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关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各准则制定机构对的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

方法的研究分析,根据金融资产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所存在的

不足。最后,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可操作性 可靠性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倒闭,金融危机风暴随即席卷全球。伴随危机的全球性蔓延,上世纪8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后曾以救世主姿态面世的公允价值计量,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各界在分析危机爆发源头时的众矢之的。要求停止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反馈效应论”、“计量基础矛盾论”、“定义假设缺陷论”也应运而生。2009年7月2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BSB )联合发布报告,声明公允价值计量并非金融危机的源头。

尽管如此,不少专家学者仍认为,157号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无疑是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的“帮凶”,这种观点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在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下,金融资产的价值须随市价不断调整,在市场定价功能缺失或市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尤其是金融危机出现时),金融资产价值很大程度上将被严重低估,导致账面亏算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这一系列的反映又将引起投资者加大金融资产的抛售力度,使得金融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下滑,于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两年后的今天,即便美国经济呈现出加快复苏的迹象,但纵观全球几大经济体,复苏前景变数犹存。且不论各方争议谁是谁非,面临未来经济波动的巨大挑战,虽然公允价值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会计本身具有很强的经济后果,面临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仍是将来应对种种机遇与威胁的重要基础。

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与特点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的价格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第157号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如是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需要的金额。”

可见,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各准则制定机构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而在我国,2007

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2.公允价值的特点

纵观各国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所给出的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无一不是从交易双方公平交易等要点向我们揭示了公允价值的特征,现将其归纳如下:

(1)交易双方公平交易

所有的定义一再强调交易的公平性,也即公允价值是不管交易发生与否,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市场中某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合理估计并达成一致形成的一个公允价格。

在现实环境中,交易的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交易各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二是交易各方完全出于自愿,且交易价格符合各方利益;三是交易各方信息对称。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尤其关注关联方交易中关联方的资本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并购交易、资产租赁交易、金融工具交易等的计价是否公允。

(2)基于时点的动态时态观

无论FASB 所给定义中的“在计量日” 还是我国新准则中的“在当前交易中” ,都表明了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时态观是基于时点的,存在着跳跃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不同的交易日,由于市场的变动性,其公允价值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不符合现实公允价值的项目进行调整。而在金融资产的计量中,历史成本模式也正是由于不能反映物价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被公允价值计量所替代。

(3)交易双方持续经营

由于公允价值是以自愿原则为大前提的,于是,清算及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也就不能称之为公允价值了。也就是说在公允价值中隐含着这样一项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也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1.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从会计在世界范围逐渐兴起至今,会计计量方法经历了从历史成本独占天下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各司其职的变迁。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的角度,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市场法、现值法、成本法。

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常用模型

(1)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当无法取得所计量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时,通过对与被计量的金融资产相类似的、有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整,以此来确定被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

市场法在运用的时候有三个要点:在运用市场法时,首先要对作为判断标准的金融资产的可比性进行考察,其次要慎重选择相似或可比价格并以此作为估价依据,再次应通过比较可比项目与评估金融资产之间的差异而进行调整。

(2)收益法

收益法是基于市场对未来价值的期望而进行的,它使用估价的方法把未来金额转换为现值,包括收益现值方法、期权定价模型等。

在收益现值法中,需要使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并以此确定被计量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于许多不在公开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无法取得其在活跃市场中的标价,因此,收益现值法可能是主体确认其公允价值的最佳选择。

期权定价模型主张只有股价的当前值这一变量与未来的预测有关,而变量过去的历史与演变方式与未来的预测不相关。与收益现值法相比,期权定价模型显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合约期限、股票现价、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以及交割价格等都会影响期权价格。在实务中,最常用的是其中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3)成本法

采用成本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按照当前市场条件确定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应用成本法时,需要在重置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各种价值减损(价值减损包括物理减损、技术功能减损、经济减损)。

在选用估价方法的时候,当活跃市场上相同的资产或负债有报价时,可以只用单一的估价方法;而当这种报价无法取得时,则需要采用多种估价方法来估算公允价值,此时应考虑每种方法所赋的权重,并进行加权计算已得到相对合理的公允价值。

