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对巴蜀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于倩倩;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年6月 籍贯:山东聊城;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民族传统体育学 09级          摘 要:巴蜀武术是诞生在巴蜀地区的地域性武术,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传统武术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以巴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巴蜀文化对巴蜀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巴蜀文化;巴蜀武术拳种;影响;研究    1 巴蜀文化简介    1.1 巴蜀文化的内在涵义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又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又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化代表。“巴蜀文化”一词是伴随巴蜀考古的系列重大发现产生的。1933年,美国葛维汉和中国林名钧先生对广汉三星堆月亮湾的首次科学挖掘,揭开了巴蜀文化现代学术研究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巴蜀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青睐,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思考,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巴蜀文化”界定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巴蜀地区产生和创造的人类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1.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是巴蜀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区域性民族文化。早在先秦以前,古巴蜀国就有了独立的民族文化形态。战国末叶秦国吞并巴蜀以后,巴蜀逐步从独立的民族形态的文化向着秦帝国统一的地方文化形态转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支重要的、典型的、颇有影响的地域亚文化。此外,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古老的原始文化为中国道教的产生提供沃土,中国道教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蜀地区自古多才俊,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女诗人薛涛、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等众多历史文人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巴蜀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巴蜀文化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古巴蜀文明已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2 巴蜀武术拳种    2.1 巴蜀武术拳种的分类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其产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而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风俗民情以及宗教信仰也互有差异,这就为武术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少拳派,多少套路,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且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而来的。陆草研究发现,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七个地域性的大拳系,在每一个大拳系中,又以某一拳种为中心,衍分出若干个自成体系的拳派。这七大拳系是: 少林拳系、武当拳系、峨眉拳系、南拳拳系、形意拳系、太极拳系、八卦拳系。而据1983-1986年挖掘整理的材料整理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则有129种。[2]    巴、蜀民族与武术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崇武尚武之风盛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逐步形成了拳种繁多,颇具特色的武术体系。据《四川武术大全》资料显示,四川拳种拳理清晰、源流有序的拳种大约有67种。从拳种地区分布来看,拳种主要分布是川东有54个拳种,占23%;川西有67个拳种,占28%;川南有75个拳种,占31%;川北有44个拳种,占18%。    2.2巴蜀武术的拳理技法特点    巴蜀武术拳理技法不同于南派拳术和北派拳术,具有独特之处。巴蜀武术拳种的重要派别峨眉拳属内家拳技法,动作讲究刚、柔、曲、直,技击战术讲究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峨眉拳的技击法则为十字攻守秘诀,包括沉法、让法、闪法、顶法、探法、随法、通法、骗法、藏法、错法。而峨眉武术套路特色是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灵活多变,以防代攻。[3]技击特色是后发先制,闪展腾“转”、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蹬踢、吞吐沉浮。武功特色是内外兼修,讲究缩、小、绵、软、巧。    3.巴蜀文化对巴蜀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3.1 地理环境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总人口886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巴蜀地理环境特异,各地自然环境特点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可以用“东西分异、地貌多样;气候独特、植被多样;江河纵横、资源丰富”来描述它的地理环境分布特点。[4]    巴蜀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人口密集,地少人多,大大压缩了人的活动空间,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发挥空间,因而巴蜀拳派素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此外,四川多为丘陵地形,且河流湖泊众多,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巴蜀人在生产生活中,必须保持重心,从而减少了下肢的活动,增加了上肢的活动。因而巴蜀拳派多注重“稳马硬桥”,表现出的风格为:步法稳固、手法灵活多变,拳势刚劲有力,发声吐气以助发力。    3.2 武风民俗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巴蜀地区自古就有尚武的民俗遗风。古代巴族“其民质直好义”,蜀族则“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巴国将军蔓子临危不惧,英勇献身来保护国家的故事。而作战勇敢的“巴蜀之师”也得到了周武王的器重,特别是射虎为生的板�蛮更是尚武民风的代表。崇尚武风的民族习惯,对巴蜀武术拳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众多拳种派别在此汇聚一堂,大家切磋提高,取长补短,为拳种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基础。    3.3宗教文化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在巴蜀文化中,宗教文化对武术拳种的影响相当深远,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道教,而受道教影响最大的则是峨眉派。道家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下,讲究内炼内养、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注重内在的生理调节,融养生于技击之中。[5]道士们这种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势必会对武术拳种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练拳的目的在于养气健身、制敌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否则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这也就形成了巴蜀武术拳种内外兼修,讲究缩、小、绵、软、巧的技法特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8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 董如军.