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铸造小钱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虽被扑灭,但各地军阀仍纷纷以剿灭黄巾军为名,发展各自势力。东汉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但朝廷内部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斗争却越发激烈。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即汉少帝)即位。少帝年幼,大权旁落,宫廷内部争斗四起。外戚何进因不满姐姐何太后阻止其诛杀宦官,遂密召外地军阀董卓率军进京,以胁迫何太后就范。董卓进京后,废黜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为了躲避反对势力的军事进攻,董卓将国都从洛阳迁往长安。迁都耗费巨大财力,搞得朝廷财尽物竭,董卓只好下令铸造小钱,以解决新都军民的生活问题。      铸造小钱始末      董卓进京后,其势力迅速扩大。董卓野心勃勃,废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但是,以袁绍为首的各地军阀不断讨伐董卓。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为了躲避袁绍组织的关东联军的进攻,董卓火烧洛阳,挟天子及数百万洛阳居民西迁长安。   迁都耗资巨大,董卓首先想到的办法不是铸钱,而是抢掠。迁都之日,董卓先是对洛阳城中富豪加以罪名,逮捕处死,没其财物。继而派步兵和骑兵在后驱逐黎民百姓迁往长安,迁徙队伍中马踏人踩,加之饥饿和抢掠,尸横遍野,其状惨不忍睹。董卓又命部下将二百里内一切宫殿、官府及民宅焚烧殆尽,还令吕布率兵挖坟掘墓,搜罗珍宝,上至皇陵,下至普通官员的墓葬无一幸免。在此浩劫下,朝廷和百姓全都失去了生活必需的全部物资,而军人们却中饱了私囊。抢劫浪潮过去后,生活问题接踵而来。此时,董卓不得不下令铸造钱币,这样才能到各地收购生活物资,以解决新都军民的生活问题。但铸钱需要铜材,而铜材一时难以采炼,董卓便尽收长安及雒阳铜器,以充鼓铸,并熔毁五铢钱,更铸小钱。董卓铸行的小钱,既无轮廓,又无纹饰,重量在1克(1.7铢)左右(东汉1斤相当于现代222克,1铢相当于现代0.5781克)。这种小钱铸多了,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石谷的价格涨到数万钱。董卓凶狠残暴,自然不得长久,两年之后,就被部将吕布杀死。董卓死后,其部将李�、郭汜、樊稠以替董卓报仇为名,率兵攻入长安。不久,李、郭汜之间又发生了火并,直接把京城长安作了战场,董卓小钱的通货膨胀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斛谷的价格涨到五十万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自此以后,人们不再使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董卓虽只是昙花一现的人物,但其影响却极为长久深远。董卓铸钱对此后货币经济的影响更为巨大,两汉时期五铢钱流通繁盛的局面,从此一去不返。      五铢钱流通的衰退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久远的钱币形态。五铢钱流通时期,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再从衰退到复苏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历时久远、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自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至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五铢钱共流通了734年。   五铢钱流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和复苏阶段。繁盛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分界线便是董卓废毁五铢更铸小钱。五铢钱流通的繁盛阶段在两汉时期,尽管两汉之间王莽实行货币改制使得五铢钱的流通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但五铢钱基本上还是在全国普遍流通:商品交换、交纳税赋、军事开支、官员俸禄等仍然普遍使用五铢钱。当时,五铢钱在全国的流通数量相当庞大。董卓废毁五铢更铸小钱,标志着五铢钱由盛转衰。   董卓铸行小钱以后,由于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钱币无法继续使用,商品交换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由于物价昂贵,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各地军事政权只好收缴谷帛实物,不再以钱币形式收取税赋,官员俸禄也转向谷帛实物。这种局面延续很久,虽然在此后某些历史时期五铢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从董卓铸行小钱直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退出流通领域的431年中,五铢钱的流通一直没有能够恢复两汉时期的繁荣局面。      货币种类多元化      两汉时期,五铢钱是社会经济生活、商品交换活动中最核心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当时的货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除五铢钱外,黄金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董卓铸行小钱以后,钱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商品交换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董卓死后,曹操的势力逐步强大起来。曹操和曹丕父子都曾努力试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但是均告失败。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命令百姓以谷帛作为货币,从法律上废除了五铢钱的流通并承认了谷物和布帛的货币地位。当然,谷帛作为法定货币是不适合的,人们会用湿谷薄绢来谋利。曹丕的儿子曹即位后,使用谷帛作为货币的法令即被废止,五铢钱的法定流通又被恢复,但其流通能力已经非常低下。   西晋及东晋的150多年中,由于钱币流通十分萧条,朝廷未曾铸造钱币,谷帛作为最主要的货币被使用,黄金依旧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白银的货币功能则出现了明显的加强。