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及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单元 溶液

【内容分析】溶液是混合物中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家庭,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这部分知识对于把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反应规律有着极大的帮助。这部分知识既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全书的重要纽带。在以往的中考中,溶液内容是命题重点之一。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对于物质的微观内容部分应在理解定义及彼此关系上下功夫,例如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用他们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溶液部分饱和与不饱和的相互转化,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部分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应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针对性题型突破难点。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

者的辨证关系 2、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关于溶液的计算

【知识框架】

本章具体知识点: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 NH4NO3 NaOH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八、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 *C浓% = M稀 *C稀% 或 M浓 *C浓% = (M 浓 + M水 )*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中考范例解析

. 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1)装置A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情况。NH 4NO 3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导致木板上的水结冰。NaOH 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木板上的石蜡熔化。 答案:(1)A 中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在一起 NH 4NO 3溶于水吸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降低(2)B 中石蜡熔化 NaOH 溶于水放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易错题及易错概念汇总练习

1. 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香油 C. 纯碱 D. 白酒

2.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汽油和酒精 B. 碳酸钙和碳酸钠C. 烧碱和食盐 D.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3. 彬彬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在处方中给他开了三瓶生理盐水(每瓶250mL )和相关药剂。已知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密度近似为1g /cm 3的氯化钠溶液,则三瓶生理盐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约是( )。

A. 2.25g B. 6.75g C. 7.5g D. 9g

4.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5、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 、 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 B 、量筒、玻璃棒、烧杯

C 、 量筒、玻璃棒、烧杯、酒精灯 D 、量筒、玻璃棒、烧杯、漏斗

6、将100克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蒸发掉50克水B 、蒸发掉一半溶剂C 、加入20克溶质D 、加入100克20%的该溶液

7、某同学欲配制6%的食盐水80克,在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克以后用游码),其他各步骤操作均正确,那么他实际上所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A 、4.1%B、6。0%、14。3%D、3。2%

1 托盘天平 ○2 量筒(10ml,50ml,100ml )○38、实验室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

药匙。根据要求填空。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为 。

(3)本实验量取蒸馏水时应用 ml 量筒。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9、100ml98%的硫酸(密度为1。84克/cm)中,含硫酸 克,100克98%的硫酸溶液

中含硫酸 克。

10、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1澄清的石灰水 ○2泥水 ○3 汽水 ○4 冰水混合物 ○5 碘酒 ○

7、蔗糖水中溶质的粒子是以在食盐水中,溶质的粒子是以存在的。

11、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如下图是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 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__,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钾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D 操作应选用________毫升的量筒(从10mL 、100mL 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根量筒凹液面的________处保持平衡。

(3)E 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本章简介:本章内容分为三节. 第一节内容海洋化学资源比较简单也不是重点考察内容, 主要是作为第一节和第二节的铺垫. 第二节海水晒盐和第三节海水制碱是很重点的内容, 而且也有一定难度. 主要体现了化学在实践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海水晒盐一节从普通现象即晒盐导出很多化学专业知识,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包括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溶解度等,海水制碱是从原料到原理到碱的用途延伸到盐的化学性质, 并以此引出复分解反应这一重要概念, 内容循序渐进, 由易至难.

重难点分析: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重点知识点罗列贯穿: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3、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意义 线: 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情况.

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面 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流程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

方法: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然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流程如下:

5.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实质、特征.

6. 粗盐提纯的步骤?仪器?

7、溶解度的定义?含义?影响因素?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8、结晶的分类?他们分别适合什么物质?

中考范例解析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就是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B. 饱和溶液是指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比较稀的溶液

C. 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会变成饱和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往20g 水中放入一些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蔗糖剩余,这时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就越大,A 将饱和溶液绝对化,是错误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液未达到饱和就已很浓,有些物质的溶液即使饱和却仍然很稀,所以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 错;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忽略了这种转化关系,故C 错;D 说法中包含了“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也暗含了“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条件,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答案:D

2、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

B. 在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c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A 正确;在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 正确;由于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会析出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 错误;虽然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a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 的大,因此,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a ,D 正确。

易错题突破

1. 探究题:小明、小亮在学习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后,一起探究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做作了如下实验。

a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明将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后,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 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 。

b :小亮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亮用量筒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中并充分搅拌,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 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 。

小亮提出: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呢?

