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郁达夫曾经在

朱自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郁达夫曾经在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朱自清的文章有什么特点郁达夫曾经在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①、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相关内容

  • 荷塘月色艺术特色
  • <荷塘月色>语言艺术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曾经这样评价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并且赞赏他的散文如"江南风景似的秀丽& ...

  • 比较在写作中的运用
  •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比较在写作中的运用 刘良永 写作中的比较是围绕要表现的艺术形象和要表达的中心而选择一个意义上相近或相对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有力地突出形象和中心,达到自己写作目的的一种写作方法. 比较这一写作方法可以开阔作者的视野,拓展写作的内容,使形象更加突出,文章更加丰满.如朱自 ...

  •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理解作者"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
  • 教材解读:<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

  •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 篇一: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 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 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 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 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 ...

  •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 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摘要: 散文作品要感染和打动读者,既离不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更离不开表现内容的语言魅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准确地展示了作品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味,具体可概括为简洁.精练而洒脱;朴素.淡雅而优美;清新自然,富于情韵;素雅恬静,尽显风致. 关键词:诗意美 朴素美 口语美 音韵美 ...

  • 高二语文故都的秋 人教版
  • 故都的秋 导语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但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现代作家郁达夫 ...

  • 撒旦的魅力
  • 撒旦的魅力 都喜欢上散文是从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一些篇章起步的. "文革"前后,也正值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那时,虽然在文化领域清规戒律颇多,各种读物被禁锢,但鲁迅的著作是可以公开阅读的,甚至很流行. 鲁迅多议论式的散文,那力透纸背的文字,那 ...

  • _故都的秋_教学实录1
  •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冯春艳 (导语)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金秋十月与大家相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课题及作者) (导拨)秋天啊,是漫长的岁月中我们重复走过的一个季节了.人们常说,它是丰收的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