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材分析:这是本册教材中惟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 , 是在上一 册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 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学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 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 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 的对比与和谐具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是为了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 打下基础。 本课由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认识及用对比色与和谐色作画两课共 同组成。前一课让学生初步感知对比色和和谐色,并且完成简单的作 业包的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 通过观察和体验捕捉自然界和生 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 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 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 识。 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及绘画创 作。 情感目标: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 兴趣。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下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 与和谐色,并动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 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比色和和谐色的运用,能较好的运用三组强烈 的对比色来设计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回顾 师: “说说三原色和三间色: ” 师生共同小结:三原色是大红、柠檬黄、普蓝,三间色是绿、橙、 紫,并且,三间色随着比例的不同出来的色彩的相貌也不同!三原色 和三间色只是我们在认识色彩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的色彩蕴含 着很深的奥妙 2,介绍莫奈 师:认识他吗?介绍莫奈的简单情况 欣赏两幅莫奈的画! “法国卢昂大教堂” 师: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两幅作品是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表现的大教堂,物体 在光照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3,色彩的产生 师:你知道色彩是怎么产生的吗?小结:光照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出来而形成色彩! 让我们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一下色彩的奥妙吧! 4,欣赏、小结得出第一组对比色 欣赏大自然中的景色(是有选择性的一些和谐和对比的风景) 说一说哪一幅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师:当学生说到红和绿这一组的时候,出示色相盘,找一找色相 盘上的红和绿分别在什么位置? 再出示图片什么感觉? 师:小结“像这样在色相盘距离较远,配用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对 比性强,醒目的两种色叫对比色!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 劲活跃的色彩 1
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 板书:对比 师:那红的周围是哪些色?绿的周围呢? 这些距离较近的色彩表现出来的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 像这样的距离较近,画面感觉很和协,叫和谐! 板书:和谐 5,小结并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二):新授:理解第一组绿和红的对比色 1,从大师的作品中体验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红色中的和谐》 《向日葵》 师: 说说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红色中的和谐你找到了吗?向日 葵的暖暖的和谐色, 跳动的笔触表达了凡高心中的纯静和对生活的美 好向往。 2,感受中国的传统的脸谱 师:给你什么感觉?你能从这张脸上看出什么!? 3,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感受绿和红的对比与和谐 4,儿童手表设计来感受绿和红的对比与和谐 师:你喜欢哪一块手表?为什么?如果你买你会买哪一块? 师:要是我一起都要 小结:因为不管是对比色的运用和和谐色的应用,都是那么美:讲解第二组对比和谐色橙和蓝 1,苏宁的简介(口述) 苏宁电器 1990 年创立于江苏南京 ( 苏是江苏的简称,宁是南 京的简称),是中国 3C (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 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 “全国 15 家大型商业企业集 团 ”之一。截至 2009 年,苏宁电器在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300 多个城市拥有 1000 家连锁店,80 多个物流配送中心、 2000 多个售后网点,经营面积 500 万平米,员工 12 万名,年销 售规模突破 1000 亿元。品牌价值 455.38 亿元,蝉联中国商业连 锁第一品牌。名列中国上规模民企前三,中国企业 500 强第 54 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 50 强、《福布斯》全球 2000 大企 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小结:苏宁公司的成功有很多秘诀,但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 为跟苏宁的宣传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就从它的门头的设计上看,就很 有创意!那它的创意在哪里呢? 2,欣赏苏宁电器的宣传牌头,你看现它的创意了吗? 生说说:字很显目 小结:它们也是一组对比色!橙和蓝 让我们在色相盘上找一找!这两种色距离也是比较远的! 小结:橙的字在蓝色的底子上非常醒目!这也是一组对比色! 在色相盘上找一找它们的旁边是哪些色?配在一起什么感觉 呢? 生:说一说刚才大自然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3,理解这一组对比和谐色 (! ) ,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 ,传统的动画形像唐老鸭的高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手表和饮料瓶的设计
(三) :学习第三组对比和谐色黄和紫 1,从书上的一只书包引入教学 师:这只书包的设计你觉得怎么样?说一说! 小结: 这只书包上的小面积的黄色条纹, 让这只书包更显有精神! 2,欣赏: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
四:作业
1, 要求:将作业品上的两只没色的白包设计上图案再用对比和 和谐和的色彩,涂一下!一只对比,一只和谐!只要对对跟和谐!
