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衢州机场和原空军13总站--抗战

空军13总站和昔日衢州机场

(2008-01-25 14:12:57)

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刘国庆委员提了一个关于在我市建立“衢州人民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纪念室”的提案。会议结束之后,市政协将这一提案转交市委宣传部处理。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即组织人员调研,并召开有关部门和知情人参加的座谈会,论证我市建立“衢州人民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纪念室”的可行性。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杜立德行动”和衢州百姓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的史料。6月22日下午,笔者与市委宣传部吴德生、毕茗二位专程去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寻访了一番,希望找到一些历史遗存。经过当地居民的指点,我们终于在长满杂树乱草、藤蔓没膝的小山坡上,找到了一些断垣残壁和两幢比较完整的小洋房。这两幢小洋房的门窗已经破烂,但饰有灰幕的屋顶和青砖勾缝的墙体仍然完好,西洋式建筑的风采依旧。尤为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找还到了那个曾经被美国飞行员称之为“石头防空餐厅”的石窟——这是一个深而广的平洞,似一轩敞的大厅,虽已废弃,却干净整洁,从烈日下走进山洞,顿觉暑气全消,清凉舒畅。洞壁上规则的凿痕和支撑顶板的鱼尾形石柱,与龙游石窟内的凿痕和石柱如出一辙。洞里凿出来的红砂石,或铺路,或砌墙基。读者可从毕茗女士拍摄的一组照片中,想像出65年前34位美国B—25飞行员在“石头山”空军第十三总站避难,以及在“石头防空餐厅”中用餐的情景。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中国空军总指挥部电令:“衢州空军站为我空军出袭台湾及敌寇本岛之重要基地,杭州空军总站着即改为衢州空军总站,并兼理玉山场务,原衢州航空站撤消。”任命邢剷非为衢州空军总站站长。1939年6月,衢州空军总站改名空军第十三总站,管辖衢州、建瓯、玉山、丽水等机场,任命曹文炳为站长。1940年陈又超中校接替站长职务。

空军第十三总站所属衢州机场位于城区城东门外,东经119度、北纬30度之间,始建于1933年,跑道长500米。1934年延伸至800米。抗战爆发后,先后于1937年底、1939年初和1941年多次扩建,特别是1941年的扩建,其标准,要求“能容纳50架美国重型轰炸机起降之用”,跑道加长至1600米,加宽至60米,起落地带宽150米。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与美国协定,美军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自1941年秋起,我方先后将浙江衢州、福建长汀、江西赣州三处原有的飞机场进行扩建,以备美国空军必要时使用。”(陈颐鼎:《回忆衢州保卫战》,陈时任86军中将副军长兼67师师长)

对于这次衢州机场的扩建,维思先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衢州的原因和经过》一文中,写道:“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我同盟,并肩作战。于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初决定,翻修跑道,垫巨型石块厚度60公分,并以黄泥水浆灌填,以资踏实,可备最大B—25型轰炸机起降……同时十三总站在距城15里之万川设立办公处……日夜赶工开山洞及地库……”(台北出版的《衢州乡情》1990年7月号)

衢州机场扩建,百姓含辛茹苦,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在1942年春如期完成。

当年,动员了衢州、严州、金华、处州(丽水)4区14县的数万民工突击抢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征集到了中径20厘米的大木360万根、毛竹90万支。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第三战区副司令的黄绐绍竑先生,在其《五十年回忆》中这样追叙:“四百五十万根木、竹,数目是何等的惊人!衢县县城的人口,不过四万多,然堆在城区附近的竹、木,就比它的人口数多出十倍以上。我到那里去巡视,只见竹木,少见人头,真不胜其沉痛与悲戚!”

上文维思先生所说的“十三总站在距城15里之万川设立办公处……日夜赶工开山洞及地库……”一事,1940年征调进入空军第十三总站的钱南欣先生,在2002年寄给我的资料里,作过详细描述:“航委会成立衢县机场扩建工程处,作者从公路局征调,担任规划、测量,带领西南联大征召来的学生约三百余人协助工作。扩建工程经二年完工,学生均返原校上课。笔者奉命在离城西约40华里,石梁附近之“石头山”地方(庄按:钱先生记错了,应是“距城15里之万川”和汪村一带)筹建空军第十三总站临时办公处,有办公室、中山室、宿舍及主要有座防空洞,位于溪流(庄按:即常山江)傍丘陵坡地之间,在不破坏原地貌石隙中开挖山洞,可以容纳百人住宿和餐饮(庄按:此洞仍在,被美国获救飞行员称之为‘石头防空餐厅’。那幅著名的美国飞行员合影,就是以此‘餐厅’外山壁为背景拍摄的。)”