他们又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c :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他们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另一烧杯内,得到2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他们又称取5g 食盐放入得到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内并充分搅拌,食盐消失。

结论: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另一种不同的溶质。

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食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2)、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 粗盐提纯

第一步:溶解

室温时,在天平上称量5.0g 粗盐,计算在10mL 水中溶解粗盐的克数(已知5.0g 粗盐在10mL 水中不能完全溶解)。

⑪称量:称量前先把_________________检测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当发现指针偏左时,紧接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准确称量5.0g 食盐。

⑫溶解: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加粗盐于烧杯中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用溶解为止。要估算粗盐在10mL 水中溶解的克数,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第二步:过滤

⑪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往往静置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若滤液仍然浑浊,应________________,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三点)

第三步:蒸发

⑪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转移

将固体用_________转移到纸上,____________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第五步: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 、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⑪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 、 离子转化为沉淀;

⑫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习题练习--------

1.在3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A 物质5g ,在60℃时50g 水最多能溶解B 物质10g 则( )

A .A 的溶解度比B 大 B . B 的溶解度比A 大 C .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 .无法比较 2、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 溶液100g 、200g ,若各蒸发5g 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 .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3、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 .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量 C .溶剂种类 D.溶质种类

4、有t ℃时浓度相同的两份 溶液A 和B ,A 为100g ,B 为80g ,将其恒温蒸发20g 水后,A 刚好饱和,则关于B 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 .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B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6、t ℃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 ,蒸发去15g 水后,析出晶体6g ,又蒸发去10g 水,析出6g 晶体,再蒸去10g 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A.4g B.6g C.10g D.15g

7、右图表示X 、Y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X、Y 都是易溶物质

(B)t℃时,X 、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 1“℃时X 、Y 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 ℃,X 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 的多

(D)当X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 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4. 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A. 升高温度 B. 加入溶剂 C. 加入溶质 D. 倒掉一半溶液

5. 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里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 20℃时,100g 溶液中含31.6g 硝酸钾

C. 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下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

______A_________(填序号)。

(2)t 2℃时为20℃,则A 物质是____________物质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3)分别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三种手段均

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C________。

(4)将t 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 升温到t 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C___________。

8、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12温度/℃ 溶 解 度 /基础知识归纳

初三 溶液

1、溶液是指 ,,其主要特征是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盐酸中的溶剂是 ,溶质是 .

2、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 变化. 例如:溶解时伴随着温度升高的物质 ,温度降低的物质 ,温度不变的物质 .

3、食用油不溶于水, 去除衣服上的食用油可用洗洁精, 原理是 ,如用汽油洗, 原理是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的原理是 .

4、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 会发生改变.

5、配制150g1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1) :需溶质 ,溶剂 . (2) (3) (4) .所需仪器有 . 初四 海水中的化学

1、海洋资源包括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是以 的形式存在.

2、用石灰石和海水为原料提取镁的五个方程式为

(每个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类型)

3、海底蕴藏着大量的 等化石燃料, 又发现了一种冰状新型矿产 其两项优点是 ,主要成分燃烧的方程式为 .

4、目前, 海水淡化主要采取 ,其原理是利用 随 的减小 ,淡化海水的方法还有 .

5、用化学方法证明淡化后的水为淡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饱和溶液是指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7、结晶是固体物质从其 溶液中以 形式析出的过程, 分为 和 ,其中降温结晶的适用物质的范围是 例如

8、溶解度是指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因是 ,内因是 .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的含义是 .

9、一般将 ℃时, 溶解度在 之间的物质称可溶物质; 在 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

10、粗盐提纯的步骤为 ,需要的仪器有 , 其中的玻璃仪器为 ,如何除掉粗盐中的可溶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按顺序写出所加试剂) .

11、碳酸钠俗称 或 ,是以 、 为原料, 以 为媒介, 采用 法制得, 反应的两个方程式为 ,其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中, 先结晶析出, 原因是 ,这个方程式可变为两个分式为 .

12、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 创立的, 其优点是能使氯化铵结晶析出, 它可用做 肥, 氯化钠溶液则可 使用.

13、碳酸氢钠俗称 ,其用途为 ,纯碱用途为 .

14、复分解反应是指 ,其发生条件是 ,其实质是 ,特征

是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 .

