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 教案 精品

《推拿手法学》教案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难点: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1、简要回顾推拿手法与推拿练功的关系。

2、以中医的方药为例,导入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在推拿学中的作用。

3、讲解推拿手法学所承担的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最后,详细阐述推拿手法学与推拿治疗学的关系,以明确学习推拿手法学的目的。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熟悉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掌握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要点:

1、重点: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2、难点: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并提问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任务。

2、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推拿手法的历代沿革。

3、从横向的角度,讲解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4、最后,强调与推拿手法有关的几部重要推拿著作。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掌握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2、难点: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推拿手法学的发展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进行提问。

2、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推拿手法的概念进行讲解。

3、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手法的动作结构及其特点进行阐释。

4、对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从临床应用角度进行阐释。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的命名、分类。

2、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3、掌握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的命名、分类。

2、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3、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2、难点: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进行提问。

2、从手法的命名分类的意义,导入手法的命名原则、手法的分类。

3、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推拿手法的治疗机理。导入手法的作用原理。

4、通过导入一案例,启发学生对手法刺激量的思考;然后,讲解推拿手法的补泻及临床刺激量的辩证应用。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主要流派。

2、熟悉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掌握推拿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体位姿势、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推拿医师的自护。

教学内容:

1、推拿主要流派。

2、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推拿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体位姿势、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推拿医师的自护。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2、难点: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的施术原则进行提问。

2、从手法产生的原因,讲解推拿的主要流派。

3、通过导入案例,讲解手法的施术原则、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体位姿势。

4、通过导入一案例,阐述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

5、最后,从手法的力学特点,讲解推拿医师的自护。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软组织类手法的含义。

2、熟悉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掌握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软组织类手法的含义。

2、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3、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要点:

1、重点: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难点: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的施术原则进行提问。

2、从手法的命名分类,导入软组织类手法的概念。

3、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4、讲解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滚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练掌握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要点:

1、重点: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难点: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第一阶段——米袋练习

学员正坐,将米袋平放在桌上,使其纵轴线与自身的额状面相垂直。

1.先在米袋上做双手同步定点练习。

2.再做双手前后交叉定点练习。

通过此二步练习主要培养学员定点操作即在治疗穴点上吸定的能力。

3.定点操作基本稳定——即操作时拇指着力点在治疗面上基本吸定后,再做双手同步走线练习,与前后交叉走线练习,双手从米袋的一端慢慢推向另一端,边推边走,紧推慢移,以培养学员沿线操作的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人体练习

1.人体单穴、单手定点练习:可选推百会、推肩井、推心俞、推肾俞、推承山、推足三里等,做单手定点练习。

2.沿人体经络外行线,做单手走线练习:可选择在人体经络外行线的某段路线上做单手走线练习,如:

(1)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后方,取站位,用右手沿风府至大椎一线做走线练习。

(2)体位同上,术者用右手沿大杼到膈俞一线做单手走线练习。

(3)受术者俯卧位,术者取坐位,用右手沿肝俞到肾俞一线做走线练习。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第一阶段——米袋练习

将米袋平放在桌上,使其中轴线与桌边相垂直,学员站位取丁字步,右手操作时,右脚在前;左手操作时,左脚在前。上身略向前倾,并稍侧身,自身的额状面与米袋中轴线约呈45°。

1.定点操作练习:先将一手小鱼际肌肌腹的中点按放在米袋中轴线中段的下端,此时,术手第五掌骨尺侧的长轴与米袋中轴线的相交角在35-45°之间,然后,按照本法动作结构与操作要领的要求反

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手法在初练时,一手持续3分钟,双手反复交替练习,以后可逐渐加大训练量,最后可达到每手持续操作15分钟。

2.走线操作练习:在定点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本阶段的练习,术者一手按上法按放在米袋中轴线下端,然后沿此线一边滚一边慢慢地向下方移动,返回到米袋的下端,如此,在米袋的两端反复往返滚走练习,双手交替。

