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上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上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次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康熙统一台湾(1683年);国民政府光复台湾(1945年)。对于三次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三次复台之间异同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把三次复台过程加以综合对比研究,总结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对台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次收复台湾不同点分析

三次收复台湾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就三次收复台湾的历史定性而言。郑成功驱荷复台和国民政府光复台湾是属于反对异族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而康熙统一台湾则是清政府和郑氏政权之间为争夺对国家统一主导权的斗争。因此,在战争性质上必须首先把它们区分开。由于明末清初中国还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事实上,郑成功做出收复台湾决策的首要原因还是为了对抗清政府的现实需要,民族意识影响还在其次。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贬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的客观效果来看,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一

块无主之地,而被荷兰或者其他西方殖民者永远侵占。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实事求是地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动机。

从严格意义来讲,国民政府光复台湾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战争。台湾在失去50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从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面前,经过不屈不饶、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才最终实现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中国近代以来追求民族解放斗争的一个最重要成果。在这个意义上,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二、就三次收复台湾的规模和影响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场局部战争,作为明清易代之间兴起的一股地方政治势力,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寻找一块抗清基地,它只是郑氏政权与清政府之间为了争夺对于中国统一主导权而做出的一个阶段性战略举措。因此,郑成功驱荷复台是隶属于其与清政府之间的斗争之下的,就当时全国的斗争形势而言,它只具有局部战争的性质。

而就康熙统一台湾而言,当时郑氏集团和清政府作为明末清初争夺国家统一主导权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都有机会去完成中国的最后统一,因此,郑氏政权和清廷之间的战争在最初无所谓谁对谁非的问题。但在战争后期,清政府打败了国内其他几股反清势力,并确立起

了在全国的主导地位。相反,郑氏政权却逐步蜕变成为一个企图在台湾偏安的地方割据政权,丧失了追求统一中国的雄心。这种变化,使得康熙收复台湾的历史正当性凸显出来。因此,可以说康熙收复台湾是一场寻求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所牵涉的广度和深度要比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得大。就战争规模和战争所动员的人力物力而言,康熙统一台湾也要比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得多。

就战争规模和影响而言,台湾光复无疑是三次复台中最大的。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全体抗战的结果,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严峻性,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全面性、持久性,使中华民族绝大部分人都被卷入这场空前的民族战争中。在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族概念被提炼升华,并被中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抗日战争胜利不仅使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收回了包括台湾、澎湖等在内的广大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同时这场战争也促成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最后完成。可见,台湾光复的战争规模和历史影响是郑成功驱荷复台与康熙收复台湾所不能比拟的。

三、就收复台湾过程的难易程度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以完成,康熙统一台湾则经过了23年反复斗争。至于光复台湾,如果从乙未反割台战争(1895年)开始算起,中国人民先后经过了51年抗战,其中包括8年(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

才最终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见,郑成功收复台湾相比较而言是最容易的,康熙统一台湾次之,而台湾光复的过程则最为艰难。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为什么郑成功以一股地方武装力量,并且在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之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殖民国家——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而国民政府倾全国之力,尚且要经过如此漫长的斗争,在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代价之后才取得最后胜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代中国国势衰落的严重性。这种衰落既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中西方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在经过明清易代之后,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入主中原,为中原的封建专制帝制注入最后一丝活力,经历康雍乾三朝皇帝励精图治,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而西方则先后经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社会运动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生产力空前发达。西方社会逐步建立起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这一套政体在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非西方国家,而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实现,西方国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这其中包括强大的军事和商贸力量。西方国家正是凭借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力量,展开了对全世界的殖民掠夺,从而建立起一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逐步被纳入这种体系之中,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可见,郑成功驱荷复台的相对容易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的艰难背后,所隐藏的是中西方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所经历的巨大历史变迁,西方率先走出中世纪,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同时也掌握了世界权力中枢,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世界殖民体系,而中国则在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中固步自封,逐步走向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盛一衰所透露出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衰落决定了任人宰割的地位,也注定了中国将要经历漫长的苦难岁月,而台湾的屈辱命运,则是中国近代惨痛历史中最为伤心的一页。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得以光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旋即因为国共内战的爆发而被卷入其中,两岸隔海对峙如今已达60多年之久,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大的伤痛。

