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儒家

《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黄老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墨家

东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

西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传统

中国是直觉思维传统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

中国式思维是抽象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卦德:健、顺、动、入、陷、丽、止、说 八种动物:乾(马),坤(牛),震(龙),巽(鸡),坎(豕),离(雉),艮(狗),兑

(羊)

人体的八个部位:乾(首),坤(腹),震(足),巽(股),坎(耳),离(目),艮(手),兑(口)

象征人间父母子女关系:乾(父),坤(母),震(长子),巽(长女),坎(次子),离(次女),艮(小儿子),兑(小女儿) 八个方位:

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胡瑷《周易口义》: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

1.宇宙是“气”的世界

2.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或“总父母”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3.阴阳大化,生生不息

《序卦传》:

天,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气”; 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阴气”。 天在上,地在下;

天的“阳气”下降;

地的“阴气”上升,二“气”相互交感,就化育出了万事万物。

否极泰来 天地否卦

“上天有好生之德”,“生而又生”。

4.古人的远大理想

(1)“三才之位说”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九五天尊” “位登九五”

(2)人在宇宙“大家庭”中的位置

三才鼎立

人是真正的“万物之灵”

(3)人的神圣使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之灵”: 开创人类自身的文明

(4)修身立德,提升境界

其一,唤醒“仁”的意识

其二,唤醒“礼”的意识

《易传》:“君子以非礼弗履。”

其三,讲“义”

《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其四,树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

也。”

“大道之源,众经之首”

“源头活水”

“易学”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一)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

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过程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

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

(1)抵消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易传·系辞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形成“应变”习惯

“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

《易》:日月相伴、日夜更替、天地相衬、雌雄相配→ “阴阳”。 “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 正反卦表现的矛盾关系,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质

《易·否·上九》:“倾(颠倒)否,先否后喜”。

(2) 卦象本身不矛盾,但与事实矛盾,这是不正常的

夬卦 “有厉”、“不利”、“不胜”、“终有凶”。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二)用“中”讲“和”的思维方式

1.执中

《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夬卦·九五爻辞》:“中行,无咎”。王弼注“处中而行”。

《中庸》第一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彖上》:“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保和太和 《周易·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故宫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交泰”。 “和”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

人与社会关系:和为贵、和以处众

国家、民族关系:和亲善邻、协和万邦 人与人关系:和衷共济

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人的心灵:和气长寿

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经商:和气生财

3.和合二仙

和(荷)谐合(盒)好

拾得是合仙

寒山是和仙 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团和气图》“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易数钩隐图》、《易外别传》、《易筮通变》 藕益《周易禅解》

(三)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黄炎培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蛊 毒

《隋书•地理志》: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

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观象授时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周易·系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取象比类”、“观象制器” 《周礼》:“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天之四灵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1.象征物

火:光明、发旺、吉祥、驱邪的象征物 水:吉祥、财富、圣洁、消灾免难的象征物

鲤鱼:生活向上、美满、幸福的象征

奠雁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唐 段成式《酉阳杂组》: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

2.象征符号 《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最尊,亚父南向坐,次尊;沛公北向坐,屈居下位。张良西向侍,叨陪末座。

3.象征事象 拴红线:

传袋(传代):

鸡——吉

鸡立于石上——室上大吉

官上加官

鸡王镇宅

英雄斗志

五子登科

教五子

五子登科

功成名就、永久富贵

大吉大利(年画)

“无鸡不成席”——第一道菜:“万事鸡(吉)当头”——最后一道菜“雪梨”——吉利——“吉(鸡)庆有余(鱼)”

“抱财归家”