1942年6月7日凌晨,日军占领衢州。在这之前大约两周,空军第十三总站奉命撒至福建建瓯。钱南欣先生负责押运工程器材。他写道:“五月的一个乌云密布的晚上,总站长陈又超先生召集各单位主管,宣布转进建瓯机场的步骤和工作。笔者分配到两名警卫,两支步枪、一支手枪,以备自卫。主要任务将所有工程器材翻山越岭,安全送到建瓯府城隍庙……三个人要运送若大一批器材,需要相当思考与计划,首先找到一位隐居河湾的船老大,情商协助载运,获得首肯,即召集其族群货船十余条,带同族人男女老少,运送公物沿江而上,次日至后溪镇补充食物,闻日军已过龙游(庄按:龙游于5月27日沦陷),兼程过大溪滩……大小船只分别用纤夫拉到峡口,船只隐藏妥当,物资卸船,用‘士林车’(庄按:即独轮车)启运上仙霞岭。当时公路汽车啼到峡口。峡口至福建浦城,先经枫林关,此一段路虽已开成‘毛路’,但陡峻难行……”

对于福建建机场情况,钱先生作如下介绍:“建瓯机场位于东经118.15、北纬27.2之间,东首丘陵,西侧建溪,溪西即崇安通福州公路,西为高山,机场就在丘陵与建溪之间一带,有南北向狭长平原,此即建瓯机场。黄华山有城隍庙,屋宇虽旧,占地甚大,经商得陈县长同意,就此暂且借用作办公室,宿舍皆另租民房,分散在庙之四周。机场经加于整理,跑道长一千米,另有平行滑道一条……”

同年8月,日军撤出衢州,空军第十三总站即从福建建瓯迁回衢州。1944年6月日军发动金衢战役,衢州又一次沦陷,空军第十三总站又迁到福建建瓯,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南京空军总部成立,空军第十三总站的建制随即撤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47年8月,蒋介石为纪念戴笠,利用空军十三总站废弃的营房办雨农中学,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梅乐斯各捐2500美元,以充学校经费,由梅乐斯、胡宗南、汤恩伯、姜绍模为校董,姜绍模兼任校长,任命戴笠之子戴藏宜为校务主任。原江山中学校长周仁贵应聘出任教务主任。

同年10月10日,雨农中学开学,设高、初中共六个班级(高一新生两班、初一新生两班,初二、初三插班生各一班)。

1949年5月,雨农中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衢州军管会接收,在周仁贵主持下复课。暑假中并入衢州中学,周仁贵任衢州中学校委会第二副主任。其汪村校址,部分改办衢州林业技术学校,部分拨给自城区迁来的衢州师范学校使用。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空军十三总站遗址多次办学、办厂,现在还有一些土地荒芜着。(写于“七七”事变七十周年前夕)

空军13总站和昔日衢州机场

(2008-01-25 14:12:57)

今年的市政协会议上,刘国庆委员提了一个关于在我市建立“衢州人民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纪念室”的提案。会议结束之后,市政协将这一提案转交市委宣传部处理。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即组织人员调研,并召开有关部门和知情人参加的座谈会,论证我市建立“衢州人民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纪念室”的可行性。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杜立德行动”和衢州百姓救护美军B—25飞行员的史料。6月22日下午,笔者与市委宣传部吴德生、毕茗二位专程去空军第十三总站遗址寻访了一番,希望找到一些历史遗存。经过当地居民的指点,我们终于在长满杂树乱草、藤蔓没膝的小山坡上,找到了一些断垣残壁和两幢比较完整的小洋房。这两幢小洋房的门窗已经破烂,但饰有灰幕的屋顶和青砖勾缝的墙体仍然完好,西洋式建筑的风采依旧。尤为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找还到了那个曾经被美国飞行员称之为“石头防空餐厅”的石窟——这是一个深而广的平洞,似一轩敞的大厅,虽已废弃,却干净整洁,从烈日下走进山洞,顿觉暑气全消,清凉舒畅。洞壁上规则的凿痕和支撑顶板的鱼尾形石柱,与龙游石窟内的凿痕和石柱如出一辙。洞里凿出来的红砂石,或铺路,或砌墙基。读者可从毕茗女士拍摄的一组照片中,想像出65年前34位美国B—25飞行员在“石头山”空军第十三总站避难,以及在“石头防空餐厅”中用餐的情景。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中国空军总指挥部电令:“衢州空军站为我空军出袭台湾及敌寇本岛之重要基地,杭州空军总站着即改为衢州空军总站,并兼理玉山场务,原衢州航空站撤消。”任命邢剷非为衢州空军总站站长。1939年6月,衢州空军总站改名空军第十三总站,管辖衢州、建瓯、玉山、丽水等机场,任命曹文炳为站长。1940年陈又超中校接替站长职务。

