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三新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三新就是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下面是三新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官场的"新常态"对于我们基层人员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要对新常态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人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

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篇二: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八大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中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篇三: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三新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三新就是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下面是三新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官场的"新常态"对于我们基层人员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要对新常态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人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

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篇二: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八大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中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篇三:三新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相关内容

  •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 作者温红霞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开拓进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从2008年7月开始,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在第一阶段中 ...

  • 学习心得范文
  • 经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 ...

  • 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
  • 积极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 --参加"三新"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 "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简称"三新")大讨论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结束了,如何将其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具体行动和实际工作中去,进而推进我市 ...

  • 三新大讨论活动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总结
  • 进入8月分以来,我局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从2009年7月29日至8月13日,局党组圆满完成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近半个月来,局党组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做好动员发动工作,切实把解放思想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让教育深入人心。通过半个月的深化学习,进一步解 ...

  • 市文联"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 咸阳市“三新”主题教育活动督查组: 2月20日全市“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后,我们于2月21日召开了市文联党组会,及时传达了全市动员大会精神,研究制定了市文联贯彻意见,讨论通过了《咸阳市文联“三新”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安排意见》。2月22日,我们召开了市文联“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文联机关全体 ...

  • 三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 虎年春节收假后第一天,咸阳市国土资源局就组织本局全体干部集中进行春季培训,局领导根据市上的安排部署,首先传达了xx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咸阳市召开以"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创造新业绩,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主要内容的"三新"主题教育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会议精神 ...

  • "三新"大讨论心得:反思自我提升素质
  • 今年乃至今后我们(河南)的工作重点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而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三新"大讨论活动,更像强心剂一样,给我们农信社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直接的提升应对今后发展的软实力.如何实现思想的新解放.发展的新跨越,最终实现成功组建农商行的新崛起,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就目 ...

  • 工商局"三新活动"阶段工作总结
  •   工商局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以来,在高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学习相关文献资料,顺利地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方案下发后,工商分局党组及时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上 ...

  • "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开局,按照市委安排,市文联决定开展"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主题教育活动.我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思想上触动很大,收获如下: 近年来,市文联团结全市广大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