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中国国防》章节
一、单选题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 ,制止 ,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A )
A. 侵略、武装颠覆 B.进攻、暴乱 C.进攻、武装颠覆 D.侵略、暴乱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B )
A. 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3、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A )
A. 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B.发展经济建设 C.积极外交 D.加强军事实力
4、以下所列的不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的是(D )
A. 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兵工厂
5、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行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 公里的万里长城。(B )
A.12800 B.12700 C.12000 D.13000
6、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A )
A. 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海防要塞
7、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 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A )
A. 冯子材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吉鸿昌
8、八国联军于 年,发动了侵华战争。(B )
A.1895 B.1900 C.1901 D.1911
9、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与八国为达标的侵略者签订了 。(A )
A. 《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D )
A.1911 B.1919 C.1920 D.1921
11、 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 D )
A. 政治开明 B.军事科技发展 C.军队人才培养 D.经济发展
12、 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A)
A. 宪法 B.国防法规 C.兵役法 D.国防教育法
13
( B )
A 、扩张性 C 、自卫性 D 、中立性
14、《国防法》是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B )
A 、1996 B 、1997 C 、1998 D、1999
15、国防教育的对象是( C )。
A 学生 B、高校学生 C、全体公民 D、符合征兵条件的人
16、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 D )
A 、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外交利益 D 、安全利益
17、民兵干部一年内训练时间为( D )
A 、15天 B、20天 C、25天 D 、30天
1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 C )个大军区
A .5 B、6 C、7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 A )
A .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20、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 C )组成。
A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B.民兵 C.第二炮兵
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凡年满( B )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征集服现役者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A .18岁至25岁 B.18岁至35岁 C.18岁至20岁
22、每年九月的( C )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A .第一 B.第二 C.第三
23、第二炮兵组建于( C )年7月1日。
A.1949 B.1964 C.1966 D.1968
24、“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 C )亲自给它命名的。
A. 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林彪
25、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C )
A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 B.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 C.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边界争端,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26、我国军用高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 B )年代中期
A .70 B、60 C、50
27、由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 D )
A .国防规章 B.国防法律 C.国防法规 D.国防法规体系
28、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是( D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B.预备役部队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公务员
29、就其动员内容来讲,下列不属于国防动员的是( C )
A 人民武装力量动员 B人民防空动员 C国库储备金动用 D国防交通动员
30、以下不属于学生军训的意义的是( B )
A. 履行兵役义务 B.准备战争 C.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D.提高学生素质
二、多选题
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 AB )
A. 扩张型 B. 自卫型 C.联合型 D.中立型
2、国防的目的是( ABCD ) A. 捍卫国家的主权 B.保卫国家的统一
C.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保障国家的安全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防义务(ABCDE) A. 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B.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C.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D. 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E. 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4、国防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哪几种?(ABCD)
A. 国防经济活动 B.经济动员 C.经济战 D.经济制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使用范围包括(ABCD )
A. 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武装颠覆 C.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D.保卫领土完整和安全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为(ABCD )
A. 解放军现役部队 B.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C.警察部队 D.民兵
7、国防动员按照动员方式分可以分为(AB)
A. 公开动员 B.秘密动员 C.战争初期动员 D.总体动员
8、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
A. 组建于1985年 B.以现役军人为骨干 C.以预备役军官、士兵问基础 D.平时隶属于省军区
9、以下属于《兵役法》所规定的内容的是(ABCD )
A. 兵役制度的性质 B.兵员的平实征集 C.战时兵员动员 D.高校学生军事训练
10、关于我国现行的《国防教育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
A. 是2001年通过的 B.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通过的 C. 是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D. 是2000年通过的
三、判断题
1、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国防。(√)
2、政治、经济、外交可以是属于国防的范畴。(√)
3、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4、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防工程。(√)
5、184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X )
6、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8、中国国防的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9、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教育工作,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10、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接受国防教育。(X )
11、国家是统治阶级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机器。(√)
12、强调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这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
1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我国最高国防领导的根本。(√)
14、“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是胡锦涛提出来的。(X )
15、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经之路。(√)
16、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17、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之间。(√)
18、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军训过试点是从1985年开始的。(√)
19、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20、国防的手段是国家为达到国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
《军事思想》章节
一、单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 .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D )
A .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 .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 .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 .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 (A )
A .《高卢战记》
B .《共产党宣言》
C .《制空权》
D .《机械化战争论》
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 (B )
A .《孙子》
B .《论持久战》
C .《司马法》
D .《六韬》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A .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B .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 .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 .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 (C )
A .火药
B .机械化武器
C .核武器
D .信息化武器
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D )