第二阶段——人体练习

1.人体定点、单手练习:可选择肩井、脾胃俞、肾俞、大肠俞、环中、殷门、承山、伏兔、足三里等穴点作单手定点练习。

2.单手走线练习:可选择在人体经络外行线的某段路线或相关经穴的联线上做本练习。如:

(1)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侧后方,取站位,用右手沿其左侧巨骨、肩井、曲垣、大杼、风门直至膈俞一线,作单手单向滚法练习,左手联系市,应在其右侧的上述路线上进行。

(2)受术者俯卧,术者位于其左侧,用右手沿其左侧肝俞至大肠俞一线,由上向下边滚边走。然后,再由下而上从大肠俞边滚边走,回到肝俞,如此反复往返练习。

在此路线上,也可自上向下时,用右手操作,返回时换用左手,做左右手交替走线练习。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悉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了解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要点:

1、重点:摩法、擦法、平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难点:、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滚法的操作要领进行提问。

2、从运动学特征,讲解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讲解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4、简要介绍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悉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了解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3、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常规练习。

教学要点:

1、重点:摩法、擦法、平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难点:、扫散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技能训练】

本法分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⑴指摩法定位练习:先以单手示、中、无名指指面着力,在米袋上作定位环形抚摩。再以双手同步作定位指摩法练习。

⑵掌摩法定位练习:以单手掌面着力,在米袋上作定位环形抚摩。双手交替练习。

⑶摩法移动练习:以上定位练习基本熟练后,以指摩法或掌摩法,由米袋的一端向另一端,作缓慢环形抚摩移动,使运动线路呈螺旋形。先作单手移动练习,再作双手交替或同步移动练习。

2.第二阶段

人体练习,是据人体的各部位形态特征和治疗作用,进行分部位练习。

⑴面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作指摩法(也可用中、无名指指面着力),摩额部(印堂、阳白、太阳等)、面颊部,作定位或移动练习。

⑵胸胁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指摩法,摩中府、膻中、期门、大包等;术者用掌摩法,摩胸、胁肋部,作定位或移动练习。该部位也可配合一指禅推法,作推摩法练习。

⑶腹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

①摩腹:术者用掌摩法,以脐为中心,沿结肠的体表投影,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动。 ②摩中脘: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摩中脘及其周围。

③摩神阙、气海、关元:术者以指摩或掌摩法,摩神阙、气海、关元及其周围。

④腰骶部练习: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掌摩法,摩腰骶部,着力稍重。

⑸膏摩法练习:受术者取相应体位和部位。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配合使用推拿介质操作。

【技能训练】

本法也分为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米袋练习,术者取端坐或站立位,米袋置于桌上。

⑴指擦法练习:术者以示、中、无名指指面着力,先以单手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指擦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屈伸,往返距离宜短。双手交替练习。

⑵大鱼际擦法练习:先将米袋挤折成圆弧面形状,术者掌指关节微屈,大小鱼际自然内收成虚掌,以大鱼际和掌根部位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练习。

⑶小鱼际擦法练习:术者四指并拢,腕部挺直,立掌,以掌部尺侧小鱼际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或同步练习。

⑷掌根擦法练习:术者四指并拢,以全手掌面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或同步练习。

2.第二阶段

人体练习,根据部位特征和治疗作用,进行分部位练习。

⑴擦鼻、耳部: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手中指指面,分别放于鼻部两侧,作上下方向指擦法,以鼻部发红、发热为度;术者以双手示、中指指面分别置于耳前,双手无名指于耳后,在耳前、后,作上下方向指擦法,以耳部透热为度。

⑵擦上肢:受术者坐位。术者以大鱼际擦法,擦手掌、腕部、前臂、上臂和肩部,以透热为度。 ⑶擦肩背、腰骶部: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上背部、背腰部、腰骶部;术者以小鱼际擦法或掌擦法,在背部督脉和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作上下方向的擦法,着重在肩背(大椎、至阳、风门、肺俞、心俞等)、背腰部(脊中、命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志室等);术者以小鱼际擦法,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擦腰骶部(腰阳关、大肠俞、膀胱俞、秩边、八髎 等)。均以热感深透为度。

