎭V ; (E)⎝⎭S 。 p ; (D)⎝(A); (B)⎝

⎛∂U ⎫ ⎪∂V ⎭S 等于: 2.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导出 ⎝⎛∂G ⎫

⎪∂T ⎭p ⎝(A);

(B) -p ;

⎛∂A ⎫

⎪∂V ⎝⎭T ; (C)⎛∂U ⎫

⎪∂S ⎝⎭V ; (D)

⎛∂G ⎫

⎪ ∂p ⎪

⎭T (E)⎝

3.体系的始态与终态之间有两种途径:A 为可逆途径;B 为不可逆途径。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S A = ∆S B ; (B) ∑δQA /T = ∑δQB /T ; (C) ∆S B = ∫δQB /T ; (D) ∆S A = ∫δQA /T ; (E) ∆S B = ∫δQA /T 。

4.下列过程中,那些过程的∆G > 0:

00

(A) 等温等压下,H 2O(l,375K,p ) →H 2O(g,375K,p ) ; (B) 绝热条件下,H 2(g,373K,p 0) →H 2(g,300K,0.1p 0) ;

−→Cu(s) + H2SO 4(aq) + ½O2(g); (C) 等温等压下,CuSO 4(aq) + H2O −−

电解原电池

(D) 等温等压下,Zn + CuSO4(aq)−−−→ZnSO4(aq) + Cu ;

−→碳水化合物 。 (E) 等温等压下,m CO 2 + n H 2O −

5.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能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A) ∆S > 0 ; (B) ∆G ≤ W ' ; (C) ∆A

6.在O 2(理想气体) 的如下过程中,属于等熵过程的是: (A) 绝热恒容过程 ; (B) 等温可逆膨胀过程 ;

等温抽去隔板

(C) −−−−−→ ;

(D) 绝热可逆膨胀; (E) 绝热恒外压膨胀 。

7.等温等压下,反应的热力学可能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是: (A) Zn(s) + H2SO 4(aq)→ZnSO 4 + H2(g,p 0) ; (B) Zn(s) + CuSO4(aq)→ZnSO 4(aq) + Cu(s) ; (C) 2CuCl 2(s) + H2(g)→2Cu(s) + 2HCl(g) ;

(D) C 2H 4(g) + H2(g)→C 2H 6(g,p ) ;

(E) CH 4(g) + 2O2(g)→CO 2(g) + 2H2O(l) 。

8.下列过程中,∆S (系) 0,∆S (总) > 0 的过程是: (A) 等温等压H 2O(l,270K,p 0) →H 2O(s,270K,p 0) ; (B) 等温等压H 2O(l,373K,p 0) →H 2O(g,373K,p 0) ;

00

(C) 等温等压H 2O(l,383K,p ) →H 2O(g,383K,p ) ; (D) n mol 理想气体恒外压等温压缩过程 ; (E) 1000K CaCO3(s)→CaO(s) + CO2(g) 。

9.378K 、p 0下,过热水的下列哪个物理量小于同温同压下水蒸气: (A) H m ; (B) G m ; (C) μ ; (D) S m ;

(E) A m 。

10.下列过程中,∆G > 0 的是:

(A) 等温等压H 2O(l,268K,p 0) →H 2O(s,268K,p 0) ; (B) 等温等压H 2O(l,383K,p 0) →H 2O(g,383K,p 0) ;

00

(C) H 2O(l,373K,p ) −−−−→H 2O(g,373K,p ) ;

(D) 等温等压H 2O(l,373K,506.6kPa)→H 2O(g,373K,506.6kPa) ; (E) 等温等压H 2O(g,373K,50kPa)→H 2O(l,373K,50kPa) 。

向真空蒸发

11.常压下 -10℃过冷的水变成 -10℃的冰,在此过程中,体系的∆G 与∆H 如何变化: (A) ∆G 0 ; (B) ∆G > 0,∆H > 0 ; (C) ∆G = 0,∆H = 0 ; (D) ∆G

12.在383K 、p 0下,1mol 过热水蒸汽凝结成水,则体系、环境及总熵变为: (A) ∆S (体) 0,∆S (总) > 0 ; (C) ∆S (体) > 0,∆S (环) > 0,∆S (总) > 0 ; (D) ∆S (体) 0,∆S (总) 0,∆S (环)

