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是不可模仿的

狂”是不可模仿的 (2011-11-05 14:44:08)

转载

标签:

杂谈

有种说法:二十不狂是庸人,三十犹狂是妄人。这句话颇有深意,少时若被规则拘束,就会思想拘泥、格局打不开。等年岁渐长较多接触社会后,就该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如果还一味膨胀,说明你没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便是妄谬了。言辞之下,说明了个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冲突、磨合、互补关系。这样的冲突,世代难了,狂,就成为永恒的话题。有关“狂”的历史记述,有种种可爱、可笑、可敬、可悲、可叹的复杂情感与世道人心在里面。

蒲松龄应该是把狂理解到极致的第一人。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个秀才,家徒四壁,但以狂著称,且饮酒功夫一流。县令闻之,用其所长,找来专门陪酒。一次席间有言语唐突,县令怒,威胁道:“你不知道有灭门县令之说吗?”秀才从容答:“生员无门可灭。”真真无产阶级,无所畏惧!

“关上城门,只此一个”,徐渭徐文长是史上最有资格狂的第一人,只是这狂来得太苦难,非一般人玩得起。徐渭在胡府做幕客时,深受器重,胡宗宪位高权重,为人严厉,人在其前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只有徐渭,头戴破巾,身穿破衣,昂首阔步,自来自去。据说,一次幕府深夜有要事相商,急等徐渭,他却早醉倒在外面,胡宗宪不但不怪,还赞赏一句“名士当如斯”一笑了之。后胡宗宪萧山大捷,下令取倭寇心下酒,又对着20多颗匪首头颅狂饮,左右皆失色,只有徐渭谈笑自若,把酒助兴。你看徐渭的画与书法,笔笔如操刀,却又凛冽酣畅,把禅的心性狂次与人生审美融二为一,达到化境,将中国的文人画推向了顶峰。

徐渭的苦,也是天下第一,徐为人敏感猜疑,加上早年家庭变故,才高困顿,后来又受胡宗宪案牵连下大狱,精神上的痛愈演愈烈,竟使他在狱中发狂自杀。徐渭的自杀极其惨烈,据其事后叙述,当时似有鬼神附体,他将钉子塞入左耳,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痛。还用斧子砍头,把头骨都砍裂了;用利锥把肾囊刺碎。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章太炎应该是为狂编出一套“学说”的第一人。章太炎出狱后远走日本,东京留学生开会欢迎他。章在欢迎会上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说。

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章疯子”由此有据。

民国时期,是文化狂人尽出的时代,这便给民国动荡的画轴上平添了一抹血性。北伐胜利时,傅斯年等在蔡元培家吃饭,酒醉,傅斯年口出狂言: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统统要“郡县之”。蔡元培幽了他一默:“这除非你作大将。”郭沫若和郁达夫编辑《创造》季刊时,销路不好,书店老板待之冷淡,两人很伤感,就跑到街上喝酒,连饮三家酒馆,都没能大醉。郁达夫突然冲向街中间,向着一辆飞来的汽车,以手指作射击状,大呼:“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本家。”

民国时期的文人,没有最狂只有更狂。曾做过孙中山秘书、且被蒋介石捧为国宝的刘文典更是狂得生猛。刘任安徽大学校长时,因为学运之事,当面骂蒋是新军阀,盛怒的蒋扇了刘一耳光,而刘文典更不示弱,马上回敬蒋一个飞脚,踢中蒋的蛋蛋,疼的蒋介石差点没趴下,但刘文典只被拘了七天。从这点看蒋对文人还是十分客气的。

刘文典自称是庄子的知音,认为这世上只有两个半人真正懂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就是他自己,剩下半个是谁他没说。如此狂傲的刘文典,对陈寅恪却敬重有加,曾对人说他对陈寅恪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刘看不起搞文学的,认为文学不算学问。在重庆跑空袭时,有一次刘文典看见沈从文从身边跑过,顿时火起,冲着沈从文大喊:“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在沈从文评教授声称:“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该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他四毛钱。沈从文都是教授,那我是什么?我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呵呵。

