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抗体意义

免疫系统:参与免疫反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免疫系统。包括: 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禽类的“腔上囊”,及其类同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淋巴结,如扁桃体、阑尾、肠道集合淋巴结、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下层 的淋巴小结及全身各处弥散的淋巴结是 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3.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1 )吞噬细胞,( 2 )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 NK 细胞、 K 细胞

抗体什么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消除异物的功能。免疫功能与疾病的主要关系: 免疫防御功能 抵抗病原微生物 过敏或反复感染 免疫监视功能 消除机体突变的细胞 恶性肿瘤 自我稳定功能 消除衰老、死亡和受损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 以上三种功能的完整性是机体正常的基本保证,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引发疾病

SM 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 次找到了这种抗体而命名。 抗 SM 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占 30% ,具有辅助 诊断意义,但与疾病的活动无关

抗双链 DNA 抗体又称为抗天然 DNA 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类型,它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一 定的作用。一般认为抗双链 DNA 的效价与病情相平行,即病情活动时,抗( DNA )抗体效价升 高,病情缓解时,效价降低

抗核抗体( ANA )是参与细胞核或者核的组成成分( DNA )反应的自身抗体,主要出现在红斑 狼疮等一类自身免疫病中,是诊断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偶尔也可以在老年人和使用某些 药物后出现 ANA 阳性,但效价很低

抗Rib-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Rib-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ib-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在SLE病人中发现抗dsDNA抗体,因不同的疾病活动度,其发生率在60% -90%,对SLE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低(

R0、SSA抗原在免疫学上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SSA/Ro是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它更多的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52KD的多肽条带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而分子量60KD的多肽条带则更多存在于SLE患者中。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此外,抗SSA抗体常与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等相关(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症 )。SSA抗体与广泛光过敏性皮炎症状相关。

抗Smith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 Smith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在SLE中阳性。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高。在全部

抗Smith阳性的病例中,92.2%为SLE。因此,抗Smith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SLE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Smith抗体和S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ith抗体很少单独出现,它常于U1RNP抗体相伴,约60%抗U1RNP抗体与抗Smith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抗Smith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1RNP抗体,而抗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

抗RNP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因为是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得名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U1RNP抗体,U1snRNP由U1RNP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抗原性的分子量有70KD、32KD和22KD。所作用的抗原是U1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1snRNP),所以又称抗U1R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它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可分为IgG、IgA、IgM三类。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会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抗Scl-70抗体:是分子量为100KD的DNA拓朴异构酶I的降解产物,首先在皮肤弥漫型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患者血清中发现抗Scl-70抗体。因其主要见于硬皮病,且其相应抗原分子量为70KD,故取名为抗Scl-70抗体。PSS病人阳性率达30%~40%。虽然阳性率不高,但对PSS(SSC)有高特异性(特异性达100%)。有抗Scl-70抗体阳性表示病性进展较迅速,皮肤病变往往弥散广泛,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和指骨末端吸收。重症弥漫性PSS(SSc)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高达75%。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存在抗Scl-70抗体,提示可能发展为PSS。抗Scl-70抗体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相关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

抗Rib-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Rib-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ib-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JO-1抗体:Jo-1抗原是组氨酰tRNA合成酶在胞浆中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scRNPs)形式出现,分子量为50KD,它是氨酰tRNA合成酶之一。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具

有较强的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多发性肌炎(PM)的血清标记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中阳性率达25%左右。在皮肌炎(DM)中阳性率为7.1%。合并肺间质病变的PM/DM患者,阳性率高达60%。67%抗Jo-1抗体阳性的患者有HLA-DR3抗原。其它结缔组织病为阴性。在抗JO-1和抗SSA二项阳性,约80%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肝炎患者合并有干燥综合征。而抗JO-1与抗RNP两项阳性者临床上都发现有雷诺氏现象。抗Jo-1抗体综合征:抗Jo-1抗体阳性、急性发热、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肌炎、肺间质病变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Histone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IL、SLE、RA、SSc )中出现,不具诊断特异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为50%(活动期SLE可达90%),AHA中IgG-AHA占优势且与抗dsDNA有关,其心包炎与关节炎病变率高于AHA阴性的SLE。药物性狼疮(DIL)阳性率达95%