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货币制度时,曾禁止白银货币流通。王莽货币改制时,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列入二十八品“宝货制”货币制度之中,使白银成为法定流通货币。东汉以后,白银虽不属法定货币,但其作为朝廷赏赐的情况有所增加。南北朝时期,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董卓铸行小钱以后,随着五铢钱流通的衰退,谷物、布帛、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能力明显上升。两汉时期相对比较单一的铜钱货币流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布帛、谷物、黄金、铜钱、白银并行流通所代替。      自然经济兴起      商品交换活动起源古老,早在氏族部落时代,部落间就出现了商品交换活动。经过相当漫长的时期,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商品交换经济。我国古代商品交换经济的显著成长,在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之际,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荒地大量开垦,人口迅速增长,商品交换也就随之空前兴旺。商品交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各国种类繁杂的货币被统一为秦国的货币,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交换经济的发展。两汉时期,商品交换经济继续上升,对货币流通总量提出了新的需求,由于铜材供应出现不足,朝廷对钱币实施持续减重措施,以便用较少的铜金属流通来媒介更多的商品交换活动。自战国以来的经济繁荣,至此便达到了中国古代第一轮城市商品交换经济发展的顶峰。   董卓之乱带来的破坏,使雒阳和长安成为废墟。此后,三国初期的战争,使各地城市均遭战乱毁败。三国后期和西晋时期,城市有所恢复。西晋末年,战乱又起,各地城市普遍荒废,北方黄河流域出现坞堡经济,每一个坞堡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单位。各地区各坞堡之间,经济联系非常薄弱。生产和城市商业的破坏致使金属货币萎缩,钱币不行。秦汉时期商品交换经济形成的城市繁荣,已经全面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坞堡或庄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董卓铸造小钱,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转折点,也是五铢钱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转折点。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和隋的长期演变过程中,商品交换经济除了在某些局部地区或某些特定时期出现复苏之外,基本上未能恢复两汉时期的繁荣景象。货币流通状况也长期处于萧条之中。钱币的使用远不能与两汉时期相比较,甚至直到唐朝初期,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使用钱币,仍然采用一半支付铜钱,一半支付布帛的方式。 □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虽被扑灭,但各地军阀仍纷纷以剿灭黄巾军为名,发展各自势力。东汉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但朝廷内部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斗争却越发激烈。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即汉少帝)即位。少帝年幼,大权旁落,宫廷内部争斗四起。外戚何进因不满姐姐何太后阻止其诛杀宦官,遂密召外地军阀董卓率军进京,以胁迫何太后就范。董卓进京后,废黜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为了躲避反对势力的军事进攻,董卓将国都从洛阳迁往长安。迁都耗费巨大财力,搞得朝廷财尽物竭,董卓只好下令铸造小钱,以解决新都军民的生活问题。      铸造小钱始末      董卓进京后,其势力迅速扩大。董卓野心勃勃,废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但是,以袁绍为首的各地军阀不断讨伐董卓。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为了躲避袁绍组织的关东联军的进攻,董卓火烧洛阳,挟天子及数百万洛阳居民西迁长安。   迁都耗资巨大,董卓首先想到的办法不是铸钱,而是抢掠。迁都之日,董卓先是对洛阳城中富豪加以罪名,逮捕处死,没其财物。继而派步兵和骑兵在后驱逐黎民百姓迁往长安,迁徙队伍中马踏人踩,加之饥饿和抢掠,尸横遍野,其状惨不忍睹。董卓又命部下将二百里内一切宫殿、官府及民宅焚烧殆尽,还令吕布率兵挖坟掘墓,搜罗珍宝,上至皇陵,下至普通官员的墓葬无一幸免。在此浩劫下,朝廷和百姓全都失去了生活必需的全部物资,而军人们却中饱了私囊。抢劫浪潮过去后,生活问题接踵而来。此时,董卓不得不下令铸造钱币,这样才能到各地收购生活物资,以解决新都军民的生活问题。但铸钱需要铜材,而铜材一时难以采炼,董卓便尽收长安及雒阳铜器,以充鼓铸,并熔毁五铢钱,更铸小钱。董卓铸行的小钱,既无轮廓,又无纹饰,重量在1克(1.7铢)左右(东汉1斤相当于现代222克,1铢相当于现代0.5781克)。这种小钱铸多了,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石谷的价格涨到数万钱。董卓凶狠残暴,自然不得长久,两年之后,就被部将吕布杀死。董卓死后,其部将李�、郭汜、樊稠以替董卓报仇为名,率兵攻入长安。不久,李、郭汜之间又发生了火并,直接把京城长安作了战场,董卓小钱的通货膨胀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斛谷的价格涨到五十万钱。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自此以后,人们不再使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董卓虽只是昙花一现的人物,但其影响却极为长久深远。董卓铸钱对此后货币经济的影响更为巨大,两汉时期五铢钱流通繁盛的局面,从此一去不返。      五铢钱流通的衰退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久远的钱币形态。