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儒家
《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黄老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墨家
东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
西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传统
中国是直觉思维传统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
中国式思维是抽象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卦德:健、顺、动、入、陷、丽、止、说 八种动物:乾(马),坤(牛),震(龙),巽(鸡),坎(豕),离(雉),艮(狗),兑
(羊)
人体的八个部位:乾(首),坤(腹),震(足),巽(股),坎(耳),离(目),艮(手),兑(口)
象征人间父母子女关系:乾(父),坤(母),震(长子),巽(长女),坎(次子),离(次女),艮(小儿子),兑(小女儿) 八个方位:
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胡瑷《周易口义》: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
1.宇宙是“气”的世界
炁
2.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或“总父母”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3.阴阳大化,生生不息
《序卦传》:
天,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气”; 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阴气”。 天在上,地在下;
天的“阳气”下降;
地的“阴气”上升,二“气”相互交感,就化育出了万事万物。
否极泰来 天地否卦
“上天有好生之德”,“生而又生”。
4.古人的远大理想
(1)“三才之位说”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九五天尊” “位登九五”
(2)人在宇宙“大家庭”中的位置
三才鼎立
人是真正的“万物之灵”
(3)人的神圣使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之灵”: 开创人类自身的文明
(4)修身立德,提升境界
其一,唤醒“仁”的意识
其二,唤醒“礼”的意识
《易传》:“君子以非礼弗履。”
其三,讲“义”
《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其四,树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
也。”
“大道之源,众经之首”
“源头活水”
“易学”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一)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
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过程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
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
(1)抵消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易传·系辞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形成“应变”习惯
“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
《易》:日月相伴、日夜更替、天地相衬、雌雄相配→ “阴阳”。 “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 正反卦表现的矛盾关系,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质
《易·否·上九》:“倾(颠倒)否,先否后喜”。
(2) 卦象本身不矛盾,但与事实矛盾,这是不正常的
夬卦 “有厉”、“不利”、“不胜”、“终有凶”。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二)用“中”讲“和”的思维方式
1.执中
《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夬卦·九五爻辞》:“中行,无咎”。王弼注“处中而行”。
《中庸》第一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彖上》:“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保和太和 《周易·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故宫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交泰”。 “和”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
人与社会关系:和为贵、和以处众
国家、民族关系:和亲善邻、协和万邦 人与人关系:和衷共济
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人的心灵:和气长寿
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经商:和气生财
3.和合二仙
和(荷)谐合(盒)好
拾得是合仙
寒山是和仙 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团和气图》“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易数钩隐图》、《易外别传》、《易筮通变》 藕益《周易禅解》
(三)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黄炎培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蛊 毒
《隋书•地理志》: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
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观象授时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周易·系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取象比类”、“观象制器” 《周礼》:“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天之四灵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1.象征物
火:光明、发旺、吉祥、驱邪的象征物 水:吉祥、财富、圣洁、消灾免难的象征物
鲤鱼:生活向上、美满、幸福的象征
奠雁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唐 段成式《酉阳杂组》: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
2.象征符号 《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最尊,亚父南向坐,次尊;沛公北向坐,屈居下位。张良西向侍,叨陪末座。
3.象征事象 拴红线:
传袋(传代):
鸡——吉
鸡立于石上——室上大吉
官上加官
鸡王镇宅
英雄斗志
五子登科
教五子
五子登科
功成名就、永久富贵
大吉大利(年画)
“无鸡不成席”——第一道菜:“万事鸡(吉)当头”——最后一道菜“雪梨”——吉利——“吉(鸡)庆有余(鱼)”
“抱财归家”
(四)阴阳的思维方式
(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不断奋斗的拼搏精神,加入WTO后更要拼搏,才能化危机为机遇。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而成为文明古国之一。应该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不要光讲奋斗,光奋斗就可能产生“亢龙有悔”(乾卦上九),所以还应有“厚德载物”来调节、补充。厚德载物是讲博大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超凡气度。换言之,人要效法大地海洋的雍容大度,虚怀若谷,会通万物,以成其功。这样才能接受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周易·乾卦》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终日勤勉不懈,晚上又惭惧不安,反省自身。这就是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从“潜龙勿用”到“或跃在渊”。这样人生才能通达“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境界。这就是说,既要拼搏进取,又要柔顺恬静;既要轰轰烈烈,又要冷冷静静。二者融突和合,才能完善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六)生生不息的精神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 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七)“日新之为盛德”的日新精神 德者,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
