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贾佳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诗评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是“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闻一多显示也称该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为何想有如此高的赞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品一品这首传世名篇。

二、诵读指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下名家朗诵,陶冶下我们浮夸的耳朵。(播放视频)

三、初步感知

1、诗中哪个意象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明确:月,14次。它作为纽带将春、江、花、夜五种意象连结在一起,浑融一体。

2、面对着月亮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明确:生„„

师:大家的境界都比较高,我想到的是月饼。要说月饼还是蔓越莓馅儿的好吃,其次是椰蓉的,蛋黄的也不错。一说吃的,我看有同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口水落九天”啊。也有人在笑话我们是吃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聊的也是民生大事。开个玩笑,言归正传。我们对月时产生什么联想,后人不会关心,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呢,却要好好品味下张若虚笔下的月。这个出镜率很高的巨星意象,有着哪些固定的情感功能附着呢?让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

3、引出江水和落花的意象

4、本诗哪部分在写月下之景?哪部分写诗人的月下哲思?哪部分在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5、这段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

明确: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

五、探究哲理

1、作者望月而产生了怎样的哲理性思考?

2、你怎么理解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明确: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

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

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因此全诗感情被评价为“哀而不伤”,原因就在这里了。(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里面说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也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句,都体现出古人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是操外星人的心,让他们无心可操。开个玩笑啊,古时受科学发展所限,认同地心说,皆认为天圆地方,比如《敕勒歌》就说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作者的积极思考因何而生?这跟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朝,特别是盛唐,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春江花月夜》中雄伟阔大的景象和“哀而不伤”的情绪,正是源于张若虚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奏响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六、情感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想想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写出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明确:

(1)用了哪些意象? 明月、闺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等意象。

(2)典故“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暗含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相思之愁和思乡之苦!

(3)请分析徘徊之月在本诗中的独特的内涵。

明确:徘徊之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把jpj格式的静图变成了gif的动图,化静为动后不仅写活了景色,也使感情更加动人,富有浪漫的想象。

(4)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发挥你的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

“卷”“拂”两个动词表现了思妇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相思又深,想赶走这恼人的月光的思念的烦躁与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2、读一读写游子的诗句,找出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又借着这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1)用了哪些意象?

闲潭、落花、流水、海雾、江树、明月 (2)“落花” “流水”两意象有何特定内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纱》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3、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望月远怀》作比,在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何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了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么理解。

望月远怀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确:

同样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苦但快乐着!

《春江花月夜》作者用“谁家”“何处”的互文方式,表现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要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

《望月远怀》从一个人的视角进行描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抒写。不如课文大气。

七、课堂小结:

月亮,自从上古时期,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而张若虚却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及时行乐的思想局限,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八、结束

在朗诵中结束一节课。

九、板书设计

景 春江花月夜

理 宇宙 人生

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贾佳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4、在本诗的情、景、理的鉴赏中,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学习作者对人生追求与热爱的态度。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1、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2、理解诗的过人、独特之处。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诗评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是“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闻一多显示也称该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为何想有如此高的赞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品一品这首传世名篇。

二、诵读指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下名家朗诵,陶冶下我们浮夸的耳朵。(播放视频)

三、初步感知

1、诗中哪个意象出现的次数最多?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明确:月,14次。它作为纽带将春、江、花、夜五种意象连结在一起,浑融一体。

2、面对着月亮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明确:生„„

师:大家的境界都比较高,我想到的是月饼。要说月饼还是蔓越莓馅儿的好吃,其次是椰蓉的,蛋黄的也不错。一说吃的,我看有同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口水落九天”啊。也有人在笑话我们是吃货,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聊的也是民生大事。开个玩笑,言归正传。我们对月时产生什么联想,后人不会关心,但作为后人的我们呢,却要好好品味下张若虚笔下的月。这个出镜率很高的巨星意象,有着哪些固定的情感功能附着呢?让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

3、引出江水和落花的意象

4、本诗哪部分在写月下之景?哪部分写诗人的月下哲思?哪部分在写男女主人公之间真挚的情感?

5、这段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我们能否用四字短语概括画面的意境特点?

明确: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

空明澄澈、迷离恍惚、幽美恬静、空灵迷茫、静谧清丽

五、探究哲理

1、作者望月而产生了怎样的哲理性思考?

2、你怎么理解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明确: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

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

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因此全诗感情被评价为“哀而不伤”,原因就在这里了。(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里面说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也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句,都体现出古人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是操外星人的心,让他们无心可操。开个玩笑啊,古时受科学发展所限,认同地心说,皆认为天圆地方,比如《敕勒歌》就说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作者的积极思考因何而生?这跟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唐朝,特别是盛唐,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春江花月夜》中雄伟阔大的景象和“哀而不伤”的情绪,正是源于张若虚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奏响的是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六、情感赏析

1、找出写思妇的诗句读一读,想想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写出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明确:

(1)用了哪些意象? 明月、闺楼、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等意象。

(2)典故“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暗含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相思之愁和思乡之苦!

(3)请分析徘徊之月在本诗中的独特的内涵。

明确:徘徊之月: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把jpj格式的静图变成了gif的动图,化静为动后不仅写活了景色,也使感情更加动人,富有浪漫的想象。

(4)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发挥你的想象揣摩思妇的心理?

“卷”“拂”两个动词表现了思妇看到月光触景生情,反而相思又深,想赶走这恼人的月光的思念的烦躁与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2、读一读写游子的诗句,找出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又借着这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1)用了哪些意象?

闲潭、落花、流水、海雾、江树、明月 (2)“落花” “流水”两意象有何特定内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晏殊《浣溪纱》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3、与唐玄宗开元时宰相张九龄《望月远怀》作比,在抒写游子思妇离愁别恨的范围和境界方面有何不同?有人说张若虚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上升到了天下的离人思妇,你怎么理解。

望月远怀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确:

同样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苦但快乐着!

《春江花月夜》作者用“谁家”“何处”的互文方式,表现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要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苦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时代。

《望月远怀》从一个人的视角进行描写,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抒写。不如课文大气。

七、课堂小结:

月亮,自从上古时期,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角。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而张若虚却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及时行乐的思想局限,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给人以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八、结束

在朗诵中结束一节课。

九、板书设计

景 春江花月夜

理 宇宙 人生

情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 首页文学网名著阅读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公开课优质教案 2015-08-15ccx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 ...

  • [夜雨寄北]公开课教案
  • <夜雨寄北>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 ...

  •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教案
  • <苏幕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 ...

  • 公开课教案[雨霖铃]
  • 教案<雨霖铃> 教案<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 ...

  • 孟丽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
  •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走进这个美妙动人的传说.主人公是嫦娥,还有两个人物是? 2.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洁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后羿射日,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后羿追月,遥遥祝福(想念嫦娥) 3.用几句话 ...

  •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 <虞美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 题: <虞美人> 授课时间: 2013年 5月 29日 星期三 第 4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班级: 高二88班 授课地点: 88班教室 授课教师: 罗 瑢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 ...

  • 九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3 9 24第二节课 地点:九(2)班 执教人:魏鹏 课题:<与朱元思书>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 ...

  • 钓鱼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执教者:南头镇将军小学 严玲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 ...

  • 与朱元思书教案11111
  • 与朱元思书 教案 时堰镇中学 胡小进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 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