空军第十三总站所属衢州机场位于城区城东门外,东经119度、北纬30度之间,始建于1933年,跑道长500米。1934年延伸至800米。抗战爆发后,先后于1937年底、1939年初和1941年多次扩建,特别是1941年的扩建,其标准,要求“能容纳50架美国重型轰炸机起降之用”,跑道加长至1600米,加宽至60米,起落地带宽150米。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与美国协定,美军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自1941年秋起,我方先后将浙江衢州、福建长汀、江西赣州三处原有的飞机场进行扩建,以备美国空军必要时使用。”(陈颐鼎:《回忆衢州保卫战》,陈时任86军中将副军长兼67师师长)

对于这次衢州机场的扩建,维思先生在《194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衢州的原因和经过》一文中,写道:“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与我同盟,并肩作战。于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初决定,翻修跑道,垫巨型石块厚度60公分,并以黄泥水浆灌填,以资踏实,可备最大B—25型轰炸机起降……同时十三总站在距城15里之万川设立办公处……日夜赶工开山洞及地库……”(台北出版的《衢州乡情》1990年7月号)

衢州机场扩建,百姓含辛茹苦,军民共同努力,终于在1942年春如期完成。

当年,动员了衢州、严州、金华、处州(丽水)4区14县的数万民工突击抢修,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征集到了中径20厘米的大木360万根、毛竹90万支。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第三战区副司令的黄绐绍竑先生,在其《五十年回忆》中这样追叙:“四百五十万根木、竹,数目是何等的惊人!衢县县城的人口,不过四万多,然堆在城区附近的竹、木,就比它的人口数多出十倍以上。我到那里去巡视,只见竹木,少见人头,真不胜其沉痛与悲戚!”

上文维思先生所说的“十三总站在距城15里之万川设立办公处……日夜赶工开山洞及地库……”一事,1940年征调进入空军第十三总站的钱南欣先生,在2002年寄给我的资料里,作过详细描述:“航委会成立衢县机场扩建工程处,作者从公路局征调,担任规划、测量,带领西南联大征召来的学生约三百余人协助工作。扩建工程经二年完工,学生均返原校上课。笔者奉命在离城西约40华里,石梁附近之“石头山”地方(庄按:钱先生记错了,应是“距城15里之万川”和汪村一带)筹建空军第十三总站临时办公处,有办公室、中山室、宿舍及主要有座防空洞,位于溪流(庄按:即常山江)傍丘陵坡地之间,在不破坏原地貌石隙中开挖山洞,可以容纳百人住宿和餐饮(庄按:此洞仍在,被美国获救飞行员称之为‘石头防空餐厅’。那幅著名的美国飞行员合影,就是以此‘餐厅’外山壁为背景拍摄的。)”

1942年6月7日凌晨,日军占领衢州。在这之前大约两周,空军第十三总站奉命撒至福建建瓯。钱南欣先生负责押运工程器材。他写道:“五月的一个乌云密布的晚上,总站长陈又超先生召集各单位主管,宣布转进建瓯机场的步骤和工作。笔者分配到两名警卫,两支步枪、一支手枪,以备自卫。主要任务将所有工程器材翻山越岭,安全送到建瓯府城隍庙……三个人要运送若大一批器材,需要相当思考与计划,首先找到一位隐居河湾的船老大,情商协助载运,获得首肯,即召集其族群货船十余条,带同族人男女老少,运送公物沿江而上,次日至后溪镇补充食物,闻日军已过龙游(庄按:龙游于5月27日沦陷),兼程过大溪滩……大小船只分别用纤夫拉到峡口,船只隐藏妥当,物资卸船,用‘士林车’(庄按:即独轮车)启运上仙霞岭。当时公路汽车啼到峡口。峡口至福建浦城,先经枫林关,此一段路虽已开成‘毛路’,但陡峻难行……”