台湾问题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虽然是国共内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二战后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冷战体系的确立,台湾被强行纳入冷战体系之下,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冷战体系解体后,美国视中国为最大威胁,台湾又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发展的一枚棋子。可见,台湾问题是帝国主义强权干涉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一个现实显例。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加以小心应对。这也说明中国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无疑是一块检验中国复兴与否的试金石。

四、就收复台湾的战略战术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战略时机的把握和战术手段的运用。郑成功抓住顺治驾崩、荷兰殖民者防备空虚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迅速出兵台湾,并能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战术手段,从而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可以说,把握时机和战术得当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最为成功之处。相较而言,康熙统一台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军事与政治两手策略,特别是政治手段在统一台湾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清政府与郑氏政权数十年斗争过程中,清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的努力,清政府与郑氏政权之间的和谈也时断时续,几乎伴随着双方斗争的全过程。清政府的招抚政策经过几个阶段调整,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政策。招抚政策虽然有值得检讨的地方,甚至有时候被郑氏政权一方利用,但总体而言,这种招抚政策是成功的,在分化、瓦解郑氏政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熙在统一台湾的过程中除在澎湖有一场恶战之外,对于本岛基本上是以和平接收的方式,这一结果的达成与清政府一贯采用的招降政策有很大关系。和平统一是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最符合两岸中国人根本利益的。因此,深入分析康熙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政治与军事策略,对于今天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至于台湾光复,其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如何抚慰和弭平两岸因为长期分离而造成的历史裂痕和心灵创伤问题。台湾被割占后,两岸分

离达51年之久,两岸人民的历史经历有很大不同,社会结构、生活状态,甚至包括语言、文化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历史变异是两岸人民重新走到一起后所要小心应对和克服的重大现实问题。国民政府为在战后顺利接收台湾曾做了许多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按计划有组织地对台湾实施接收,但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次接收显然是不成功的,并最终酿成了“2·28”事变的爆发,成为一场民族悲剧,其造成的历史伤痕到今天都没有完全平复,带给我们的教训相当深刻。这一教训在未来两岸重新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是必须引以为戒的。

五、就三次收复台湾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统一台湾是一个有机的历史整体,这两件事不能割裂开。只有把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最终统一台湾都放在明清易代的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才能更清楚地认清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至于台湾光复,以及随后的两岸内战对峙,直到未来中国重新实现完全统一,这应当属于一个历史时段,这一历史进程目前还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中。这个历史时段与明末清初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有着逻辑上的相似性。当然,今天由于两岸统一牵涉到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其情况远比明末清初复杂。但不论怎样,中国重新实现完全统一的步伐是谁也不能阻挡的,这一历史进程不是外力可以改变的。把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与今天的两岸情形进行对比,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历史启迪。

王玮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上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次收复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康熙统一台湾(1683年);国民政府光复台湾(1945年)。对于三次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三次复台之间异同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把三次复台过程加以综合对比研究,总结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对台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次收复台湾不同点分析

三次收复台湾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就三次收复台湾的历史定性而言。郑成功驱荷复台和国民政府光复台湾是属于反对异族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而康熙统一台湾则是清政府和郑氏政权之间为争夺对国家统一主导权的斗争。因此,在战争性质上必须首先把它们区分开。由于明末清初中国还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观念,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事实上,郑成功做出收复台湾决策的首要原因还是为了对抗清政府的现实需要,民族意识影响还在其次。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贬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的客观效果来看,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也可能会被认为是一

块无主之地,而被荷兰或者其他西方殖民者永远侵占。因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实事求是地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动机。