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一)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1.金融资产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作了如下定义:金融资产,是指属于以下各项的任何资产:⑴现金;⑵从另一家企业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契约性权利;⑶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家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权利;⑷另一家企业的权益工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金融资产定义为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2.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其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四类。

图一 金融资产的类型

(二)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方法及具体应用

社会发展到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的今天,人们已无法单一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揭示金融资产交易的风险进而趋利避害。当资产价值发生频繁变化时,初始计量显然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于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后续计量因为能够动态、及时地反映了各项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而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在前述四项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计量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用中最为典型。该项金融资产在进行初始确认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为取得该项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不计入资产的初始确认价值。在企业持有该项金融资产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在处置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被确认为投资收益。由此可见,资产的价格不是其实际经济价值的直接反映而是取决于资产的供求关系。

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一)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往往难于操作。以收益现值法为例,分析如下:收益现值法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的现值作为金融资产的估计价值,然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货币的时间价值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计量操作难度很大,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令人怀疑。

更为现实的一点是,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由于各个会计期末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因素分析,进而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企业的信息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当这些信息的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基于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区别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学术界对其可靠性却颇多争议。正如其支持者所述,

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可靠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

无懈可击的。但是,追求较高的可靠性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情况下,由于由于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原因而使得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等因素,从而导致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的确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更深入的分析可以推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管理层可能存在更多“道德风险”机会。

现如今,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把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并依此计算利润。而事实上,这个交易价格仅仅代表了资产负债日当天金融资产的价格,而非该项金融资产的价值。由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需要确认金融资产由于价格波动而引起的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企业利润的震荡,因此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假设,年底的时候,有好消息放出,导致股票大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不得不将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变动部分计入利润,于是该企业利润大涨,但是,我们能说是股票真正的公允价值变高了吗?举个例子, 2009年3月10日、11日两天,花旗集团股价在上涨整整47个百分点,花旗集团11日的市值是9日的1.5倍,这是我们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反映出来的结果。那么试想,花旗集团的价值真的在短短三天内就增加了10%吗?投资者能从这里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呢?一旦这个好消息逐渐被市场消化,股票价格自然会回落,而此时,反映在账目上又是大量亏损,这必然会引起市场不稳定,导致恐慌。何况,这样的利润变化实在是不符合会计上追求的平滑化的利润要求。

五、关于金融资产会计计量方法改进的建议

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没有找到一种完美无缺的计量方法来解决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目前为止最具相关性最能充分体现灵活市场统一公平性的计量标准,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现阶段的最好选择。尤其是像衍生金融工具这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的情况,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认识,寻找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以使其更好的计量特殊情况下的金融资产。在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为了提高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不但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更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建立诚信的体系,构建有助于公允价值运用的长效机制。

2.提升估价技术

如上文所述,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的资源技术限制,公允价值的估计是一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程。要达到公允价值与经济事实之间的契合,从技术角度切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方法。

公允价值的估计往往取决于理性的判断,而当金融资产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借助一个个成熟的模型来完成。因此,提升金融资产公允

价值的估价技术,不仅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更要深入研究金融资产的计量模型。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财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发展迅猛,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势必可以找到一种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加强信息披露

披露是对计量的延伸和补充,尤其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对于提高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靠性有着去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说,需要披露如下内容:(1)主体计量公允价值所用的估价技术和依据的假设;(2)公允价值计量对主体损益的影响,可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对重要或重大的金融资产,还必须作表外披露,甚至可以考虑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对企业收入的影响计入损益表。

2.把握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时点

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把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并依此计算利润,这显然是欠妥的。而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时点问题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市场条件进行一步的研究,考虑不同时点下的计量方法,使不同时点上的估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应考虑可以不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极端市场情形。