A .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 .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 .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C )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 .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9、《战争论》的作者是 (A )
A .克劳塞维茨
B .拿破仑
C .斯大林
D .艾森豪威尔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B )
A .武器的因素
B .人的因素
C .经济的因素
D .政治的因素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B )
A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B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C .战争的性质
D .战争的规律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孙子兵法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C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B ) (
D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 (D )
A .慎重初战,初战必胜
B .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
C .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
D .坚守不出,专心防御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A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
C .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
D .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A .暂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B .实行“一国两制”
C .以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对抗
D .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B )D ) ( (
17、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B .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深刻揭示了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D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
18、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______,________,保障有力。
A .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B .管理科学,纪律严明
C .作风优良,技术精湛
D .思想上进,装备精良
19、列宁指出,现代战争的根源是 (B )
A .殖民主义
B .帝国主义
C .霸权主义
D .经济利益
20、冷战时期,局部战争的根源是 (C )
A .殖民主义
B .帝国主义
C .霸权主义
D .经济利益
2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
A .孙权
A ) (
B .孙武
C .孙膑
D .孙中山
22、《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C )
A .避实击虚
B .弱生于强,强生于弱
C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兵贵胜,不贵久
23、下列哪句话是毛泽东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C )
A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B .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
C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D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4、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
A .重视将帅
B .灵活机动
C .积极防御
D .依靠群众
25、把战争目的和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原则。 (C )
A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B .不打无准备之仗
C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B ) (
D .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26、“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B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27、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
(A )
A .遏制战争
B .打赢战争
C .防御战略
D .和平战略
2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D )
A .政治利益
B .民族利益
C .人民利益
D .经济利益
29、既不能因为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就完全照搬别人的军事理论,也不能因为还是打人民战
争,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一套战略战术。这种军事思想属于 (C )
A .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
B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C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 .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战争思想
30、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哪两个历史性课题 (C )
A .和平与发展
B .人和物
C .打得赢,不变质
D .科技与人才
二、多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 .军事思想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成为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
特征,其主要的技术标志是哪些 (BCD )
A .火药 B .机械化武器
C .核武器
D .高技术武器
3、对《孙子兵法》的地位评价正确的有 (ABD )
A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突出地位
B .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全世界久负盛名
C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D .是我国古代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之一
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ABD )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 .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5、实行人民战争的基本依据是 (ABC ) A .首先要依靠战争正义性质的巨大威力
B .其次要依靠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C .第三要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D .第四要掌握科学的战略战术
6、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表述正确的有 (ACD )
A .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B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再坚持和继续发展
C .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D .在世界上影响和传播广泛,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
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ABC ) A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论述
B .战争与和平理论的发展
C .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发展
D .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思想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CD )
A .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
B .怎样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C .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
D .围绕“打得赢,不变质”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
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有 (ABC )
A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B .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C .是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D .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军队的历史使命
1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ABD )
A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C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三、判断题 1、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 (√)
2、 军事思想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
3、 在世界史上,我国是最早创立较系统的军事理论的国家。 (√)
4、 《孙子兵法》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
5、 《战争论》的作者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
6、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
8、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和全国人民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
9、 邓小平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为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 (√) 10、
11、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
12、 军事思想不具有阶级性。 (×)
13、 军事思想不属军事科学体系结构中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
14、 战争不是一个历史范畴,战争永远不会消亡。 (×)
1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核武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体。 (×)
1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集体创作的军事名著。 (×)
17、 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政治,而不在于经济。 (×)
1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对当代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
19、 坚持军民一致,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首先提出来的。 (×)
