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与新探索医学与哲学
机体蛋白质复杂性与植物药复方的统一 马路 摘要:植物药复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手段。药物是通过蛋白质起作用的。蛋白质复杂多样的功能与其时空的复杂演变密切相关,复方如何对蛋白质时空产生影响、如何对其结构与功能发生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深入研 究可能发现新的生命现象。为阐明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植物药的创新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物在国 际上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来自90种植物的119种化合物已 成为一些国家常用药物【1]。中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将多种 植物药组成复方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疗效是公认的。因而开展 复方植物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药物信息通过蛋白质而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最近20年中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 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表达产物 蛋白质来完成的,而蛋白质具有相对独立的修饰、转运和相互作 用的能力、具有对外界因素反应的协调能力。有其自身的活动规 律。基因表达与相应的蛋白表达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基因表达 的部位与相应蛋白执行功能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并且mRNA在 转录后可生成不同的蛋白质[2]。只有直接研究蛋白质在特定条 件下的表达情况,深入了解蛋白质的表达、分布、加工修饰及相 互作用等信息,探讨蛋白质在质量、功能、相互作用和关联网络 的整体性、时控性和调控性,从而揭示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生命现象。 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主要发生在蛋白质水平,药物信息是通 过蛋白质而发挥作用的。研究表明,只有约2%的疾病仅与基 因序列有关,98%的疾病与蛋白质的表达有关1。许多药物或 者作用于蛋白质,或者其本身便是蛋白质,药物信息通过酶、受 体等蛋白质起作用。因此选择和验证蛋白质靶点、研究影响疾 病和药物治疗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代医学模式与植物药复方的统
一 疾病的危险因素常共同存在,每一危险因素都应视为整个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心血管内科 北京 100048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 60 危险因素谱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高血压的长期降压治疗对 预防脑卒中发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降低40%),但对冠心病发 作的预防效果却低于预期的目标(仅降低14%),其可能原因是 降压药物对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有不良的作用。因此应该进 行多因素干预。对冠心病的治疗,强调综合运用降脂、抗血小 板、8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 抗剂及硝酸酯类进行多靶点的干预。对于抗血小板的治疗, CURE研究表明:联合运用抑制环氧化酶的阿司匹林及ADP受 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更加有效。近年来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 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混合性药物”(hybrid 嗪)、海捷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已大量运用于临床。多因素长期干预与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已在医学界占主导 地位。 综合治疗模式实质上是由机体生理机能和疾病发展规律所 决定的。不同病因、不同环境因素对机体蛋白质的影响不同、作 用于机体蛋白质的种类也可能不同。不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 改变就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一证侯。复方植物药 的作用机制正是一个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过程。 植物药成分复杂,单味药材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是单昧药 材按照特定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的组合。构建 这个复杂系统的组方原则就是针对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证侯 系统中的各个关键网点遣药组方。 3治疗效应是复方植物药的复杂性与机体蛋白质的复杂性的 统一 蛋白质是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过程的中心,蛋白质结构上 的细微差别就可能导致其功能的不同。通过蛋白质表达谱和表 达产物的差比性分析,可以揭示证候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水平调控规律„。从而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蛋白质。揭示复方植物药作用的关键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也就能发现复方 中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协同关系。实现复方化学成分的优 化组合,从而可能清晰地阐述植物药复方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 植物药复方是一种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称得上“天然组合化学库。一个由4味~5味植物药组成的复方。就可能含有300种~500种化学成分。