初三 溶液 (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医疗上用的碘酒中,溶质是( )

A 水 B 碘酒 C 碘 D 酒精

3、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 )

A.氯化钠晶体 B.金刚石 C.氯化钠溶液 D.液氧

4、30℃时向2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 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B.用漏斗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添加液体时,应将滴管悬空于试管口,不可伸入试管内。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7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②③①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8、要从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有下列操作可选择:①过滤;②烘干;③加水溶解;④水洗;⑤蒸发结晶。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⑤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⑤→④

9、配置50g8%的食盐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100ml 量筒②50ml 量筒③托盘天平④烧瓶⑤烧杯⑥玻璃棒⑦铁架台

A、①⑤⑥ B 、①④⑦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⑦

10、将40g10%的硝酸钾溶液变成20%的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B 、再加入40g10%的硝酸钾溶液

C、再加入4g 硝酸钾 D 、蒸发浓缩成20 g硝酸钾溶液

11、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 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 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

A. 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 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12、 某溶质溶解在水中, 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 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 沸点 B.导电性 C.颜色 D.水分子的构成

二、填空题

1、水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少量生石灰放入水中,得到的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继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得到的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__,石灰乳中固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1)水(2)矿泉水(3)氢气(4)镁(5)氯化钠(6)空气

3、食用油不溶于水, 去除衣服上的食用油可用洗洁精, 原理是 ,如用汽油洗, 原理是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的原理是 .

三、实验题

1、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配制1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其操作是:

(1)计算:量取浓盐酸________毫升(精确到整数位);

(2)量取:用规格为________毫升的量筒(从5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取________毫升的浓盐酸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盛有浓盐酸的烧杯里,边加边用________搅拌,以便盐酸和水混合均匀。

2.某同学配制50克1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操作如下:

①托盘天平调零后,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在左盘加5克砝码,移动到2.5克处,向右盘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倒入烧杯里。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1)指出上述操作中的操作错误:操作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配成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与15%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1、现有无水CuSO4固体16g ,若要把它配制成8%的CuSO4溶液,其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下列仪器①水槽②托盘天平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铁架台⑥量筒⑦药匙⑧蒸发皿⑨漏斗⑩胶头滴管,若要用无水CuSO4固体配制8%的CuSO4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把配制的此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再加水多少克?

2、环保部门对某工厂的废水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废水中含少量硫酸。取一定量废水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已知废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至PH 等于7时,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 同时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 。请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初四 海水中的化学 (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的口渴,虽然周围的 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海水会致命,理由是( )A. 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 B. 海水中有各种盐类能使肠胃腐烂致死 C. 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D. 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

2. 地球表面约有3/4是海洋,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问题,下面有关阐述中错误的是( )

A. 潜入海洋深处,要承受海水的巨大压强,所以科学家们制造了耐压的潜水设备

B. 海水的潮汐具有能量,能够利用它来发电C. 将化工厂的水排放到海水中,可以解

决化工生产对

人类环境的影响 D. 人们从海洋中能获得食盐、氯化镁等重要原料

3.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大B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5. 鉴别碳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加热产生二氧化碳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 、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D 、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

A 、CaCl 2 B、MgCl 2 C、NaCl D、ZnCl 2

7. 右图是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

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 、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 1℃时,A 、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时A 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 、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析出

溶质的质量相同

8.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 时,M 、N 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 M ,20℃=0. 023L/LH 2O ,S N ,40℃=0. 023L/LH 2O 。则在101kPa 、30℃时,M 、N 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 M SN D 、无法比较

9.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0. 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 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

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

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

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 温度/

℃ 图1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 溶液 a 溶液 a 溶液 b 溶液

A B C

D 图2

11. 在25℃时, 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 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再恢复到25℃,

关于该溶液的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2. 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 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 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13. 实验室用实验制纯碱的步骤是:(1)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2)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3)将操作(2)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4)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用实验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B 、食盐水比氨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 、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所以先结晶析出

D 、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一定不饱和

二、填空题

1.70℃时,100g 饱和NH 4Cl 溶液中含有NH 4Cl 37.5g 。则该温度时NH 4Cl 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100g水,若将此溶液稀释到25%,需加水__________g。

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

(2)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洗涤晾干。

(3)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图所示,在室温下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10克甲溶于40克水;5克乙配成15克溶液;25%的丙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三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克。在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解释:(1)为什么将常温下的澄清石灰水加热煮沸时,很快就会变浑浊?这与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有什么本质区别?