2
2, 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评价
1,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2, 包的设计作品展
3,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只,说说理由发最佳设计奖
第二课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 3
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 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三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
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
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4
教学反思:
第四课 纸卷魔术
教材分析
1.《纸卷魔术》是小学美术四年级第八册教材中的内容。教学中我一直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引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本节课从平面造型走向立体造型,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手法,巧妙地利用色纸进行的立体造型。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和放大其特征部分,使其更形象。
2.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知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纸卷魔术是以纸为材料,根据纸材的特点造型,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产生独特有趣的艺术效果。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的审美教育除了体现在前边两个目标的完成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部分,我将采用小组协同创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相互分析、评论他们自已或他人的作品。通过此法,提高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造型能力和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掌握,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道具有助于这堂课的教学。
2.这节课就是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3.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直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更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5
第五课 套色纸版画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第六课 鸟和家禽
一、 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 立体" 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 立体" 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6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2)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与引人:一次《猫与老鼠》中的笨猫TOM 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 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乌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 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 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 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3)练习与展示: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4)总结与延伸: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 7
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第七课 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鸟和家禽》、《鸟的纹样》、《水墨画鸟》、《我做的鸟和家禽》基础上的一堂“综合、探索”课。前面学生对各种小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到我是小鸟的游戏中去,明确游戏的目标要求,深入体会人与小鸟的故事。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从色彩、造型、巧妙的搭配入手,创意性地把自己装扮成一只小小鸟,并通过游戏展示,促进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是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感受人与鸟、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2、技能目标:加强对游戏环节的准备、指导和控制,维持好游戏秩序,引导学生能综合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鸟的形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鸟类的情感,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透过游戏与表演,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及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选择材料,利用一定的废旧材料大胆制作,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鸟,并通过游戏来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1、能够综合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造型美观、别致。
2、游戏环节巧妙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鸟的图片 录像短片 范作 学生准备:有关鸟的资料 废旧材料(瓶、罐、纸箱、纸板等) 。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订书机、胶棒等) 。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在前面几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哪些鸟?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鸟?(指名学生说)【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复习表现鸟的各种方法】 2、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鸟,引导学生体会,师创设“人变成鸟”的有趣情境,宣布课题。
8
(二)新授
1、认知:我们身边有哪些鸟,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帮助?【意图:深入感受人类与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2、交流: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与小鸟的故事,交流问题:我们以前如何和小鸟如何相处?【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整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游戏体会:教师创设情境,拿出两件道具,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展示自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控制好游戏活动,要求学生深入体会小鸟的动作、思想情感等,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
4、欣赏探究:教师播放短片《我是一只小小鸟》,引导学生体会其他同学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形式。观察短片中应用了什么道具,如何来体现的?(学生分组探究,各组代表回答,教师板书)【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表演小鸟道具的制作方法以及对各种材料的应用】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组织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以鸟为主题的造型作品,并合理应用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来进行制作,创作出各种用于自己表演小鸟的道具。 【意图:注重对学生选材、制作与创新的指导】 四、游戏表演与评价 教师引导各组学生以教室为舞台,应用自己制作的道具,创设情境,进行小鸟的表演,教师注意纪律的维持以及游戏活动过程的指导。并鼓励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情节,相互评价并总结出人与鸟类的关系,总结我们该如何应用各种方法保护鸟类。【意图:教师加强对游戏的指导,并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抒发自己对鸟类的情感】 五、课后拓展 鼓励应用这些道具,向身边的人去宣传一些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八课 鸟的纹样
一. 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像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形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嘴,或简化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形,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9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岛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形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
1、出示鸟的写生画,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形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2、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 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3、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4、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
5、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6、评价时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
7、课题拓展:用写生的鸟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第九课 水墨画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10
教学准备 教师——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中国画颜料、水杯、水墨画鸟的图片等。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中国画颜料、水杯 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
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有关鸟的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耷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水墨游戏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 师生合作作水墨游戏:学生在宣纸上轻轻点一下,教师根据学生的点,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睛、嘴巴、爪子,即成了一只有趣的小鸟。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欣赏与尝试 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 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 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受水墨画鸟的韵味。
三、实践与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收集的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 教师辅导,及时评价总结。
四、展评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贴于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教师对笔墨表现好的学生给与充分肯定。
五、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用水墨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家禽。 收拾与整理: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巧包装
一、 教材分析:
《巧包装》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它不仅仅是指包装的漂亮、美观,更是一个有创意、有情趣的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教学中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创意设计,着力培养学生[此文 11
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丰富的想像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在日常生活申的无处不在,由此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包装的基础知识,留意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美观、富有情趣的创意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商品小包装。
情感目标:通过学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的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采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商品包装。
教学难点:设计的包装要与原商品的内容保持一致,且新颖、别具一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此课与其一相近的节日联系起来,进入本课题(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
准备各种纸质、绵质材料或废旧材料,美工刀、搬糊、双面胶、水彩笔等,示范材料及数个包装实物,国内外有新意的包装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包装图片、照片或实物。各种纸质、绵质材料及少量废旧材料,彩色插花纸、彩色礼品纸等可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准备送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礼物,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
一、欣赏、交流:
1、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包装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 它的外形美吗,体现在何处? 它的设计巧妙吗,体现在何处?