植物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决定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对蛋白质作用的多样性。如对丹参、三七、人参等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有:离子通道(Ca“、K+、Na+)、肾上腺素a、B受体、自由 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3羟一3 甲一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EDRF)等。在体外、
动物及人体的实验中显示姜黄的抗炎涉及 到一系列与炎症有关的蛋白质包括酶、及炎症分子等[6]。植物 药复方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复杂的蛋白质产生影响.治疗效 应是植物药复方作用于复杂蛋白质在机体达成统一的实现。
蛋白质与中草药相互作用在二者统一中的关键地位 在临床运用植物药复方的实践中。中草药与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在二者统一中起着关键地位。一方面, 复方进入机体,引起机体蛋白质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研究表 明:补虚益气的复方作用机体的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蛋白质, 可使其在体内水平发生相应变化.并影响其相关的级联反 应[7_8]。另一方面,机体蛋白质与药物作用后,使其最终产生特 定的治疗效应。有研究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激活, 可使得四逆汤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凹]。核因子一gB(NF一赶;) P65蛋白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与四逆汤作用后,发生转位,且 蛋白表达增强[1„。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中, TNF—a、IL一6等炎症因子在体内的水平升高。在与这些蛋白 质的相互作用下,四逆汤却又表现出抑制炎症、有效改善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防治 MODS的功效[1“。综上所述,蛋白质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在二 者统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二者达到统一,才能针对不 同的病理状况,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复杂蛋白质的研究与复方植物药研究的统一是全面了解组 方规律的基础 研究蛋白质复杂结构与功能的一个切人点是研究蛋白质的 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能快速克隆编码与某一蛋白作用的 配体蛋白的基因,可以直接获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的基因,从而发现新的未知基因,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 互作用的有力工具【12.”]。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向双杂交 系统、三杂交系统等技术,大大加速了此领域的研究。 1994年澳大利亚的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 组(proteome)的概念,指细胞、组织或机体在特定时间和宅间所 表达的所有蛋白质[1“。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一套在蛋白质水平大 规模研究基因功能的有用工具[1“。研究领域涉及规模化的蛋白 质微量鉴定和其翻译后修饰分析,“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以及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为选择和验证蛋白质靶点、描 述影响疾病和药物治疗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提供了方法【l“。通过 比较正常细胞与病态细胞及药物处理后病态细胞内蛋白质表达 的差异。研究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结构类似物的作用,发 现药物的潜在作用、并可能找到有效药物或药物靶点。涉及的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8月第31卷第8期总第41l期 相关技术包括样品的处理技术、双向电泳分离技术、蛋白质分析 技术如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序列测定、N末端及C末端测定、胶 团以及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技术[181“。蛋白质芯片利用 蛋白质微型方阵可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与小分子作用的研 究[203。非变性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 用.分析蛋白质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特性,寻找潜在的疾病 靶点,以及与之结合的药物蛋白质。还可提供药物活性与蛋白 表达变化的相关性EzIJ。 植物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研究解决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和药效活性的相关性,由于植物药复方的复杂性,确定其中的 有效成分相当困难。以蛋白质表达为指标,以蛋白质调控改变 和功能修饰为研究方向。对植物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作用靶 点识别的大量结果。进行系统化分析和整理。建立植物药有效部 位或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识别体系,有助于植物药材或制剂中 有效化学成分的发现【2“。指纹图谱是研究植物药物质基础和 作用机制的一种研究体系。植物药指纹图谱包括化学成分相关 的色谱、光谱、基因组学指纹图谱、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和植物 药材DNA指纹图谱。指纹图谱能较完整地表征植物药复杂的 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各种药理活性和药效作用(包括临 床疗效)。比较不同蛋白质组指纹图谱体现的不同药效结果,就 可确定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的最佳组合方式。只有把复 杂蛋白质的研究与复方植物药的研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 正确认识中医复方的组方规律。 6结论 总之,对蛋白质复杂性和植物药复方的相关研究可能发现 一些新的生命现象,对人类重要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蛋白 质及其复合体系,开展蛋白质谱、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研究, 发现与鉴定一批新的与人类重要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 白质,对复杂的植物药复方与复杂的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可为阐 明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复方植物药的创新研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