从严格意义来讲,国民政府光复台湾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战争。台湾在失去50年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从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面前,经过不屈不饶、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八年抗日战争,才最终实现台湾光复。台湾光复是中国近代以来追求民族解放斗争的一个最重要成果。在这个意义上,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二、就三次收复台湾的规模和影响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一场局部战争,作为明清易代之间兴起的一股地方政治势力,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为了寻找一块抗清基地,它只是郑氏政权与清政府之间为了争夺对于中国统一主导权而做出的一个阶段性战略举措。因此,郑成功驱荷复台是隶属于其与清政府之间的斗争之下的,就当时全国的斗争形势而言,它只具有局部战争的性质。

而就康熙统一台湾而言,当时郑氏集团和清政府作为明末清初争夺国家统一主导权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都有机会去完成中国的最后统一,因此,郑氏政权和清廷之间的战争在最初无所谓谁对谁非的问题。但在战争后期,清政府打败了国内其他几股反清势力,并确立起

了在全国的主导地位。相反,郑氏政权却逐步蜕变成为一个企图在台湾偏安的地方割据政权,丧失了追求统一中国的雄心。这种变化,使得康熙收复台湾的历史正当性凸显出来。因此,可以说康熙收复台湾是一场寻求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所牵涉的广度和深度要比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得大。就战争规模和战争所动员的人力物力而言,康熙统一台湾也要比郑成功收复台湾大得多。

就战争规模和影响而言,台湾光复无疑是三次复台中最大的。台湾光复是中华民族全体抗战的结果,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严峻性,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全面性、持久性,使中华民族绝大部分人都被卷入这场空前的民族战争中。在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国族概念被提炼升华,并被中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抗日战争胜利不仅使中国洗雪了百年耻辱,收回了包括台湾、澎湖等在内的广大被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同时这场战争也促成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最后完成。可见,台湾光复的战争规模和历史影响是郑成功驱荷复台与康熙收复台湾所不能比拟的。

三、就收复台湾过程的难易程度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以完成,康熙统一台湾则经过了23年反复斗争。至于光复台湾,如果从乙未反割台战争(1895年)开始算起,中国人民先后经过了51年抗战,其中包括8年(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

才最终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见,郑成功收复台湾相比较而言是最容易的,康熙统一台湾次之,而台湾光复的过程则最为艰难。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为什么郑成功以一股地方武装力量,并且在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之下,还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殖民国家——荷兰手中收复台湾,而国民政府倾全国之力,尚且要经过如此漫长的斗争,在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代价之后才取得最后胜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代中国国势衰落的严重性。这种衰落既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中西方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在经过明清易代之后,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入主中原,为中原的封建专制帝制注入最后一丝活力,经历康雍乾三朝皇帝励精图治,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而西方则先后经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社会运动和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生产力空前发达。西方社会逐步建立起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这一套政体在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非西方国家,而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实现,西方国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这其中包括强大的军事和商贸力量。西方国家正是凭借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力量,展开了对全世界的殖民掠夺,从而建立起一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逐步被纳入这种体系之中,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可见,郑成功驱荷复台的相对容易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的艰难背后,所隐藏的是中西方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所经历的巨大历史变迁,西方率先走出中世纪,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同时也掌握了世界权力中枢,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世界殖民体系,而中国则在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中固步自封,逐步走向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盛一衰所透露出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衰落决定了任人宰割的地位,也注定了中国将要经历漫长的苦难岁月,而台湾的屈辱命运,则是中国近代惨痛历史中最为伤心的一页。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得以光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旋即因为国共内战的爆发而被卷入其中,两岸隔海对峙如今已达60多年之久,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大的伤痛。

台湾问题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虽然是国共内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二战后以美苏争霸为特征的冷战体系的确立,台湾被强行纳入冷战体系之下,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桥头堡。冷战体系解体后,美国视中国为最大威胁,台湾又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发展的一枚棋子。可见,台湾问题是帝国主义强权干涉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一个现实显例。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加以小心应对。这也说明中国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无疑是一块检验中国复兴与否的试金石。

