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的受众究竟有多大价值?

拿Facebook 来举例,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强化那些已经存在的关系(熟人社区) ,而不是要和一群人建立新的关系。这样竞争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品牌/营销团队间,它们为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而竞争。竞争也会存在于Facebook 和营销团队之间,而Facebook 控制着整个环境,且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推送精准广告,一份用户数据就能用来服务不同的广告商。最重要的是,当Facebook 以品牌的内容作为广告时,广告收入还是全部归于Facebook 的。当营销人员企图用自建渠道和Facebook 里顾客沟通而受阻时,当他们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用户生命周期,而要从这个平台提取更多数据也受阻时,他们就会发现:那种认为“这些粉丝/受众都是属于我这个品牌”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然,社交媒体中间件服务商能给市场人员提供分析面板并打通和将传统CRM 和社交媒体间的通道打通—但现实是这些观众仍然是处在环境之外,不受营销人员控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email 仍旧是一道金矿,且email 营销还拥有比社会化媒体营销要高的ROI 。是的,email 比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来说真是老掉牙,但是当这封email 被打开,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那时和顾客的交流就是完全属于品牌/企业的,没有其他平台的干扰和限制,也不会和那个平台拥有者所输送的内容起冲突。甚至,email 本就是一项可以迁移到别的平台上的资源。看看每回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兴起的时候,都会有导入email 联络关系的功能。但反过来,这个社交媒体平台可从来没有一个关系“导出”功能。怎样在这种环境下创新

无论是在网页还是移动端,那些完全归属品牌的环境(比如email ,品牌自身网站等) 才能够带来好的ROI 。确实,在不同平台上吸引观众是好处多多的,但这些好处都应该是围绕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和提升收益的,而不仅仅是关注曝光度。以后社会化媒体会更像是一个品牌将顾客引入其专属环境的入口,是一个后端数据,它能支持不同渠道的最优化,而每一处的利益应该都是一致的。观众的生命周期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回过头看看,在两年前你会是现在你正喜欢的某个节目/名人/品牌的粉丝吗?再往前看看,以后的你还是和现在的你喜欢一样的东西吗?很可能的情况就是你还会经历兴趣上的反复,比如你重迷某个乐队,或者在你当了父母之后,孩子会让你重温迪斯尼。这就意味着如果品牌/企业只依靠当前的信息,静态地为顾客营造体验的话,就会获得更小的回报。未来的社交媒体受众体验会是动态的,实时的,历史数据会让这些体验更深化,顾客过去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经历都会被考虑进去。比如现在的LT V(life time value)模型就仅仅划分出这个受众是个父亲,但今后兴许就能和他过去的经历联系到一起,知道他在孩童时期也迷恋过迪斯尼。价值数据交换得越多,关于粉丝体验的更多维解读就会被解开。

最后,尽管社会化媒体营销这门生意在快速地发展,充斥着“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和“获得更高收益”这样的承诺诱惑,但在互联网上管理观众的研究还是很年轻。社会化媒体是一个里程碑,让营销人员大开眼界,它有着深不可测的潜力。但是,就它最近的形态而言,仍是限制太多,营销人员难以高效地挖掘这些平台上的用户价值。但以后随着社会化媒体中阻力减小,肯定会有很多成功案例。来源:36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 )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拿Facebook 来举例,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强化那些已经存在的关系(熟人社区) ,而不是要和一群人建立新的关系。这样竞争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品牌/营销团队间,它们为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而竞争。竞争也会存在于Facebook 和营销团队之间,而Facebook 控制着整个环境,且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推送精准广告,一份用户数据就能用来服务不同的广告商。最重要的是,当Facebook 以品牌的内容作为广告时,广告收入还是全部归于Facebook 的。当营销人员企图用自建渠道和Facebook 里顾客沟通而受阻时,当他们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用户生命周期,而要从这个平台提取更多数据也受阻时,他们就会发现:那种认为“这些粉丝/受众都是属于我这个品牌”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然,社交媒体中间件服务商能给市场人员提供分析面板并打通和将传统CRM 和社交媒体间的通道打通—但现实是这些观众仍然是处在环境之外,不受营销人员控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email 仍旧是一道金矿,且email 营销还拥有比社会化媒体营销要高的ROI 。是的,email 比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来说真是老掉牙,但是当这封email 被打开,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那时和顾客的交流就是完全属于品牌/企业的,没有其他平台的干扰和限制,也不会和那个平台拥有者所输送的内容起冲突。甚至,email 本就是一项可以迁移到别的平台上的资源。看看每回一个新的社交网络兴起的时候,都会有导入email 联络关系的功能。但反过来,这个社交媒体平台可从来没有一个关系“导出”功能。怎样在这种环境下创新