从医职业压力抑制医生聪颖性的发展:从医前,人的聪颖 性得益于先天特质和后天培养。聪颖性强。体现新医师丰富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充满热情和求知欲;这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 结果,也
是个人勤奋学习实践的结果。任何事业的创新发展离不 开人的聪颖性,医学也如此。但研究发现,随着从医生涯延长,职 称提高,医师的聪颖性却呈下降。究其原因,从医压力,包括社会 压力、医患关系紧张、职业要求以及管理机制等,使得医生从医行 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医生的创新实践的热情被抑制, 医学伦理学的协调作用不足,病者要求医学的严谨稳重与提高 发展能两不误、两促进,这矛盾的解决待有关部门,甚至全社会关 心重视,依法解决。
过度紧张忧虑的心理可导致消极厌倦的工作情绪:紧张 的医患关系和复杂的医疗规范使得医师行医忧虑性提高,聪颖 性减低,保守性的医疗行为产生。有研究显示,随着职称的逐步 提高,医生原有激情和梦想逐步消退,高压力下消极、畏难、厌倦 等情绪滋生,步入所谓“职业危险期”[“。随着医师职业生涯发 展,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的医疗实践造就了职业医生沉稳、果断、 缜密等优秀的职业人格素质,但当前紧张医患关系和各种法律 条条,也使医师在心理人格上发生一定的扭曲。目前我国医生是 工作倦怠的高危群体之一,应引起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建立现代医师心理人格模型,有助于医院对医师的招聘考 核和继续教育 心理人格是职业人格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 转变以及人民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准入标准就 不应单凭一纸医学文凭,社会应该选择那些既有高超医疗技术, 又有适合从事医疗职业的心理特质及高尚道德人格的人来当医 生,以确保高素质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满足广大群众的 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探索现代医师心理人格特点及测评模型, 具有现实的、伦理学的意义。本研究所建立的现代医师的心理人 格数学模型,判别准确率达80%以上,个体测得Z值越小,越有 现代医师心理潜质,本判别模型方法既可用于医院在招聘新医 师中的心理特质的测试,又可用于日常的医师心理素质的考核。
训练样本量相对不足,可影响所建模型的判别准确率 利用所得数学模型测评新人行者的职业心理人格,是一种思 路创新,具有一定的方法学价值。本研究限于样本量的相对不足, 尤其是训练样本,对其所建模型判别的准确性及其医师心理人格 特征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影响,这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新思维与新探索医学与哲学
机体蛋白质复杂性与植物药复方的统一 马路 摘要:植物药复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主要手段。药物是通过蛋白质起作用的。蛋白质复杂多样的功能与其时空的复杂演变密切相关,复方如何对蛋白质时空产生影响、如何对其结构与功能发生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深入研 究可能发现新的生命现象。为阐明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植物药的创新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物在国 际上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来自90种植物的119种化合物已 成为一些国家常用药物【1]。中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将多种 植物药组成复方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疗效是公认的。因而开展 复方植物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药物信息通过蛋白质而起作用 分子生物学在最近20年中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 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表达产物 蛋白质来完成的,而蛋白质具有相对独立的修饰、转运和相互作 用的能力、具有对外界因素反应的协调能力。有其自身的活动规 律。基因表达与相应的蛋白表达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基因表达 的部位与相应蛋白执行功能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并且mRNA在 转录后可生成不同的蛋白质[2]。只有直接研究蛋白质在特定条 件下的表达情况,深入了解蛋白质的表达、分布、加工修饰及相 互作用等信息,探讨蛋白质在质量、功能、相互作用和关联网络 的整体性、时控性和调控性,从而揭示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种生命现象。 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主要发生在蛋白质水平,药物信息是通 过蛋白质而发挥作用的。研究表明,只有约2%的疾病仅与基 因序列有关,98%的疾病与蛋白质的表达有关1。许多药物或 者作用于蛋白质,或者其本身便是蛋白质,药物信息通过酶、受 体等蛋白质起作用。因此选择和验证蛋白质靶点、研究影响疾 病和药物治疗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代医学模式与植物药复方的统
