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起降英语分、增语文分
北京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
作者:新华社记者丁静 李江涛
高考 英语减少50分、语文增加30分
据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介绍,北京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现在的300分增至320分。
另据了解,北京高考2014年将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从2014年起,本科志愿填报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即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愿设置由原来的4所学校扩大到5所。具体为,每批次第一志愿为两所平行的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在每个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录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
中考 英语减少20分、语文增加30分
中考方面,北京市调整中考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其中,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物理卷总分100分不变;化学卷总分值由80分减至60分。2016年起将物理、化学两门考试安排在同一个半天。中考由原来的两天半缩短为两天。
高中名校 减少本校初中“直升”比例
此外,针对社会反映大的“好高中难上”的问题,北京将通过增加优质高中数量、按办学条件标准上限适当扩大班额、班数增加保障优质高中供给,满足更多学生上好学、进入优质高中的需求。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实施优质资源集中的高中校按公平、公开原则保证一定比例直接在一般初中校招生,让一般初中校的学生有机会、有通道进入优质高中,一般初中校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2014年为30%、2015年为40%、2016年为50%。
“减少英语考试分值,提高听力比重”“优质高中三到五成的招生计划投放给一般初中”“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关注。
改变招生计划、方式等,一方面释放减负、促进生源均衡等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考试指挥棒的调整,实现教育政策向下传导。记者同时获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更大力度的基础教育改革。然而,改革能否破解教育难题还尚待检验。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争取让老百姓满意,“但希望社会给我们一点宽容。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
英语“减分”生源均衡 中高考改革“动刀”
北京市此次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对现行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针对高考,一是从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
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二是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及城市发展新区增设本科一批专项招生计划。2015年起将一定比例招生计划投向这些地区,希望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流和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的作用。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适当减少了英语考试分值,提高了听力分值。试题也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回归英语主要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然而重点学校依然是屡禁难止的“牛皮癣”。有关专家表示,北京此次改革划出“硬杠杠”,给一般初中匀出优质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源均衡,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要等到初高中不再有“优质”和“一般”之分的那天。
直面小升初“硬骨头”
基教改革酝酿“大手术”
事实上,北京市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是小升初。北京小升初取消考试以来,因为入学规则乱、执行难等问题,催生了一系列畸形现象:庞大的中小学培训市场;小升初“家长综合征”;“坑班”、“点招”敛财骗局等等。小升初已经让家长心力交瘁,学生不堪重负。
为了真正解决北京市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正积极准备出台新的小升初政策。此次中高考系列改革措施,就是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手术”做铺垫。“新政原则上将秉承教育部‘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的思路,但会根据北京市具体情况作些调整。”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比如,要实现“就近入学”,北京市面临难题。一、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拆迁、新建区很多。居民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工作地可能在三个地方,该就哪个“近”?二、如果完全按照“电脑派位”,无异于“抓阄、撞大运”,忽略学生学习成绩、老师教学水平等,最终会导致教育资源“低位均衡”。
记者获悉,北京市很有可能以学籍、户籍、家长工作单位等作为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就近”。此外,坚决禁止初中校举办招生考试,加强学籍管理,取消“占坑班”,逐步取消“特长生”“共建生”等也将成为配合措施。“改革的原则是不让孩子再去‘拼条件’,规则简单透明,引导生源均衡、师资均衡。”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解决入学难、择校乱、课业负担过重这三个重点问题。”
利益调整是必然
百姓满意是目标
改革效果有待检验。改革力度大,操作层面会不会出现问题?比如,高考一批招生名额向郊区倾斜会不会导致新的“郊区择校”?取消特长生会不会影响素质教育?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改革将是一个系列政策配套实施的过程。“郊区择校”的问题,能够通过严格学籍管理来控制。
此外,有关部门表示,北京市将利用“减负”之后小学生下午3:30放学到家长5:30下班之间的两个小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免费对孩子进行德育、体育、美育兴趣培养。既为家长减轻经济、时间负担,也真正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
事实上,向郊区倾斜一批招生名额和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初中分配,是对既有利益的重新调整,面临很大阻力。政策出台前,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集。征集范围包括北京市区县教委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学
机构负责人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认为,北京此次中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改革效果还有待检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该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新华社记者丁静 李江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2016年起降英语分、增语文分