(四)阴阳的思维方式

(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不断奋斗的拼搏精神,加入WTO后更要拼搏,才能化危机为机遇。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而成为文明古国之一。应该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不要光讲奋斗,光奋斗就可能产生“亢龙有悔”(乾卦上九),所以还应有“厚德载物”来调节、补充。厚德载物是讲博大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超凡气度。换言之,人要效法大地海洋的雍容大度,虚怀若谷,会通万物,以成其功。这样才能接受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周易·乾卦》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终日勤勉不懈,晚上又惭惧不安,反省自身。这就是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从“潜龙勿用”到“或跃在渊”。这样人生才能通达“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境界。这就是说,既要拼搏进取,又要柔顺恬静;既要轰轰烈烈,又要冷冷静静。二者融突和合,才能完善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六)生生不息的精神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 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七)“日新之为盛德”的日新精神 德者,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

第五讲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周易》以乾卦为首卦——儒家

《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卦——黄老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卦——墨家

东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精神的、感性的、内向的、综合的、主观的。

西方的思维方式特点是物质的、理性的、外向的、分析的、客观的。

西方是分析式思维传统

中国是直觉思维传统

西方式思维是具象

中国式思维是抽象

西方人善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

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系统的方法

卦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卦德:健、顺、动、入、陷、丽、止、说 八种动物:乾(马),坤(牛),震(龙),巽(鸡),坎(豕),离(雉),艮(狗),兑

(羊)

人体的八个部位:乾(首),坤(腹),震(足),巽(股),坎(耳),离(目),艮(手),兑(口)

象征人间父母子女关系:乾(父),坤(母),震(长子),巽(长女),坎(次子),离(次女),艮(小儿子),兑(小女儿) 八个方位:

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

胡瑷《周易口义》: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

1.宇宙是“气”的世界

2.天地是万物的“大父母”或“总父母”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3.阴阳大化,生生不息

《序卦传》:

天,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气”; 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阴气”。 天在上,地在下;

天的“阳气”下降;

地的“阴气”上升,二“气”相互交感,就化育出了万事万物。

否极泰来 天地否卦

“上天有好生之德”,“生而又生”。

4.古人的远大理想

(1)“三才之位说”与“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九五天尊” “位登九五”

(2)人在宇宙“大家庭”中的位置

三才鼎立

人是真正的“万物之灵”

(3)人的神圣使命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万物之灵”: 开创人类自身的文明

(4)修身立德,提升境界

其一,唤醒“仁”的意识

其二,唤醒“礼”的意识

《易传》:“君子以非礼弗履。”

其三,讲“义”

《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其四,树立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

也。”

“大道之源,众经之首”

“源头活水”

“易学”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一)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

1.带有生命发展色彩的过程性思维(时间关系)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穷也,故受之以《未济》。”

过程性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事物发展

和变化过程的思维习惯。

(1)抵消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 《易传·系辞下》:“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形成“应变”习惯

“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

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

《易》:日月相伴、日夜更替、天地相衬、雌雄相配→ “阴阳”。 “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 正反卦表现的矛盾关系,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质

《易·否·上九》:“倾(颠倒)否,先否后喜”。

(2) 卦象本身不矛盾,但与事实矛盾,这是不正常的

夬卦 “有厉”、“不利”、“不胜”、“终有凶”。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二)用“中”讲“和”的思维方式

1.执中

《论语·雍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夬卦·九五爻辞》:“中行,无咎”。王弼注“处中而行”。

《中庸》第一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撝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彖上》:“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保和太和 《周易·乾·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故宫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天地交泰”。 “和”具体表现: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

人与社会关系:和为贵、和以处众

国家、民族关系:和亲善邻、协和万邦 人与人关系:和衷共济

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和平共处 人的心灵:和气长寿

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

经商:和气生财

3.和合二仙

和(荷)谐合(盒)好

拾得是合仙

寒山是和仙 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团和气图》“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易数钩隐图》、《易外别传》、《易筮通变》 藕益《周易禅解》

(三)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 黄炎培座右铭: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蛊 毒

《隋书•地理志》: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种虫,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余一种存者留之,蛇则曰蛇蛊,虱则曰虱蛊,行以杀人,因食入人腹内,食其

五 脏,死则其产移入蛊主之家。

观象授时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周易·系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取象比类”、“观象制器” 《周礼》:“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天之四灵