古代实战秘诀:峨眉拳述真[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于倩倩;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年6月 籍贯:山东聊城;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民族传统体育学 09级          摘 要:巴蜀武术是诞生在巴蜀地区的地域性武术,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传统武术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以巴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巴蜀文化对巴蜀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巴蜀文化;巴蜀武术拳种;影响;研究    1 巴蜀文化简介    1.1 巴蜀文化的内在涵义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同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又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又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化代表。“巴蜀文化”一词是伴随巴蜀考古的系列重大发现产生的。1933年,美国葛维汉和中国林名钧先生对广汉三星堆月亮湾的首次科学挖掘,揭开了巴蜀文化现代学术研究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巴蜀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青睐,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思考,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巴蜀文化”界定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巴蜀地区产生和创造的人类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1.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巴蜀文化是巴蜀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区域性民族文化。早在先秦以前,古巴蜀国就有了独立的民族文化形态。战国末叶秦国吞并巴蜀以后,巴蜀逐步从独立的民族形态的文化向着秦帝国统一的地方文化形态转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支重要的、典型的、颇有影响的地域亚文化。此外,巴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古老的原始文化为中国道教的产生提供沃土,中国道教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蜀地区自古多才俊,如唐代的陈子昂、李白、女诗人薛涛、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等众多历史文人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巴蜀文化的成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巴蜀文化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古巴蜀文明已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2 巴蜀武术拳种    2.1 巴蜀武术拳种的分类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其产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而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风俗民情以及宗教信仰也互有差异,这就为武术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少拳派,多少套路,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且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而来的。陆草研究发现,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七个地域性的大拳系,在每一个大拳系中,又以某一拳种为中心,衍分出若干个自成体系的拳派。这七大拳系是: 少林拳系、武当拳系、峨眉拳系、南拳拳系、形意拳系、太极拳系、八卦拳系。而据1983-1986年挖掘整理的材料整理出来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则有129种。[2]    巴、蜀民族与武术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崇武尚武之风盛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逐步形成了拳种繁多,颇具特色的武术体系。据《四川武术大全》资料显示,四川拳种拳理清晰、源流有序的拳种大约有67种。从拳种地区分布来看,拳种主要分布是川东有54个拳种,占23%;川西有67个拳种,占28%;川南有75个拳种,占31%;川北有44个拳种,占18%。    2.2巴蜀武术的拳理技法特点    巴蜀武术拳理技法不同于南派拳术和北派拳术,具有独特之处。巴蜀武术拳种的重要派别峨眉拳属内家拳技法,动作讲究刚、柔、曲、直,技击战术讲究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峨眉拳的技击法则为十字攻守秘诀,包括沉法、让法、闪法、顶法、探法、随法、通法、骗法、藏法、错法。而峨眉武术套路特色是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灵活多变,以防代攻。[3]技击特色是后发先制,闪展腾“转”、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蹬踢、吞吐沉浮。武功特色是内外兼修,讲究缩、小、绵、软、巧。    3.巴蜀文化对巴蜀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3.1 地理环境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总人口886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巴蜀地理环境特异,各地自然环境特点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可以用“东西分异、地貌多样;气候独特、植被多样;江河纵横、资源丰富”来描述它的地理环境分布特点。[4]    巴蜀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人口密集,地少人多,大大压缩了人的活动空间,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发挥空间,因而巴蜀拳派素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此外,四川多为丘陵地形,且河流湖泊众多,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巴蜀人在生产生活中,必须保持重心,从而减少了下肢的活动,增加了上肢的活动。因而巴蜀拳派多注重“稳马硬桥”,表现出的风格为:步法稳固、手法灵活多变,拳势刚劲有力,发声吐气以助发力。    3.2 武风民俗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巴蜀地区自古就有尚武的民俗遗风。古代巴族“其民质直好义”,蜀族则“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巴国将军蔓子临危不惧,英勇献身来保护国家的故事。而作战勇敢的“巴蜀之师”也得到了周武王的器重,特别是射虎为生的板�蛮更是尚武民风的代表。崇尚武风的民族习惯,对巴蜀武术拳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众多拳种派别在此汇聚一堂,大家切磋提高,取长补短,为拳种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基础。    3.3宗教文化对武术拳种的影响    在巴蜀文化中,宗教文化对武术拳种的影响相当深远,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道教,而受道教影响最大的则是峨眉派。道家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下,讲究内炼内养、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注重内在的生理调节,融养生于技击之中。[5]道士们这种与世无争、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势必会对武术拳种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练拳的目的在于养气健身、制敌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否则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这也就形成了巴蜀武术拳种内外兼修,讲究缩、小、绵、软、巧的技法特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8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 董如军.古代实战秘诀:峨眉拳述真[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内容

