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演变成独尊儒术

论述:为什么“焚书坑儒”会演变为“独尊儒术”?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从“焚书坑儒”演变成“独尊儒术”是封建统治思想逐渐成熟的一个历史趋势。首先来明确一下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一种学说为统治理念来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并且是在思想文化上对人们的控制,对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之处主要在采取的发展手段不同和造成的影响不同两方面。采取的发展手段方面,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残酷镇压其他学说,是对学术文化的巨大打击;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有利于学术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方面,秦朝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灭亡;而汉朝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牌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我们姑且把焚书坑儒看做是坑儒生,烧儒家书。这两个政策都是推充主流哲学,抑制非主流哲学。这一点上,独尊儒术做的更彻底,他不是形式上的摧毁,而是精神上的毁灭 。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这也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但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还要看该事件产生的效果,秦始皇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 ,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思想的统一刻不容缓。于是一场统一思想文化运动就开始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快了秦朝的灭亡。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其实,秦朝“坑儒”和汉朝“尊儒”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要统一思想。

实际上从汉朝以来,“实法名儒”就被封建统治者所施行,表面上采用儒家观点,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实际却采用法家的手段,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

下。法家强调的是权、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显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没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来得明智,恰到好处。

论述:为什么“焚书坑儒”会演变为“独尊儒术”?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从“焚书坑儒”演变成“独尊儒术”是封建统治思想逐渐成熟的一个历史趋势。首先来明确一下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一种学说为统治理念来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并且是在思想文化上对人们的控制,对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之处主要在采取的发展手段不同和造成的影响不同两方面。采取的发展手段方面,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残酷镇压其他学说,是对学术文化的巨大打击;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有利于学术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方面,秦朝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灭亡;而汉朝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牌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我们姑且把焚书坑儒看做是坑儒生,烧儒家书。这两个政策都是推充主流哲学,抑制非主流哲学。这一点上,独尊儒术做的更彻底,他不是形式上的摧毁,而是精神上的毁灭 。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手段过于激烈,这也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但要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还要看该事件产生的效果,秦始皇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

“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 ,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思想的统一刻不容缓。于是一场统一思想文化运动就开始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快了秦朝的灭亡。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但秦朝以后的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其实,秦朝“坑儒”和汉朝“尊儒”的实质是一样的,就是要统一思想。

实际上从汉朝以来,“实法名儒”就被封建统治者所施行,表面上采用儒家观点,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实际却采用法家的手段,用法家的方法统治天

下。法家强调的是权、术、势,古人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帝王术,作为驾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所以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

显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没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来得明智,恰到好处。


相关内容

  • 汉代儒学(原创)
  • 专题一 第二节 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 知识·梳理 儒 学 的 兴起 春 秋 战 国 秦 汉 孔子 创始人 系统 沉重打击 成为正统 孟子 发展 完整 荀子 改造 蔚然大宗 人数之多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一. &qu ...

  • _独尊儒术_的背后
  • "贿选总统",战后"接收大员",当代"千万县令".告无门的草根阶层. "五毒书记",不一而足.腐败问题,既有人性的贪婪,也有社会的缺 听听来自底层口耳相传的民谣吧":三千索,陷,但其终极根源在制度本身.任何社会 ...

  •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梳理]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 经济:西汉初年, ,百废待兴. 政治:社会动荡 ,需适应 的需要. 2.地位: 从 到 即位约70年的时间, 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2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春秋 2.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 ...

  • 专题3统一国家的建立
  •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选择题 1.(2014·四川乐山·15)图1是某校七年级(1)班小雨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与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是( ) 图1 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注:"BC "公元前:" ...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 二.汉代儒学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

  • 第一册历史问答题
  • 六年级历史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 ...

  • 儒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创立--春秋时期 1.时代特征:奴隶社会走向瓦解. 2.代表人物: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我国和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地位: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3.主张: (1)政治上:核心思 ...

  • 3单元改错题
  • 1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1分) (2为实现'称雄当做雄"此人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分) (3)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分)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