(2)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立刻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四、实验题

欲用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不溶性杂质)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7%的食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主要的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③过滤④计算⑤蒸发。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④⑤②③⑤① B 、④⑤②③①⑤ C 、⑤②③④①⑤ D 、②①⑤③④⑤

(2)若在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1g 以下用游码),则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怎样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量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则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怎样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计算题

NaOH 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Na 2CO 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 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 溶液;再加入200g 稀硫酸(足量) 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 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 ,则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 2CO 3) 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 (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 。

第二单元 溶液

【内容分析】溶液是混合物中一个庞大而重要的家庭,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这部分知识对于把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反应规律有着极大的帮助。这部分知识既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全书的重要纽带。在以往的中考中,溶液内容是命题重点之一。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对于物质的微观内容部分应在理解定义及彼此关系上下功夫,例如分子、原子、元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用他们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溶液部分饱和与不饱和的相互转化,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部分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应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针对性题型突破难点。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认识溶质、溶剂与溶液三

者的辨证关系 2、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关于溶液的计算

【知识框架】

本章具体知识点: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 NH4NO3 NaOH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八、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 *C浓% = M稀 *C稀% 或 M浓 *C浓% = (M 浓 + M水 )*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中考范例解析

. 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试猜想:

(1)装置A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 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情况。NH 4NO 3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导致木板上的水结冰。NaOH 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木板上的石蜡熔化。 答案:(1)A 中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在一起 NH 4NO 3溶于水吸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降低(2)B 中石蜡熔化 NaOH 溶于水放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易错题及易错概念汇总练习

1. 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 B. 香油 C. 纯碱 D. 白酒

2.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A. 汽油和酒精 B. 碳酸钙和碳酸钠C. 烧碱和食盐 D.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3. 彬彬因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医生在处方中给他开了三瓶生理盐水(每瓶250mL )和相关药剂。已知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密度近似为1g /cm 3的氯化钠溶液,则三瓶生理盐水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约是( )。

A. 2.25g B. 6.75g C. 7.5g D. 9g

4. 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5、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 、 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 B 、量筒、玻璃棒、烧杯

C 、 量筒、玻璃棒、烧杯、酒精灯 D 、量筒、玻璃棒、烧杯、漏斗

6、将100克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蒸发掉50克水B 、蒸发掉一半溶剂C 、加入20克溶质D 、加入100克20%的该溶液

7、某同学欲配制6%的食盐水80克,在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克以后用游码),其他各步骤操作均正确,那么他实际上所配制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A 、4.1%B、6。0%、14。3%D、3。2%

1 托盘天平 ○2 量筒(10ml,50ml,100ml )○38、实验室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

药匙。根据要求填空。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为 。

(3)本实验量取蒸馏水时应用 ml 量筒。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9、100ml98%的硫酸(密度为1。84克/cm)中,含硫酸 克,100克98%的硫酸溶液

中含硫酸 克。

10、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1澄清的石灰水 ○2泥水 ○3 汽水 ○4 冰水混合物 ○5 碘酒 ○

7、蔗糖水中溶质的粒子是以在食盐水中,溶质的粒子是以存在的。

11、8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里有硝酸钠在这种硝酸钠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如下图是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 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__,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钾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D 操作应选用________毫升的量筒(从10mL 、100mL 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根量筒凹液面的________处保持平衡。

(3)E 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本章简介:本章内容分为三节. 第一节内容海洋化学资源比较简单也不是重点考察内容, 主要是作为第一节和第二节的铺垫. 第二节海水晒盐和第三节海水制碱是很重点的内容, 而且也有一定难度. 主要体现了化学在实践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海水晒盐一节从普通现象即晒盐导出很多化学专业知识,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包括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溶解度等,海水制碱是从原料到原理到碱的用途延伸到盐的化学性质, 并以此引出复分解反应这一重要概念, 内容循序渐进, 由易至难.

重难点分析: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重点知识点罗列贯穿: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2、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3、溶解度曲线: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意义 线: 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情况.

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面 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4、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流程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呢?

方法: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然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流程如下:

5.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实质、特征.

6. 粗盐提纯的步骤?仪器?