一 疾病的危险因素常共同存在,每一危险因素都应视为整个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心血管内科 北京 100048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 60 危险因素谱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高血压的长期降压治疗对 预防脑卒中发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降低40%),但对冠心病发 作的预防效果却低于预期的目标(仅降低14%),其可能原因是 降压药物对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有不良的作用。因此应该进 行多因素干预。对冠心病的治疗,强调综合运用降脂、抗血小 板、8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 抗剂及硝酸酯类进行多靶点的干预。对于抗血小板的治疗, CURE研究表明:联合运用抑制环氧化酶的阿司匹林及ADP受 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更加有效。近年来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 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混合性药物”(hybrid 嗪)、海捷亚(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已大量运用于临床。多因素长期干预与多靶点综合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已在医学界占主导 地位。 综合治疗模式实质上是由机体生理机能和疾病发展规律所 决定的。不同病因、不同环境因素对机体蛋白质的影响不同、作 用于机体蛋白质的种类也可能不同。不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 改变就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一证侯。复方植物药 的作用机制正是一个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过程。 植物药成分复杂,单味药材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复方是单昧药 材按照特定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多个化学分子库的组合。构建 这个复杂系统的组方原则就是针对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证侯 系统中的各个关键网点遣药组方。 3治疗效应是复方植物药的复杂性与机体蛋白质的复杂性的 统一 蛋白质是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过程的中心,蛋白质结构上 的细微差别就可能导致其功能的不同。通过蛋白质表达谱和表 达产物的差比性分析,可以揭示证候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水平调控规律„。从而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蛋白质。揭示复方植物药作用的关键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也就能发现复方 中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协同关系。实现复方化学成分的优 化组合,从而可能清晰地阐述植物药复方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 植物药复方是一种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称得上“天然组合化学库。一个由4味~5味植物药组成的复方。就可能含有300种~500种化学成分。
植物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决定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对蛋白质作用的多样性。如对丹参、三七、人参等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有:离子通道(Ca“、K+、Na+)、肾上腺素a、B受体、自由 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3羟一3 甲一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EDRF)等。在体外、
动物及人体的实验中显示姜黄的抗炎涉及 到一系列与炎症有关的蛋白质包括酶、及炎症分子等[6]。植物 药复方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复杂的蛋白质产生影响.治疗效 应是植物药复方作用于复杂蛋白质在机体达成统一的实现。
蛋白质与中草药相互作用在二者统一中的关键地位 在临床运用植物药复方的实践中。中草药与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在二者统一中起着关键地位。一方面, 复方进入机体,引起机体蛋白质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研究表 明:补虚益气的复方作用机体的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蛋白质, 可使其在体内水平发生相应变化.并影响其相关的级联反 应[7_8]。另一方面,机体蛋白质与药物作用后,使其最终产生特 定的治疗效应。有研究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激活, 可使得四逆汤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凹]。核因子一gB(NF一赶;) P65蛋白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与四逆汤作用后,发生转位,且 蛋白表达增强[1„。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中, TNF—a、IL一6等炎症因子在体内的水平升高。在与这些蛋白 质的相互作用下,四逆汤却又表现出抑制炎症、有效改善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防治 MODS的功效[1“。综上所述,蛋白质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在二 者统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二者达到统一,才能针对不 同的病理状况,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复杂蛋白质的研究与复方植物药研究的统一是全面了解组 方规律的基础 研究蛋白质复杂结构与功能的一个切人点是研究蛋白质的 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能快速克隆编码与某一蛋白作用的 配体蛋白的基因,可以直接获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的基因,从而发现新的未知基因,是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 互作用的有力工具【12.”]。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向双杂交 系统、三杂交系统等技术,大大加速了此领域的研究。 1994年澳大利亚的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 组(proteome)的概念,指细胞、组织或机体在特定时间和宅间所 表达的所有蛋白质[1“。