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8上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第三章

使用前需读!:这份答案是2012年版的,可能大部分题目跟现在不一样了。但是课前预习都是差不多一样的。一些题号打乱了。另,选择题最好不要直接写,

经过思考后再看看答案。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 液体的热胀冷缩

2.摄氏 冰水混合物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

3. 35℃~42℃ 0.1℃

4. 37℃ 三十七摄氏度

5.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6.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7. 量程 分度值 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

8. 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9. 7.5℃ 9℃ 18℃ -4℃

10.A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B :正确 C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D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11.BAFCDE

12. 乙 缩口 39.5

13. 30 14.D 15.A

16.A 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 18.B

19.(1)热水质量 (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 56℃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1. 固态 液态 气态 2. 物态变化

3.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4. 凝固 熔化 5.0 0 相同的

6.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 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 (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3)48 吸收 保持不变 2 8. 不熔化 熔点 吸热 9. 70 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 到第14min 共10min ;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 ,温度又升高到70℃。 13.A 固液共存 14.A 15.C

16.C 17.C 18.D 19.B

20.D

21.(1)C、B 、A (2)如右图所示。 (3)4 (4)较小 解析:(1)三个固定支架的安装顺序:先是石棉网,再是固定试管夹,最后是固定温度计。 (2)用描点法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3)温度计的读数为4℃,不需要估读。 (4)较小的冰块,易均匀受热,测得的实验数据较准确。

第2课时

1.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2.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向外界放出热量 3. 吸热 升高 放热 下降

4.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5. 吸 放

6. ①海波 ②玻璃 ③是 ④是 ⑤不变 ⑥升高 ⑦有 ⑧无

7. 放热 8. 非晶体 9.D 10.D 11.C

12. 液 固 固液混合 13. 非晶体

14.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只要合理均可)

15. 凝固点较低(或凝固点低于零下5摄氏度) 解析:冬天温度较低,如果用水的话,结成了冰就不能循环,起不到散热的作用了。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在很低的温度下却可以循环散热,说明混合物仍然是液体,并没有凝固,从而推断出此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凝固点。 16.C 17.C

18.A 解析:“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该熔雪办法主要用了盐水比水的熔点低的特点。

19.C

20.(1)如图所示

(2)-6 固 (3)低 (4)升高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1. 液 气 吸收 蒸发 沸腾 2. 汽化 不变 沸点 3.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4. 高 高压锅 5.100℃ 6.B 7.C 8.C

9.C 10.D 11.(1)注入的水温度太低(或水太多,火太弱) (2)如下图所示。

(3)100 (4)(b) (a) 12. 高 沸点

13.(1)100 等于 (2)20 (3)刚开始升温快,后来升温慢 14.D

15.D 16.D 17.C

18. 减少水的质量(或用热水等) ①密闭容器并抽气 ②密闭后再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上倒冷水

19.(1)B (2)98 (3)①沸腾是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③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④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盒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盒不会烧着。

第2课时

1.一定 内部 任何 液体表面 2. 高 大 快 3. 气态 液态 放出 4.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常温 压缩体积 5. 水蒸气 液化 6.B

7.A 8.C 9.A 10. 液化 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1. 液化

12. 汽化 液化 13. 汽化 液化

14.(1) 加快水分的蒸发 (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 15.B

16.D 17.B 18.C 19.B 20.C

21.(1)表面积大小 (2)A、C (3)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才有比较的意义(研究多个量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气态 吸热 2. 固态 放热 3.D 4.C 5.(1)升华 (2)熔化

(3)汽化(蒸发) (4)液化 6. 升华 凝华 7. 升华 凝华 熔化 8.C

9.C 10.D 11. 升华 凝华

12. 加热时萘吸热升华,停止加热后,萘放热凝华,附着在树枝上

13. 凝华 14.A

15.B 解析:一般情况下,比较蓬松的霜、雪、雾凇、玻璃上的窗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因为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冰时不会结合得太紧密。但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冰,肯定结合得很坚实,故选B 。 16.D

17.D 解析:大家可能会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其实我们是看不见水蒸气的,比如夏天室内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气,但是我们看不见。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无数个小水滴(即“白气”) 。故选D 。 18.B 19.C

20.(1)凝华 0 吸收 (2)蒸发 渗漏 (3)升华 吸收

章末小结

1.吸 液化 2. 凝华 放出 凝固 3.A

4.(1)秒表 (2)98 图略 (3)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5.(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A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

6. 温室 升华 蒸发 7. 液化 放 8. 降低 9. 汽化、液化 10.B

11.D 12.D 13.C

14.(1)96 (2)98 低于 (3)B (4)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5)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等。

15.(1)液体的温度 (2)甲、乙 (3)不正确 (4)正确

使用前需读!:这份答案是2012年版的,可能大部分题目跟现在不一样了。但是课前预习都是差不多一样的。一些题号打乱了。另,选择题最好不要直接写,

经过思考后再看看答案。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 液体的热胀冷缩

2.摄氏 冰水混合物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

3. 35℃~42℃ 0.1℃

4. 37℃ 三十七摄氏度

5.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6.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7. 量程 分度值 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

8. 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9. 7.5℃ 9℃ 18℃ -4℃

10.A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B :正确 C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D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11.BAFCDE

12. 乙 缩口 39.5

13. 30 14.D 15.A

16.A 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 18.B

19.(1)热水质量 (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 (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 56℃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1. 固态 液态 气态 2. 物态变化

3.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4. 凝固 熔化 5.0 0 相同的

6.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 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 (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3)48 吸收 保持不变 2 8. 不熔化 熔点 吸热 9. 70 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 到第14min 共10min ;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 ,温度又升高到70℃。 13.A 固液共存 14.A 15.C

