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之墓赏析

《萤火虫之墓》赏析

《萤火虫之墓》这部影片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是因为剧情太伤感我一直没有完整地欣赏过它。但是,最近我在动画电影分析的选修课上有机会完整地观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我们正在欣赏宫崎骏系列的动画,后来就播放了这部影片,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萤火虫之墓》

的导演不是宫崎骏,而是和他同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勋。我现在也发现了其中的差别,宫崎骏的作品大都充满趣味,以童真为主题。而《萤火虫之墓》却总是充斥着忧伤的旋律。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第一句台词。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主角清太),气息奄奄地躺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岁短暂生命的终点,这是在战败月余后的日本。接下来的剧情以他的回忆展开:恍惚间,少年仿佛看到了他死去的妹妹节子,看到了那个飞满萤火虫的夏天。那时候的哥哥和妹妹是幸福的,装满糖果的小铁盒、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夜晚奔跑以及妹妹银铃般的笑声都成了即将发生的悲剧的无情铺垫。空袭开始了,妈妈在轰炸中不幸离世。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将妈妈死去的消息瞒过年幼的妹妹。兄妹俩只能去投靠亲戚。然而,战争让亲情疏远,物质的贫乏更使人们彼此冷漠。越来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来越少的米饭促使他们最终离开了。哥哥终于决定带着妹妹搬走,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兄妹俩的厄运却不断降临。饥饿和疾病不断的打击着这两个可怜而年幼的孩子,为了让妹妹不再饿肚子,哥哥甚至趁飞机轰炸之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虽然哥哥约定把银行里的七千元提出来给妹妹买些有营养的东西吃。但是哥哥去银行取钱的途中,听说日本战败的消息,得知爸爸早已死去,伤心欲绝。回到妹妹身边后,发现妹妹已经奄奄一息了,哥哥立即切了点西瓜给妹妹吃。妹妹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吃哦,谢谢哥哥~!”没有怨言,没有痛苦。带着微笑,带着满足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再见萤火虫,再见那漫天飞舞的美丽,哥哥和他的妹妹在温馨的萤光里安睡在这萤火虫的坟茔中,永远微笑的、幸福的安睡着。没有母亲面目全非的尸体,没有父亲永沉大海的死讯,没有被夷为平地的家园,也没有指桑骂槐的亲戚的白眼……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的安静——这用生命换回的安静。

很多人都把《萤火虫之墓》当做一部有反战诉求的电影来看,我看完之后也有类似感觉。但经典电影的魅力就是它不是一味的向观众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是能够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在我赏析这部电影的过程之中,我先后有了三个层次的认识:

第一层认识:反战

主角清太和他妹妹节子是是战后日本民众的缩影,他们原本有4口之家。最终,母亲死于轰炸,父亲身为海军军官也也因战败而死,失去父母,两个孩子最终也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开始认为,这个战争中不可避免的悲剧除了是我们悲伤

之外,它是传递了一种反对战争的警醒主题,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要轻启战火。

第二层认识:年轻人要有更加成熟的社会观

后来,我听了老师更为全面的解析,知道我的了解和认知并非导演所要表达的,最起码不是他想表达的,这部电主题影的导演——高畑勋,他自己评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思的话:“这部动画与„诉求反战‟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作品里头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没有刻意去传递反战思想的意思,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以仅仅两人来建立一个家庭生活的行为,来影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我回想了一下影片,如果清太不是一意孤行的负气出走,他和妹妹可能就不会是这种结局。片中多次都暗示了这一点,最典型的一段就是一群小孩发现清太他们的临时住所,其中一个小孩嘲笑清太他们吃的东西还不如乡下人。从清太自身的角度看,一个14岁小孩,没工作没经济来源,还要被啥都要照顾的4岁妹妹拖累,吃跟住都是老大难问题。如果住在阿姨家,虽然这个阿姨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至少住的地方有保障,就算吃的东西差点,也绝不可能饿死。