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儒家
《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黄老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墨家
东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
西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传统
中国是直觉思维传统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
中国式思维是抽象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卦德:健、顺、动、入、陷、丽、止、说 八种动物:乾(马),坤(牛),震(龙),巽(鸡),坎(豕),离(雉),艮(狗),兑
(羊)
人体的八个部位:乾(首),坤(腹),震(足),巽(股),坎(耳),离(目),艮(手),兑(口)
象征人间父母子女关系:乾(父),坤(母),震(长子),巽(长女),坎(次子),离(次女),艮(小儿子),兑(小女儿) 八个方位:
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胡瑷《周易口义》: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
1.宇宙是“气”的世界
炁
2.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或“总父母”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3.阴阳大化,生生不息
《序卦传》:
天,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气”; 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阴气”。 天在上,地在下;
天的“阳气”下降;
地的“阴气”上升,二“气”相互交感,就化育出了万事万物。
否极泰来 天地否卦
“上天有好生之德”,“生而又生”。
4.古人的远大理想
(1)“三才之位说”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九五天尊” “位登九五”
(2)人在宇宙“大家庭”中的位置
三才鼎立
人是真正的“万物之灵”
(3)人的神圣使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之灵”: 开创人类自身的文明
(4)修身立德,提升境界
其一,唤醒“仁”的意识
其二,唤醒“礼”的意识
《易传》:“君子以非礼弗履。”
其三,讲“义”
《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其四,树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
也。”
“大道之源,众经之首”
“源头活水”
“易学”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一)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
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过程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
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
(1)抵消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易传·系辞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形成“应变”习惯
“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
《易》:日月相伴、日夜更替、天地相衬、雌雄相配→ “阴阳”。 “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 正反卦表现的矛盾关系,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质
《易·否·上九》:“倾(颠倒)否,先否后喜”。
(2) 卦象本身不矛盾,但与事实矛盾,这是不正常的
夬卦 “有厉”、“不利”、“不胜”、“终有凶”。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二)用“中”讲“和”的思维方式
1.执中
《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夬卦·九五爻辞》:“中行,无咎”。王弼注“处中而行”。
《中庸》第一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彖上》:“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保和太和 《周易·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故宫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交泰”。 “和”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
人与社会关系:和为贵、和以处众
国家、民族关系:和亲善邻、协和万邦 人与人关系:和衷共济
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人的心灵:和气长寿
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经商:和气生财
3.和合二仙
和(荷)谐合(盒)好
拾得是合仙
寒山是和仙 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团和气图》“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易数钩隐图》、《易外别传》、《易筮通变》 藕益《周易禅解》
(三)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黄炎培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蛊 毒
《隋书•地理志》: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
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观象授时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周易·系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取象比类”、“观象制器” 《周礼》:“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天之四灵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1.象征物
火:光明、发旺、吉祥、驱邪的象征物 水:吉祥、财富、圣洁、消灾免难的象征物
鲤鱼:生活向上、美满、幸福的象征
奠雁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唐 段成式《酉阳杂组》: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
2.象征符号 《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最尊,亚父南向坐,次尊;沛公北向坐,屈居下位。张良西向侍,叨陪末座。
3.象征事象 拴红线:
传袋(传代):
鸡——吉
鸡立于石上——室上大吉
官上加官
鸡王镇宅
英雄斗志
五子登科
教五子
五子登科
功成名就、永久富贵
大吉大利(年画)
“无鸡不成席”——第一道菜:“万事鸡(吉)当头”——最后一道菜“雪梨”——吉利——“吉(鸡)庆有余(鱼)”
“抱财归家”
(四)阴阳的思维方式
(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不断奋斗的拼搏精神,加入WTO后更要拼搏,才能化危机为机遇。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而成为文明古国之一。应该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不要光讲奋斗,光奋斗就可能产生“亢龙有悔”(乾卦上九),所以还应有“厚德载物”来调节、补充。厚德载物是讲博大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超凡气度。换言之,人要效法大地海洋的雍容大度,虚怀若谷,会通万物,以成其功。这样才能接受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周易·乾卦》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终日勤勉不懈,晚上又惭惧不安,反省自身。这就是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从“潜龙勿用”到“或跃在渊”。这样人生才能通达“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境界。这就是说,既要拼搏进取,又要柔顺恬静;既要轰轰烈烈,又要冷冷静静。二者融突和合,才能完善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六)生生不息的精神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 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七)“日新之为盛德”的日新精神 德者,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