观物取象分两种情况: 一是指“用来表现某神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一般属于名词,具有明显的意象性,如鲤鱼、龙、石榴等。

二是指“用具体事物来表现特殊意义”,一般作为动词,是一个意象过程,如拴红线、跨火盆等。

1.象征物

火:光明、发旺、吉祥、驱邪的象征物 水:吉祥、财富、圣洁、消灾免难的象征物

鲤鱼:生活向上、美满、幸福的象征

奠雁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唐 段成式《酉阳杂组》: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事,皆有词。

2.象征符号 《乾》卦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最尊,亚父南向坐,次尊;沛公北向坐,屈居下位。张良西向侍,叨陪末座。

3.象征事象 拴红线:

传袋(传代):

鸡——吉

鸡立于石上——室上大吉

官上加官

鸡王镇宅

英雄斗志

五子登科

教五子

五子登科

功成名就、永久富贵

大吉大利(年画)

“无鸡不成席”——第一道菜:“万事鸡(吉)当头”——最后一道菜“雪梨”——吉利——“吉(鸡)庆有余(鱼)”

“抱财归家”

(四)阴阳的思维方式

(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

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不断奋斗的拼搏精神,加入WTO后更要拼搏,才能化危机为机遇。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而成为文明古国之一。应该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但是不要光讲奋斗,光奋斗就可能产生“亢龙有悔”(乾卦上九),所以还应有“厚德载物”来调节、补充。厚德载物是讲博大的情怀,海纳百川的超凡气度。换言之,人要效法大地海洋的雍容大度,虚怀若谷,会通万物,以成其功。这样才能接受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周易·乾卦》九三爻辞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终日勤勉不懈,晚上又惭惧不安,反省自身。这就是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从“潜龙勿用”到“或跃在渊”。这样人生才能通达“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境界。这就是说,既要拼搏进取,又要柔顺恬静;既要轰轰烈烈,又要冷冷静静。二者融突和合,才能完善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色。

(六)生生不息的精神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为易”。 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七)“日新之为盛德”的日新精神 德者,得也。内得于己,外得于人。


相关内容

  • 试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 思想精粹 和谐思维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 ...

  • 浅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_王颖
  •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1No.4思考与言说 浅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王颖 摘要本文从思维方式的内涵入手,从各个角度追溯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力求找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总体特点.关键词:思维思维方式特点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不同民族的思维既有共同相似之处,同时也 ...

  •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性的一种间接
  • 浅谈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国贸073 柏正炎 20202073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性的一种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通过思维,人们才能认识自然.社会,从而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本民族文化的濡染 ...

  •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 ...

  •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比较,探讨了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 中西方体育文化存在着相互交融和互补是大势所趋,也是促进文化变迁和演进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关键词:体育文化 价值选择 历史文化背景 地理环境 精神实质 思维方式 引言: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 ...

  • 传统陶瓷工艺研习札记_杨永善
  • 学人问津 Scholar's Inquiry 69 传统陶瓷工艺研习札记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eramics Crafts 杨永善 Yang Yongshan 内容摘要:传统陶瓷工艺包含着原生态的手艺,是现代陶瓷工艺产生的源头.在回归原点的感悟中,深入认识工艺技术思想精 ...

  • 古代诗歌于现在诗歌的区别
  • 诗歌,一种文学体裁,与别的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的特点在于其的抒情性和音乐性,以及其的语言精辟的形象性.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与叙事诗.其实单从诗歌的内容是很难区别的,也难以言明的!而从形式上分,有楚辞体,汉代乐府诗歌,古诗,格律诗.词,曲,散文诗体,自由诗体等. ...

  • 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 论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其带 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是每个人都能亲身体会的,人文环境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文学科的健康发展必然会促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民族文化传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 ...

  •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分析
  • 青年与社会 2014年7月上 第19期总第565期 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分析 李东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学工部,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要不断探索"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理论上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继承和和创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