第三次认识:日本人真实和应有的反思

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我又有了新的发现。之前的两种认识,第一种,是我最初的理解,也是大多数人们的认识(这是感性的)。第二种,是导演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看法(这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认识令我认同的同时,也令我不免有些颤栗。因为,我们所关注的反战主题被他们 轻视了,甚至忽视了。在早些时候,日本是我们一种厌恶的代名词,因为他们的侵略给我们带来过不可磨灭的伤痛,我们厌恶战争,特别是侵略的战争,所以我们当时厌恶日本。《萤火虫之墓》给我展示了日本人民在战争之中的苦难与伤痛,这是我以前很少了解的,所以我最初认为日本人民也会和我一样产生明显的反战意识。可是,导演的说法却令我失望了,这或许表现了不少日本人缺少对战争的反思。电影让我们对日本民众产生了同情,似乎他们是最终的受害者,可是,日本却是这场战争的挑起者,中国等亚洲国家在受侵略的战争之中受到的伤害远远比日本大得多,这些事电影所没有表现的,甚至日本很少有那种反应他们曾经侵略别人的影片,这一切似乎被刻意忘记。

日本晋国神社之中的二战罪犯还在不断被朝拜,日本也在不断加强军备,同时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钓鱼岛是中国的)。我真心希望所有的日本人在看到《萤火虫之墓》的时候都会产生反对战争的意识并反思——如同我最初对这部电影的认识。也行有些感性和天真,但是这或与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12统计3班

朱韶东

20123629

安徽财经大学

动画电影分析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姓名:朱韶东

班级:12统计3班

学号:20123629

《萤火虫之墓》赏析

《萤火虫之墓》这部影片我很早就听说过,但是因为剧情太伤感我一直没有完整地欣赏过它。但是,最近我在动画电影分析的选修课上有机会完整地观看了这部电影。当时,我们正在欣赏宫崎骏系列的动画,后来就播放了这部影片,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萤火虫之墓》

的导演不是宫崎骏,而是和他同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勋。我现在也发现了其中的差别,宫崎骏的作品大都充满趣味,以童真为主题。而《萤火虫之墓》却总是充斥着忧伤的旋律。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第一句台词。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主角清太),气息奄奄地躺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岁短暂生命的终点,这是在战败月余后的日本。接下来的剧情以他的回忆展开:恍惚间,少年仿佛看到了他死去的妹妹节子,看到了那个飞满萤火虫的夏天。那时候的哥哥和妹妹是幸福的,装满糖果的小铁盒、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夜晚奔跑以及妹妹银铃般的笑声都成了即将发生的悲剧的无情铺垫。空袭开始了,妈妈在轰炸中不幸离世。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将妈妈死去的消息瞒过年幼的妹妹。兄妹俩只能去投靠亲戚。然而,战争让亲情疏远,物质的贫乏更使人们彼此冷漠。越来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来越少的米饭促使他们最终离开了。哥哥终于决定带着妹妹搬走,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兄妹俩的厄运却不断降临。饥饿和疾病不断的打击着这两个可怜而年幼的孩子,为了让妹妹不再饿肚子,哥哥甚至趁飞机轰炸之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偷食物。虽然哥哥约定把银行里的七千元提出来给妹妹买些有营养的东西吃。但是哥哥去银行取钱的途中,听说日本战败的消息,得知爸爸早已死去,伤心欲绝。回到妹妹身边后,发现妹妹已经奄奄一息了,哥哥立即切了点西瓜给妹妹吃。妹妹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吃哦,谢谢哥哥~!”没有怨言,没有痛苦。带着微笑,带着满足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再见萤火虫,再见那漫天飞舞的美丽,哥哥和他的妹妹在温馨的萤光里安睡在这萤火虫的坟茔中,永远微笑的、幸福的安睡着。没有母亲面目全非的尸体,没有父亲永沉大海的死讯,没有被夷为平地的家园,也没有指桑骂槐的亲戚的白眼……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再没有人可以打扰他们的安静——这用生命换回的安静。

很多人都把《萤火虫之墓》当做一部有反战诉求的电影来看,我看完之后也有类似感觉。但经典电影的魅力就是它不是一味的向观众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是能够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在我赏析这部电影的过程之中,我先后有了三个层次的认识:

第一层认识:反战

主角清太和他妹妹节子是是战后日本民众的缩影,他们原本有4口之家。最终,母亲死于轰炸,父亲身为海军军官也也因战败而死,失去父母,两个孩子最终也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开始认为,这个战争中不可避免的悲剧除了是我们悲伤

