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信息中介""信用中介"孰优孰劣

中国互联网金融圈总是一惊一乍。P2P鼻祖LendingClub股价大涨时,圈里竞相吹捧“信息中介”模式高大上。最近LC内忧外患,股价大跌,“信用中介”模式似乎又咸鱼翻身了。

两种模式到底孰优孰劣?信息中介死得快,信用中介死得难看。

支持信息中介模式高大上的说法很多,这种比较重要:平台赚取的是无风险服务费。即使将来出现坏账,平台在法律上也没有义务代偿。平台赚了钱,可以安心放进口袋,不用吐出来。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平台不想承担风险,就得牺牲利润。牺牲利润还是小事,信息中介模式对管理层、运气要求太高了,一不小心犯错、倒霉,就会万劫不复。

举例说明:平台收集借款人数据,模型计算,拒绝一部分申请,同意一部分并区别定价,最后放贷1亿元,期限1年,平均利率加(服务)费率为20%。借款人只知道成本是20%,不关心到底是利率还是费率。

平台通过模型推算,这批贷款预计坏账率5%,可回款1.15亿。可是,平台没有资金放贷,需要找出借人,协商怎么分将来的回款。

方案一,信用中介:“这批贷款预计可回款1.15亿,你现在给我1亿,不管将来回款多少,1.1亿是你的(年息10%),剩下的是我的,不足1.1亿我倒贴。”

方案二,信息中介:“这批贷款预计可回款1.15亿,你现在给我1亿,不管将来回款多少,0.05亿是我的(服务费率5%),剩下的是你的。”

显然,方案二对平台更有利,旱涝保收。但是,出借人也不傻,他们会担心平台恶意低估坏账、高估回款。即使平台没有恶意欺诈,回款也不确定。出借人即使是专业机构,也主要根据以往各批贷款回款情况,推测当前这批。根据当前这批借款人原始数据,建立模型推测回款,这是LC核心机密,不可为外人道。

想让出借人承担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就得支付溢价。风险越大,溢价越高,平台利润越低。LC想要挣钱,就得控制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以降低风险溢价。理想的情况是,各批贷款回款稳定,和预计极接近。

这次LC被指造假,后果严重。出借人更担心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并要求LC支付更高溢价,有些银行甚至开始拒绝与LC交易。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截止目前,LC各批贷款回款稳定,平台、出借人皆大欢喜。可是,经济周期冷酷无情,金融风险层出不穷,将来万一几批贷款回款不如预期,导致出借人亏损,LC就尴尬了:说好了是信息中介,不能自掏腰包补偿出借人;但是,继续放贷还需要出借人,怎么让他们相信这批贷款能够稳定回款呢?

即使是百年历史的大银行,经营抵押贷款,都无法保证贷款每年、每月稳定回款,需要以丰补歉。LC经营的是无抵押贷款,面对的是信用较差的用户,但是无法跨期调剂,不能犯错,不能倒霉,这要求太苛刻。

LC如果坚持信息中介模式,可能某天突然死亡。那是不是说,中国特色的信用中介模式更好呢?当然不是。如果是像银行一样名正言顺的信用中介,资本金、准备金、存贷比受约束,问题不大。可是,中国P2P以信息中介之名,行信用中介之实,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是大事。

“真正的P2P不会出问题。”信这话的都是外行。简而言之,平台向借款人收取利息、费用,支付理财利息、运营成本之后,剩下的钱会尽量多给自己作服务费,尽量少留作风险准备金。

其后果是:平台需要不断扩大交易规模,让后面的用户为前面的坏账买单;平台将坏账匹配给用户,击鼓传花;平台名义上的待收规模很大,但是质量越来越差。一言难尽,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

放弃理财端,让贷款端成为银行的子公司或部门,可能是P2P平台较好的出路。

相关阅读:

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

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因为诱惑大、陷阱深——包括完全合规经营、不自融、不做资金池、不期限错配、资金第三方托管的老实平台。

一、P2P平台怎么挣钱?