对于福建建机场情况,钱先生作如下介绍:“建瓯机场位于东经118.15、北纬27.2之间,东首丘陵,西侧建溪,溪西即崇安通福州公路,西为高山,机场就在丘陵与建溪之间一带,有南北向狭长平原,此即建瓯机场。黄华山有城隍庙,屋宇虽旧,占地甚大,经商得陈县长同意,就此暂且借用作办公室,宿舍皆另租民房,分散在庙之四周。机场经加于整理,跑道长一千米,另有平行滑道一条……”

同年8月,日军撤出衢州,空军第十三总站即从福建建瓯迁回衢州。1944年6月日军发动金衢战役,衢州又一次沦陷,空军第十三总站又迁到福建建瓯,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南京空军总部成立,空军第十三总站的建制随即撤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47年8月,蒋介石为纪念戴笠,利用空军十三总站废弃的营房办雨农中学,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梅乐斯各捐2500美元,以充学校经费,由梅乐斯、胡宗南、汤恩伯、姜绍模为校董,姜绍模兼任校长,任命戴笠之子戴藏宜为校务主任。原江山中学校长周仁贵应聘出任教务主任。

同年10月10日,雨农中学开学,设高、初中共六个班级(高一新生两班、初一新生两班,初二、初三插班生各一班)。

1949年5月,雨农中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衢州军管会接收,在周仁贵主持下复课。暑假中并入衢州中学,周仁贵任衢州中学校委会第二副主任。其汪村校址,部分改办衢州林业技术学校,部分拨给自城区迁来的衢州师范学校使用。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空军十三总站遗址多次办学、办厂,现在还有一些土地荒芜着。(写于“七七”事变七十周年前夕)


相关内容

  • 云南:航空界世界第一的那段秘史
  • 时代周报记者 赵世龙 通讯员 戈叔亚 实习生 郑高恩(韩) 吴丹 发自昆明 说起云南,人们印象是山高谷深.江河纵横.虽有纯美的山川,却经济相对落后.在这样封闭的地理条件下,今天的云南却成了中国第一航空大省,拥有目前中国省份中最多的18个机场,其中10个可以起降大型波音飞机. 鲜为人知的是,这18个机 ...

  • 上海详细概况
  • 上海概况 上海简称沪或申.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0,长途区号:021.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 ...

  • 芷江的抗战记忆
  •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周年,记者来到了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这座位于湘西的山清水秀的小城正在举行盛大的活动――"纪念抗战 珍爱和平"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地火炬传递活动. 8月21日,在芷江受降纪念日当天,位于芷江的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象征中华民族和谐与和平文化的 ...

  • 人物传记5
  • 人物传记阅读(第5课时) 孟凡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013年全国1卷)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 ...

  • 中国空军的八年抗战
  • 中国空军的八年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力量十分薄弱,处于绝对劣势:但在抗日战争的中后期,美国对华进行援助,中国空军逐渐扭转局势. 抗战初期中国能参战的飞机仅223架,不及日本1/7:参战不久即损失殆尽仅剩30架 1937年8月淞沪作战前,日本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约为2300架,预备飞机约280架,反 ...

  • 传奇续写在硝烟散去的日子里
  • 2009年10月13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人通常被称为"开国上将".在吕正操之前,其他56人已先后谢世.他们的人生, ...

  • 陈纳德为何曾说美国实际等于在帮日本杀中国人|陈纳德|美国
  • 核心提示:1937年芦沟桥事变之后,七七事变之后下半年,它跟日本出口石油都是3500桶,然后还有卖废钢铁,它的钢.废铁.钢铁卖到日本,废铁是卖了1937年一个卖了有两百多万吨,比1936年比上一年增长了4倍,这个就说明他大赚其钱在这中间. 陈纳德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8月31日<凤凰大视野 ...

  • 57位开国上将
  • 位开国上将:战争淬火 国之栋梁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 2009年10月13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这位享年106岁的老人,是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上将中,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共和国第60个华 ...

  • 散文-王火-抗战:无法忘却的记忆
  • 抗战:无法忘却的记忆 王 火 作家王火,他是一名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他曾以荣获茅盾文学奖的<战争和人>书写抗战历史,今天,他再次为我们追述抗战全面爆发后随家人辗转南中国的图景.他见证,他记录,因为那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都无法忘却的记忆. 空 袭 一 1937年"八·一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