之外,它是传递了一种反对战争的警醒主题,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要轻启战火。

第二层认识:年轻人要有更加成熟的社会观

后来,我听了老师更为全面的解析,知道我的了解和认知并非导演所要表达的,最起码不是他想表达的,这部电主题影的导演——高畑勋,他自己评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思的话:“这部动画与„诉求反战‟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作品里头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没有刻意去传递反战思想的意思,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以仅仅两人来建立一个家庭生活的行为,来影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我回想了一下影片,如果清太不是一意孤行的负气出走,他和妹妹可能就不会是这种结局。片中多次都暗示了这一点,最典型的一段就是一群小孩发现清太他们的临时住所,其中一个小孩嘲笑清太他们吃的东西还不如乡下人。从清太自身的角度看,一个14岁小孩,没工作没经济来源,还要被啥都要照顾的4岁妹妹拖累,吃跟住都是老大难问题。如果住在阿姨家,虽然这个阿姨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至少住的地方有保障,就算吃的东西差点,也绝不可能饿死。

第三次认识:日本人真实和应有的反思

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我又有了新的发现。之前的两种认识,第一种,是我最初的理解,也是大多数人们的认识(这是感性的)。第二种,是导演所要传递给我们的,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的看法(这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认识令我认同的同时,也令我不免有些颤栗。因为,我们所关注的反战主题被他们 轻视了,甚至忽视了。在早些时候,日本是我们一种厌恶的代名词,因为他们的侵略给我们带来过不可磨灭的伤痛,我们厌恶战争,特别是侵略的战争,所以我们当时厌恶日本。《萤火虫之墓》给我展示了日本人民在战争之中的苦难与伤痛,这是我以前很少了解的,所以我最初认为日本人民也会和我一样产生明显的反战意识。可是,导演的说法却令我失望了,这或许表现了不少日本人缺少对战争的反思。电影让我们对日本民众产生了同情,似乎他们是最终的受害者,可是,日本却是这场战争的挑起者,中国等亚洲国家在受侵略的战争之中受到的伤害远远比日本大得多,这些事电影所没有表现的,甚至日本很少有那种反应他们曾经侵略别人的影片,这一切似乎被刻意忘记。

日本晋国神社之中的二战罪犯还在不断被朝拜,日本也在不断加强军备,同时与邻国发生领土争端(钓鱼岛是中国的)。我真心希望所有的日本人在看到《萤火虫之墓》的时候都会产生反对战争的意识并反思——如同我最初对这部电影的认识。也行有些感性和天真,但是这或与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12统计3班

朱韶东

20123629

安徽财经大学

动画电影分析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姓名:朱韶东

班级:12统计3班

学号:20123629


相关内容

  • 李商隐[隋宫]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隋宫 李商隐 紫泉①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②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④,终古垂杨⑤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⑥? [注释]: ①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此代指长安.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③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④古人以为 ...

  • 青铜葵花.内容概括+个人感悟+精彩赏析
  • <青铜葵花> 曹文轩 内容概括: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 ...

  • 杜甫诗[倦夜]和苏轼诗[倦夜]的赏析
  • 杜甫诗<倦夜>和苏轼诗<倦夜>的赏析 杜甫诗<倦夜> 作品信息 [名称]<倦夜> [年代]盛唐 []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 倦 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创作背景 ...

  • 怎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 怎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教案 枣庄第三十五中学 赵月新 一.从修辞角度找准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比喻和拟人) 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 ⑶表现了/赞美了--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 ...

  •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

  •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初一教案
  •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二.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⑴示例: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一个"悬"字将星星挂在空中而无所 ...

  • 赏诗会活动课的策划方案
  •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

  • 仿写是作文的第一步
  • 仿写是作文的第一步 作者:李玲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8期 学生经常抱怨:"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可见,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痛,学生们更是抓耳挠腮,面对着题目,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 怎样才 ...

  • 我的早年生活教案
  • <我的早年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丘吉尔的优良品质. 2.让同学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 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教学时间:一个半课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了解全文的脉络. 1.作者简介:(设计图意:让同学们 更好的了解丘吉尔这个人) 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 史学家.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