2、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书本上的巧包装作品,教师适时引导。
(一)老师眼里的作品: 1A 、包装的再利用,使商品的外观显得古朴、优雅。土粗布作一定的衬底,外加从自然界拾得的叶片、果核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2B 、品种、形状、颜色、味道不同的豆子,分住在四个方米盒里,而它外面的标志,也以四个不同的豆娃娃来装饰。 3C 、看,黄色的小房子∀里有许多穿花衣的蛋宝宝躺在松松软软的稻草上,蓝鸟妈妈在旁守护着它们,一且遇到敌人,她随时随地将宝宝们拥人怀抱。 4D 、那两个可爱的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兜着满肚的喜糖。谁的设计又是那么巧妙?利用盒子做了娃娃的身体,盒子的盖子竟是娃娃的头发。 (二)学生眼里的作品: 1A 、栖息在树枝上的大鸟真奇怪,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嘴巴,还长着许多大大的牙齿,让我来细细看,唤!原来那形似嘴巴的小窗户里露出的是支支彩色铅笔,真有意思!这样的彩笔我喜欢。 2B 、嫩黄嫩黄的小鸡出壳了,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奇地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咦,我们脚下的红方盒里会藏着什么呢?∀ 3C 、猜猜,那个捧着礼盒走上楼此文转自斐. 斐课件. 园 FFKJ.Net 梯的人,手里到底拿着什么礼物,打开找答案吧,你请到了吗? 4D 、哇!我们来到食品街了吗?这些店里的东西真诱人,走进去瞧瞧,错啦,还是转 12
身走吧,这三幢房子分明是食品的包装袋。
二、探讨研究 1、针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说说你将送的礼物内容及外形,并谈谈对其装饰与美化的构思,教师与同学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讨论 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来包装自己为家人或老师、朋友准备的礼物,做到“巧妙”二字。 2、教师就盒子用纸质材料包装,教学生具体包装方法。
六、学生制作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制作设计中需要帮助的学生。 七、评价作品时教师选用创作设计中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学生作品介绍。让全班同学分享其欢乐。
八、教师建议利用课余或综合实践活动开个包装设计展览会,请老师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九、教后记:
13
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材分析:这是本册教材中惟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 , 是在上一 册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 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学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 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 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 的对比与和谐具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是为了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 打下基础。 本课由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认识及用对比色与和谐色作画两课共 同组成。前一课让学生初步感知对比色和和谐色,并且完成简单的作 业包的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 通过观察和体验捕捉自然界和生 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 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 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 识。 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及绘画创 作。 情感目标: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 兴趣。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下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 与和谐色,并动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 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比色和和谐色的运用,能较好的运用三组强烈 的对比色来设计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回顾 师: “说说三原色和三间色: ” 师生共同小结:三原色是大红、柠檬黄、普蓝,三间色是绿、橙、 紫,并且,三间色随着比例的不同出来的色彩的相貌也不同!三原色 和三间色只是我们在认识色彩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的色彩蕴含 着很深的奥妙 2,介绍莫奈 师:认识他吗?介绍莫奈的简单情况 欣赏两幅莫奈的画! “法国卢昂大教堂” 师: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两幅作品是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表现的大教堂,物体 在光照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3,色彩的产生 师:你知道色彩是怎么产生的吗?小结:光照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出来而形成色彩! 让我们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一下色彩的奥妙吧! 4,欣赏、小结得出第一组对比色 欣赏大自然中的景色(是有选择性的一些和谐和对比的风景) 说一说哪一幅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师:当学生说到红和绿这一组的时候,出示色相盘,找一找色相 盘上的红和绿分别在什么位置? 再出示图片什么感觉? 师:小结“像这样在色相盘距离较远,配用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对 比性强,醒目的两种色叫对比色!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 劲活跃的色彩 1