P2P诱惑大,是因为来钱快——“它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直接”。模拟一下现实场景。

CFO报告CEO:“昨天理财产品销售1000万,放款800万,公司服务费收入100万,风险保证金账户收入100万。”

一天就收入100万,生意太美妙了,那前一天发生了什么?出借人(理财用户)在网站或APP上看到理财产品,期限1年,年化收益12%,额度1000万,很快抢购一空。这些钱通过第三方支付,转到借款人(贷款用户)托管账户,并暂时被平台冻结。借贷合同生效,贷款用户有义务在1年之后还款1120万。

借款本金是1000万,但是贷款用户到手的并没这么多。平台先提取100万服务费,再提取100万风险保证金。也就是说,贷款用户实际获得贷款800万,1年之后要还款1120万——年息40%,远远高于理财用户享受的年息12%。

这个时候,皆大欢喜:贷款用户解了燃眉之急,虽然贷款成本高;理财用户抢到了年息12%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平台获得100万服务费收入。美妙的是,法律上讲,平台只是中介,并没有还款、担保义务。如果贷款用户违约,只需用风险保证金账户余额垫付即可。

1年之后,贷款到期。只要坏账率不超过风险保证金覆盖率100/1120(约9%),还款加风险保证金就够兑付理财产品。坏账和逾期有区别,本文不细究。平台之前收入100万服务费,扣除工资(包括提成)、房租、广告费等成本,就是利润。

二、怎样区分P2P平台好坏?

好的P2P平台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成本,创造多赢局面。遗憾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一个平台好不好,外人看不出来,甚至绝大部分公司员工也看不出来,只有核心高层知道。

P2P平台好坏的金标准是,贷款坏账率是否低于风险保证金覆盖率。这两个数字各大平台基本上都讳莫如深,即使公布,大家也都不信。而且,也没有哪家平台重点宣传这个,因为这太专业,大部分理财用户看不懂,看懂了还更麻烦,平台很难证明数字的真实性。

理财用户能看懂什么呢?高收益、雄厚背景、豪华办公楼、大手笔广告……用户想要看什么,平台就给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三、P2P平台做大有何风险?

试问哪个经营者不想做大平台?要想做大,就得砸钱,钱从哪儿来?融资、服务费。能融资的凤毛麟角,大部分平台只能想办法挣服务费。服务费=交易额*费率,要么扩大交易额,要么提高费率。

回到前面的场景,贷款用户实得800万,1年之后需要还款1120万(实际回款低于此数),负担320万。理财利息120万,服务费100万,风险保证金100万。

以交易额1000万为分母,贷款负担率32%,理财利率12%,服务费率10%,风险保证金率10%。

公式在此:风险保证金率=贷款负担率-理财利率-服务费率。

扩大交易额,通常情况下贷款坏账率会上升。同时,贷款客户、理财客户、公司员工都会对价格作出反应,要想做大,就得降低贷款负担率,提高理财利率,提高服务费率以支付各项成本。结果只能是,风险保证金率下降。

交易额扩大,贷款坏账率上升,风险保证金率下降,风险开始积累。

贷款用户只关心负担率,理财用户只关心利率,至于服务费率和风险保证金率怎么分配,平台可以自行决定。服务费是平台的收入,平台可以自行决定怎么花,风险保证金只是平台代管的,只能用于覆盖坏账,所以平台一般会将风险保证金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够用就行。

四、P2P平台如何掩盖风险?

贷款到期,平台需要兑付理财1120万,一分钱都不能少,平台还需要回收贷款1120万。如果坏账金额低于100万,风险保证金账户就有盈余,皆大欢喜。如果高于100万,这窟窿谁来填?

选择一:告诉理财用户,因为贷款坏账率太高,风险保证金账户出现亏空,平台无法足额兑付。很少有平台这么做,因为这意味着刚性兑付打破,平台只能关门,团队解散,老板退出江湖,太需要勇气了。

选择二:虽然在法律上不是债务人、担保人,但是平台用自有资金悄然代偿,以维护理财用户信心。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窟窿太大,而平台自有资金太少,有心无力。

选择三:假如坏账高达200万(坏账率18%——不算高),风险保证金账户出现100万窟窿,平台或无心或无力代偿,却想维持刚性兑付,怎么合法操作?再发3000万理财,放2400万贷款,这样风险保证金账户可收入300万,解了燃眉之急,平台还可获得300万服务费。如果平台风控强、运气好,坏账率降下来了,1年之后皆大欢喜。即使风控不强、运气不好,1年之后还可如法炮制。这样操作不仅合乎法律,而且合乎良心:要对用户、员工负责。