五铢钱流通时期,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再从衰退到复苏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历时久远、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自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至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五铢钱共流通了734年。   五铢钱流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繁盛阶段、衰退阶段和复苏阶段。繁盛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分界线便是董卓废毁五铢更铸小钱。五铢钱流通的繁盛阶段在两汉时期,尽管两汉之间王莽实行货币改制使得五铢钱的流通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但五铢钱基本上还是在全国普遍流通:商品交换、交纳税赋、军事开支、官员俸禄等仍然普遍使用五铢钱。当时,五铢钱在全国的流通数量相当庞大。董卓废毁五铢更铸小钱,标志着五铢钱由盛转衰。   董卓铸行小钱以后,由于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钱币无法继续使用,商品交换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由于物价昂贵,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各地军事政权只好收缴谷帛实物,不再以钱币形式收取税赋,官员俸禄也转向谷帛实物。这种局面延续很久,虽然在此后某些历史时期五铢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从董卓铸行小钱直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退出流通领域的431年中,五铢钱的流通一直没有能够恢复两汉时期的繁荣局面。      货币种类多元化      两汉时期,五铢钱是社会经济生活、商品交换活动中最核心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当时的货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除五铢钱外,黄金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董卓铸行小钱以后,钱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商品交换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董卓死后,曹操的势力逐步强大起来。曹操和曹丕父子都曾努力试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但是均告失败。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命令百姓以谷帛作为货币,从法律上废除了五铢钱的流通并承认了谷物和布帛的货币地位。当然,谷帛作为法定货币是不适合的,人们会用湿谷薄绢来谋利。曹丕的儿子曹即位后,使用谷帛作为货币的法令即被废止,五铢钱的法定流通又被恢复,但其流通能力已经非常低下。   西晋及东晋的150多年中,由于钱币流通十分萧条,朝廷未曾铸造钱币,谷帛作为最主要的货币被使用,黄金依旧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白银的货币功能则出现了明显的加强。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货币制度时,曾禁止白银货币流通。王莽货币改制时,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列入二十八品“宝货制”货币制度之中,使白银成为法定流通货币。东汉以后,白银虽不属法定货币,但其作为朝廷赏赐的情况有所增加。南北朝时期,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董卓铸行小钱以后,随着五铢钱流通的衰退,谷物、布帛、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能力明显上升。两汉时期相对比较单一的铜钱货币流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布帛、谷物、黄金、铜钱、白银并行流通所代替。      自然经济兴起      商品交换活动起源古老,早在氏族部落时代,部落间就出现了商品交换活动。经过相当漫长的时期,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商品交换经济。我国古代商品交换经济的显著成长,在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之际,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荒地大量开垦,人口迅速增长,商品交换也就随之空前兴旺。商品交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各国种类繁杂的货币被统一为秦国的货币,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交换经济的发展。两汉时期,商品交换经济继续上升,对货币流通总量提出了新的需求,由于铜材供应出现不足,朝廷对钱币实施持续减重措施,以便用较少的铜金属流通来媒介更多的商品交换活动。自战国以来的经济繁荣,至此便达到了中国古代第一轮城市商品交换经济发展的顶峰。   董卓之乱带来的破坏,使雒阳和长安成为废墟。此后,三国初期的战争,使各地城市均遭战乱毁败。三国后期和西晋时期,城市有所恢复。西晋末年,战乱又起,各地城市普遍荒废,北方黄河流域出现坞堡经济,每一个坞堡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单位。各地区各坞堡之间,经济联系非常薄弱。生产和城市商业的破坏致使金属货币萎缩,钱币不行。秦汉时期商品交换经济形成的城市繁荣,已经全面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坞堡或庄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董卓铸造小钱,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转折点,也是五铢钱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转折点。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和隋的长期演变过程中,商品交换经济除了在某些局部地区或某些特定时期出现复苏之外,基本上未能恢复两汉时期的繁荣景象。货币流通状况也长期处于萧条之中。钱币的使用远不能与两汉时期相比较,甚至直到唐朝初期,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使用钱币,仍然采用一半支付铜钱,一半支付布帛的方式。 □