3.细化公允价值减值的处理

在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下,通过价格下跌的原因、下跌时间的长短、跌幅的大小等因素来判断该项减值是暂时性的还是非暂时性的。如果该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时间较长、跌幅较大,则可以考虑计提该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果该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时间较短、幅度较小且伴有偶然、人为的外部因素,且下跌则应该考虑不计提该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而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其资产价格下跌的原因等详细情况、其内在价值确实减少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对投资者决策造成的影响等。

六、总结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既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又会增加财务报告波动性。但在会计准则日趋标准化、全球化的今天,改革公允价值规则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大势所趋。如何理性、客观地反映企业利润状况,使会计如实披露企业财务状况,才是公允价值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在不断冲击、磨合和修正之中逐渐明晰。

主要参考文献:

张为国,赵宇龙.2000.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5

葛家澍.2003.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3

陈敏.2005.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财会月刊.10

黄中生.2005.论资产计量.会计研究.4

葛家澍, 徐跃.2006.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9

陆宇建等.2007.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 郑鑫成.2008.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会计之友.29 邢精平.2009.公允价值会计:美国的经验与教训.证券市场导报.1

关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各准则制定机构对的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

方法的研究分析,根据金融资产的特点,指出了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所存在的

不足。最后,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可操作性 可靠性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倒闭,金融危机风暴随即席卷全球。伴随危机的全球性蔓延,上世纪8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后曾以救世主姿态面世的公允价值计量,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各界在分析危机爆发源头时的众矢之的。要求停止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反馈效应论”、“计量基础矛盾论”、“定义假设缺陷论”也应运而生。2009年7月2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BSB )联合发布报告,声明公允价值计量并非金融危机的源头。

尽管如此,不少专家学者仍认为,157号美国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无疑是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的“帮凶”,这种观点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在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下,金融资产的价值须随市价不断调整,在市场定价功能缺失或市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尤其是金融危机出现时),金融资产价值很大程度上将被严重低估,导致账面亏算增加,资本充足率下降,这一系列的反映又将引起投资者加大金融资产的抛售力度,使得金融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下滑,于是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两年后的今天,即便美国经济呈现出加快复苏的迹象,但纵观全球几大经济体,复苏前景变数犹存。且不论各方争议谁是谁非,面临未来经济波动的巨大挑战,虽然公允价值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由于会计本身具有很强的经济后果,面临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仍是将来应对种种机遇与威胁的重要基础。

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与特点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的价格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第157号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如是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一项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需要的金额。”

可见,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各准则制定机构所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而在我国,2007

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2.公允价值的特点

纵观各国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所给出的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无一不是从交易双方公平交易等要点向我们揭示了公允价值的特征,现将其归纳如下:

(1)交易双方公平交易

所有的定义一再强调交易的公平性,也即公允价值是不管交易发生与否,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对市场中某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合理估计并达成一致形成的一个公允价格。

在现实环境中,交易的公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交易各方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二是交易各方完全出于自愿,且交易价格符合各方利益;三是交易各方信息对称。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尤其关注关联方交易中关联方的资本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并购交易、资产租赁交易、金融工具交易等的计价是否公允。

(2)基于时点的动态时态观

无论FASB 所给定义中的“在计量日” 还是我国新准则中的“在当前交易中” ,都表明了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时态观是基于时点的,存在着跳跃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不同的交易日,由于市场的变动性,其公允价值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不符合现实公允价值的项目进行调整。而在金融资产的计量中,历史成本模式也正是由于不能反映物价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被公允价值计量所替代。

(3)交易双方持续经营

由于公允价值是以自愿原则为大前提的,于是,清算及其他非持续经营下的价格或强迫交易的价格也就不能称之为公允价值了。也就是说在公允价值中隐含着这样一项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打算或不需要清算,也不会大幅度缩减其经营规模,或按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1.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从会计在世界范围逐渐兴起至今,会计计量方法经历了从历史成本独占天下到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各司其职的变迁。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的角度,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类:市场法、现值法、成本法。

2.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常用模型

(1)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当无法取得所计量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时,通过对与被计量的金融资产相类似的、有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整,以此来确定被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