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 板书:对比 师:那红的周围是哪些色?绿的周围呢? 这些距离较近的色彩表现出来的画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 像这样的距离较近,画面感觉很和协,叫和谐! 板书:和谐 5,小结并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二):新授:理解第一组绿和红的对比色 1,从大师的作品中体验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红色中的和谐》 《向日葵》 师: 说说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红色中的和谐你找到了吗?向日 葵的暖暖的和谐色, 跳动的笔触表达了凡高心中的纯静和对生活的美 好向往。 2,感受中国的传统的脸谱 师:给你什么感觉?你能从这张脸上看出什么!? 3,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感受绿和红的对比与和谐 4,儿童手表设计来感受绿和红的对比与和谐 师:你喜欢哪一块手表?为什么?如果你买你会买哪一块? 师:要是我一起都要 小结:因为不管是对比色的运用和和谐色的应用,都是那么美:讲解第二组对比和谐色橙和蓝 1,苏宁的简介(口述) 苏宁电器 1990 年创立于江苏南京 ( 苏是江苏的简称,宁是南 京的简称),是中国 3C (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 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 “全国 15 家大型商业企业集 团 ”之一。截至 2009 年,苏宁电器在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300 多个城市拥有 1000 家连锁店,80 多个物流配送中心、 2000 多个售后网点,经营面积 500 万平米,员工 12 万名,年销 售规模突破 1000 亿元。品牌价值 455.38 亿元,蝉联中国商业连 锁第一品牌。名列中国上规模民企前三,中国企业 500 强第 54 位,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 50 强、《福布斯》全球 2000 大企 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小结:苏宁公司的成功有很多秘诀,但老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 为跟苏宁的宣传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就从它的门头的设计上看,就很 有创意!那它的创意在哪里呢? 2,欣赏苏宁电器的宣传牌头,你看现它的创意了吗? 生说说:字很显目 小结:它们也是一组对比色!橙和蓝 让我们在色相盘上找一找!这两种色距离也是比较远的! 小结:橙的字在蓝色的底子上非常醒目!这也是一组对比色! 在色相盘上找一找它们的旁边是哪些色?配在一起什么感觉 呢? 生:说一说刚才大自然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3,理解这一组对比和谐色 (! ) ,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 ,传统的动画形像唐老鸭的高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手表和饮料瓶的设计
(三) :学习第三组对比和谐色黄和紫 1,从书上的一只书包引入教学 师:这只书包的设计你觉得怎么样?说一说! 小结: 这只书包上的小面积的黄色条纹, 让这只书包更显有精神! 2,欣赏: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理解
四:作业
1, 要求:将作业品上的两只没色的白包设计上图案再用对比和 和谐和的色彩,涂一下!一只对比,一只和谐!只要对对跟和谐!
2
2, 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评价
1,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2, 包的设计作品展
3,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只,说说理由发最佳设计奖
第二课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与中队活动相结合,带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第二课时进行设计制作。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用铅笔画底稿。 用刀刻出横的或竖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纸条。用纸条上下穿 3
编。 用手指将穿好的纸条向上挑起形成弓状,再将纸条两头工纸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创造方法做。
交流与评价:以“穿编博览会”的形式展示作业,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课后拓展: 回家后寻找一下身边的穿编物。 阅读一本有关穿编的书籍。 上网查询一些有关穿编的资料。
第三课 下雨啰
学习目标: 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以及细小的形状,大胆、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品、各种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在网上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彩色笔或油画棒。 学习过程: 感知与体验:
1、音乐导入:教师播放下雨的音乐时提问:这几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学生回忆下雨时情景,回答问题。
2、再次播放下雨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手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3、学生讨论: (1)说说可以用哪些细小的形状和线条表现不同的雨? (2)老师准备一些工具让学生上台,用动作表演人或动物在不同雨中的感受、表现和情绪。
4、情感互动:分小组表演雨中即景。
创作与表现: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采用什么方法?