如果平台选择第三个方案,外人看不出来。审计平台财务报表,发现平台很可能是盈利的,只要服务费收入大于成本。待收贷款(债权)和待付理财(债务)金额、期限一一匹配。风险保证金账户余额一直在增加。唯一的破绽是,坏账也进入债权池,被匹配给新的理财用户——外人看不出来。

企业经营者往往充满冒险精神,成功了就是企业家。经营者的冒险精神也是受约束的:首先受制于资本金,股东的钱就这么多,花完了想冒险也不行;有的企业还可借债维持,直到借不到债;P2P的问题在于,平台及经营者在法律上不需要对理财用户负责,而事实上却在用他们的钱冒险,而这种冒险既缺乏约束,又不容易被发现。

来源 | 零壹财经 曾军

中国互联网金融圈总是一惊一乍。P2P鼻祖LendingClub股价大涨时,圈里竞相吹捧“信息中介”模式高大上。最近LC内忧外患,股价大跌,“信用中介”模式似乎又咸鱼翻身了。

两种模式到底孰优孰劣?信息中介死得快,信用中介死得难看。

支持信息中介模式高大上的说法很多,这种比较重要:平台赚取的是无风险服务费。即使将来出现坏账,平台在法律上也没有义务代偿。平台赚了钱,可以安心放进口袋,不用吐出来。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平台不想承担风险,就得牺牲利润。牺牲利润还是小事,信息中介模式对管理层、运气要求太高了,一不小心犯错、倒霉,就会万劫不复。

举例说明:平台收集借款人数据,模型计算,拒绝一部分申请,同意一部分并区别定价,最后放贷1亿元,期限1年,平均利率加(服务)费率为20%。借款人只知道成本是20%,不关心到底是利率还是费率。

平台通过模型推算,这批贷款预计坏账率5%,可回款1.15亿。可是,平台没有资金放贷,需要找出借人,协商怎么分将来的回款。

方案一,信用中介:“这批贷款预计可回款1.15亿,你现在给我1亿,不管将来回款多少,1.1亿是你的(年息10%),剩下的是我的,不足1.1亿我倒贴。”

方案二,信息中介:“这批贷款预计可回款1.15亿,你现在给我1亿,不管将来回款多少,0.05亿是我的(服务费率5%),剩下的是你的。”

显然,方案二对平台更有利,旱涝保收。但是,出借人也不傻,他们会担心平台恶意低估坏账、高估回款。即使平台没有恶意欺诈,回款也不确定。出借人即使是专业机构,也主要根据以往各批贷款回款情况,推测当前这批。根据当前这批借款人原始数据,建立模型推测回款,这是LC核心机密,不可为外人道。

想让出借人承担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就得支付溢价。风险越大,溢价越高,平台利润越低。LC想要挣钱,就得控制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以降低风险溢价。理想的情况是,各批贷款回款稳定,和预计极接近。

这次LC被指造假,后果严重。出借人更担心平台道德风险、用户信用风险,并要求LC支付更高溢价,有些银行甚至开始拒绝与LC交易。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截止目前,LC各批贷款回款稳定,平台、出借人皆大欢喜。可是,经济周期冷酷无情,金融风险层出不穷,将来万一几批贷款回款不如预期,导致出借人亏损,LC就尴尬了:说好了是信息中介,不能自掏腰包补偿出借人;但是,继续放贷还需要出借人,怎么让他们相信这批贷款能够稳定回款呢?