2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战略环境》章节
一、单选题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D
A 、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 、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格局
2、我们国家的海洋国土面积是():B
A 、960万平方千米; B、300万平方千米;
C 、1260万平方千米; D、43万平方千米
3、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B
A 、13个; B、14个;
C 、15个; D、16个
(×)
4、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B
A 、战略方针 B、军事力量 C、战略手段 D、战略环境
5、战略思想是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的根本立场和态度B
A 战略方针 B、战争问题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6、对战略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 C
A 、国家的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 、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7、中国是个陆地大国,陆地与( )个国相接壤A
A、14 B、15 C、16
8、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C
A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
B 、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C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9、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是( )C
A 、祖国的统一 B、朝鲜半岛
C 、朝鲜半岛和印巴之间的对立
10、在军领域里,层次最高,指挥的范围最广,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各种活动的依据是( B
A、战术 B、战略 C、方针
)
11、战略重点和枢纽的把握,战略方针的确定,军事力量和斗争方式的运用,战略调整和转变等,这些活动在军事上称为( )B
A、全面性 B、谋略性 C、对抗性
12、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的客观情况和条件。C
A 、政治安全 B、政治环境 C、战争全局 D、战略部署
13、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D
A 、战略目的; B、战略方阵;
C 、战略手段; D、军事力量
14、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是什么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B
A 、阿富汉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911事件 D、两伊战争
15、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C
A 、遏制战略 B、大规模报复战略 C、先发制人 D、新灵活反应战略
16、以下哪一种是资本主义初期时候的国际战略格局?B
A 、两极格局 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A
A 、两极格局B 、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8、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欧洲以()为中心的政治、军事、经济圈。A
A 、德法 B、德英 C、英法 D、德意
19、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B
A 、两极 B、一超多强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20、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是()。A
A 、一超多强 B、三环格局 C、五边格局 D、多极格局
21、我国的陆地边界长度是()。A
A 、2.2万千米 B、1.8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22、我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A
A 、300万 B、200万 C、400万 D、500万
2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_______”的不同态势。A
A 、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B、北和、南稳、东紧、西动
C 、北稳、南和、东动、西紧 D、北和、南稳、东动、西紧
24、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A
A 、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 、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25、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一轮会谈在什么时候。B
A 、2004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5年
26、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哪几个国家?A
A 、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B 、朝鲜、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C 、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D 、韩国、美国、中国、欧孟、俄罗斯和日本
27、我国领土总面积应该是()平方公里。C
A 、960万 B、300万 C、1260万 D、660万
28、在军事方面, 中国政府贯彻“_________”的对台斗争总方略。B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文攻武备
C 、一国两制度 D、武力攻台
29、当代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中的多强是指俄罗斯、欧盟 、中国和()。A
A 、日本 B、印度 C、美国 D、朝鲜
30、以下哪一项不是李登辉在位期间的台独声称?D
A 、中华民国在台湾 B、七块论 C、两国论 D、统一不是唯一选项
二、多选题
1、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及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ABD )。
A 、战略方针 B、战略手段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2、战略的主要特点有ABCE
A 、全局性 B、对抗性 C、谋略性 D、预见性 E、相对稳定性
3、战略环境是指战略态势,特别是()与()的总态势。AD
A 、战争 B、军事 C、政治 D、和平
4、对某一国家的战略指导者来说,在制定战略时最值得关注的有哪些?ABCD
A 、国际战略格局 B、主要国家战略动向 C、周边安全形势 D、时代特征
5、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AC
A 、社会环境 B、政治环境 C、自然环境 D、经济环境
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哪些情况?ABD
A 、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军事力量 D、综合国力
7、格局是指事物在各种力量互相作用下呈现出来的态势,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BCD
A 、层次性 B、时代性 C、相对稳定性 D、依赖性
8、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国际战略格局是()与()并存时期。AC
A 、两极格局 B、多元交叉格局 C、三角格局 D、多极格局
9、以下哪些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ACD
A 、一超多强 B、多极格局 C、四边格局 D、三圈格局
10、中国在多格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反对霸权主义 B、制约强权政治 C、经济发展示范 D、构建和谐世界
三、判断题
1、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军事力量等情况。 (错)
2、战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和相对稳定性。 (对)
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表现为“北稳、南紧、西和、东动”的不同态势。 (错)
4、国际战略环境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对)
5、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军事力量。(错)
6.战略的含义: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对)
7.战略的特点: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对)
8.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对)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多元交叉格局。(错)
10、四边战略格局论是指德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形成的一个四边国际战略格局。(错)
1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对)
1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1.6万千米长。(错)
13、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对)
14、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对)
15、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战略方针。(错)
16、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多极格局。(错)
17、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15个。(错)
18、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错)
19、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略部署的客观情况和条件。(错)
20、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
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错)
《信息化战争》章节
一、单选题
1. 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 。D
A 、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主要依靠 。A
A 、国家的综合国力 B、国家的国际地位
C 、国家的国土面积 D、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
3. 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D
A 、物质 B、精神
C 、技术 D、信息
4. 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A
A 、初始阶段 B、成熟阶段
C 、辉煌阶段 D、后期阶段
5. 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B
A 、能源斗争 B、军事斗争
C 、宗教斗争 D、政治斗争
6. 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 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方式如出一辙。
D
A 、伊拉克 B、阿富汗
C 、科索沃 D、海湾
7. 在信息化战争中, 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D
A 、作战技术 B、军事理论
C 、军人素质 D、精确制导武器
8. 在信息化战争中, 可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A
A 、高技术武器装备 B、信息的有效畅通
C 、先进的军事理论 D、后勤保障的完善
A
B 、冬天作战,用人工降雪给敌军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增加困难
C 、抗登陆作战中,采用人工制造海啸、大浪、台风等阻止破坏敌军登陆
D 、防空作战中,用人工降暴雨的方式使敌方飞机不能起降
10. 地面部队 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A
A 、数字化 B、集团化
C 、装备现代化 D、小型化
11.