就是这个猖介的刘文典,却在建国50年代的大批判中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自毁声誉,诋毁自己。不仅向旧识、学生、同仁低头,而且向政府低头,并承认“与女艺人周旋”及“一肚子黄色东西”等莫须有罪状。即便这样,仍没有得到社会和热血青年们的宽大,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一批再批,最终因患肺癌而突发脑溢血死亡。这位连蒋介石都敢骂的民国狂人,终究没有扛过毛燃起的时代烈火。不知他在弥留之际是否意识到,当年正是蒋介石的宽容,才成就了他的恃才傲物。而他所选择的新社会,给予他的只有毁灭。

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狂士”“狂生”之类。“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知识阶层的一种亚文化,一种官场文化外的精神逃逸所。士即知识分子,有知识就可以狂一点。但在社会的底层阶层中,狂基本是个贬义词。如果有人个性张扬,快意恩仇,事做得漂亮,不叫狂,冠之以“侠”。

即使思想有点保守主义色彩的孔老夫子,对狂也有相当的理解和宽容。《论语》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所谓狂,指一种狂傲张扬的人生态度,一种入世的态度;所谓狷,指一种耿介不合群的人生态度,一种避世或出世的态度。狂、狷之间有共性,都是取个性第一的立场。但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前者采取了张扬之态,后者采取了自守之势。

孔子生于乱世,对礼崩乐坏很是痛苦。因此他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有规矩点,能有人出来为世立则,协调万事万物。他的最高人格理想是中庸,即一种具有协调的品格和能力。孔子最不喜欢的品格是乡愿,一种趋炎附势与媚俗的品格,称之为德之贼。在无法做到中庸时,孔子宁肯选择狂狷,甚至视之为第二人格: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至于说到学禅人的狂,“狂者胸次,赤手搏龙蛇”,则是游戏三昧,自有一种人生审美底色在其中,正所谓“禅师的脾气大,法师的架子大”,却是俗世的眼光不能看穿的了。

当今中国也是狂人辈出,但对当代的狂与狂人,我有几点告诫:“狂”是不可模仿的。狂,只有作为原生态才可能有价值,模仿者一般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社会对“狂”要有较大的宽容度,因为这可能是社会突破既有格局的生机所在。其次,“狂”最好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要出现举世若狂的局面。因为,举世若狂的危险性和灾难性太大,如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举世若狂之时,对常规的坚守,就成为拯救内心的稀有品格了

狂”是不可模仿的 (2011-11-05 14:44:08)

转载

标签:

杂谈

有种说法:二十不狂是庸人,三十犹狂是妄人。这句话颇有深意,少时若被规则拘束,就会思想拘泥、格局打不开。等年岁渐长较多接触社会后,就该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如果还一味膨胀,说明你没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便是妄谬了。言辞之下,说明了个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冲突、磨合、互补关系。这样的冲突,世代难了,狂,就成为永恒的话题。有关“狂”的历史记述,有种种可爱、可笑、可敬、可悲、可叹的复杂情感与世道人心在里面。

蒲松龄应该是把狂理解到极致的第一人。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一个秀才,家徒四壁,但以狂著称,且饮酒功夫一流。县令闻之,用其所长,找来专门陪酒。一次席间有言语唐突,县令怒,威胁道:“你不知道有灭门县令之说吗?”秀才从容答:“生员无门可灭。”真真无产阶级,无所畏惧!