即使是百年历史的大银行,经营抵押贷款,都无法保证贷款每年、每月稳定回款,需要以丰补歉。LC经营的是无抵押贷款,面对的是信用较差的用户,但是无法跨期调剂,不能犯错,不能倒霉,这要求太苛刻。

LC如果坚持信息中介模式,可能某天突然死亡。那是不是说,中国特色的信用中介模式更好呢?当然不是。如果是像银行一样名正言顺的信用中介,资本金、准备金、存贷比受约束,问题不大。可是,中国P2P以信息中介之名,行信用中介之实,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是大事。

“真正的P2P不会出问题。”信这话的都是外行。简而言之,平台向借款人收取利息、费用,支付理财利息、运营成本之后,剩下的钱会尽量多给自己作服务费,尽量少留作风险准备金。

其后果是:平台需要不断扩大交易规模,让后面的用户为前面的坏账买单;平台将坏账匹配给用户,击鼓传花;平台名义上的待收规模很大,但是质量越来越差。一言难尽,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

放弃理财端,让贷款端成为银行的子公司或部门,可能是P2P平台较好的出路。

相关阅读:

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

只有圣人才能经营P2P平台,因为诱惑大、陷阱深——包括完全合规经营、不自融、不做资金池、不期限错配、资金第三方托管的老实平台。

一、P2P平台怎么挣钱?

P2P诱惑大,是因为来钱快——“它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直接”。模拟一下现实场景。

CFO报告CEO:“昨天理财产品销售1000万,放款800万,公司服务费收入100万,风险保证金账户收入100万。”

一天就收入100万,生意太美妙了,那前一天发生了什么?出借人(理财用户)在网站或APP上看到理财产品,期限1年,年化收益12%,额度1000万,很快抢购一空。这些钱通过第三方支付,转到借款人(贷款用户)托管账户,并暂时被平台冻结。借贷合同生效,贷款用户有义务在1年之后还款1120万。

借款本金是1000万,但是贷款用户到手的并没这么多。平台先提取100万服务费,再提取100万风险保证金。也就是说,贷款用户实际获得贷款800万,1年之后要还款1120万——年息40%,远远高于理财用户享受的年息12%。

这个时候,皆大欢喜:贷款用户解了燃眉之急,虽然贷款成本高;理财用户抢到了年息12%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平台获得100万服务费收入。美妙的是,法律上讲,平台只是中介,并没有还款、担保义务。如果贷款用户违约,只需用风险保证金账户余额垫付即可。

1年之后,贷款到期。只要坏账率不超过风险保证金覆盖率100/1120(约9%),还款加风险保证金就够兑付理财产品。坏账和逾期有区别,本文不细究。平台之前收入100万服务费,扣除工资(包括提成)、房租、广告费等成本,就是利润。

二、怎样区分P2P平台好坏?

好的P2P平台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成本,创造多赢局面。遗憾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一个平台好不好,外人看不出来,甚至绝大部分公司员工也看不出来,只有核心高层知道。

P2P平台好坏的金标准是,贷款坏账率是否低于风险保证金覆盖率。这两个数字各大平台基本上都讳莫如深,即使公布,大家也都不信。而且,也没有哪家平台重点宣传这个,因为这太专业,大部分理财用户看不懂,看懂了还更麻烦,平台很难证明数字的真实性。

理财用户能看懂什么呢?高收益、雄厚背景、豪华办公楼、大手笔广告……用户想要看什么,平台就给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三、P2P平台做大有何风险?

试问哪个经营者不想做大平台?要想做大,就得砸钱,钱从哪儿来?融资、服务费。能融资的凤毛麟角,大部分平台只能想办法挣服务费。服务费=交易额*费率,要么扩大交易额,要么提高费率。

回到前面的场景,贷款用户实得800万,1年之后需要还款1120万(实际回款低于此数),负担320万。理财利息120万,服务费100万,风险保证金100万。

以交易额1000万为分母,贷款负担率32%,理财利率12%,服务费率10%,风险保证金率10%。

公式在此:风险保证金率=贷款负担率-理财利率-服务费率。

扩大交易额,通常情况下贷款坏账率会上升。同时,贷款客户、理财客户、公司员工都会对价格作出反应,要想做大,就得降低贷款负担率,提高理财利率,提高服务费率以支付各项成本。结果只能是,风险保证金率下降。

交易额扩大,贷款坏账率上升,风险保证金率下降,风险开始积累。

贷款用户只关心负担率,理财用户只关心利率,至于服务费率和风险保证金率怎么分配,平台可以自行决定。服务费是平台的收入,平台可以自行决定怎么花,风险保证金只是平台代管的,只能用于覆盖坏账,所以平台一般会将风险保证金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够用就行。

四、P2P平台如何掩盖风险?