B
A 、经济、科技 D、军事
12. 下列 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D A 、平战转换机制 B、军地协调机制
C 、激励补偿机制 D、全民动员机制
13. 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B
A 、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 B、常备军和后备力量
C 、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 D、常备军和国防科技
14. “海湾战争”以战争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夺取 的重大意义。D A 、制空权 B、制陆权
C 、制海权 D、制电磁权
15. 现阶段,从国际战略形式和我国周边环境看,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A
A 、局部战争 B、全局战争
C 、武器装备落后 D、国防力量不够强大
16. 下列不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的是 。A
A 、战争消耗相对较少 B、战争可控性强
C 、系统对抗突出 D、指挥控制自动化
17. 不属于21世纪整个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的是 。D
A 、数字化 B、小型化
C 、职业化 D、规模化
18.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地。C
A 、印度 B、巴基斯坦
C 、阿富汗 D、伊拉克
19. 下列不属于20世纪80
A 、战争目的有限C 、战争持续时间短 D、战争规模不大
20.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正日益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C A 、领土 B、国力
C 、信息 D、军事
21.1986年,美国对 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作战方式。A
A 、利比亚 B、科索沃
C 、阿富汗 D、伊拉克
22. 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
往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D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3.NMD 是 的缩写。A
A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B、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安全防卫系统
24. 世纪是机械化战争诞生和走向辉煌的世纪。C
A 、18 B、19
C 、20 D、21
25. 战争体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D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6. 战争中有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A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7. 在各种新的作战方式中,被称为导弹袭击式的是 A
A 、精确战 B、点穴战 C、瘫痪战 D、软杀战
28. 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猛烈的枪炮声,是在一种比较温和的战场环境中,使敌丧失作战能力
的作战形式是 。C
A 、电子战 B、信息战 C、软杀战 D、心理战
29. 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军队作战指挥能够实现 指挥。 A
A 、自动化 B、整体化
C 、有效化 D、协调化
30. 下列 不利于优化军队编制体制,提高战斗力。D
A 、保持适度的军队规模 B、优先发展海空军,加强技术兵种的建设
C 、搞好各军兵种部队的科学编组 D、增加机关编制,充实部队
二、多选题 1. 信息化武器系统中武器的战斗效能有 。ABCD
A 、火力 B、机动力
C 、突击力和防护力 D、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2. 从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结构看,主要包括 。ABCD
A 、信息化智能弹药 B、信息化作战平台
C 、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D、综合军事信息系统
3.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在 方面存在较大差别。ABC
A 、作战主导要素 B、作战指挥控制
C 、作战总体效能 D、作战监督部署
4. 信息化武器装备引起了军队 的结构变化。AD
A 、组织结构 B、人员数量
C 、人员性别比例 D、人员素质
5. 电子战争的内容 。ABC
A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B、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C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D、电子辐射与反辐射
6. 以下属于信息化战争中出现的新的作战方式的有 。BCD A 、运动战 B、软杀战
C 、太空战 D、心理战
7. 是构成国防的基本要素。AD
A 、常备军 B、志愿军
C 、解放军 D、后备力量
8. 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是 。AD
A 、地面部队的数字化 B、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生
C 、海湾战争的爆发 D、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
9. 美国在对阿富汗塔利班作战中,使用了 侦察定位技术。ABCD
A 、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 B、无人侦察机
C 、激光光标定位仪 D、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10.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 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AD
A 、塞尔维亚 B、以色列
C 、南斯拉夫 D、科索沃阿族
三、判断题
1.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的产物。 ( √ )
2. 赢得全局战争胜利的强烈需要,刺激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 (× )
3. 高技术武器可控制战争的升级和战火的外延。 ( √ )
4.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武器系统已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约系统的对抗所代替。 (√ )
5. 人们把C4ISR 系统称为“力量倍增器”。 (√ )
6.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
7. 海湾战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浪潮时代”的开篇之作。 (×)
8. 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 (√ )
9.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
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 (√ )
10. 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是纵向连接的树状结构。 (× )
11.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 × )
12.1998年5月印度、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短短几天内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
13.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的主体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
14. 战争消耗相对较少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 ( × )
15. 伊拉克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往
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 (√ )
16.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战争”。 ( × )
17. 信息化战争不再是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 ( × )
18. 空中部队的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 (×)
19. “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这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战争转折
阶段。 ( × )
20. 平战转换机制是吧军用科技潜力迅速转化为战场上现实战斗力的运行方式。 (× )
浙江理工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中国国防》章节
一、单选题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 ,制止 ,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A )
A. 侵略、武装颠覆 B.进攻、暴乱 C.进攻、武装颠覆 D.侵略、暴乱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B )
A. 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3、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A )
A. 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B.发展经济建设 C.积极外交 D.加强军事实力
4、以下所列的不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的是(D )
A. 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兵工厂
5、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行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 公里的万里长城。(B )
A.12800 B.12700 C.12000 D.13000
6、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A )
A. 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海防要塞
7、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 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A )
A. 冯子材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吉鸿昌
8、八国联军于 年,发动了侵华战争。(B )
A.1895 B.1900 C.1901 D.1911
9、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与八国为达标的侵略者签订了 。(A )
A. 《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D )
A.1911 B.1919 C.1920 D.1921
11、 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 D )
A. 政治开明 B.军事科技发展 C.军队人才培养 D.经济发展
12、 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A)
A. 宪法 B.国防法规 C.兵役法 D.国防教育法
13
( B )
A 、扩张性 C 、自卫性 D 、中立性
14、《国防法》是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B )