  • _蚕丛和鱼凫_开国何茫然_从传播学角度看古巴蜀文化的演进
  • ZHONGHUA WENHUA LUNTAN "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 --从传播学角度看古巴蜀文化的演进 ◎ 赵志立 [摘 要] 巴蜀文化的演进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本文从巴蜀古代神话传说为代表的口头(语言) 传播和以"巴蜀图(腾)语"为代表的符号( ...

  • 巴蜀人才兴盛的原因
  • 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人才的兴衰不但标志着一定时代.地区的社会状况,还影响着社会的兴衰与历史的发展.而就整个历史背景来看,某一地域的人才兴盛与否不仅可以看出其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状况,更能透视出某一区域所恃有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精神. 巴蜀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文化区,虽然它并不是孤立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其 ...

  • 巴蜀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 巴蜀文化
  • 摘 要:通过探究川剧.川菜.川酒.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等巴蜀文化元素,探究其如何完美的体现于设计中,使设计蕴含着蜀地之美.并通过融入巴蜀文化元素,使设计透射出一种韵味,一种情趣,增强设计的亲和力和文化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附加值,进而可以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巴 ...

  • 中学生运动会解说词
  • 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解说词 第一部分:入场式解说词 一.开场引导词 男:春潮滚滚激荡三峡,战鼓咚咚振兴夔州, 女:朱衣河畔崛起西部新城,俞家湾里升腾教育彩虹. 男:在这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灿烂日子里,奉节县"健康校园杯"中学生运动会,在我们职成教育中心隆重举行! 男:在这隆重而又喜 ...

  •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无序竞争.非均衡发展以及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其中有政府的原因.市场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而在人这一因素的外表之下,便是文化的影响.文化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从而文化既是影响区域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四川省区域文化的内涵的分析,指出 ...

  • 蜀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川文化传统
  • 蜀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川文化传统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用什么文化内涵来概括这一传统呢?"巴蜀文化"的说法,曾经风靡一时,最为普及流行.然而,近十多年来才被人们认识的"蜀文化"概念,极可能改变这一传统看法.本文从考 ...

  • 弘扬齐鲁文化精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 近年来,我国文化外交空前活跃,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如"中法文化年"活动.覆盖非洲22个国家的"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2005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荷兰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节".正在开展的& ...

  • 重庆巴蜀中学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 重庆巴蜀中学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今年教育系统被确定为行为评议对象。作为市教委直属的重点中学,为了把巴蜀中学的行风评议工作搞好,发挥直属学校示范、带头作用,塑造良好的教育窗口形象,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学校根据《重庆市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意见》和重庆市教委召开的教 ...

  •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搏击·武术科学 2012年4月 第9卷第4期 [专家论谈] 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国武术,经过从古到今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和制约着中国武术的发展.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