16.C 17.C 18.D 19.B

20.D

21.(1)C、B 、A (2)如右图所示。 (3)4 (4)较小 解析:(1)三个固定支架的安装顺序:先是石棉网,再是固定试管夹,最后是固定温度计。 (2)用描点法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3)温度计的读数为4℃,不需要估读。 (4)较小的冰块,易均匀受热,测得的实验数据较准确。

第2课时

1.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2.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续向外界放出热量 3. 吸热 升高 放热 下降

4.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5. 吸 放

6. ①海波 ②玻璃 ③是 ④是 ⑤不变 ⑥升高 ⑦有 ⑧无

7. 放热 8. 非晶体 9.D 10.D 11.C

12. 液 固 固液混合 13. 非晶体

14.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只要合理均可)

15. 凝固点较低(或凝固点低于零下5摄氏度) 解析:冬天温度较低,如果用水的话,结成了冰就不能循环,起不到散热的作用了。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在很低的温度下却可以循环散热,说明混合物仍然是液体,并没有凝固,从而推断出此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凝固点。 16.C 17.C

18.A 解析:“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该熔雪办法主要用了盐水比水的熔点低的特点。

19.C

20.(1)如图所示

(2)-6 固 (3)低 (4)升高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1. 液 气 吸收 蒸发 沸腾 2. 汽化 不变 沸点 3. 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4. 高 高压锅 5.100℃ 6.B 7.C 8.C

9.C 10.D 11.(1)注入的水温度太低(或水太多,火太弱) (2)如下图所示。

(3)100 (4)(b) (a) 12. 高 沸点

13.(1)100 等于 (2)20 (3)刚开始升温快,后来升温慢 14.D

15.D 16.D 17.C

18. 减少水的质量(或用热水等) ①密闭容器并抽气 ②密闭后再将烧瓶倒置,并向烧瓶上倒冷水

19.(1)B (2)98 (3)①沸腾是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液体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③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④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2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盒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盒不会烧着。

第2课时

1.一定 内部 任何 液体表面 2. 高 大 快 3. 气态 液态 放出 4.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常温 压缩体积 5. 水蒸气 液化 6.B

7.A 8.C 9.A 10. 液化 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11. 液化

12. 汽化 液化 13. 汽化 液化

14.(1) 加快水分的蒸发 (2)保持沙子的湿润,使蒸发持续进行 15.B

16.D 17.B 18.C 19.B 20.C

21.(1)表面积大小 (2)A、C (3)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才有比较的意义(研究多个量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气态 吸热 2. 固态 放热 3.D 4.C 5.(1)升华 (2)熔化

(3)汽化(蒸发) (4)液化 6. 升华 凝华 7. 升华 凝华 熔化 8.C

9.C 10.D 11. 升华 凝华

12. 加热时萘吸热升华,停止加热后,萘放热凝华,附着在树枝上

13. 凝华 14.A

15.B 解析:一般情况下,比较蓬松的霜、雪、雾凇、玻璃上的窗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因为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冰时不会结合得太紧密。但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冰,肯定结合得很坚实,故选B 。 16.D

17.D 解析:大家可能会认为“白气”是水蒸气,其实我们是看不见水蒸气的,比如夏天室内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气,但是我们看不见。凡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无数个小水滴(即“白气”) 。故选D 。 18.B 19.C

20.(1)凝华 0 吸收 (2)蒸发 渗漏 (3)升华 吸收

章末小结

1.吸 液化 2. 凝华 放出 凝固 3.A

4.(1)秒表 (2)98 图略 (3)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5.(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3)A (4)从图象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

6. 温室 升华 蒸发 7. 液化 放 8. 降低 9. 汽化、液化 10.B

11.D 12.D 13.C

14.(1)96 (2)98 低于 (3)B (4)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5)适当减少水量;给烧杯加盖子;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等。

15.(1)液体的温度 (2)甲、乙 (3)不正确 (4)正确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上答案
  •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 ...

  • 高二物理选修3-2人教版同步训练:4-3
  • 高二物理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第4章 第3节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 B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引起它的磁场方向相反 C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 D .感应电流的磁场延缓了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答案:AD 解析:由楞次 ...

  • 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基础训练答案(天舟学练王).doc 人教版
  • 第一课参考答案: 一.   1.D  2.B  3.D  4.C  5.D  6.B  7.B  8.B  9.D  10.B  11.D  12.D  13.B  14.D   15.C   二.判断题  16.× 17.×18.×  19.√  20.√ 三.21.答:对于刚刚转入新的中学校门的 ...

  •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1)1
  • 中学物理教学资料 二.进一步完善图片设计在"新课题引入"中的功能! 在物理课教学中应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所以新教材中采用大量漫画式的插图来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它具有 ...

  • [原创解析版]2014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2基础夯实: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基础夯实 1.在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过程中,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表达式后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表达式,是一个很关键的论证步骤,这一步骤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研究对象的选取 C .控制变量法 答案:D 解析:对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太阳和行星的地位完全相同, m 星既然太阳对行星的 ...

  • 吴年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说明
  • 九年级物理课程说明书 长丰中学 吴年贵 本册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3年审查通过. 一.教科书的特点 1.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 ...

  • 人教版高一物理 4.3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芜湖泰文中学 方海兵 2013.12 本章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 ...

  •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13_物理_必修2_人教版
  • 万有引力定律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 刘香旗 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 ...

  • 08届高三一模生物科第二卷试卷分析
  • 08届高三一模生物科第二卷试卷分析 (请同学们认真看易出错的地方并避免自己出错) 2008-3-30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80分.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 某实验小组做了系列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在光学显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