A 、1996 B 、1997 C 、1998 D、1999
15、国防教育的对象是( C )。
A 学生 B、高校学生 C、全体公民 D、符合征兵条件的人
16、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 D )
A 、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外交利益 D 、安全利益
17、民兵干部一年内训练时间为( D )
A 、15天 B、20天 C、25天 D 、30天
1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 C )个大军区
A .5 B、6 C、7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 A )
A .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20、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 C )组成。
A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B.民兵 C.第二炮兵
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凡年满( B )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征集服现役者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A .18岁至25岁 B.18岁至35岁 C.18岁至20岁
22、每年九月的( C )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A .第一 B.第二 C.第三
23、第二炮兵组建于( C )年7月1日。
A.1949 B.1964 C.1966 D.1968
24、“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 C )亲自给它命名的。
A. 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林彪
25、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C )
A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 B.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 C.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边界争端,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26、我国军用高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 B )年代中期
A .70 B、60 C、50
27、由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 D )
A .国防规章 B.国防法律 C.国防法规 D.国防法规体系
28、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是( D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B.预备役部队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公务员
29、就其动员内容来讲,下列不属于国防动员的是( C )
A 人民武装力量动员 B人民防空动员 C国库储备金动用 D国防交通动员
30、以下不属于学生军训的意义的是( B )
A. 履行兵役义务 B.准备战争 C.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D.提高学生素质
二、多选题
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 AB )
A. 扩张型 B. 自卫型 C.联合型 D.中立型
2、国防的目的是( ABCD ) A. 捍卫国家的主权 B.保卫国家的统一
C.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保障国家的安全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防义务(ABCDE) A. 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B.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C.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D. 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E. 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4、国防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哪几种?(ABCD)
A. 国防经济活动 B.经济动员 C.经济战 D.经济制裁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使用范围包括(ABCD )
A. 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武装颠覆 C.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D.保卫领土完整和安全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为(ABCD )
A. 解放军现役部队 B.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C.警察部队 D.民兵
7、国防动员按照动员方式分可以分为(AB)
A. 公开动员 B.秘密动员 C.战争初期动员 D.总体动员
8、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
A. 组建于1985年 B.以现役军人为骨干 C.以预备役军官、士兵问基础 D.平时隶属于省军区
9、以下属于《兵役法》所规定的内容的是(ABCD )
A. 兵役制度的性质 B.兵员的平实征集 C.战时兵员动员 D.高校学生军事训练
10、关于我国现行的《国防教育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
A. 是2001年通过的 B.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通过的 C. 是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D. 是2000年通过的
三、判断题
1、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国防。(√)
2、政治、经济、外交可以是属于国防的范畴。(√)
3、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4、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防工程。(√)
5、184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X )
6、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
8、中国国防的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9、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教育工作,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10、公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接受国防教育。(X )
11、国家是统治阶级有组织有系统的暴力机器。(√)
12、强调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这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
1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是我国最高国防领导的根本。(√)
14、“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是胡锦涛提出来的。(X )
15、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经之路。(√)
16、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17、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年龄限制在18—35周岁之间。(√)
18、国家在高等学校进行军训过试点是从1985年开始的。(√)
19、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20、国防的手段是国家为达到国防的目的而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
《军事思想》章节
一、单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 .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D )
A .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 .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 .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 .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 (A )
A .《高卢战记》
B .《共产党宣言》
C .《制空权》
D .《机械化战争论》
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 (B )
A .《孙子》
B .《论持久战》
C .《司马法》
D .《六韬》
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 (A )
A .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B .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 .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 .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 (C )
A .火药
B .机械化武器
C .核武器
D .信息化武器
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D )
A .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 .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 .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C )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 .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9、《战争论》的作者是 (A )
A .克劳塞维茨
B .拿破仑
C .斯大林
D .艾森豪威尔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B )
A .武器的因素
B .人的因素
C .经济的因素
D .政治的因素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B )
A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B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C .战争的性质
D .战争的规律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 .孙子兵法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C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B ) (
D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 (D )
A .慎重初战,初战必胜
B .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
C .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
D .坚守不出,专心防御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A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