贷款到期,平台需要兑付理财1120万,一分钱都不能少,平台还需要回收贷款1120万。如果坏账金额低于100万,风险保证金账户就有盈余,皆大欢喜。如果高于100万,这窟窿谁来填?

选择一:告诉理财用户,因为贷款坏账率太高,风险保证金账户出现亏空,平台无法足额兑付。很少有平台这么做,因为这意味着刚性兑付打破,平台只能关门,团队解散,老板退出江湖,太需要勇气了。

选择二:虽然在法律上不是债务人、担保人,但是平台用自有资金悄然代偿,以维护理财用户信心。这种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如果窟窿太大,而平台自有资金太少,有心无力。

选择三:假如坏账高达200万(坏账率18%——不算高),风险保证金账户出现100万窟窿,平台或无心或无力代偿,却想维持刚性兑付,怎么合法操作?再发3000万理财,放2400万贷款,这样风险保证金账户可收入300万,解了燃眉之急,平台还可获得300万服务费。如果平台风控强、运气好,坏账率降下来了,1年之后皆大欢喜。即使风控不强、运气不好,1年之后还可如法炮制。这样操作不仅合乎法律,而且合乎良心:要对用户、员工负责。

如果平台选择第三个方案,外人看不出来。审计平台财务报表,发现平台很可能是盈利的,只要服务费收入大于成本。待收贷款(债权)和待付理财(债务)金额、期限一一匹配。风险保证金账户余额一直在增加。唯一的破绽是,坏账也进入债权池,被匹配给新的理财用户——外人看不出来。

企业经营者往往充满冒险精神,成功了就是企业家。经营者的冒险精神也是受约束的:首先受制于资本金,股东的钱就这么多,花完了想冒险也不行;有的企业还可借债维持,直到借不到债;P2P的问题在于,平台及经营者在法律上不需要对理财用户负责,而事实上却在用他们的钱冒险,而这种冒险既缺乏约束,又不容易被发现。

来源 | 零壹财经 曾军


相关内容

  • 99%的P2P会死? 央行调统司司长:有失偏颇_网贷之家手机版
  • 今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新浪专栏发表文章<别因为P2P出现问题就一棒子打死>.盛松成在文中表示,不能因为P2P等网络贷款出现问题而将其一棍子打死.P2P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有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广阔的前景. 盛松成认为,"P2P有颠 ...

  • p2p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作 者: 学 校: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 绩:我国P2P现状和对策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 金融学 2014年秋 吉老师 开 题 报 告 一.论文题目:我国P2P现状和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创新与 ...

  • 怎么选择第三方支付公司及注意事项
  • 支付知识 如何选择第三方支付公司?这个是众多互联网企业和商户想知道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简单说明一下这个问题,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中连接买卖双方的桥梁!选一个让人放心的支付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至关重要!本人认为,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 54家拥有支付牌照的上海市第三方支付公司名单
  • 支付知识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出了上海市所有具备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共计54家,供大家参考!想了解更多,请联系本站客服. 序列号 许可证编号 公司名称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址 业务类型 业务覆盖范围 发证日期 有效期至 1 Z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 蔡剑波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

  • 网络借贷的发展趋势
  • 金 融 前 沿 期 末 论 文 学院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我国网络借贷的兴起和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金融学 2013年6月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____________ 评 阅 人 ____________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P2P( ...

  •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周 华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广东 广州 510623)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这一新变化.新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表现形式及最新发展出发,分析其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并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

  • 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课程作业)
  • 河南工程学院 <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考查课 课程作业 生活中互联网金融的应用 学生姓名: 郭艺柯 学 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 任课教师: 2016 年 6 月 4 日 管理工程学院 二 学期考查课课程作业评阅表 生活中互联网金融的应用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网 ...

  • 互联网融资的发展流程
  • 1基础概念 互联网融资是通过网络渠道解决融资需求.互联网融资模式按照是否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可分为: 一是建立在网络中介服务基础上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活动.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作为金融中介,金融机构审核批准后为贷款人放 ...

  •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其监管
  •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P2P为主要模式的网络借贷,凭借其方便快捷等优势,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融资的便利.但同时P2P网络借贷也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首先对于P2P概念.特点及一般流程进行介绍,然后针对当前P2P存在的诸多风险与漏洞,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求实现金融监管领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