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财务管理目标

摘要:迄今为止, 人们尚未对国际财务管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财务管理是指按照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相应条款, 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国际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职能性管理活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 企业国际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当企业的经营走出了国门之后, 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必然随之超越国界, 由此产生了国际财务管理这一新的领域。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 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管理学界进行重点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国际财务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问题——财务管理目标问题。

关键字: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国际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国际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国际理财目标具有两重性、层次性及时域性等特点, 同时, 理财主体多元化与财务关系多维化, 国际理财目标应设定为“相关财富(利益) 最大化”, 即以长期合并收益为主, 辅之以资产流动性和股票市场价值, 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财务目标体系。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突出了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 强调了资产的流动性, 并合理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是站在国际理财环境中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概括。

明确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是搞好国际财务管理的前提。但究竟如何设定国际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目前在财务管理理论界有一定分歧,主要观点有两种:利润最大化和财富最大化。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是根深蒂固的,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本世纪50年代以前,财务管理理论界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目前,仍有一部分财务管理学家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最佳选择。 2.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企业的价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以上两种财务管理的目标各有特点,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因为企业要想取得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究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以下缺点:①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②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的利润。③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即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提法,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财富最大化能克服上述缺点,是现代国际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这是因为:①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②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财富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因而,它是国际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国际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都要以财富最大化作为判别标准,凡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都是合理的决策;反之,凡不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都不是合理的决策。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在我国, 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我国财务管理界急需为之投入精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①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197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体制从

高度集 中的产品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企业的经营权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利润逐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③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近年来,我国一部分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注意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殖,追求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这是对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另一种提法,是对财务目标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应大力提倡。

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从理论上讲,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但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国家的企业财务主管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完全一样。如果国际企业只是单纯地追求财富最大化目标,不考虑其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与东道国的期望以及当地的经营发生冲突。为合理协调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建立经过合理组合的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群。在这一目标群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目标仍是财富最大化,同时要结合国际企业的特点以及子公司的具体情况,设定若干辅助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协调统一。

1.主导目标为财富最大化,即不断提高企业价值。2.辅助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①长期合并收益。上述实证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财务主管都把税后收益作为重要目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税后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价值。但国际企业追求的收益不是单一的母公司收益,也不是单一的子公司收益,而是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最大合并收益。②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资金流动性越好,偿债能力越强,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说明财务风险大。③结合子公司东道国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目标。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国际企业还要结合子公司东道国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目标。例如,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就要考虑不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冲突;国际企业在日本设立子公司,就要考虑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日本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国际企业在挪威设立子公司,就要比较多地考虑与雇员的关系,因为挪威已进入工业民主化阶段,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有三分之一是雇员选举的,其中,六分之一左右的董事由雇员担任。 国际财务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国际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正确地确定国际财务管理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王桂芝, 朱洪友. 财务管理国际化新动态

张力忠,中国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李相国,王华成,国际财务管理

摘要:迄今为止, 人们尚未对国际财务管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国际财务管理是指按照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法的相应条款, 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国际财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职能性管理活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 企业国际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当企业的经营走出了国门之后, 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必然随之超越国界, 由此产生了国际财务管理这一新的领域。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 国际财务管理成为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财务管理学界进行重点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国际财务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问题——财务管理目标问题。

关键字: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国际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国际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国际理财目标具有两重性、层次性及时域性等特点, 同时, 理财主体多元化与财务关系多维化, 国际理财目标应设定为“相关财富(利益) 最大化”, 即以长期合并收益为主, 辅之以资产流动性和股票市场价值, 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财务目标体系。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突出了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在跨国经营的条件下, 强调了资产的流动性, 并合理考虑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是站在国际理财环境中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综合概括。

明确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是搞好国际财务管理的前提。但究竟如何设定国际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目前在财务管理理论界有一定分歧,主要观点有两种:利润最大化和财富最大化。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是根深蒂固的,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本世纪50年代以前,财务管理理论界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目前,仍有一部分财务管理学家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最佳选择。 2.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进而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企业的价值只有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以上两种财务管理的目标各有特点,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因为企业要想取得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究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以下缺点:①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②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的利润。③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即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提法,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财富最大化能克服上述缺点,是现代国际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这是因为:①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原理进行科学的计量。②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财富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因而,它是国际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国际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都要以财富最大化作为判别标准,凡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都是合理的决策;反之,凡不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财务决策,都不是合理的决策。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逐渐走向国际化。 在我国, 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我国财务管理界急需为之投入精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①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②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197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体制从