C .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
D .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A .暂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B .实行“一国两制”
C .以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对抗
D .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B )D ) ( (
17、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B .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深刻揭示了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D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
18、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______,________,保障有力。
A .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B .管理科学,纪律严明
C .作风优良,技术精湛
D .思想上进,装备精良
19、列宁指出,现代战争的根源是 (B )
A .殖民主义
B .帝国主义
C .霸权主义
D .经济利益
20、冷战时期,局部战争的根源是 (C )
A .殖民主义
B .帝国主义
C .霸权主义
D .经济利益
2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
A .孙权
A ) (
B .孙武
C .孙膑
D .孙中山
22、《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C )
A .避实击虚
B .弱生于强,强生于弱
C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兵贵胜,不贵久
23、下列哪句话是毛泽东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C )
A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B .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
C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D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4、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
A .重视将帅
B .灵活机动
C .积极防御
D .依靠群众
25、把战争目的和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原则。 (C )
A .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B .不打无准备之仗
C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B ) (
D .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26、“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B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27、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
(A )
A .遏制战争
B .打赢战争
C .防御战略
D .和平战略
2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D )
A .政治利益
B .民族利益
C .人民利益
D .经济利益
29、既不能因为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就完全照搬别人的军事理论,也不能因为还是打人民战
争,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一套战略战术。这种军事思想属于 (C )
A .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
B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C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 .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战争思想
30、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哪两个历史性课题 (C )
A .和平与发展
B .人和物
C .打得赢,不变质
D .科技与人才
二、多选题
1、关于军事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BD ) A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 .军事思想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成为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
特征,其主要的技术标志是哪些 (BCD )
A .火药 B .机械化武器
C .核武器
D .高技术武器
3、对《孙子兵法》的地位评价正确的有 (ABD )
A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突出地位
B .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全世界久负盛名
C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D .是我国古代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之一
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ABD )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 .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5、实行人民战争的基本依据是 (ABC ) A .首先要依靠战争正义性质的巨大威力
B .其次要依靠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C .第三要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D .第四要掌握科学的战略战术
6、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表述正确的有 (ACD )
A .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B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再坚持和继续发展
C .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D .在世界上影响和传播广泛,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
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ABC ) A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论述
B .战争与和平理论的发展
C .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发展
D .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思想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CD )
A .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
B .怎样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C .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
D .围绕“打得赢,不变质”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
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有 (ABC )
A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B .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C .是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D .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军队的历史使命
1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ABD )
A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C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三、判断题 1、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 (√)
2、 军事思想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
3、 在世界史上,我国是最早创立较系统的军事理论的国家。 (√)
4、 《孙子兵法》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
5、 《战争论》的作者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
6、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 (√)
8、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和全国人民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
9、 邓小平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为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 (√) 10、
11、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
12、 军事思想不具有阶级性。 (×)
13、 军事思想不属军事科学体系结构中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 (×)
14、 战争不是一个历史范畴,战争永远不会消亡。 (×)
15、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核武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体。 (×)
1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集体创作的军事名著。 (×)
17、 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政治,而不在于经济。 (×)
1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对当代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
19、 坚持军民一致,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首先提出来的。 (×)
2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
《战略环境》章节
一、单选题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D
A 、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 、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格局
2、我们国家的海洋国土面积是():B
A 、960万平方千米; B、300万平方千米;
C 、1260万平方千米; D、43万平方千米
3、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B
A 、13个; B、14个;
C 、15个; D、16个
(×)
4、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B
A 、战略方针 B、军事力量 C、战略手段 D、战略环境
5、战略思想是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的根本立场和态度B