7、溶解度的定义?含义?影响因素?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8、结晶的分类?他们分别适合什么物质?

中考范例解析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就是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B. 饱和溶液是指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比较稀的溶液

C. 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会变成饱和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往20g 水中放入一些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蔗糖剩余,这时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

解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温度越高,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就越大,A 将饱和溶液绝对化,是错误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溶液未达到饱和就已很浓,有些物质的溶液即使饱和却仍然很稀,所以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 错;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忽略了这种转化关系,故C 错;D 说法中包含了“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并也暗含了“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条件,符合饱和溶液的概念。答案:D

2、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

B. 在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c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A 正确;在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 正确;由于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会析出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 错误;虽然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a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 的大,因此,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a ,D 正确。

易错题突破

1. 探究题:小明、小亮在学习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后,一起探究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做作了如下实验。

a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明将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后,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 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 。

b :小亮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亮用量筒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中并充分搅拌,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 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 。

小亮提出: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呢?

他们又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c :在20℃时量取10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 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 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他们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另一烧杯内,得到2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他们又称取5g 食盐放入得到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内并充分搅拌,食盐消失。

结论: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另一种不同的溶质。

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食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2)、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 粗盐提纯

第一步:溶解

室温时,在天平上称量5.0g 粗盐,计算在10mL 水中溶解粗盐的克数(已知5.0g 粗盐在10mL 水中不能完全溶解)。

⑪称量:称量前先把_________________检测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当发现指针偏左时,紧接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准确称量5.0g 食盐。

⑫溶解:量取10mL 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加粗盐于烧杯中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用溶解为止。要估算粗盐在10mL 水中溶解的克数,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第二步:过滤

⑪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往往静置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若滤液仍然浑浊,应________________,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三点)

第三步:蒸发

⑪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⑫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转移

将固体用_________转移到纸上,____________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第五步:除去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 、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⑪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 、 离子转化为沉淀;

⑫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习题练习--------

1.在3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A 物质5g ,在60℃时50g 水最多能溶解B 物质10g 则( )

A .A 的溶解度比B 大 B . B 的溶解度比A 大 C .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 .无法比较 2、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 溶液100g 、200g ,若各蒸发5g 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

A .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一定

3、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 .温度高低 B.溶质、溶剂的量 C .溶剂种类 D.溶质种类

4、有t ℃时浓度相同的两份 溶液A 和B ,A 为100g ,B 为80g ,将其恒温蒸发20g 水后,A 刚好饱和,则关于B 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也刚好是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

D .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B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6、t ℃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 ,蒸发去15g 水后,析出晶体6g ,又蒸发去10g 水,析出6g 晶体,再蒸去10g 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 A.4g B.6g C.10g D.15g

7、右图表示X 、Y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X、Y 都是易溶物质

(B)t℃时,X 、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 1“℃时X 、Y 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 ℃,X 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 的多

(D)当X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 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4. 将20℃时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

A. 升高温度 B. 加入溶剂 C. 加入溶质 D. 倒掉一半溶液

5. 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里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 20℃时,100g 溶液中含31.6g 硝酸钾

C. 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下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溶解度最小的物质是

______A_________(填序号)。

(2)t 2℃时为20℃,则A 物质是____________物质

(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3)分别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三种手段均

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C________。

(4)将t 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 升温到t 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C___________。

8、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12温度/℃ 溶 解 度 /基础知识归纳

初三 溶液

1、溶液是指 ,,其主要特征是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盐酸中的溶剂是 ,溶质是 .

2、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 变化. 例如:溶解时伴随着温度升高的物质 ,温度降低的物质 ,温度不变的物质 .

3、食用油不溶于水, 去除衣服上的食用油可用洗洁精, 原理是 ,如用汽油洗, 原理是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的原理是 .

4、水中溶解其他物质形成溶液后, 会发生改变.

5、配制150g1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1) :需溶质 ,溶剂 . (2) (3) (4) .所需仪器有 . 初四 海水中的化学

1、海洋资源包括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海水中的盐类物质是以 的形式存在.

2、用石灰石和海水为原料提取镁的五个方程式为

(每个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类型)

3、海底蕴藏着大量的 等化石燃料, 又发现了一种冰状新型矿产 其两项优点是 ,主要成分燃烧的方程式为 .