高度集 中的产品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企业的经营权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把利润作为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首要指标,把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利润逐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③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近年来,我国一部分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注意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殖,追求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这是对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另一种提法,是对财务目标理论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应大力提倡。

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从理论上讲,国际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富最大化。但由于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国家的企业财务主管所设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完全一样。如果国际企业只是单纯地追求财富最大化目标,不考虑其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与东道国的期望以及当地的经营发生冲突。为合理协调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建立经过合理组合的国际财务管理的目标群。在这一目标群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目标仍是财富最大化,同时要结合国际企业的特点以及子公司的具体情况,设定若干辅助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协调统一。

1.主导目标为财富最大化,即不断提高企业价值。2.辅助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①长期合并收益。上述实证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财务主管都把税后收益作为重要目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税后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价值。但国际企业追求的收益不是单一的母公司收益,也不是单一的子公司收益,而是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最大合并收益。②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资金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而言,资金流动性越好,偿债能力越强,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越小;反之,则说明财务风险大。③结合子公司东道国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目标。除了上述一般情况外,国际企业还要结合子公司东道国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目标。例如,国际企业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就要考虑不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生冲突;国际企业在日本设立子公司,就要考虑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日本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国际企业在挪威设立子公司,就要比较多地考虑与雇员的关系,因为挪威已进入工业民主化阶段,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有三分之一是雇员选举的,其中,六分之一左右的董事由雇员担任。 国际财务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国际财务管理目标问题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正确地确定国际财务管理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王桂芝, 朱洪友. 财务管理国际化新动态

张力忠,中国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

李相国,王华成,国际财务管理


相关内容

  • 国际市场营销总结
  • 第一章 1国际市场营销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菲利普-凯特奥拉认为:是指公司或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为把产品和劳务营销到一个以上的国家消费者手中.所进行的计划.生产.运输.保险.国境.仓储.分销.定价.促销.收付货款.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跨越国界的营销活动. 2 研究对象:以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为基本研究 ...

  • 论企业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策略
  • 论企业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策略 蒋坤红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但各国的文化差异使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文化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成功拓展的潜在障碍,因此有效规避文化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国 ...

  •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问题研究
  • 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加强,我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走向海外经济竞争的中心舞台.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无论是大型国企,还是民营.股份制企业,乃至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在海外取得了成功,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己,也为国家创造了很大的人文 ...

  • 辽宁省自考国际市场营销学
  • 第一章 ﹝一﹞ 注:※※为必背, 填空 1.市场营销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注:先有商品经济,然后有市场,然后有市场营销. 名词 2.市场又是在一定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多选 3.对市场概念发展的概述:第一阶段:市场看成一个空间.地域概念.第二阶段:社会分工发展, 商品交换和流通的 ...

  •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 职 教 平 台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黄 莉 (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天津 300074) 摘 要:多年从事企业培训的经验中体会到,企业培训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是否能为企业把脉,量身定做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方案.培训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与企业培训目标相适应 ...

  •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建设与改革探索
  •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建设与改革探索.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 论文关键词: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职业能力:专业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满足航运市场对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航 ...

  • 国际市场营销学
  • (www.caiyunbang.com) 国际市场营销学 教 师 教 案 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案 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分支学科,是市场营销学在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具体应用,在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课程体系中,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十分重 ...

  • 国际营销1
  • 国际营销含义:国际营销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就是跨越一个以上国家所展开的各种形态的营销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整.控制所构成的管理活动及政策实施. 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相同之处:1.观念的共同性2.程序的相同之处3.手段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营销环境的不同 国际营销的动因1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

  • [企业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12012406 编码: 名称: Management 课程专业必修课 属性: 编写徐萍 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企业战略管理>扮演着整合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