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摘要 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便善于感知,善于表情达意。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关键词 习作 活动 素材 实践

相信很多教者在作文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习作时往往唉声叹气,愁无内容可写,视作文为“虎”,常有骑虎难下的感觉。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生活经验丰富,作文的内容就会充实。教者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便善于感知,善于表情达意。由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多问,发现生活的奥秘。每周,我都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学生看书看报看新闻,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景和物,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悟到的,以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让学生把看到的国内外新闻、学做的家务、走亲访友的经历、校内外大事、人文景观等引进教室,鼓勋学生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和“有话说

不出来”的问题。

(1)参观社区活动室、大学新村、开放公园。孩子眼中的家乡一下子变美了,城市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小学作文素材积累注人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他们主动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虽然家乡城市化了,但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仍不变。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意特有的劳动场景。虽说家乡城市化了,但对农村劳动场景不可忽视。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牢牢抓住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活动,捕捉素材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才干是激活学生乐于表达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总是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排球比赛、运动会、班队活动、语文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从中捕捉材料,并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表达。

活动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专长,表现了自己的爱好。由于有亲身经历,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且乐

于表达,不仅写出了一批精彩作文,还形成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丰富他们的情感,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乐,品尝生活之味,潺潺的清泉从笔下自然流淌。

三、整合学科,开发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联系是挖掘作文材料的又一途径。数学课的操作,自然课的实验,美术课、劳动课的制作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因此,我经常与相关老师联系,了解教学情况,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精彩片段,发掘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

在综合课开展了对周围生活环境调查后,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学习了课文《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放飞想象,畅想未来,写《克隆地球》《30世纪的生活》;在数学课开展丈量活动后,让学生写《我心中的尺》„„充分挖掘并巧妙利用各科中的习作素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困惑和苦恼。

四、课外阅读,拓展素材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广泛阅读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也能为学生习作提供大量的范例。课外补充阅读、扩大了课内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总是积极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到学校图书馆阅读,剪贴报纸阅读,

上网浏览阅读„„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逛书店、买好书、读好书的习惯。阅读中我要求学生及时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心得体会。定期开展故事会、成语接龙等活动,多途径、多方法地拓展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使学生不断明理、析法、悟序,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学生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唯有如此,习作才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参考文献

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

(19).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摘要 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便善于感知,善于表情达意。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从四方面展开论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关键词 习作 活动 素材 实践

相信很多教者在作文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习作时往往唉声叹气,愁无内容可写,视作文为“虎”,常有骑虎难下的感觉。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学生生活经验丰富,作文的内容就会充实。教者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访谈、阅读、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便善于感知,善于表情达意。由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多问,发现生活的奥秘。每周,我都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引导学生看书看报看新闻,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景和物,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悟到的,以积累习作素材。同时,让学生把看到的国内外新闻、学做的家务、走亲访友的经历、校内外大事、人文景观等引进教室,鼓勋学生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和“有话说

不出来”的问题。

(1)参观社区活动室、大学新村、开放公园。孩子眼中的家乡一下子变美了,城市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小学作文素材积累注人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激发他们主动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虽然家乡城市化了,但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仍不变。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注意特有的劳动场景。虽说家乡城市化了,但对农村劳动场景不可忽视。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牢牢抓住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活动,捕捉素材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才干是激活学生乐于表达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总是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排球比赛、运动会、班队活动、语文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从中捕捉材料,并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表达。

活动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专长,表现了自己的爱好。由于有亲身经历,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基础,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且乐

于表达,不仅写出了一批精彩作文,还形成了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丰富他们的情感,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乐,品尝生活之味,潺潺的清泉从笔下自然流淌。

三、整合学科,开发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联系是挖掘作文材料的又一途径。数学课的操作,自然课的实验,美术课、劳动课的制作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因此,我经常与相关老师联系,了解教学情况,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精彩片段,发掘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写作。

在综合课开展了对周围生活环境调查后,指导学生撰写《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学习了课文《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放飞想象,畅想未来,写《克隆地球》《30世纪的生活》;在数学课开展丈量活动后,让学生写《我心中的尺》„„充分挖掘并巧妙利用各科中的习作素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困惑和苦恼。

四、课外阅读,拓展素材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广泛阅读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也能为学生习作提供大量的范例。课外补充阅读、扩大了课内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我总是积极带领学生广泛阅读:到学校图书馆阅读,剪贴报纸阅读,

上网浏览阅读„„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逛书店、买好书、读好书的习惯。阅读中我要求学生及时摘录好词佳句,记录心得体会。定期开展故事会、成语接龙等活动,多途径、多方法地拓展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使学生不断明理、析法、悟序,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学生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唯有如此,习作才不会出现“无米下锅”的现象。

参考文献

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

(19).


相关内容

  • 在生活中学习作文让作文充满着活力
  • 在生活中学习作文让作文充满着活力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3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

  • 走进生活.学会作文
  • 走进生活 学会作文 神木县第三小学 张小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有些学生一听老师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记得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大师叶圣陶 ...

  • 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应该是极具开放性的,语文的学习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 关键词: 生活语文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应该是极具开放性的,语文的学习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语文课走向生活,和生活"链接&qu ...

  • 请重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 请重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 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实践中,很多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心如枯井,觉得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更不敢大胆地.创意地写,从而陷入"学生害怕作文,教师担忧作文"的怪圈.那么,如 ...

  •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和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始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尘封在有形的教师之中, ...

  • 如何辅导小学生作文
  • 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严重,写出的作文思路狭窄,言之无物.在作文教学中,总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学生总怕上作文课,老师总埋怨学生写不出象样的作文.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及小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的课题,我认为解决小学作文教 ...

  • 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 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如今初中生作文水平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 一是文体不分,记叙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议论文或大段叙事或空发议论,主旨不明. 二是重形式,轻内容. 三是虚假,没有真情实感. 四是语句.书写等毛病多. 其次个别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不良倾向令人担心.例如:06中考 ...

  • 在趣味中学习(刘东东教材分析)
  • 在趣味中学习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 ...

  • 创设活动情境,让写作教学在实践中有效达成
  • 摘要:如何改善学生怕写作文.中学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悟.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更有效地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写作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自然:设置问题情境串,让学生体验生活: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说作文",启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