4、目前, 海水淡化主要采取 ,其原理是利用 随 的减小 ,淡化海水的方法还有 .

5、用化学方法证明淡化后的水为淡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6、饱和溶液是指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7、结晶是固体物质从其 溶液中以 形式析出的过程, 分为 和 ,其中降温结晶的适用物质的范围是 例如

8、溶解度是指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因是 ,内因是 .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的含义是 .

9、一般将 ℃时, 溶解度在 之间的物质称可溶物质; 在 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

10、粗盐提纯的步骤为 ,需要的仪器有 , 其中的玻璃仪器为 ,如何除掉粗盐中的可溶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 按顺序写出所加试剂) .

11、碳酸钠俗称 或 ,是以 、 为原料, 以 为媒介, 采用 法制得, 反应的两个方程式为 ,其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中, 先结晶析出, 原因是 ,这个方程式可变为两个分式为 .

12、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 创立的, 其优点是能使氯化铵结晶析出, 它可用做 肥, 氯化钠溶液则可 使用.

13、碳酸氢钠俗称 ,其用途为 ,纯碱用途为 .

14、复分解反应是指 ,其发生条件是 ,其实质是 ,特征

是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 .

初三 溶液 (综合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医疗上用的碘酒中,溶质是( )

A 水 B 碘酒 C 碘 D 酒精

3、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 )

A.氯化钠晶体 B.金刚石 C.氯化钠溶液 D.液氧

4、30℃时向2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 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B.用漏斗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添加液体时,应将滴管悬空于试管口,不可伸入试管内。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

7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

A. ④⑤①②③ B. ④⑤②③①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8、要从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有下列操作可选择:①过滤;②烘干;③加水溶解;④水洗;⑤蒸发结晶。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⑤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⑤→④

9、配置50g8%的食盐溶液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100ml 量筒②50ml 量筒③托盘天平④烧瓶⑤烧杯⑥玻璃棒⑦铁架台

A、①⑤⑥ B 、①④⑦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⑦

10、将40g10%的硝酸钾溶液变成20%的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B 、再加入40g10%的硝酸钾溶液

C、再加入4g 硝酸钾 D 、蒸发浓缩成20 g硝酸钾溶液

11、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 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 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

A. 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 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12、 某溶质溶解在水中, 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 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 沸点 B.导电性 C.颜色 D.水分子的构成

二、填空题

1、水是重要的分散剂,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分散,形成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少量生石灰放入水中,得到的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继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得到的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____________,石灰乳中固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1)水(2)矿泉水(3)氢气(4)镁(5)氯化钠(6)空气

3、食用油不溶于水, 去除衣服上的食用油可用洗洁精, 原理是 ,如用汽油洗, 原理是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的原理是 .

三、实验题

1、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配制1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其操作是:

(1)计算:量取浓盐酸________毫升(精确到整数位);

(2)量取:用规格为________毫升的量筒(从5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取________毫升的浓盐酸倒入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盛有浓盐酸的烧杯里,边加边用________搅拌,以便盐酸和水混合均匀。

2.某同学配制50克1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主要操作如下:

①托盘天平调零后,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在左盘加5克砝码,移动到2.5克处,向右盘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把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倒入烧杯里。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将量筒里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1)指出上述操作中的操作错误:操作①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②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操作配成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与15%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1、现有无水CuSO4固体16g ,若要把它配制成8%的CuSO4溶液,其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下列仪器①水槽②托盘天平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铁架台⑥量筒⑦药匙⑧蒸发皿⑨漏斗⑩胶头滴管,若要用无水CuSO4固体配制8%的CuSO4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把配制的此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需再加水多少克?

2、环保部门对某工厂的废水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废水中含少量硫酸。取一定量废水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已知废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至PH 等于7时,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g, 同时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 。请计算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初四 海水中的化学 (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的口渴,虽然周围的 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海水会致命,理由是( )A. 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 B. 海水中有各种盐类能使肠胃腐烂致死 C. 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D. 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

2. 地球表面约有3/4是海洋,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问题,下面有关阐述中错误的是( )

A. 潜入海洋深处,要承受海水的巨大压强,所以科学家们制造了耐压的潜水设备

B. 海水的潮汐具有能量,能够利用它来发电C. 将化工厂的水排放到海水中,可以解

决化工生产对

人类环境的影响 D. 人们从海洋中能获得食盐、氯化镁等重要原料

3.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

A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大B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 、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不能改变硝酸钾的溶解度