四、主观题:

1.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作非体积功时,δQ = dU + p d V 及

⎛∂U ⎫⎛∂U ⎫d U = ⎪d T + ⎪d V

∂T ∂V ⎝⎭V ⎝⎭T ,用全微分判别式证明Q 不是状态函数。

⎛∂U ⎫⎛∂V ⎛∂V ⎫ ⎪ =-T -p ⎪ ∂p ⎪ ∂p ∂T ⎝⎭⎝⎭⎝p T 2.证明:

⎛∂V ⎫⎛∂p ⎫C p =T ⎪ ⎪

∂T ∂T ⎝⎭p ⎝⎭S

⎪⎪⎭T

3.证明:。

4.1mol 理想气体,其始态为A(p 1, T 1) ,终态为B(p 2, T 2) ,进行了如图的变化:

−→C −−→B 。 −→B ;A −A −

请证明:⑴ Q 3 ≠ Q 1 + Q 2;⑵ ∆S 3 = ∆S 1 + ∆S 2 。

1

2

3

⎛∂S ∂n ⎝i

⎫⎛∂μi ⎪= ⎪

⎭T , V , n j ≠i ⎝∂T

⎫⎛∂p ⎫

=S -V ⎪⎪i i ⎪

∂T ⎝⎭V , n ⎭V , n

5.证明:。

6.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由298K 、5p 0的始态膨胀到压力为p 0的终态,经过下列途径:⑴等温可逆膨胀;⑵外压恒为p 0的等温膨胀;⑶绝热可逆膨胀;⑷外压恒为p 0的绝热膨胀。计算各途经的Q 、W 、∆U 、∆H 、∆S 、∆A 与∆G 。

m (298K) = 126 J·巳知S K -1·mol -1 。

7.100℃、p 0下,1mol 水向真空气化成气体,终态是100℃、0.5p 0。求此过程的Q 、W 、

0-1

∆U 、∆H 、∆S 、∆G 和∆A 。巳知水在100℃、p 时的摩尔气化热为40670 J·mol 。

8.在25℃、p 下,若使1mol 铅与醋酸铜溶液在可逆情况下作用,得电功91838.8 J,同时吸热213635.0 J,计算过程的∆U 、∆H 、∆S 、∆A 、∆G 。

9.如图所示的刚性绝热体系,求抽去隔板达平衡后体系熵变∆S 。

10.计算 -10℃、p 下,1mol 过冷水凝结成冰时,

过冷水与冰的饱和蒸气压之比:p l p s 。巳知 C p ,m (水) = 75.40 J·K -1·mol -1,C p ,m (冰) = 37.70 J·K -1·mol -1,冰的熔化热∆H m = 6032 J·mol -1 。

11.将处于标准状态下的纯氢气,氮气和氨气混合,在标准状态下形成1mol 的混合物, 其组成为:20% N2、50% H2、30% NH3。计算混合过程的∆S 。

12.在甲醇脱氢生产甲醛中,发现银催化剂的活性逐渐消失,此现象是否是由于有Ag 2O 生成所致?巳知反应在550℃、p o 下进行,有关数据如下:

m (Ag2O ,298K) = -30585 J·mol -1 ;∆f H mol -1 ; 2O ,298K) = -10836.6 J·

C p ,m (Ag) = 26.78 J·K -1·mol -1;C p ,m (Ag2O) = 65.69 J·K -1·mol -1;C p ,m (O2) = 31.38 J·K -1·mol -1

∆f G m (Ag

13.1mol 水在p 0、100℃时,先从液态变成p 0、100℃的蒸气,然后再变成0.5p 0、200℃的蒸气。计算此过程的∆G 。

S m (298K) = 188.7 J·蒸气为理想气体,巳知水蒸气的C p ,m = 33.58 J·K ·mol ,K ·mol 。

-1

-1

-1

-1

5

14.10mol H2(理想气体) ,C V , m = 2

R

J·K -1·mol -1,在298K 、p o 时绝热可逆地压缩到10p 0,

m (298K) = 130.59 J·计算该过程的Q 、W 、∆U 、∆H 、∆S 、∆A 和∆G 。巳知 S K -1·mol -1 。

15.计算符合状态方程 的1mol 气体从(p 1,V 1) 恒温可逆膨胀到(p 2,V 2) 时的W 、Q 、∆U 、∆H 、∆S 、∆A 和∆G 。(用V 1、V 2来表示) 。

a ⎫⎛

p +2⎪V =RT

V ⎭⎝

第二章

一、判断题答案:

1.对。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答案

2.错,如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 3.错,理想气体的等温可逆膨胀ΔS > 0。 4.第1,2个结论正确,第3个结论错。

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 6.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7.错,要在隔离系统中平衡态的熵才最大。 8.错。

9.不矛盾,因气体的状态变化了。 10.错,如过冷水结冰。

11.错,必须可逆相变才能用此公式。

12.错,系统的熵除热熵外,还有构型熵。当非理想气体混合时就可能有少许热放出。 13.对。

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

15.错,如过冷水结冰,ΔS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 17.错,若有非体积功存在,则可能进行,如电解水。 18.错,此说法的条件不完善,如在等温条件下。 19.错,不满足均相系统这一条件。 20.错,不可逆过程中δW ≠ -p d V 。

21.是非题:(1)对; (2)不对; (3)不能;

(4)有,如NH 4Cl 溶于水,或气体绝热不可逆膨胀; (5)可以。

22.ΔS = ΔH /T ,ΔS (环) = -ΔU /T ;

23.1mol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V 1=V 2过程 ;

24.(1) ΔU = ΔH = 0; (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 (5) ΔG = 0; (6) ΔU 、ΔH 、ΔS 、ΔA 、ΔG 都为 0。

25.ΔU 、ΔH 、ΔS 、ΔA 、ΔG 均为0 ;

26.ΔU = 0,ΔS > 0,ΔH > 0,ΔA

27.W 、Q 、ΔU 、ΔH = 0,ΔS > 0。V 1 = RT /10 ,V 2 = RT V = ½(V 1+V 2) = 11RT /22 , ΔS 1 = R ln(V /V 1) = R ln(11/2)

ΔS 2 = R ln(V /V 2) = R ln(11/20) , ΔS = ΔS 1+ΔS 2 = R ln(121/40) > 0 。

二、单选题答案:

1. D; 2. B; 3. C; 4. C; 5. D; 6. B; 11.C ; 12.D ; 13.C ; 14.B ; 15.B ; 16.B ; 21.B ; 22.D ; 23.B ; 24.D ; 25.C ; 26.D ; 31.D ; 32.A ; 33.D ; 34.B ; 35.B ; 36.C ;

三、多选题答案: 1. CD ; 2. BC ; 3. BC ; 4. CE ; 7. DE ; 8. AD ; 9. AD ; 10. DE ;

四、主观题答案:

1.证明:将 d U 代入第 一定律表达式中:

δQ =

7.C ; 17.D ; 27.B ; 37.A ; 8. C; 18.C ; 28.B ; 38.A ; 9. A; 19.D ; 29.B ; 39.B ; 10.B ; 20.B ; 30.B ; 40.C 。

5. CD ; 11. D ; 6. CD ; 12. D 。

⎡⎛∂U ⎫⎤⎛∂U ⎫⎛∂U ⎫⎛∂U ⎫

⎪d T + ⎪d V +p d V = ⎪d T +⎢ ⎪+p ⎥d V ⎝∂T ⎭V ⎝∂V ⎭T ⎝∂T ⎭V ⎣⎝∂V ⎭T ⎦

⎛∂p ⎫⎛∂S ⎫

⎪ ⎪=

∂V ∂T dU =T d S -p d V ⎝⎭⎝⎭V T 因 ,

⎛∂p ⎫⎛∂U ⎫⎛∂S ⎫

⎪-p ⎪=T ⎪-p =T

∂V ∂V ∂T ⎝⎭T ⎝⎭T ⎝⎭V

⎡⎛∂U ⎫

⎪⎢∂

∂T ⎭V ⎝⎢⎢∂V ⎢⎣⎤⎡⎛∂U ⎫

⎪⎥⎢∂

∂V ⎭T ⎝⎥=⎢

⎥⎢∂T ⎥⎢

⎣⎦T

⎧⎡⎛∂p ⎫⎤⎫⎤

∂T -p ⎪⎪⎢⎥⎪⎥∂T ⎝⎭⎪V ⎣⎦⎪⎥=⎨⎬⎥∂T ⎪⎪⎥

⎪⎪⎦V

⎩⎭V

⎪⎪⎭V

⎛∂2p ⎛∂p ⎫

= ⎪+T

∂T 2

∂T ⎭V

⎝又∵⎝⎫⎛∂2p ⎛∂p ⎫

⎪- ⎪=T ⎪ ∂T 2

⎝∂T ⎭V ⎭V ⎝

⎧⎡⎛∂p ⎧⎡⎛∂U ⎫⎤⎫

⎪+p ⎥⎪⎪∂⎢T ⎪∂⎢ ∂V ⎭T ⎪⎣⎝⎪⎣⎝∂T ⎦⎪

=⎨⎬⎨

∂T ⎪⎪⎪

⎪⎪⎪⎩⎭V ⎩⎛∂2p ⎛∂p ⎫= ⎪+T

∂T 2

∂T ⎭V ⎝⎝

⎪⎪⎭V

⎤⎫⎫

⎪-p +p ⎥⎪⎭V ⎦⎪

∂T ⎪

⎪⎭V

(1) ≠ (2) ,所以 δQ 不具有全微分,Q 不是状态函数。

2.证明:U = f (T ,p ) ,∴ 又 ∵ d U = T d S -p d V ,∴

⎛∂U ⎛∂U ⎫

d U = ⎪d T + ∂p

⎝∂T ⎭p ⎝⎛∂U ⎛∂U ⎫

⎪d T + ∂p ⎝∂T ⎭p ⎝

⎪d p 0⎪⎭T

⎪d p =T d S -p d V ⎪⎭T

在等温下: d T = 0 , ∴

⎛∂U ⎫ ⎪

∂p ⎪d p =T d S -p d V 0⎝⎭T

⎪⎪⎭T

等温下两边同除以 d p :

⎛∂S ⎫⎛∂V ⎫ ⎪=- ⎪ ∂p ⎪∂T ⎝⎭p ⎝⎭T

⎛∂U ⎫⎛∂S ⎫⎛∂V

⎪=T ⎪-p ∂p ⎪ ∂p ⎪ ∂p ⎝⎭T ⎝⎭T ⎝

⎪⎪⎭T

又∵ ,∴

T

⎛∂U ⎫⎛∂V ⎛∂V ⎫ ⎪=-T -p ⎪ ∂p ⎪ ∂p ∂T ⎝⎭p ⎝⎭T ⎝

3.证明:等压下,

d S =

C p d T

C p ⎛∂S ⎫ ⎪=∂T ⎭p T

,∴⎝

⎛∂S ⎫⎛∂S ⎫⎛∂V ⎫

C p =T ⎪=T ⎪ ⎪

∂T ⎭p ∂V ⎭p ⎝∂T ⎭p ⎝⎝∴ , ⎛∂T

∂p

由麦克斯韦关系式:⎝

⎫⎛∂p ⎫⎛∂S ⎫⎛∂V ⎫⎪= = ⎪ ⎪⎪⎪

⎝∂S ⎭p ,则 ⎝∂T ⎭S ⎝∂V ⎭p ⎭S

⎛∂p ⎫⎛∂V ⎫⎛∂V ⎫⎛∂p ⎫

C p =T ⎪ ⎪⎪=T ⎪

∂T ∂T ∂T ∂T ⎭p ⎝⎭p ⎝⎝⎭S ⎝⎭S 。 代入,得:

4.证明:(1) 由于内能是状态函数,所以: ΔU 3 = ΔU 1 + ΔU 2 ∵ΔU = Q + W , ∴ Q 3 + W 3 = (Q 1 + W 1) + (Q 2 + W 2) , 即 Q 3-(Q 1 + Q 2) = (W 1 + W 2) -W 3

由图上可知:(W 1 + W 2) -W 3 = W 1-W 3 = ΔABC的面积 ≠ 0 ∴ Q 3-( Q 1 + Q 2) ≠ 0,Q 3 ≠ Q 1 + Q 2 (2) 由公式:

∆S 3=C

p

⎛T 2ln T ⎝1

⎫⎛p ⎫⎪+R ln 1⎪⎪ p ⎪⎭⎝2⎭

设 C 点温度为 T ' ,

∆S 1+∆S 2=C

⎛T 2ln T ⎝1⎛T 2ln T ⎝1

p

∆S 1=C

p

⎛T ln T ⎝1⎫⎪⎪⎭

⎛T 2⎫

∆S 2=C V ln ⎪

T ⎝⎭(在恒容下) (在等压下) ,

⎛T

ln T ⎝1⎫

⎪+C ⎪⎭

(

p

⎛T 2⎫

-R ln ⎪

T ⎝⎭

)

=C

p

⎫⎛T ⎫

⎪-R ln 2⎪⎪

⎝T ⎭⎭

⎫⎛p ⎫

⎪+R ln 1⎪⎪ p ⎪⎭⎝2⎭

⎛T 2p 2⎫

C −等容⎪−−→B = ⎪T p 1⎭⎝

p 2V 2p 1V 1⎤⎡

或:T =;T =21⎢⎥

nR nR ⎦⎣

=C

p

∴ ΔS 3 = ΔS 1 + ΔS 2

5.证明:

⎡⎛∂A ⎫-∂ ⎪⎢

∂T ⎭V , n ⎝⎢

=⎢∂n i ⎢⎢⎣

⎡⎛∂A ⎫

⎤⎪⎢∂ ∂n ⎪⎥i ⎭T , V , n ⎢⎝j ≠i ⎥

=-⎢

⎥∂T ⎢⎥

⎥⎦T , V , n j ≠i ⎢⎣

⎛∂S

∂n

i ⎝

⎫⎪⎪

⎭T , V , n j ≠i

⎤⎥⎥⎛∂μi

=- ⎥

⎝∂T ⎥

⎥⎥⎦V , n

⎪⎪⎭V , n

⎛∂μi ⎫⎛∂p ⎫

=-S +V ⎪⎪i i ⎪

∂T ∂T ⎝⎭V , n ⎭V , n

∵ d μi =-S i d T +V i d p ,∴ ⎝

⎛∂S

∂n ⎝i

⎫⎛∂μi ⎪=- ⎪

⎝∂T ⎭T , V , n j ≠i

⎫⎛∂p ⎫

=S -V ⎪⎪i i ⎪

∂T ⎝⎭V , n ⎭V , n

6.解:(1)等温过程:ΔU = ΔH = 0,

⎛p 1⎫

⎪Q =-W =nRT ln W =-3987. 5J p ⎪=1⨯8. 314⨯298⨯ln 5=3987. 5J ;⎝2⎭∆S =

Q R T

=3987. 5298

=13. 38J ⋅K

-1

,∆A =∆G =-3987. 5J

⎛p 2⎫

⎪=8. 314⨯298⨯(1-5)=1982J Q =-W =p (V 2-V 1)=RT 1- p 1⎪⎝⎭(2) ΔU = ΔH = 0,

⎛p 1⎫-1

⎪∆S =nR ln p ⎪=13. 38J ⋅K ⎝2⎭

1-γ

,∆G =∆A =-3987. 5J

-25

γ=

53

(3)

⎛p 1⎫

⎪,T 2=T 1 p ⎪⎝2⎭

3252

γ

=298⨯5=156. 8K

∆U =nC V , m ∆T =∆H =nC

∆T =

R ⨯(156. 8-298)=-1761J ,Q =0

R ⨯(156. 8-298)=-2934J ,W =∆U =-1761J

p , m

⎛p 1⎫-1

⎪∆S =0,S 1=S 2=S (298K )-R ln p ⎪=126-R ln 5=112. 6J ⋅K ⎝2⎭∆A =∆U -S (T 2-T 1)=-1761-112. 6⨯(156. 8-298)=14318J ∆G =∆H -S (T 2-T 1)=-2934-112. 6⨯(156. 8-298)=12965J

(4)

3

Q =0,∆U =W R (T 2-T 1)=-p 2(V 2-V 1)