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一套在蛋白质水平大 规模研究基因功能的有用工具[1“。研究领域涉及规模化的蛋白 质微量鉴定和其翻译后修饰分析,“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以及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为选择和验证蛋白质靶点、描 述影响疾病和药物治疗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提供了方法【l“。通过 比较正常细胞与病态细胞及药物处理后病态细胞内蛋白质表达 的差异。研究药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结构类似物的作用,发 现药物的潜在作用、并可能找到有效药物或药物靶点。涉及的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8月第31卷第8期总第41l期 相关技术包括样品的处理技术、双向电泳分离技术、蛋白质分析 技术如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序列测定、N末端及C末端测定、胶 团以及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技术[181“。蛋白质芯片利用 蛋白质微型方阵可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及与小分子作用的研 究[203。非变性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 用.分析蛋白质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特性,寻找潜在的疾病 靶点,以及与之结合的药物蛋白质。还可提供药物活性与蛋白 表达变化的相关性EzIJ。 植物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研究解决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和药效活性的相关性,由于植物药复方的复杂性,确定其中的 有效成分相当困难。以蛋白质表达为指标,以蛋白质调控改变 和功能修饰为研究方向。对植物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作用靶 点识别的大量结果。进行系统化分析和整理。建立植物药有效部 位或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识别体系,有助于植物药材或制剂中 有效化学成分的发现【2“。指纹图谱是研究植物药物质基础和 作用机制的一种研究体系。植物药指纹图谱包括化学成分相关 的色谱、光谱、基因组学指纹图谱、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和植物 药材DNA指纹图谱。指纹图谱能较完整地表征植物药复杂的 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各种药理活性和药效作用(包括临 床疗效)。比较不同蛋白质组指纹图谱体现的不同药效结果,就 可确定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的最佳组合方式。只有把复 杂蛋白质的研究与复方植物药的研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 正确认识中医复方的组方规律。 6结论 总之,对蛋白质复杂性和植物药复方的相关研究可能发现 一些新的生命现象,对人类重要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蛋白 质及其复合体系,开展蛋白质谱、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系统研究, 发现与鉴定一批新的与人类重要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 白质,对复杂的植物药复方与复杂的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可为阐 明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复方植物药的创新研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
从医职业压力抑制医生聪颖性的发展:从医前,人的聪颖 性得益于先天特质和后天培养。聪颖性强。体现新医师丰富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充满热情和求知欲;这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 结果,也
是个人勤奋学习实践的结果。任何事业的创新发展离不 开人的聪颖性,医学也如此。但研究发现,随着从医生涯延长,职 称提高,医师的聪颖性却呈下降。究其原因,从医压力,包括社会 压力、医患关系紧张、职业要求以及管理机制等,使得医生从医行 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医生的创新实践的热情被抑制, 医学伦理学的协调作用不足,病者要求医学的严谨稳重与提高 发展能两不误、两促进,这矛盾的解决待有关部门,甚至全社会关 心重视,依法解决。
过度紧张忧虑的心理可导致消极厌倦的工作情绪:紧张 的医患关系和复杂的医疗规范使得医师行医忧虑性提高,聪颖 性减低,保守性的医疗行为产生。有研究显示,随着职称的逐步 提高,医生原有激情和梦想逐步消退,高压力下消极、畏难、厌倦 等情绪滋生,步入所谓“职业危险期”[“。随着医师职业生涯发 展,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的医疗实践造就了职业医生沉稳、果断、 缜密等优秀的职业人格素质,但当前紧张医患关系和各种法律 条条,也使医师在心理人格上发生一定的扭曲。目前我国医生是 工作倦怠的高危群体之一,应引起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
建立现代医师心理人格模型,有助于医院对医师的招聘考 核和继续教育 心理人格是职业人格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进步、医学模式 转变以及人民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准入标准就 不应单凭一纸医学文凭,社会应该选择那些既有高超医疗技术, 又有适合从事医疗职业的心理特质及高尚道德人格的人来当医 生,以确保高素质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的提供.满足广大群众的 健康服务需求。因此,探索现代医师心理人格特点及测评模型, 具有现实的、伦理学的意义。本研究所建立的现代医师的心理人 格数学模型,判别准确率达80%以上,个体测得Z值越小,越有 现代医师心理潜质,本判别模型方法既可用于医院在招聘新医 师中的心理特质的测试,又可用于日常的医师心理素质的考核。
训练样本量相对不足,可影响所建模型的判别准确率 利用所得数学模型测评新人行者的职业心理人格,是一种思 路创新,具有一定的方法学价值。本研究限于样本量的相对不足, 尤其是训练样本,对其所建模型判别的准确性及其医师心理人格 特征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影响,这需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