5. 鉴别碳酸根离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加热产生二氧化碳B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 、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D 、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

A 、CaCl 2 B、MgCl 2 C、NaCl D、ZnCl 2

7. 右图是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别得到的下列

信息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 、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 1℃时,A 、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 1℃时A 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 、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析出

溶质的质量相同

8.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 时,M 、N 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 M ,20℃=0. 023L/LH 2O ,S N ,40℃=0. 023L/LH 2O 。则在101kPa 、30℃时,M 、N 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S M SN D 、无法比较

9.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10. 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 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

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

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

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 温度/

℃ 图1 浓硫酸 硝酸铵 浓硫酸 硝酸铵

水 水 水 水

b 溶液 a 溶液 a 溶液 b 溶液

A B C

D 图2

11. 在25℃时, 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 加入少量的氧化钙, 再恢复到25℃,

关于该溶液的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2. 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A. 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 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13. 实验室用实验制纯碱的步骤是:(1)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2)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3)将操作(2)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4)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用实验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B 、食盐水比氨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 、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所以先结晶析出

D 、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一定不饱和

二、填空题

1.70℃时,100g 饱和NH 4Cl 溶液中含有NH 4Cl 37.5g 。则该温度时NH 4Cl 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100g水,若将此溶液稀释到25%,需加水__________g。

2、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_______________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

(2)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洗涤晾干。

(3)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图所示,在室温下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水溶液:10克甲溶于40克水;5克乙配成15克溶液;25%的丙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三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克。在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解释:(1)为什么将常温下的澄清石灰水加热煮沸时,很快就会变浑浊?这与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有什么本质区别?

(2)为什么打开汽水瓶盖,立刻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四、实验题

欲用粗盐(混有少量的泥沙及不溶性杂质)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7%的食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主要的实验步骤:①溶解②称量③过滤④计算⑤蒸发。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④⑤②③⑤① B 、④⑤②③①⑤ C 、⑤②③④①⑤ D 、②①⑤③④⑤

(2)若在称量过程中,误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1g 以下用游码),则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怎样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量水的过程中,俯视读数,则该同学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7%(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怎样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计算题

NaOH 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生成Na 2CO 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 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 溶液;再加入200g 稀硫酸(足量) 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 。请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 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 ,则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 2CO 3) 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 (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 。


相关内容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3最新版第8单元课本电子版
  • 第一节 海水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我国海岸线长1.8万千 米,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 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你知道海洋中有哪些资源吗? 海洋中有丰富的元素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溶有大量 ...

  • 由[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想到的一点看法
  •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01-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最近有机会见到了几位老师所设计的<海水"晒盐"的过程>教案,设计者通过实验和其他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方式来建立饱和溶液.溶解.结晶等概念的做法,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认 ...

  •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基础知识答案
  •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1 2.海水提镁的过程分为三步:(1).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反应方程式为: (2).向得到的氢氧化镁中加 稀盐酸 得到氯化镁,反应方程式为; (3).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方程式为: .该反应要吸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海底不仅蕴藏着 ...

  • 海洋中的化学
  • 表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 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三节 海水"制碱"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海水淡化:海水晒盐的原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粗盐的提纯:氨碱法制纯碱理:纯碱的 ...

  • 苏教版.必修1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教材分析
  •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分析 本专题"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引出海水中总储量较多的化学物质的提取.性质和应用,并以此作为载体探究典型非金属元素 - -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典型金属元素 - -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 ...

  •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测试题
  •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测试题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0小题,共40分.) 1.人类对某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影响冶炼方法的主要因素是 A.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

  • 镁及其化合物
  • 专题11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镁及其化合物) 一.考试说明: 1.了解镁及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以海水中提取镁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1.镁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与水反应: ③与其它氧化物反应: ④与酸反应: ⑤与盐溶液反应: 思考与交流: Mg粉加 ...

  •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考点一氯气的性质 导学诱思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极易得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表现为强氧化性,所以氯气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②氯气具有漂白性 ③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④氯气与铁反应生成三价铁 ⑤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⑥氯气可以 ...

  • 高一化学导学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__]
  • 高一化学导学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共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及水的反应 3.通过氯气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氯离子的检验 预 习 自 学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