2

3

1⎫⎛

R (T 2-298)=-R T 2-298⨯⎪25⎭⎝∆U =nC V , m (T 2-T 1)=∆H =nC ∆S =nC

p , m (T 2

,T 2=202. 6K

3252

R ⨯(202. 6-298)=-1990J =W R ⨯(202. 6-298)=-1983J

-T 1)=

p , m

⎛T 2

ln T ⎝1

-1

⎫⎛p ⎫

⎪+nR ln 1⎪=5. 36J ⋅K -1⎪ p ⎪⎭⎝2⎭

,S 2=S 1+∆S =112. 6+5. 36=118J ⋅K

-1

S 1=112. 6J ⋅K

∆A =∆U -(S 2T 2-S 1T 1)=-1190-(118⨯202. 6-112. 6⨯298)=8454J

7.解:

∵ p = 0, ∴ W = 0,设计如图,按1,2途经计算:

∆G =∆H -(S 2T 2-S 1T 1)=-1983-(118⨯202. 6-112. 6⨯298)=7661J

Q 1 = ΔH 1 = 40670 J ,Q 2 = - W 2 = = 2149.5 J W 1 = -p (V g -V l ) = -pV g = -RT = -3101 J, W 2 = -2149.5 J

Q ' = Q 1 + Q 2 = 40670 + 2149.5 = 42819.5 J,W ' = W 1 + W 2 = -3101-2149.5 = -5250.5 J ΔU = Q ' -W ' = 42819.5-5250.5 = 37569 J

ΔH 2 = 0,ΔH = ΔH 1 = 40670 J,向真空膨胀:W = 0,Q = ΔU = 37569 J

40670

⎛p 1⎫⎛1⎫

⎪=8. 314⨯373⨯ln nRT ln ⎪ p ⎪

⎝0. 5⎭⎝2⎭

ΔS = ΔS 1 + ΔS 2 = 373= 109.03 + 5.76 = 114.8 J·K -1

ΔG = ΔH - T ΔS = 40670 - 373 × 114.8 = -2150.4 J ΔA = ΔU + T ΔS = 37569 - 373 × 114.8 = -5251.4 J

8.解:Pb + Cu(Ac)2 → Pb(Ac)2 + Cu ,液相反应,p 、T 、V 均不变。 W ' = -91838.8J ,Q = 213635.0 J,W (体积功) = 0,W = W ' ΔU = Q + W = 213635-91838.8 = 121796.2 J

Q R

⎛1⎫

+R ln ⎪

⎝0. 5⎭

ΔH = ΔU + Δ(pV ) = ΔU = 121796.2 J ΔS = T = 213635/298 = 716.9 J·K -1 ΔA = ΔU - T ΔS = -91838.8 J,ΔG = -91838.8 J

9.解:确定初始和终了的状态

V He =V H =

2

nRT nRT

He

p

H 2

=

2⨯8. 314⨯283. 21. 013⨯10

5

=0. 04649m

3

p 1. 013⨯10初态:

终态:关键是求终态温度,绝热,刚性,ΔU = 0 n He C V , m (He )⨯(T 2-T He )+n H C V , m (H 2)⨯T 2-T H

2

=

2⨯8. 314⨯293. 2

5

=0. 02406m

3

(

2

即: 2 × 1.5R × (T 2-283.2) = 1 × 2.5R × (293.2-T 2) , ∴ T 2 = 287.7 K V 2 =

V He +V H

2

)=0

= 0.04649 + 0.02406 = 0.07055 m3

He (0.04649 m3,283.2 K ) → ( 0.07055 m3,287.7 K ) H 2 (0.02406 m3,293.2 K ) → ( 0.07055 m3,287.7 K )

⎛T 2

∆S He =nC V , m (He )ln T

⎝1所以:

⎫⎛V ⎫

⎪+nR ln 2⎪⎪ V ⎪⎭⎝1⎭

⎛287. 7⎫⎛0. 07055⎫-1

=2⨯1. 5⨯8. 314⨯ln ⎪+2⨯8. 314⨯ln ⎪=7. 328J ⋅K

⎝283. 2⎭⎝0. 04649⎭

同理:

∆S H =8. 550J ⋅K

2

2

-1

∆S H

∴ΔS = ∆S He + = 7.328 + 8.550 = 15.88 J·K 10.解:

ΔH = ΔH 1 + ΔH 2 + ΔH 3 = (75.4 × 10) - 6032 - (37.7 × 10) = -5648.4 J ΔS = ΔS 1 + ΔS 2 + ΔS 3 = 75.4 ×

⎛273⎫

ln ⎪⎝263⎭

6032

-273+ 37.7 ×

⎛263⎫

ln ⎪⎝273⎭

= -20.66 J·K 1

-

ΔG = ΔH -T ΔS = - 5648.4 + 263 × (-20.66) = -214.82 J ΔG ≈ΔG 2 = - RT ×

⎛p l ⎫

⎪ln

p ⎪⎝s ⎭

⎛p l ⎫

⎪ln

p ⎪⎝s ⎭

p l

=

-

∆G RT

214. 82

= 263⨯8. 314 = 0.09824,p s = 1.1032

11.解: 用公式 ΔS = -R ∑n i ln x i

-1

= - 8.314 × (0.2 × ln0.2 + 0.5 × ln0.5 + 0.3 × ln0.3) = 8.561 J·K 12.解:

-1

ΔCp = 65.69-2 × 26.78-0.5 × 31.38 = -3.56 J·K

ΔH T = ∫ΔCp d T + Const = -3.65T + Const,∵T = 298K 时,ΔH 298 = -30585J 代入,求得:Const = -29524,ΔH T = -3.65T - 29524,代入吉-赫公式,

∆G 2

积分,

∆G 2823

823

-

∆G 1298

=

⎰298

823

3. 65+29524

T

2

d T =66. 91

恒温恒压下,ΔG >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不是形成 Ag 2O 所致。 13.解:

298

=-

10836. 6

+66. 91=30. 55

,∆G 2=25143J

ΔG 1 = 0 ;ΔG 2 =

⎛p 2⎫

⎪RT ln p ⎪⎝1⎭

= 8.314 × 373 × ln0.5 = -2149.5 J

-1

⎛p ⎫⎛373⎫-1

⎪S m (373)=S (298)+C p , m ln =196. 24+R ln 2=202. 0J ⋅K ⋅mol ⎪-R ln ⎪

298p ⎝⎭⎝⎭⎛p ⎫⎛473⎫-1-1

⎪S m (473)=S (298)+C p , m ln -R ln =209. 98J ⋅K ⋅mol ⎪ p ⎪

⎝298⎭⎝⎭

ΔH 3 = C p ,m × (473 - 373) = 33.58 × 100 = 3358 J

ΔG 3 = ΔH 3 - (S 2T 2 - S 1T 1) = 3358 - (209.98×473 – 202.00×373) = -20616.59 J ΔG = ΔG 2 + ΔG 3 = -20616.5 - 2149.5 = -22766 J = -22.77 kJ

1-γ

γ=

75

14.解:

⎛p 1⎫

⎪,T 2=T 1 p ⎪⎝2⎭

γ

=298⨯(0. 1)

5

-2=576K

Q = 0, W = ΔU = nC V ,m (T 2-T 1) = 10 × 2R × (576 - 298) = 57.8 kJ

7

ΔU = 57.8 kJ,ΔH = nC p m (T 2-T 1) = 10 × 2R × (576 - 298) = 80.8 kJ

--3

ΔS = 0 ,ΔG = ΔH - S m,298ΔT = 80.9 - 10 × 130.59 × (576 - 298) × 10 = -282.1kJ ΔA = ΔU - S ΔT = -305.2 kJ

15.解:这类题目非常典型,计算时可把热力学量分为两类:一类是状态函数的变化, 包括ΔU 、ΔH 、ΔS 、ΔA 、ΔG ,计算时无需考虑实际过程;另一类是过程量,包括 Q 、W ,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数值。

先求状态函数的变化,状态变化为 :(p 1, V 1, T 1) → (p 2, V 2, T 2)