无论是在网页还是移动端,那些完全归属品牌的环境(比如email ,品牌自身网站等) 才能够带来好的ROI 。确实,在不同平台上吸引观众是好处多多的,但这些好处都应该是围绕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和提升收益的,而不仅仅是关注曝光度。以后社会化媒体会更像是一个品牌将顾客引入其专属环境的入口,是一个后端数据,它能支持不同渠道的最优化,而每一处的利益应该都是一致的。观众的生命周期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回过头看看,在两年前你会是现在你正喜欢的某个节目/名人/品牌的粉丝吗?再往前看看,以后的你还是和现在的你喜欢一样的东西吗?很可能的情况就是你还会经历兴趣上的反复,比如你重迷某个乐队,或者在你当了父母之后,孩子会让你重温迪斯尼。这就意味着如果品牌/企业只依靠当前的信息,静态地为顾客营造体验的话,就会获得更小的回报。未来的社交媒体受众体验会是动态的,实时的,历史数据会让这些体验更深化,顾客过去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经历都会被考虑进去。比如现在的LT V(life time value)模型就仅仅划分出这个受众是个父亲,但今后兴许就能和他过去的经历联系到一起,知道他在孩童时期也迷恋过迪斯尼。价值数据交换得越多,关于粉丝体验的更多维解读就会被解开。

最后,尽管社会化媒体营销这门生意在快速地发展,充斥着“降低用户获取成本”和“获得更高收益”这样的承诺诱惑,但在互联网上管理观众的研究还是很年轻。社会化媒体是一个里程碑,让营销人员大开眼界,它有着深不可测的潜力。但是,就它最近的形态而言,仍是限制太多,营销人员难以高效地挖掘这些平台上的用户价值。但以后随着社会化媒体中阻力减小,肯定会有很多成功案例。来源:36氪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woshipm.com )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相关内容

  • 七大理由告诉你内容营销为何重要
  • www.bjxmt.net 七大理由告诉你内容营销为何重要? 当下许多线上热门的话题都是由用户发起的,不管他们是通过何种形式的社交媒体.网页.视频.播客或是博客.因此,对品牌主而言,如何准确的生产出与受众高度相关的高质量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 究竟什么才是内容营销?根据内容营销协会给的官方定义:内容营 ...

  • 网红的商业模式
  • 网红的商业模式探析 一.网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网红1.0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网络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但是网络还停留在发展初期,网民多靠文字获得互联网中的信息.相应地出现了第一批网络红人,即网红1.0时代.1.0时代的网红多靠文笔起家,如痞子蔡和安妮宝贝等网络作家.这些网络文学描写的人生. ...

  • 张洪忠//社交媒体的关系重构 :从社会属性传播到价值观传播
  • 一篇观点文章.摘选自<教育传媒研究>2016年3期 摘要:本文认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建构的是一种基于社会阶层.人口特征的社会属性传播,而社交媒体建构的是一种价值观传播.社交媒体的价值观传播是指"个体←→个体"之间因为价值观一致而形成的联系,这种传播 ...

  • 微卖场: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新平台
  • [摘 要]2011年11月,腾讯继开通企业微空间之后鼎力推出微卖场,好乐买和奇瑞在微卖场平台上,创造了电子商务时代营销的新神话.本文试从微博营销和病毒营销的视角来对微卖场进行审视和解读,指出集社交.电子商务网站功能于一身的微卖场,从形式上讲,是微博营销在新时期下的扩展和延伸;从传播机制上讲,是病毒营 ...

  • 互联网时代的女性主义特征(全文)
  • 互联网时代的女性主义特征(全文) 互联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其实,它确实是个问题. 当前互联网上女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表面上看,女性在网上更喜欢社交.购物等等,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且都是在说女性本身在怎么样.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说的是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整个互联网. ...

  •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姜奇平
  •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 2012-04-09 14:13:31 来源: 互联网周刊(北京) 女性只是改变自己,世界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女性对互联网的实质性影响在于,通过推动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互联网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问过,其实 ...

  • 广告媒介策略复习资料
  • 一.导论 1. 广告媒介市场现状  2014年高速增长,中国网络广告规模首次超过电视,成为媒体广告支出中份额最大的部分.  预计2015年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将增长80%,到147.7亿美元,2016年增速将放缓至55%.2016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PC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  网络广 ...

  • 人际传播路径下的大众传播新模式
  • 传统媒体借力社交网站 传统媒体进驻社交网站,是互联网背景下人际传播模式与大众传播模式的一次富有创意的结合.社交网站所拥有的人际网络资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其多元化传播主体所造就的针对性传播的可能性和独特的信任资源更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体所稀缺. 近期,新华社.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北京 ...

  • 微博VS传统媒体
  • 强弱社交关系结合的媒体传播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平台,是一个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成内容)网站.在用户创造内容的基础上,微博上"关注"的单向性令其与Facebook以及"人人网"这样的强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