市场法在运用的时候有三个要点:在运用市场法时,首先要对作为判断标准的金融资产的可比性进行考察,其次要慎重选择相似或可比价格并以此作为估价依据,再次应通过比较可比项目与评估金融资产之间的差异而进行调整。

(2)收益法

收益法是基于市场对未来价值的期望而进行的,它使用估价的方法把未来金额转换为现值,包括收益现值方法、期权定价模型等。

在收益现值法中,需要使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并以此确定被计量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于许多不在公开市场交易的金融资产无法取得其在活跃市场中的标价,因此,收益现值法可能是主体确认其公允价值的最佳选择。

期权定价模型主张只有股价的当前值这一变量与未来的预测有关,而变量过去的历史与演变方式与未来的预测不相关。与收益现值法相比,期权定价模型显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合约期限、股票现价、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以及交割价格等都会影响期权价格。在实务中,最常用的是其中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3)成本法

采用成本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按照当前市场条件确定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应用成本法时,需要在重置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各种价值减损(价值减损包括物理减损、技术功能减损、经济减损)。

在选用估价方法的时候,当活跃市场上相同的资产或负债有报价时,可以只用单一的估价方法;而当这种报价无法取得时,则需要采用多种估价方法来估算公允价值,此时应考虑每种方法所赋的权重,并进行加权计算已得到相对合理的公允价值。

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一)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1.金融资产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作了如下定义:金融资产,是指属于以下各项的任何资产:⑴现金;⑵从另一家企业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契约性权利;⑶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家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契约性权利;⑷另一家企业的权益工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金融资产定义为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2.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其划分为如图1所示的四类。

图一 金融资产的类型

(二)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方法及具体应用

社会发展到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的今天,人们已无法单一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揭示金融资产交易的风险进而趋利避害。当资产价值发生频繁变化时,初始计量显然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于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后续计量因为能够动态、及时地反映了各项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而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在前述四项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计量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应用中最为典型。该项金融资产在进行初始确认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为取得该项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不计入资产的初始确认价值。在企业持有该项金融资产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计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在处置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被确认为投资收益。由此可见,资产的价格不是其实际经济价值的直接反映而是取决于资产的供求关系。

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一)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往往难于操作。以收益现值法为例,分析如下:收益现值法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的现值作为金融资产的估计价值,然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货币的时间价值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计量操作难度很大,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性令人怀疑。

更为现实的一点是,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由于各个会计期末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因素分析,进而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企业的信息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当这些信息的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基于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区别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学术界对其可靠性却颇多争议。正如其支持者所述,

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可靠性只是一个程度问题,没有任何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是

无懈可击的。但是,追求较高的可靠性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情况下,由于由于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原因而使得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等因素,从而导致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的确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更深入的分析可以推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管理层可能存在更多“道德风险”机会。

现如今,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把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并依此计算利润。而事实上,这个交易价格仅仅代表了资产负债日当天金融资产的价格,而非该项金融资产的价值。由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需要确认金融资产由于价格波动而引起的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企业利润的震荡,因此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假设,年底的时候,有好消息放出,导致股票大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不得不将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变动部分计入利润,于是该企业利润大涨,但是,我们能说是股票真正的公允价值变高了吗?举个例子, 2009年3月10日、11日两天,花旗集团股价在上涨整整47个百分点,花旗集团11日的市值是9日的1.5倍,这是我们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反映出来的结果。那么试想,花旗集团的价值真的在短短三天内就增加了10%吗?投资者能从这里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呢?一旦这个好消息逐渐被市场消化,股票价格自然会回落,而此时,反映在账目上又是大量亏损,这必然会引起市场不稳定,导致恐慌。何况,这样的利润变化实在是不符合会计上追求的平滑化的利润要求。

五、关于金融资产会计计量方法改进的建议

至今为止,学术界仍没有找到一种完美无缺的计量方法来解决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目前为止最具相关性最能充分体现灵活市场统一公平性的计量标准,公允价值计量无疑是现阶段的最好选择。尤其是像衍生金融工具这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的情况,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认识,寻找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以使其更好的计量特殊情况下的金融资产。在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过程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水平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为了提高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不但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更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建立诚信的体系,构建有助于公允价值运用的长效机制。