⑷擦下肢: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以大鱼际擦法或掌擦法,擦下肢的前面(髀关、伏兔、足三里等)、外侧(风市、膝阳关等)、后面(殷门、委中、承山等)、足部(涌泉),以透热为度。 ⑸擦胸部、腹部:受术者坐位。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上胸部,由锁骨下缘移至季肋处,女性仅作由天突至膻中的指擦法;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腹部。均以透热为度。

⑹擦胁肋: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以双手分别在两侧胁肋处,作与肋间隙方向相同的斜向掌擦法,以透热为度。

【技能训练】

本法分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米袋练习,术者端坐或站立位,米袋置于桌面上。

《推拿手法学》教案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难点: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1、简要回顾推拿手法与推拿练功的关系。

2、以中医的方药为例,导入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在推拿学中的作用。

3、讲解推拿手法学所承担的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最后,详细阐述推拿手法学与推拿治疗学的关系,以明确学习推拿手法学的目的。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熟悉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掌握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要点:

1、重点: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2、难点: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并提问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任务。

2、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推拿手法的历代沿革。

3、从横向的角度,讲解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4、最后,强调与推拿手法有关的几部重要推拿著作。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掌握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2、难点: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推拿手法学的发展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进行提问。

2、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推拿手法的概念进行讲解。

3、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手法的动作结构及其特点进行阐释。

4、对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从临床应用角度进行阐释。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手法的命名、分类。

2、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3、掌握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推拿手法的命名、分类。

2、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3、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

2、难点:推拿手法的补泻、手法刺激量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进行提问。

2、从手法的命名分类的意义,导入手法的命名原则、手法的分类。

3、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推拿手法的治疗机理。导入手法的作用原理。

4、通过导入一案例,启发学生对手法刺激量的思考;然后,讲解推拿手法的补泻及临床刺激量的辩证应用。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推拿主要流派。

2、熟悉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掌握推拿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体位姿势、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推拿医师的自护。

教学内容:

1、推拿主要流派。

2、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推拿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体位姿势、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推拿医师的自护。 教学要点:

1、重点:推拿手法的施术原则。。

2、难点: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的施术原则进行提问。

2、从手法产生的原因,讲解推拿的主要流派。

3、通过导入案例,讲解手法的施术原则、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体位姿势。

4、通过导入一案例,阐述手法反应与处理方法、推拿介质的应用

5、最后,从手法的力学特点,讲解推拿医师的自护。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了解软组织类手法的含义。

2、熟悉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3、掌握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软组织类手法的含义。

2、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3、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要点:

1、重点: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难点: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手法的施术原则进行提问。

2、从手法的命名分类,导入软组织类手法的概念。

3、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

4、讲解滚法、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滚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练掌握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要点:

1、重点: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难点: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滚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第一阶段——米袋练习

学员正坐,将米袋平放在桌上,使其纵轴线与自身的额状面相垂直。

1.先在米袋上做双手同步定点练习。

2.再做双手前后交叉定点练习。

通过此二步练习主要培养学员定点操作即在治疗穴点上吸定的能力。

3.定点操作基本稳定——即操作时拇指着力点在治疗面上基本吸定后,再做双手同步走线练习,与前后交叉走线练习,双手从米袋的一端慢慢推向另一端,边推边走,紧推慢移,以培养学员沿线操作的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人体练习

1.人体单穴、单手定点练习:可选推百会、推肩井、推心俞、推肾俞、推承山、推足三里等,做单手定点练习。

2.沿人体经络外行线,做单手走线练习:可选择在人体经络外行线的某段路线上做单手走线练习,如:

(1)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侧后方,取站位,用右手沿风府至大椎一线做走线练习。

(2)体位同上,术者用右手沿大杼到膈俞一线做单手走线练习。

(3)受术者俯卧位,术者取坐位,用右手沿肝俞到肾俞一线做走线练习。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第一阶段——米袋练习

将米袋平放在桌上,使其中轴线与桌边相垂直,学员站位取丁字步,右手操作时,右脚在前;左手操作时,左脚在前。上身略向前倾,并稍侧身,自身的额状面与米袋中轴线约呈45°。