“关上城门,只此一个”,徐渭徐文长是史上最有资格狂的第一人,只是这狂来得太苦难,非一般人玩得起。徐渭在胡府做幕客时,深受器重,胡宗宪位高权重,为人严厉,人在其前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只有徐渭,头戴破巾,身穿破衣,昂首阔步,自来自去。据说,一次幕府深夜有要事相商,急等徐渭,他却早醉倒在外面,胡宗宪不但不怪,还赞赏一句“名士当如斯”一笑了之。后胡宗宪萧山大捷,下令取倭寇心下酒,又对着20多颗匪首头颅狂饮,左右皆失色,只有徐渭谈笑自若,把酒助兴。你看徐渭的画与书法,笔笔如操刀,却又凛冽酣畅,把禅的心性狂次与人生审美融二为一,达到化境,将中国的文人画推向了顶峰。

徐渭的苦,也是天下第一,徐为人敏感猜疑,加上早年家庭变故,才高困顿,后来又受胡宗宪案牵连下大狱,精神上的痛愈演愈烈,竟使他在狱中发狂自杀。徐渭的自杀极其惨烈,据其事后叙述,当时似有鬼神附体,他将钉子塞入左耳,然后用头撞地,把铁钉撞入耳内,丝毫不觉痛。还用斧子砍头,把头骨都砍裂了;用利锥把肾囊刺碎。这些残酷极端的自杀方式,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章太炎应该是为狂编出一套“学说”的第一人。章太炎出狱后远走日本,东京留学生开会欢迎他。章在欢迎会上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说。

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章疯子”由此有据。

民国时期,是文化狂人尽出的时代,这便给民国动荡的画轴上平添了一抹血性。北伐胜利时,傅斯年等在蔡元培家吃饭,酒醉,傅斯年口出狂言: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统统要“郡县之”。蔡元培幽了他一默:“这除非你作大将。”郭沫若和郁达夫编辑《创造》季刊时,销路不好,书店老板待之冷淡,两人很伤感,就跑到街上喝酒,连饮三家酒馆,都没能大醉。郁达夫突然冲向街中间,向着一辆飞来的汽车,以手指作射击状,大呼:“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本家。”

民国时期的文人,没有最狂只有更狂。曾做过孙中山秘书、且被蒋介石捧为国宝的刘文典更是狂得生猛。刘任安徽大学校长时,因为学运之事,当面骂蒋是新军阀,盛怒的蒋扇了刘一耳光,而刘文典更不示弱,马上回敬蒋一个飞脚,踢中蒋的蛋蛋,疼的蒋介石差点没趴下,但刘文典只被拘了七天。从这点看蒋对文人还是十分客气的。

刘文典自称是庄子的知音,认为这世上只有两个半人真正懂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就是他自己,剩下半个是谁他没说。如此狂傲的刘文典,对陈寅恪却敬重有加,曾对人说他对陈寅恪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而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刘看不起搞文学的,认为文学不算学问。在重庆跑空袭时,有一次刘文典看见沈从文从身边跑过,顿时火起,冲着沈从文大喊:“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在沈从文评教授声称:“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该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他四毛钱。沈从文都是教授,那我是什么?我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呵呵。

就是这个猖介的刘文典,却在建国50年代的大批判中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自毁声誉,诋毁自己。不仅向旧识、学生、同仁低头,而且向政府低头,并承认“与女艺人周旋”及“一肚子黄色东西”等莫须有罪状。即便这样,仍没有得到社会和热血青年们的宽大,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一批再批,最终因患肺癌而突发脑溢血死亡。这位连蒋介石都敢骂的民国狂人,终究没有扛过毛燃起的时代烈火。不知他在弥留之际是否意识到,当年正是蒋介石的宽容,才成就了他的恃才傲物。而他所选择的新社会,给予他的只有毁灭。

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狂士”“狂生”之类。“狂”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知识阶层的一种亚文化,一种官场文化外的精神逃逸所。士即知识分子,有知识就可以狂一点。但在社会的底层阶层中,狂基本是个贬义词。如果有人个性张扬,快意恩仇,事做得漂亮,不叫狂,冠之以“侠”。

即使思想有点保守主义色彩的孔老夫子,对狂也有相当的理解和宽容。《论语》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所谓狂,指一种狂傲张扬的人生态度,一种入世的态度;所谓狷,指一种耿介不合群的人生态度,一种避世或出世的态度。狂、狷之间有共性,都是取个性第一的立场。但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前者采取了张扬之态,后者采取了自守之势。