2.提升估价技术

如上文所述,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的资源技术限制,公允价值的估计是一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程。要达到公允价值与经济事实之间的契合,从技术角度切入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方法。

公允价值的估计往往取决于理性的判断,而当金融资产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借助一个个成熟的模型来完成。因此,提升金融资产公允

价值的估价技术,不仅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更要深入研究金融资产的计量模型。在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财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发展迅猛,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势必可以找到一种操作难度相对较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1.加强信息披露

披露是对计量的延伸和补充,尤其在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对于提高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靠性有着去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来说,需要披露如下内容:(1)主体计量公允价值所用的估价技术和依据的假设;(2)公允价值计量对主体损益的影响,可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对重要或重大的金融资产,还必须作表外披露,甚至可以考虑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对企业收入的影响计入损益表。

2.把握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时点

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把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并依此计算利润,这显然是欠妥的。而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时点问题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市场条件进行一步的研究,考虑不同时点下的计量方法,使不同时点上的估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应考虑可以不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极端市场情形。

3.细化公允价值减值的处理

在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情况下,通过价格下跌的原因、下跌时间的长短、跌幅的大小等因素来判断该项减值是暂时性的还是非暂时性的。如果该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时间较长、跌幅较大,则可以考虑计提该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果该金融资产的价格下跌时间较短、幅度较小且伴有偶然、人为的外部因素,且下跌则应该考虑不计提该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而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其资产价格下跌的原因等详细情况、其内在价值确实减少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对投资者决策造成的影响等。

六、总结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既能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又会增加财务报告波动性。但在会计准则日趋标准化、全球化的今天,改革公允价值规则既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大势所趋。如何理性、客观地反映企业利润状况,使会计如实披露企业财务状况,才是公允价值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在不断冲击、磨合和修正之中逐渐明晰。

主要参考文献:

张为国,赵宇龙.2000.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会计研究.5

葛家澍.2003.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3

陈敏.2005.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探.财会月刊.10

黄中生.2005.论资产计量.会计研究.4

葛家澍, 徐跃.2006.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9

陆宇建等.2007.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 郑鑫成.2008.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会计之友.29 邢精平.2009.公允价值会计:美国的经验与教训.证券市场导报.1


相关内容

  • 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问题研究
  • 摘 要:文章通过对IASB.FASB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问题的回顾,论述了金融资产及负债分类.重分类,以及当前有关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国际动态,最后对我国的金融工具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有利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 关键词:金融工具 ...

  • 会计发展史
  • FAIC TheoreticalDiscussion 理论 探讨 毁誉参半的"公允价值" ---基于"公允价值"发展史的视角 陈亚楠 杨鹏 (中央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基于公允价值发展史的视角,论述各个时期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对公允价值理论进行了全方位 ...

  • 谈从金融资产的四分类到二分类
  • 2011-5-5 9:47 佚名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2009 年 7 月 14 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对金融工具分类原则和计量模式作了重要修正.文章简要介绍了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和对应于原来准则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对国内会计准则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
  • 提要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入手,通过对FASB和IASC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准则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几点建议. 一、衍生金融工具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工具,是金融工具与衍生工 ...

  • 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 摘要: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动,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体系.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实务能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计量 衍生工具(Derivative Instruments)也称衍生金融工具(Deri ...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 张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金融营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 报表的影响分析 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 叙 武汉430073) 会计学院,湖北 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我国企业财务报表既存在有利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本文具体探讨了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多个项目产生 ...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层级转换问题与修订建议 ---基于次贷危机的经济后果分析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郑春美[1] 谭洁[2] 段川川[3] 摘 ...

  •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 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 ...

  •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一些资产项目,尤其是一些金融资产项目的计量和编报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新的准则体系已经于2007年1月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无论从实务界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是从学术界的讨论来讲,关于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