A 战略方针 B、战争问题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6、对战略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 C
A 、国家的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 、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7、中国是个陆地大国,陆地与( )个国相接壤A
A、14 B、15 C、16
8、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C
A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
B 、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C 、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9、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是( )C
A 、祖国的统一 B、朝鲜半岛
C 、朝鲜半岛和印巴之间的对立
10、在军领域里,层次最高,指挥的范围最广,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各种活动的依据是( B
A、战术 B、战略 C、方针
)
11、战略重点和枢纽的把握,战略方针的确定,军事力量和斗争方式的运用,战略调整和转变等,这些活动在军事上称为( )B
A、全面性 B、谋略性 C、对抗性
12、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的客观情况和条件。C
A 、政治安全 B、政治环境 C、战争全局 D、战略部署
13、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D
A 、战略目的; B、战略方阵;
C 、战略手段; D、军事力量
14、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是什么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B
A 、阿富汉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911事件 D、两伊战争
15、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C
A 、遏制战略 B、大规模报复战略 C、先发制人 D、新灵活反应战略
16、以下哪一种是资本主义初期时候的国际战略格局?B
A 、两极格局 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A
A 、两极格局B 、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8、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欧洲以()为中心的政治、军事、经济圈。A
A 、德法 B、德英 C、英法 D、德意
19、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B
A 、两极 B、一超多强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20、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是()。A
A 、一超多强 B、三环格局 C、五边格局 D、多极格局
21、我国的陆地边界长度是()。A
A 、2.2万千米 B、1.8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22、我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A
A 、300万 B、200万 C、400万 D、500万
2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_______”的不同态势。A
A 、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B、北和、南稳、东紧、西动
C 、北稳、南和、东动、西紧 D、北和、南稳、东动、西紧
24、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A
A 、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 、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25、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一轮会谈在什么时候。B
A 、2004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5年
26、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哪几个国家?A
A 、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B 、朝鲜、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C 、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D 、韩国、美国、中国、欧孟、俄罗斯和日本
27、我国领土总面积应该是()平方公里。C
A 、960万 B、300万 C、1260万 D、660万
28、在军事方面, 中国政府贯彻“_________”的对台斗争总方略。B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文攻武备
C 、一国两制度 D、武力攻台
29、当代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中的多强是指俄罗斯、欧盟 、中国和()。A
A 、日本 B、印度 C、美国 D、朝鲜
30、以下哪一项不是李登辉在位期间的台独声称?D
A 、中华民国在台湾 B、七块论 C、两国论 D、统一不是唯一选项
二、多选题
1、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及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ABD )。
A 、战略方针 B、战略手段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2、战略的主要特点有ABCE
A 、全局性 B、对抗性 C、谋略性 D、预见性 E、相对稳定性
3、战略环境是指战略态势,特别是()与()的总态势。AD
A 、战争 B、军事 C、政治 D、和平
4、对某一国家的战略指导者来说,在制定战略时最值得关注的有哪些?ABCD
A 、国际战略格局 B、主要国家战略动向 C、周边安全形势 D、时代特征
5、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AC
A 、社会环境 B、政治环境 C、自然环境 D、经济环境
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哪些情况?ABD
A 、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军事力量 D、综合国力
7、格局是指事物在各种力量互相作用下呈现出来的态势,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BCD
A 、层次性 B、时代性 C、相对稳定性 D、依赖性
8、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国际战略格局是()与()并存时期。AC
A 、两极格局 B、多元交叉格局 C、三角格局 D、多极格局
9、以下哪些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ACD
A 、一超多强 B、多极格局 C、四边格局 D、三圈格局
10、中国在多格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反对霸权主义 B、制约强权政治 C、经济发展示范 D、构建和谐世界
三、判断题
1、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军事力量等情况。 (错)
2、战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和相对稳定性。 (对)
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表现为“北稳、南紧、西和、东动”的不同态势。 (错)
4、国际战略环境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对)
5、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军事力量。(错)
6.战略的含义: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对)
7.战略的特点: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对)
8.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对)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多元交叉格局。(错)
10、四边战略格局论是指德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形成的一个四边国际战略格局。(错)
1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对)
1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有1.6万千米长。(错)
13、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对)
14、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对)
15、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战略方针。(错)
16、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多极格局。(错)
17、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15个。(错)
18、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错)
19、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略部署的客观情况和条件。(错)
20、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新灵活反应战略”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
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错)
《信息化战争》章节
一、单选题
1. 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 。D
A 、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主要依靠 。A
A 、国家的综合国力 B、国家的国际地位
C 、国家的国土面积 D、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
3. 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D
A 、物质 B、精神
C 、技术 D、信息
4. 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A
A 、初始阶段 B、成熟阶段
C 、辉煌阶段 D、后期阶段
5. 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B
A 、能源斗争 B、军事斗争
C 、宗教斗争 D、政治斗争
6. 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 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方式如出一辙。
D
A 、伊拉克 B、阿富汗
C 、科索沃 D、海湾
7. 在信息化战争中, 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D
A 、作战技术 B、军事理论
C 、军人素质 D、精确制导武器
8. 在信息化战争中, 可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A
A 、高技术武器装备 B、信息的有效畅通
C 、先进的军事理论 D、后勤保障的完善
A
B 、冬天作战,用人工降雪给敌军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增加困难
C 、抗登陆作战中,采用人工制造海啸、大浪、台风等阻止破坏敌军登陆
D 、防空作战中,用人工降暴雨的方式使敌方飞机不能起降
10. 地面部队 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A
A 、数字化 B、集团化
C 、装备现代化 D、小型化
11.