1.定点操作练习:先将一手小鱼际肌肌腹的中点按放在米袋中轴线中段的下端,此时,术手第五掌骨尺侧的长轴与米袋中轴线的相交角在35-45°之间,然后,按照本法动作结构与操作要领的要求反

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

手法在初练时,一手持续3分钟,双手反复交替练习,以后可逐渐加大训练量,最后可达到每手持续操作15分钟。

2.走线操作练习:在定点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本阶段的练习,术者一手按上法按放在米袋中轴线下端,然后沿此线一边滚一边慢慢地向下方移动,返回到米袋的下端,如此,在米袋的两端反复往返滚走练习,双手交替。

第二阶段——人体练习

1.人体定点、单手练习:可选择肩井、脾胃俞、肾俞、大肠俞、环中、殷门、承山、伏兔、足三里等穴点作单手定点练习。

2.单手走线练习:可选择在人体经络外行线的某段路线或相关经穴的联线上做本练习。如:

(1)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侧后方,取站位,用右手沿其左侧巨骨、肩井、曲垣、大杼、风门直至膈俞一线,作单手单向滚法练习,左手联系市,应在其右侧的上述路线上进行。

(2)受术者俯卧,术者位于其左侧,用右手沿其左侧肝俞至大肠俞一线,由上向下边滚边走。然后,再由下而上从大肠俞边滚边走,回到肝俞,如此反复往返练习。

在此路线上,也可自上向下时,用右手操作,返回时换用左手,做左右手交替走线练习。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悉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了解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要点:

1、重点:摩法、擦法、平推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难点:、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

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软组织类手法的施术原则、滚法的操作要领进行提问。

2、从运动学特征,讲解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讲解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4、简要介绍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小结及思考题: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

教 案 内 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2、熟悉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3、了解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规范、要领、力学特点、适用部位、作用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摩法、擦法、平推法、扫散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搓法、摩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3、运法、指推法、钩法的操作常规练习。

教学要点:

1、重点:摩法、擦法、平推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2、难点:、扫散法的操作规范练习。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

【技能训练】

本法分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⑴指摩法定位练习:先以单手示、中、无名指指面着力,在米袋上作定位环形抚摩。再以双手同步作定位指摩法练习。

⑵掌摩法定位练习:以单手掌面着力,在米袋上作定位环形抚摩。双手交替练习。

⑶摩法移动练习:以上定位练习基本熟练后,以指摩法或掌摩法,由米袋的一端向另一端,作缓慢环形抚摩移动,使运动线路呈螺旋形。先作单手移动练习,再作双手交替或同步移动练习。

2.第二阶段

人体练习,是据人体的各部位形态特征和治疗作用,进行分部位练习。

⑴面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单手或双手作指摩法(也可用中、无名指指面着力),摩额部(印堂、阳白、太阳等)、面颊部,作定位或移动练习。

⑵胸胁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指摩法,摩中府、膻中、期门、大包等;术者用掌摩法,摩胸、胁肋部,作定位或移动练习。该部位也可配合一指禅推法,作推摩法练习。

⑶腹部练习:受术者仰卧位。

①摩腹:术者用掌摩法,以脐为中心,沿结肠的体表投影,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摩动。 ②摩中脘: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摩中脘及其周围。

③摩神阙、气海、关元:术者以指摩或掌摩法,摩神阙、气海、关元及其周围。

④腰骶部练习: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掌摩法,摩腰骶部,着力稍重。

⑸膏摩法练习:受术者取相应体位和部位。术者以指摩法或掌摩法,配合使用推拿介质操作。

【技能训练】

本法也分为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米袋练习,术者取端坐或站立位,米袋置于桌上。

⑴指擦法练习:术者以示、中、无名指指面着力,先以单手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指擦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屈伸,往返距离宜短。双手交替练习。

⑵大鱼际擦法练习:先将米袋挤折成圆弧面形状,术者掌指关节微屈,大小鱼际自然内收成虚掌,以大鱼际和掌根部位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练习。

⑶小鱼际擦法练习:术者四指并拢,腕部挺直,立掌,以掌部尺侧小鱼际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或同步练习。