2、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喜欢的表现方法画出生活中的雨。
评价与反思:
1、学彼此交流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独到之处。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并突出它的特点的。
2、同学之间互评,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4
教学反思:
第四课 纸卷魔术
教材分析
1.《纸卷魔术》是小学美术四年级第八册教材中的内容。教学中我一直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引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本节课从平面造型走向立体造型,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手法,巧妙地利用色纸进行的立体造型。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抓住要表现的事物的特征,充分利用和放大其特征部分,使其更形象。
2.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知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纸卷魔术是以纸为材料,根据纸材的特点造型,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产生独特有趣的艺术效果。
3、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的审美教育除了体现在前边两个目标的完成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部分,我将采用小组协同创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相互分析、评论他们自已或他人的作品。通过此法,提高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1.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造型能力和熟练运用剪刀的经验,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有一定的掌握,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道具有助于这堂课的教学。
2.这节课就是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3.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在形体直觉上处于从平面知觉向立体知觉过渡的阶段,因此要更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设计练习形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剪、折、卷、贴等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纸卷造型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纸卷造型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能力和耐心、细致操作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纸卷造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进行创作,设计出一个有趣的纸卷造型。
5
第五课 套色纸版画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评价,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评价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总结并提出希望。
第六课 鸟和家禽
一、 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 立体" 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 立体" 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6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2)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与引人:一次《猫与老鼠》中的笨猫TOM 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 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乌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2)欣赏与交流: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 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 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 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3)练习与展示: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4)总结与延伸: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 7
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第七课 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鸟和家禽》、《鸟的纹样》、《水墨画鸟》、《我做的鸟和家禽》基础上的一堂“综合、探索”课。前面学生对各种小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本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到我是小鸟的游戏中去,明确游戏的目标要求,深入体会人与小鸟的故事。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从色彩、造型、巧妙的搭配入手,创意性地把自己装扮成一只小小鸟,并通过游戏展示,促进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是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感受人与鸟、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2、技能目标:加强对游戏环节的准备、指导和控制,维持好游戏秩序,引导学生能综合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鸟的形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鸟类的情感,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透过游戏与表演,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及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选择材料,利用一定的废旧材料大胆制作,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鸟,并通过游戏来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 教学难点:
1、能够综合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造型美观、别致。
2、游戏环节巧妙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鸟的图片 录像短片 范作 学生准备:有关鸟的资料 废旧材料(瓶、罐、纸箱、纸板等) 。手工制作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订书机、胶棒等) 。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画笔、调色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在前面几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哪些鸟?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鸟?(指名学生说)【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复习表现鸟的各种方法】 2、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鸟,引导学生体会,师创设“人变成鸟”的有趣情境,宣布课题。
8
(二)新授
1、认知:我们身边有哪些鸟,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帮助?【意图:深入感受人类与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2、交流: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与小鸟的故事,交流问题:我们以前如何和小鸟如何相处?【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整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游戏体会:教师创设情境,拿出两件道具,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游戏形式展示自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控制好游戏活动,要求学生深入体会小鸟的动作、思想情感等,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
4、欣赏探究:教师播放短片《我是一只小小鸟》,引导学生体会其他同学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形式。观察短片中应用了什么道具,如何来体现的?(学生分组探究,各组代表回答,教师板书)【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表演小鸟道具的制作方法以及对各种材料的应用】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组织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以鸟为主题的造型作品,并合理应用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来进行制作,创作出各种用于自己表演小鸟的道具。 【意图:注重对学生选材、制作与创新的指导】 四、游戏表演与评价 教师引导各组学生以教室为舞台,应用自己制作的道具,创设情境,进行小鸟的表演,教师注意纪律的维持以及游戏活动过程的指导。并鼓励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情节,相互评价并总结出人与鸟类的关系,总结我们该如何应用各种方法保护鸟类。【意图:教师加强对游戏的指导,并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抒发自己对鸟类的情感】 五、课后拓展 鼓励应用这些道具,向身边的人去宣传一些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知识。