北京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
作者:新华社记者丁静 李江涛
高考 英语减少50分、语文增加30分
据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介绍,北京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现在的300分增至320分。
另据了解,北京高考2014年将坚持2013年命题方向。从2014年起,本科志愿填报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即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愿设置由原来的4所学校扩大到5所。具体为,每批次第一志愿为两所平行的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在每个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录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再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
中考 英语减少20分、语文增加30分
中考方面,北京市调整中考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其中,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物理卷总分100分不变;化学卷总分值由80分减至60分。2016年起将物理、化学两门考试安排在同一个半天。中考由原来的两天半缩短为两天。
高中名校 减少本校初中“直升”比例
此外,针对社会反映大的“好高中难上”的问题,北京将通过增加优质高中数量、按办学条件标准上限适当扩大班额、班数增加保障优质高中供给,满足更多学生上好学、进入优质高中的需求。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实施优质资源集中的高中校按公平、公开原则保证一定比例直接在一般初中校招生,让一般初中校的学生有机会、有通道进入优质高中,一般初中校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2014年为30%、2015年为40%、2016年为50%。
“减少英语考试分值,提高听力比重”“优质高中三到五成的招生计划投放给一般初中”“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关注。
改变招生计划、方式等,一方面释放减负、促进生源均衡等政策信号;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考试指挥棒的调整,实现教育政策向下传导。记者同时获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更大力度的基础教育改革。然而,改革能否破解教育难题还尚待检验。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争取让老百姓满意,“但希望社会给我们一点宽容。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
英语“减分”生源均衡 中高考改革“动刀”
北京市此次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对现行考试、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 针对高考,一是从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
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二是在北京市规划的生态涵养区及城市发展新区增设本科一批专项招生计划。2015年起将一定比例招生计划投向这些地区,希望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流和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的作用。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适当减少了英语考试分值,提高了听力分值。试题也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回归英语主要作为交流工具的功能。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然而重点学校依然是屡禁难止的“牛皮癣”。有关专家表示,北京此次改革划出“硬杠杠”,给一般初中匀出优质资源,有利于促进生源均衡,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要等到初高中不再有“优质”和“一般”之分的那天。
直面小升初“硬骨头”
基教改革酝酿“大手术”
事实上,北京市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是小升初。北京小升初取消考试以来,因为入学规则乱、执行难等问题,催生了一系列畸形现象:庞大的中小学培训市场;小升初“家长综合征”;“坑班”、“点招”敛财骗局等等。小升初已经让家长心力交瘁,学生不堪重负。
为了真正解决北京市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正积极准备出台新的小升初政策。此次中高考系列改革措施,就是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手术”做铺垫。“新政原则上将秉承教育部‘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的思路,但会根据北京市具体情况作些调整。”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比如,要实现“就近入学”,北京市面临难题。一、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拆迁、新建区很多。居民户口所在地、居住地、工作地可能在三个地方,该就哪个“近”?二、如果完全按照“电脑派位”,无异于“抓阄、撞大运”,忽略学生学习成绩、老师教学水平等,最终会导致教育资源“低位均衡”。
记者获悉,北京市很有可能以学籍、户籍、家长工作单位等作为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就近”。此外,坚决禁止初中校举办招生考试,加强学籍管理,取消“占坑班”,逐步取消“特长生”“共建生”等也将成为配合措施。“改革的原则是不让孩子再去‘拼条件’,规则简单透明,引导生源均衡、师资均衡。”这位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改革解决入学难、择校乱、课业负担过重这三个重点问题。”
利益调整是必然
百姓满意是目标
改革效果有待检验。改革力度大,操作层面会不会出现问题?比如,高考一批招生名额向郊区倾斜会不会导致新的“郊区择校”?取消特长生会不会影响素质教育?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改革将是一个系列政策配套实施的过程。“郊区择校”的问题,能够通过严格学籍管理来控制。
此外,有关部门表示,北京市将利用“减负”之后小学生下午3:30放学到家长5:30下班之间的两个小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免费对孩子进行德育、体育、美育兴趣培养。既为家长减轻经济、时间负担,也真正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
事实上,向郊区倾斜一批招生名额和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初中分配,是对既有利益的重新调整,面临很大阻力。政策出台前,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集。征集范围包括北京市区县教委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办学
机构负责人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认为,北京此次中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改革效果还有待检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应该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新华社记者丁静 李江涛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