相关内容

  • 中国金属货币图册-秦,宋,金代 DM
  • 中国金属货币图册-秦,宋,金代  dm http://jnlzmg.blog.sohu.com/entry/#entry 铁钱"元丰通宝"(元豐通寶) 铁钱是以青铜铸币为主币的中国封建社会货币与商品经济的矛盾相对尖锐化时期的产物.如汉代产生铁钱的直接原因是私铸谋利:而宋代则表现为 ...

  • 咸丰铜大钱的私铸与私毁1
  • 咸丰铜大钱的私铸与私毁 如皋市第一中学 张存宏 邮编226500 [内容摘要] 私铸与私毁一直是中国历朝历代政府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货币问题之一,清朝私钱问题十分严 重,在咸丰年间这一问题到达新的高度.咸丰朝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这一燃眉之急,开始铸造大钱,大钱折当过重.溢价过高,造成私铸私毁有重利可图,同 ...

  • 中国钱币都有哪些最
  • 中国钱币都有哪些"最"文化?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钱币,五彩缤纷.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半两.五铢„„在钱币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钱币实乃历史之见证,文物之奇葩.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钱币之最".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 ...

  • [收藏v故事]古玩套中套--雅骗
  • 古玩套中套--雅骗 现繁华世界,花花其有,收藏之风,风靡上至官商土豪,下至乞丐游民老百姓.得点皮毛,附庸风雅,什么雅玩.雅赏.雅堂.雅斋.雅写竞相争艳.常见的是大街小巷菜市口,穿着破烂泥裤胶鞋农村乡下人卖什么家传宝物名人百虎画.工地挖土翻地的九龙神龟牛玉盘石,明明瓷器底部写着:大清康熙年制,却是不认 ...

  • 货币发展史
  • 当时,北宋因为同辽夏签定了合约,每年要送给辽夏不少白银,境内的白银急缺,只好用铜铁钱来代替.张咏在担任益州知州时,治下的商人苦于在做生意是铜铁钱使用不便,经常诉苦.张咏想到了唐朝末期藩镇转运钱粮的"飞钱"制度,就提议用带有防伪标记的纸制货币来代替铜铁钱.于是,他就联合当地的富商共 ...

  • 评定古钱币等级的标准
  • 评定钱币等级的标准 钱币的评级,应当根据每种钱币质量之优劣和数量之多寡来决定.前者是指它的内涵,具体包括钱币的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数量上的多寡是指该钱币当年铸造的数量.近期出土或现 今存世的数量. (一) 文物价值:各朝代铸造的钱币,在社会经济领域曾经发挥着不同的效用,有的影响深远,甚具研究 ...

  • 古董鉴定基本知识
  • 一、鉴定古钱币有什么基本依据? 鉴定钱币的基本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各个时代的古钱,都有自己的特征。先秦时期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即:布币、刀币和环钱。有些空首布特别粗大,身长连首有五寸,身宽三寸以上的,而且纳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肩圆底平,两面都没有文字,同农具的铲最接近。这种古币不 ...

  •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 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 1 什么是金融活动 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2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有哪些功能 ①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 ②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 3 货币演变过程中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 4 货币制度经历了那两个阶段 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1)金银 ...

  •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