教学反思:
第八课 鸟的纹样
一. 教材分析:
此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像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形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嘴,或简化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形,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9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岛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形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
1、出示鸟的写生画,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形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2、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 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3、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4、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
5、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6、评价时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
7、课题拓展:用写生的鸟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第九课 水墨画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熟悉国画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画独特的美。
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的点、线、面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鸟的动态造型,体验笔墨的趣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祖国传统国画艺术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浓淡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难点——水分、墨色的掌握以及破墨法的应用于要表现的形象相结合。
10
教学准备 教师——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中国画颜料、水杯、水墨画鸟的图片等。 学生——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盒、中国画颜料、水杯 教材分析 鸟是人类的的朋友,是我们熟悉而喜欢的动物。
本课是让学生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来表现这个主题。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中国画材料,也从第9、10课中了解了有关鸟的知识。让学生用传统的水墨工具画自己喜欢的鸟,主要是让学生感知水墨画的美感,体验水墨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晕化的偶然性。本课教材选取了两位著名画家陈子庄、朱耷的作品各一幅,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们用不同的水墨风格表现的鸟,学会用水墨的点、线、面表现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乐趣为主,不要过分强调用笔用墨的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水墨游戏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 师生合作作水墨游戏:学生在宣纸上轻轻点一下,教师根据学生的点,略加修饰,添加上鸟的眼睛、嘴巴、爪子,即成了一只有趣的小鸟。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欣赏与尝试 欣赏一些知名画家的水墨画鸟作品,找一找他们的用墨有什么不同之处? 了解水墨画中点、线、面的合理应用。 教师示范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尝试,在尝试中教师示范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 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受水墨画鸟的韵味。
三、实践与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写生的鸟或收集的资料、照片,大胆用水墨进行表现。 教师辅导,及时评价总结。
四、展评与拓展 学生将作业贴于展板“鸟的世界”中,让学生自己评析、小组评析、集体评析。教师对笔墨表现好的学生给与充分肯定。
五、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用水墨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家禽。 收拾与整理:学生动手收拾整理作画工具及课桌,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巧包装
一、 教材分析:
《巧包装》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它不仅仅是指包装的漂亮、美观,更是一个有创意、有情趣的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教学中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包装创意设计,着力培养学生[此文 11
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丰富的想像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美术在日常生活申的无处不在,由此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才能。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包装的基础知识,留意包装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其美观、富有情趣的创意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商品小包装。
情感目标:通过学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的无处不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采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商品包装。
教学难点:设计的包装要与原商品的内容保持一致,且新颖、别具一格。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把此课与其一相近的节日联系起来,进入本课题(如母亲节、妇女节、儿童节等。
准备各种纸质、绵质材料或废旧材料,美工刀、搬糊、双面胶、水彩笔等,示范材料及数个包装实物,国内外有新意的包装图片或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包装图片、照片或实物。各种纸质、绵质材料及少量废旧材料,彩色插花纸、彩色礼品纸等可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准备送父母、同学、亲戚朋友的礼物,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 斐. 课. 件. 园) :
一、欣赏、交流:
1、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小包装图片或实物,向大家介绍: 它的外形美吗,体现在何处? 它的设计巧妙吗,体现在何处?
2、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书本上的巧包装作品,教师适时引导。
(一)老师眼里的作品: 1A 、包装的再利用,使商品的外观显得古朴、优雅。土粗布作一定的衬底,外加从自然界拾得的叶片、果核等,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2B 、品种、形状、颜色、味道不同的豆子,分住在四个方米盒里,而它外面的标志,也以四个不同的豆娃娃来装饰。 3C 、看,黄色的小房子∀里有许多穿花衣的蛋宝宝躺在松松软软的稻草上,蓝鸟妈妈在旁守护着它们,一且遇到敌人,她随时随地将宝宝们拥人怀抱。 4D 、那两个可爱的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兜着满肚的喜糖。谁的设计又是那么巧妙?利用盒子做了娃娃的身体,盒子的盖子竟是娃娃的头发。 (二)学生眼里的作品: 1A 、栖息在树枝上的大鸟真奇怪,有着五颜六色的大嘴巴,还长着许多大大的牙齿,让我来细细看,唤!原来那形似嘴巴的小窗户里露出的是支支彩色铅笔,真有意思!这样的彩笔我喜欢。 2B 、嫩黄嫩黄的小鸡出壳了,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奇地端详着周围的一切……∀咦,我们脚下的红方盒里会藏着什么呢?∀ 3C 、猜猜,那个捧着礼盒走上楼此文转自斐. 斐课件. 园 FFKJ.Net 梯的人,手里到底拿着什么礼物,打开找答案吧,你请到了吗? 4D 、哇!我们来到食品街了吗?这些店里的东西真诱人,走进去瞧瞧,错啦,还是转 12
身走吧,这三幢房子分明是食品的包装袋。
二、探讨研究 1、针对即将到来的节日,说说你将送的礼物内容及外形,并谈谈对其装饰与美化的构思,教师与同学及时为其出谋划策。 讨论 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来包装自己为家人或老师、朋友准备的礼物,做到“巧妙”二字。 2、教师就盒子用纸质材料包装,教学生具体包装方法。
六、学生制作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制作设计中需要帮助的学生。 七、评价作品时教师选用创作设计中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学生作品介绍。让全班同学分享其欢乐。
八、教师建议利用课余或综合实践活动开个包装设计展览会,请老师或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九、教后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