⑷掌根擦法练习:术者四指并拢,以全手掌面着力,在米袋上作直线往返擦法,双手交替或同步练习。

2.第二阶段

人体练习,根据部位特征和治疗作用,进行分部位练习。

⑴擦鼻、耳部: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手中指指面,分别放于鼻部两侧,作上下方向指擦法,以鼻部发红、发热为度;术者以双手示、中指指面分别置于耳前,双手无名指于耳后,在耳前、后,作上下方向指擦法,以耳部透热为度。

⑵擦上肢:受术者坐位。术者以大鱼际擦法,擦手掌、腕部、前臂、上臂和肩部,以透热为度。 ⑶擦肩背、腰骶部:受术者俯卧位。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上背部、背腰部、腰骶部;术者以小鱼际擦法或掌擦法,在背部督脉和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作上下方向的擦法,着重在肩背(大椎、至阳、风门、肺俞、心俞等)、背腰部(脊中、命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志室等);术者以小鱼际擦法,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擦腰骶部(腰阳关、大肠俞、膀胱俞、秩边、八髎 等)。均以热感深透为度。

⑷擦下肢:受术者仰卧或俯卧位。术者以大鱼际擦法或掌擦法,擦下肢的前面(髀关、伏兔、足三里等)、外侧(风市、膝阳关等)、后面(殷门、委中、承山等)、足部(涌泉),以透热为度。 ⑸擦胸部、腹部:受术者坐位。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上胸部,由锁骨下缘移至季肋处,女性仅作由天突至膻中的指擦法;术者以掌擦法,向左右方向,横擦腹部。均以透热为度。

⑹擦胁肋: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以双手分别在两侧胁肋处,作与肋间隙方向相同的斜向掌擦法,以透热为度。

【技能训练】

本法分米袋练习和人体练习二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米袋练习,术者端坐或站立位,米袋置于桌面上。


相关内容

  • 推拿按摩基本手法(培训教案)
  • 第四节 按摩基本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一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扌衮法和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旋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的摆动,带 ...

  • [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 <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供针推专业本科生〈含外向型〉使用] I 前 言 推拿功法学是指应推拿临床需要,以提高推拿医务工作者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及现代练功方法.本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体能.为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针 ...

  • 推拿,实验报告
  • 篇一: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 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和要求]: 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 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 ...

  • 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研究
  • [摘要] 目的: 总结 论证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从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的形式与 发展 ,问题与现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是以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为依据,以 现代 医学脊柱解剖学为指导,是中医按摩手法的一大进展,前景广阔.结论:中医经络脊柱推拿疗法,临床疗效肯定,应 ...

  • 推拿手法学视频教学
  • <推拿手法学>实训(长春中医药大学) 教育频道 >>专辑列表 >>教育 >> 收藏本专辑 视频列表 图片详情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 10:01 推拿手法学23 112715 3,404 19:22 推拿手法学22 112715 2 ...

  • [推拿手法学]实训(长春中医药大学) - 优酷视频
  • 图片 详情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 18:28 推拿手法学1 112715 2,657 14:38 推拿手法学2 112715 1,396 17:23 推拿手法学3 112715 1,932 16:17 推拿手法学4 112715 1,552 19:41 推拿手法学5 11271 ...

  •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实训
  •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实训(编写体例) [实训目的] 1. 通过在人体手法实训,掌握小儿常用推拿手法,推.揉.摩.按.捏.掐.捣.运等手法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准确把握手法力度与频率. 2. 熟悉常用复式操作法的操作步奏与要领. [实训场地与器材] 实训室:秒表.滑石粉.诊断床.方凳. [实训内容与操作步 ...

  •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1~--9小儿推拿的形成.特点及基础知识
  •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1~2小儿推拿的形成.特点及基础知识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3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4关于小儿推拿穴位的探讨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5小儿疾病辨证论治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4关于小儿推拿穴位的探讨小儿推拿实践讲座6新生儿疾病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7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8小 ...

  • 推拿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李应志,邰先桃,严隽陶
  • 第16卷 第11期 2014 年 11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6 No. 11 Nov .,2014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11.027 推拿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