免疫球蛋白( Ig )的主要成分是两种球蛋白,根据其特点分为 IgG 、 IgM 、 IgA 、 IgD 、 IgE 。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它们存在于血液中可保护机体不发病。但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增多时,与抗原结合,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引起一系列的异常免疫反应,破坏了机体的组织 器官而致病。 所以:检测血中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G )的高低可协助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对病情活动的判断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不能与抗原、抗体单独反应 ,但可与任何一对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血中存在过量免疫复合物并产生一 系列的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补体被大量的消耗了,所以检测血中补体含量减少了。补体降低虽 然不是诊断的指标之一,但是它的存在说明疾病的活动,是判断疾病活动的主要指标。表 6 补体正 常值 总补体( CH50 ) 0.5 ~ 1μg/dl C 3 2 ~ 16μg/dl C4 44.3 ~ 6.4μg/dl

血常规

白血球(WBC)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红血球(RBC) 男: 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 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 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色素(HCB) 男: 120-160g/L(12-16g/dL)。 女: 110-150g/L(11-15g/dL)。 儿童: 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小板(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

尿常规:

蛋白质(PRO)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白血球(WBC)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潜血(ERY)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系统:参与免疫反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免疫系统。包括: 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禽类的“腔上囊”,及其类同器官。 2.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淋巴结,如扁桃体、阑尾、肠道集合淋巴结、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下层 的淋巴小结及全身各处弥散的淋巴结是 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的场所。 3.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1 )吞噬细胞,( 2 )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 NK 细胞、 K 细胞

抗体什么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消除异物的功能。免疫功能与疾病的主要关系: 免疫防御功能 抵抗病原微生物 过敏或反复感染 免疫监视功能 消除机体突变的细胞 恶性肿瘤 自我稳定功能 消除衰老、死亡和受损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 以上三种功能的完整性是机体正常的基本保证,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引发疾病

SM 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 次找到了这种抗体而命名。 抗 SM 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占 30% ,具有辅助 诊断意义,但与疾病的活动无关

抗双链 DNA 抗体又称为抗天然 DNA 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类型,它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一 定的作用。一般认为抗双链 DNA 的效价与病情相平行,即病情活动时,抗( DNA )抗体效价升 高,病情缓解时,效价降低

抗核抗体( ANA )是参与细胞核或者核的组成成分( DNA )反应的自身抗体,主要出现在红斑 狼疮等一类自身免疫病中,是诊断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偶尔也可以在老年人和使用某些 药物后出现 ANA 阳性,但效价很低

抗Rib-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Rib-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ib-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在SLE病人中发现抗dsDNA抗体,因不同的疾病活动度,其发生率在60% -90%,对SLE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低(

R0、SSA抗原在免疫学上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SSA/Ro是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它更多的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52KD的多肽条带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而分子量60KD的多肽条带则更多存在于SLE患者中。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此外,抗SSA抗体常与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等相关(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症 )。SSA抗体与广泛光过敏性皮炎症状相关。

抗Smith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 Smith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在SLE中阳性。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高。在全部

抗Smith阳性的病例中,92.2%为SLE。因此,抗Smith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缓解后的SLE回顾性诊断有一定意义。Smith抗体和S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故抗Smith抗体很少单独出现,它常于U1RNP抗体相伴,约60%抗U1RNP抗体与抗Smith抗体中的28/29KD有交叉反应。抗Smith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1RNP抗体,而抗U1RNP抗体可以单独存在。

抗RNP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因为是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得名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U1RNP抗体,U1snRNP由U1RNP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抗原性的分子量有70KD、32KD和22KD。所作用的抗原是U1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1snRNP),所以又称抗U1R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出现该抗体阳性的病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和抗心磷脂抗体。它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可分为IgG、IgA、IgM三类。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会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抗Scl-70抗体:是分子量为100KD的DNA拓朴异构酶I的降解产物,首先在皮肤弥漫型多发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患者血清中发现抗Scl-70抗体。因其主要见于硬皮病,且其相应抗原分子量为70KD,故取名为抗Scl-70抗体。PSS病人阳性率达30%~40%。虽然阳性率不高,但对PSS(SSC)有高特异性(特异性达100%)。有抗Scl-70抗体阳性表示病性进展较迅速,皮肤病变往往弥散广泛,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和指骨末端吸收。重症弥漫性PSS(SSc)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高达75%。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存在抗Scl-70抗体,提示可能发展为PSS。抗Scl-70抗体与恶性肿瘤有明显相关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

抗Rib-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Rib-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ib-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JO-1抗体:Jo-1抗原是组氨酰tRNA合成酶在胞浆中以小分子核糖核蛋白(scRNPs)形式出现,分子量为50KD,它是氨酰tRNA合成酶之一。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具