四、就收复台湾的战略战术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战略时机的把握和战术手段的运用。郑成功抓住顺治驾崩、荷兰殖民者防备空虚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迅速出兵台湾,并能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战术手段,从而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可以说,把握时机和战术得当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最为成功之处。相较而言,康熙统一台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军事与政治两手策略,特别是政治手段在统一台湾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清政府与郑氏政权数十年斗争过程中,清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的努力,清政府与郑氏政权之间的和谈也时断时续,几乎伴随着双方斗争的全过程。清政府的招抚政策经过几个阶段调整,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政策。招抚政策虽然有值得检讨的地方,甚至有时候被郑氏政权一方利用,但总体而言,这种招抚政策是成功的,在分化、瓦解郑氏政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熙在统一台湾的过程中除在澎湖有一场恶战之外,对于本岛基本上是以和平接收的方式,这一结果的达成与清政府一贯采用的招降政策有很大关系。和平统一是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最符合两岸中国人根本利益的。因此,深入分析康熙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政治与军事策略,对于今天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至于台湾光复,其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如何抚慰和弭平两岸因为长期分离而造成的历史裂痕和心灵创伤问题。台湾被割占后,两岸分

离达51年之久,两岸人民的历史经历有很大不同,社会结构、生活状态,甚至包括语言、文化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历史变异是两岸人民重新走到一起后所要小心应对和克服的重大现实问题。国民政府为在战后顺利接收台湾曾做了许多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按计划有组织地对台湾实施接收,但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次接收显然是不成功的,并最终酿成了“2·28”事变的爆发,成为一场民族悲剧,其造成的历史伤痕到今天都没有完全平复,带给我们的教训相当深刻。这一教训在未来两岸重新实现统一的过程中,是必须引以为戒的。

五、就三次收复台湾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统一台湾是一个有机的历史整体,这两件事不能割裂开。只有把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最终统一台湾都放在明清易代的历史大背景下去考察,才能更清楚地认清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至于台湾光复,以及随后的两岸内战对峙,直到未来中国重新实现完全统一,这应当属于一个历史时段,这一历史进程目前还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中。这个历史时段与明末清初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有着逻辑上的相似性。当然,今天由于两岸统一牵涉到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其情况远比明末清初复杂。但不论怎样,中国重新实现完全统一的步伐是谁也不能阻挡的,这一历史进程不是外力可以改变的。把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与今天的两岸情形进行对比,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历史启迪。

王玮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人物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程标准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 用(运用). 3.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 ...

  •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反思
  • 反思一: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反思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在清朝初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以及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者, ...

  • 略论爱国将领施琅
  • 略论爱国将领施琅 略论爱国将领施琅 王宏志 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首先必须认识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而不能站在明朝的立场上,更不能充当明朝的遗老遗少,无视中国历史上以清代明这个历史事实.在此前提下,我们来对清初爱国将领施琅作出评价,就会比较客观,比较实事求 ...

  • 第19课_[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 姓名:范敏玲 单位:广济初级中学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9课.本节课是第三 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板块中的重 ...

  • 郑成功收复台湾写入课文意义深刻
  • 郑成功课文 郑成功作为名族英雄最主要的功绩就是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宝岛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版图中.郑成功课文的选录也是对台湾回归的一种期盼,台湾已经在外漂泊太久了. 郑州艺通提供各种产品设计印刷 郑州艺通-综合性印刷企业,为您提供一条龙 印刷包装服务![1**********] 郑成功雕像 ...

  • 2010届中考历史开放性题目复习资料
  • 2010年山东地区历史学科中考开放性题目复习资料 1. 大运河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交通, 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2. 当代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中很多经验可供 ...

  • 八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历史试题 (说明:满分50分,答卷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6月26日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世界禁毒日".近代中国虎门销烟的主要领导者是( ) A. 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康有为 2.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 ...

  •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动脑筋答案
  • 人教版新课标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P3. 动脑筋提示: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的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为抗日救亡运动.激发人民群众抗日斗志.鼓舞人民英勇抗战而作.音乐充满了激情富于感召力 ...

  • 抗美援朝战争的得与失
  • 抗美援朝战争的得与失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作为老一代人的光荣记忆一直被传颂着.在90后一代的教科书里,抗美援朝的意义是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泛泛而论,这种定义是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的,是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与政治背景下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