B
A 、经济、科技 D、军事
12. 下列 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D A 、平战转换机制 B、军地协调机制
C 、激励补偿机制 D、全民动员机制
13. 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B
A 、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 B、常备军和后备力量
C 、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 D、常备军和国防科技
14. “海湾战争”以战争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夺取 的重大意义。D A 、制空权 B、制陆权
C 、制海权 D、制电磁权
15. 现阶段,从国际战略形式和我国周边环境看,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A
A 、局部战争 B、全局战争
C 、武器装备落后 D、国防力量不够强大
16. 下列不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的是 。A
A 、战争消耗相对较少 B、战争可控性强
C 、系统对抗突出 D、指挥控制自动化
17. 不属于21世纪整个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的是 。D
A 、数字化 B、小型化
C 、职业化 D、规模化
18.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地。C
A 、印度 B、巴基斯坦
C 、阿富汗 D、伊拉克
19. 下列不属于20世纪80
A 、战争目的有限C 、战争持续时间短 D、战争规模不大
20.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正日益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C A 、领土 B、国力
C 、信息 D、军事
21.1986年,美国对 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作战方式。A
A 、利比亚 B、科索沃
C 、阿富汗 D、伊拉克
22. 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
往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D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 、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3.NMD 是 的缩写。A
A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B、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安全防卫系统
24. 世纪是机械化战争诞生和走向辉煌的世纪。C
A 、18 B、19
C 、20 D、21
25. 战争体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D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6. 战争中有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A
A 、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7. 在各种新的作战方式中,被称为导弹袭击式的是 A
A 、精确战 B、点穴战 C、瘫痪战 D、软杀战
28. 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猛烈的枪炮声,是在一种比较温和的战场环境中,使敌丧失作战能力
的作战形式是 。C
A 、电子战 B、信息战 C、软杀战 D、心理战
29. 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军队作战指挥能够实现 指挥。 A
A 、自动化 B、整体化
C 、有效化 D、协调化
30. 下列 不利于优化军队编制体制,提高战斗力。D
A 、保持适度的军队规模 B、优先发展海空军,加强技术兵种的建设
C 、搞好各军兵种部队的科学编组 D、增加机关编制,充实部队
二、多选题 1. 信息化武器系统中武器的战斗效能有 。ABCD
A 、火力 B、机动力
C 、突击力和防护力 D、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2. 从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结构看,主要包括 。ABCD
A 、信息化智能弹药 B、信息化作战平台
C 、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D、综合军事信息系统
3.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在 方面存在较大差别。ABC
A 、作战主导要素 B、作战指挥控制
C 、作战总体效能 D、作战监督部署
4. 信息化武器装备引起了军队 的结构变化。AD
A 、组织结构 B、人员数量
C 、人员性别比例 D、人员素质
5. 电子战争的内容 。ABC
A 、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B、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C 、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D、电子辐射与反辐射
6. 以下属于信息化战争中出现的新的作战方式的有 。BCD A 、运动战 B、软杀战
C 、太空战 D、心理战
7. 是构成国防的基本要素。AD
A 、常备军 B、志愿军
C 、解放军 D、后备力量
8. 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是 。AD
A 、地面部队的数字化 B、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生
C 、海湾战争的爆发 D、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
9. 美国在对阿富汗塔利班作战中,使用了 侦察定位技术。ABCD
A 、KH-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 B、无人侦察机
C 、激光光标定位仪 D、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10.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 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AD
A 、塞尔维亚 B、以色列
C 、南斯拉夫 D、科索沃阿族
三、判断题
1.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的产物。 ( √ )
2. 赢得全局战争胜利的强烈需要,刺激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运用。 (× )
3. 高技术武器可控制战争的升级和战火的外延。 ( √ )
4.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武器系统已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约系统的对抗所代替。 (√ )
5. 人们把C4ISR 系统称为“力量倍增器”。 (√ )
6.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 )
7. 海湾战争在人类战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浪潮时代”的开篇之作。 (×)
8. 未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 (√ )
9.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就是人民战争。
民兵就是要提到战略地位。” (√ )
10. 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指挥控制是纵向连接的树状结构。 (× )
11.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广阔的特征表现在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 ( × )
12.1998年5月印度、乌克兰、巴基斯坦等国短短几天内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
13.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的主体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
14. 战争消耗相对较少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之一。 ( × )
15. 伊拉克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往
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 (√ )
16.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信息战争”。 ( × )
17. 信息化战争不再是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 ( × )
18. 空中部队的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 (×)
19. “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这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战争转折
阶段。 ( × )
20. 平战转换机制是吧军用科技潜力迅速转化为战场上现实战斗力的运行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