有较强的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多发性肌炎(PM)的血清标记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中阳性率达25%左右。在皮肌炎(DM)中阳性率为7.1%。合并肺间质病变的PM/DM患者,阳性率高达60%。67%抗Jo-1抗体阳性的患者有HLA-DR3抗原。其它结缔组织病为阴性。在抗JO-1和抗SSA二项阳性,约80%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肝炎患者合并有干燥综合征。而抗JO-1与抗RNP两项阳性者临床上都发现有雷诺氏现象。抗Jo-1抗体综合征:抗Jo-1抗体阳性、急性发热、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肌炎、肺间质病变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Histone抗体(抗组蛋白抗体,AHA)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IL、SLE、RA、SSc )中出现,不具诊断特异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为50%(活动期SLE可达90%),AHA中IgG-AHA占优势且与抗dsDNA有关,其心包炎与关节炎病变率高于AHA阴性的SLE。药物性狼疮(DIL)阳性率达95%

免疫球蛋白( Ig )的主要成分是两种球蛋白,根据其特点分为 IgG 、 IgM 、 IgA 、 IgD 、 IgE 。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它们存在于血液中可保护机体不发病。但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增多时,与抗原结合,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引起一系列的异常免疫反应,破坏了机体的组织 器官而致病。 所以:检测血中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IgG )的高低可协助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对病情活动的判断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补体不能与抗原、抗体单独反应 ,但可与任何一对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血中存在过量免疫复合物并产生一 系列的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补体被大量的消耗了,所以检测血中补体含量减少了。补体降低虽 然不是诊断的指标之一,但是它的存在说明疾病的活动,是判断疾病活动的主要指标。表 6 补体正 常值 总补体( CH50 ) 0.5 ~ 1μg/dl C 3 2 ~ 16μg/dl C4 44.3 ~ 6.4μg/dl

血常规

白血球(WBC)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红血球(RBC) 男: 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 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 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色素(HCB) 男: 120-160g/L(12-16g/dL)。 女: 110-150g/L(11-15g/dL)。 儿童: 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小板(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

尿常规:

蛋白质(PRO) 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白血球(WBC)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潜血(ERY)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 管型 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 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多数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自身抗体.虽然有些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确切意义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但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认可,所以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 ...

  • HOB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 HOB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43项) 表一:抗核抗体(ANA )--15项名称抗nRNP/Sm抗体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nRNP 抗体为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的特征,发生率为95~100%.也可出现于SLE ,但总是与抗Sm 抗体同时出现.抗Sm 抗体对SLE 具有高度特异性,发生率为20 ...

  • 军团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杀菌的初步观察
  • 摘要: [目的] 通过军团菌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区各种人群中军团菌感染情况.寻找较为理想的中央空调系统冷却水军团菌消除方法,为防制军团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各种人群血清用微量凝集法检测军团菌抗体.采用ZG频谱式微电脑杀菌器进行现场军团菌杀灭效果对比实验. [结果] 本区各种人群军团 ...

  • 输血问答题
  • 输血问答题(170) 1. 何为免疫性输血反应 参考答案:由于血型抗原抗体不合行输血导致的输血反应为免疫性输血反应. 2.何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3.何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指通 ...

  •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 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免疫现象,并由此发展起来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用人痘痂皮接种以预防天花,并且在十五世纪中后期的明朝隆庆年间有较大改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这一伟大发明传播到日本.朝鲜.俄国.土耳其和英国等许多国家.后英国医生琴纳据此研究出用牛痘菌预防天花的方法,为免 ...

  • 医药学院 临床免疫学检验 期末复习重点
  • [名词解释] 1.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2.亲和性;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强度, 3.亲和力;一个完整的抗体结合部位与若干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 4.带现象;由于抗原或抗体过量,形成免疫复合物少,沉淀物少,上清液 ...

  • 实验诊断学总结
  • 实验诊断学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1.实验诊断:指医师皀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皀信息为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皀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临床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影响实验诊断皀因素: ①实验室前因素:医生.护士.患者.医辅中心 ②实验室因素:仪器.人员技术.质控.合栺 ...

  • 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 专题8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高考要求 二.知识结构 三.考点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生物体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免疫系统在 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等.重点内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的媒介作用.内环境的稳态及生理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免疫系统的 ...

  •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总结,详细版
  •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姓名 班级 时间飞逝,三年的在校生活结束了,20..年.月,我来到....医院实习,在检验科主任和各科室老师的带领下,将4年来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习环境 ....医院是..市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院内,外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现代化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