孔子生于乱世,对礼崩乐坏很是痛苦。因此他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有规矩点,能有人出来为世立则,协调万事万物。他的最高人格理想是中庸,即一种具有协调的品格和能力。孔子最不喜欢的品格是乡愿,一种趋炎附势与媚俗的品格,称之为德之贼。在无法做到中庸时,孔子宁肯选择狂狷,甚至视之为第二人格: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至于说到学禅人的狂,“狂者胸次,赤手搏龙蛇”,则是游戏三昧,自有一种人生审美底色在其中,正所谓“禅师的脾气大,法师的架子大”,却是俗世的眼光不能看穿的了。

当今中国也是狂人辈出,但对当代的狂与狂人,我有几点告诫:“狂”是不可模仿的。狂,只有作为原生态才可能有价值,模仿者一般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社会对“狂”要有较大的宽容度,因为这可能是社会突破既有格局的生机所在。其次,“狂”最好是少数人的专利,不要出现举世若狂的局面。因为,举世若狂的危险性和灾难性太大,如希特勒时代的德国。举世若狂之时,对常规的坚守,就成为拯救内心的稀有品格了


相关内容

  • 关于"山寨文化"的反思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关于"山寨文化"的反思 刘瑞生 山寨文化现象已影响到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自然也引起了国内的多方关注.热议中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比较确定,山寨文化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基本内涵是"低成本模仿":分歧也很鲜明,在于如何定性"非 ...

  • 西方美术史
  • 艺术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 11级师范班 贺建勇 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我 认为不全对,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模仿实物的,很多现代的抽象派艺术都不是在描绘实体,而更多的是一种理念,那么这样看的话,艺术是否有可能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理念而变得更完美 ...

  • [昆虫的拟态]阅读答案
  • 昆虫的拟态 为了获得生存的机会,各种形态的昆虫伪装成自然界里的万物,隐蔽自己,吓跑敌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这就是昆虫的拟态. 自然界里昆虫的拟态类型很多,主要有贝茨氏拟态和米勒式拟态以及进攻性拟态等几种类型. 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在研究蝴蝶时提出的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 ...

  • 怎么教小学生模仿作文
  • 怎么教小学生模仿作文 [摘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模仿写作是基石,是学生学会作文的必由之路.教师引导得当,可使学生今后作文文思敏捷,写作兴趣浓厚.否则,就会使今后作文走向死胡同."模仿"是小学生学作文一种起步的手段,"创新"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 ...

  • 作文从模仿开始
  • 作文从模仿开始 何湘君 (宁波鄞州古林镇中学,浙江宁波鄞州,315177) 摘 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该写什么,不知该怎么写.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 ...

  • 浅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 浅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赵全会 200410650 一.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标志 艺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人类的生活史要远远早于文明史,历史学一般的将文字.青铜器.城市作为判断文明的要素,那么在距今七千年前,苏美尔人率先达到了文明的标准,第一个在全世界跨入文明的门槛,七千年前,生活西亚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 ...

  • 我是如何学好英语的--演讲稿
  • 英语学习六原则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这一次 ...

  • 提高干部写作水平的三个阶段
  • 许多基层干部感叹:在履行职责时,最烦恼的莫过于动笔完成高质量的各种文书材料,面对使命急需,快速拟写岗位文书更觉得力不从心。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干部的岗位文书写作水平?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模仿入手,把握三个基本阶段,是快速提高军队干部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下面就以基层军队干部为例来说明。   一、起步阶 ...

  • 腾讯电子商务战略
  • 3Q 大战之后说腾讯的企业发展战略 3Q 大战,目前看,腾讯可以说基本控盘,但代价也相当不菲.在国内互联网继续被标以"公敌"色彩,腾讯已坚持数年的"模仿"战略也频遭业内诟病. 被诟病的"模仿"战略 坊间有一句话调侃腾讯的"模仿&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