⎛∂p ⎫⎛∂U ⎫⎛∂S ⎫

⎪-p ⎪=T ⎪-p =T

⎝∂V ⎭T ⎝∂T ⎭V d U = T d S - p d V , ⎝∂V ⎭T

a ⎫⎛

p +2⎪V =RT

V ⎭⎝

对状态方程

R ⎛∂p ⎫

⎪=

而言:⎝∂T ⎭V V RT 2a ⎛∂p ⎫

, ⎪=-2+3

V V ⎝∂V ⎭T

R a ⎛∂U ⎫

-p = ⎪=T ⨯2V V

∴ ⎝∂V ⎭T

∆U =

所以:

V 2

V 1

⎛∂U ⎫ ⎪d V =⎝∂V ⎭T

V 2

a V

2

V 1

⎛11⎫

⎪d V =-a - V V 1⎪⎝2⎭

又 ∆H =∆U +∆(pV )=∆U +(p 2V 2-p 1V 1)

⎛1⎛11⎫⎛a a ⎫1⎫

⎪- ⎪=-2a ⎪=-a --- V ⎪ ⎪ V 1⎭⎝V 2V 1⎭V 1⎪⎝2⎝V 2⎭∆S =

V 2

V 1

⎛∂S ⎫ ⎪d V =⎝∂V ⎭T

V 2

V 1

⎛∂p ⎫ ⎪d V =⎝∂T ⎭V

V 2

V 1

⎛V 2⎫

⎪d V =R ln ⎪V ⎝V 1⎭R

⎛1⎛V ⎫1⎫

⎪-RT ln 2⎪∆A =∆U -T ∆S =-a - V V ⎪V 1⎪⎝2⎭⎝1⎭⎛1⎛V ⎫1⎫

⎪-RT ln 2⎪∆G =∆H -T ∆S =-2a - V V ⎪V 1⎪⎝2⎭⎝1⎭

V 2

V 2

再求过程量,此时考虑实际过程恒温可逆:

W =-

p d V =-

V 1

V 1

⎛1⎛V ⎫a ⎫1⎫⎛RT

⎪-RT ln 2⎪-d V =-a - ⎪ V V ⎪2

V 1⎪V ⎭⎝V ⎝2⎭⎝1⎭ ⎛V 2⎫⎪Q =T ∆S =RT ln V ⎪⎝1⎭

对于恒温可逆过程:


相关内容

  • [物理化学]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 第二章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体系和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情况,可将体系分成 . . . 2.强度性质表现体系 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无关.容量性质表现 体系 的特征,与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 性. 3.热力学平衡状态同时达到四种平衡,分别是 . . . . 4.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 称为过程.常 ...

  • 大学物理力学练习(含答案)
  • 1.科学定律: A) 是一种推测 B) 是绝对真理 C) 基于实验和观察的归纳总结 D) 代表科学家投票的多数意见 2.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基础是: A) 牛顿第一定律B) 动量守恒定理 C) 角动量守恒定理D) 牛顿第三定律 3.一英寸等于 A) 25.4 厘米B) 254 厘米 C) 2.54 厘米 ...

  • 注册环保工程师
  • 工程科学基础 1 数学 考试大纲 复习指导 复习内容 1.1 空间解析几何 1.1.向量代数 1.1.2 平面 1.1.3 直线 1.1.4 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 1.1.5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1.2.1 函数与极限 1.2.2 连续 1.2.3 导数 1.2.4 微分及其应用 1.2.5 ...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001
  •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视频教程详情 在线播放和下载地址: [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在线观看和下载 ] 运动描述 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移和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描述 3.速度快慢描述----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匀变速 ...

  •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教材分析 1. 总体概述 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万有引力定律更是树立了人们对物理学的尊敬和兴趣.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可说是承前启后,承前是针对本模块第二主题"圆周运动"而言,是其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启后是指它是 ...

  •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
  •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3编写思想 彭征 选修系列继承了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即循序渐进.改变学习方式.贯穿探究精神.增强实践意识.重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问答的形式,以选修3-3中的实例对编写思想做些说明.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1节 ...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函授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 学 时 数:24 学 分 数: 课程号: 开课学期: 大纲执笔人:王玉娥 大纲审核人:郑永春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 ...

  • 高中物理怎样学好物理
  • 怎样学好物理 (5页后含各状元谈物理学习)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 ...

  •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 本学期我执教6班物理课和五个班的物理综合课,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