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来的红高粱文化是对莫言的侮辱

5 种出来的红高粱文化是对莫言的侮辱

2012-10-19 08:13:54

浏览 1581 次 | 评论 0 条

本文刊于19日深圳商报,标题有改动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18日《新京报》)

莫言获奖,被他的家乡高密季度消费,当地政府要花6.7亿打造旅游莫言文化体验区。这是很有趣的中国式权力逻辑,挖掘本地名人的文化效应发展经济,甚至连小说中的虚拟人物都不放过,有时还要争来抢去。何况莫言是新科诺奖获得者!

事实证明,这不是尊重名人,也不是崇尚文化,而是功利现行,政绩至上。以莫言为例,莫言家乡的父母官,看重的不是莫言这个人,更非他的文学家称谓,而是本着诺奖的光环而去的。一句话---势利的锦上添花,功利的趋利行为。

尤其搞笑的是,在所谓的红高粱文学休闲区,当地政府更要花数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甚至称“赔本也要种”。不过,在莫言的故乡高密,人们不植高粱已有年矣---按莫言的回忆,当年艺谋拍《红高粱》时,和当地农民签合同种高粱,以期呈现莫言作品中的原生态红高粱景色,作为影片拍摄外景地。可结果让人慨叹,种下的高粱很不争气,不是死掉就是旱掉,别说再现小说中的“青纱帐”,就是连一块像样的高粱地也没有做到。莫言很忧伤,艺谋很失望,原生态的红高粱是莫言所谓“我爷爷时代”的回忆了。

莫言家乡的父母官,没有莫言深邃怀乡的文学情怀,也匮乏艺谋为艺术真实而再现红高粱的情思,他们有的是决策的权力和对公共财政无节制的擅用。人们毫不怀疑他们能够在莫言的家乡真的种出上万亩的红高粱,但如此浩大的红高粱地恐怕不是莫言记忆中的高粱地,也和小说和电影中的“红高粱”文化无关,不过是权力导演下的又一桩形象工程。只是以莫言为噱头穿着文化的马甲罢了。

吊诡的是,没有谁真会相信当地“赔本也要种”红高粱。因为,这类利用名人文化投资的版本虽然繁多,但中心思想都是为了提振当地知名度和发展旅游经济。这片红高粱隶属于6.7亿元旅游带,说明当地政府的高额投资是基于经济考量。这和其他各地林林总总的此类文化工程并无二致,只是,其他地方的此类工程,要么是利用古代死去的名人或虚拟的小说人物,高密是消费莫言这个大活人。当地政府如此“善待”莫言,不知莫言是感到幸福还是悲哀。

一个家居只有91平米、吃饺子就算改善生活的作家,应该对家乡政府对待自己获奖前后的态度变化无言以对吧。即便是深谙魔幻现实主义写作之道的莫言,恐怕也难以面对家乡政府的6.7亿大投资旅游带、数千万元种红高粱的“魔幻现实主义”。也许,这愈发让莫言体味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孤独”意味。

其实,不管是文学家还是其他名家,不朽靠的不是石碑或所谓的高粱地,而是留待后人品味的口碑。即以莫言师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他在哥伦比亚的故居“马孔多”已经年久失修而破败了,游人参观的也很少...尽管如此,马尔克斯依然在文学史上彪炳千秋。莫言一“诺”成名,家乡耗巨资种红高粱,这种所谓的功利文学,很难维持良久。

与其大兴土木消费莫言,还不如一如既往让莫言孤独。逝去的红高粱才是莫言作品里乡情文化的符号,种出来的所谓红高粱文化是对莫言的侮辱。

5 种出来的红高粱文化是对莫言的侮辱

2012-10-19 08:13:54

浏览 1581 次 | 评论 0 条

本文刊于19日深圳商报,标题有改动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家乡山东高密政府准备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花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莫言老家所在辖区管委会主任范珲表示“赔本也要种”。(18日《新京报》)

莫言获奖,被他的家乡高密季度消费,当地政府要花6.7亿打造旅游莫言文化体验区。这是很有趣的中国式权力逻辑,挖掘本地名人的文化效应发展经济,甚至连小说中的虚拟人物都不放过,有时还要争来抢去。何况莫言是新科诺奖获得者!

事实证明,这不是尊重名人,也不是崇尚文化,而是功利现行,政绩至上。以莫言为例,莫言家乡的父母官,看重的不是莫言这个人,更非他的文学家称谓,而是本着诺奖的光环而去的。一句话---势利的锦上添花,功利的趋利行为。

尤其搞笑的是,在所谓的红高粱文学休闲区,当地政府更要花数千万元种植万亩红高粱,甚至称“赔本也要种”。不过,在莫言的故乡高密,人们不植高粱已有年矣---按莫言的回忆,当年艺谋拍《红高粱》时,和当地农民签合同种高粱,以期呈现莫言作品中的原生态红高粱景色,作为影片拍摄外景地。可结果让人慨叹,种下的高粱很不争气,不是死掉就是旱掉,别说再现小说中的“青纱帐”,就是连一块像样的高粱地也没有做到。莫言很忧伤,艺谋很失望,原生态的红高粱是莫言所谓“我爷爷时代”的回忆了。

莫言家乡的父母官,没有莫言深邃怀乡的文学情怀,也匮乏艺谋为艺术真实而再现红高粱的情思,他们有的是决策的权力和对公共财政无节制的擅用。人们毫不怀疑他们能够在莫言的家乡真的种出上万亩的红高粱,但如此浩大的红高粱地恐怕不是莫言记忆中的高粱地,也和小说和电影中的“红高粱”文化无关,不过是权力导演下的又一桩形象工程。只是以莫言为噱头穿着文化的马甲罢了。

吊诡的是,没有谁真会相信当地“赔本也要种”红高粱。因为,这类利用名人文化投资的版本虽然繁多,但中心思想都是为了提振当地知名度和发展旅游经济。这片红高粱隶属于6.7亿元旅游带,说明当地政府的高额投资是基于经济考量。这和其他各地林林总总的此类文化工程并无二致,只是,其他地方的此类工程,要么是利用古代死去的名人或虚拟的小说人物,高密是消费莫言这个大活人。当地政府如此“善待”莫言,不知莫言是感到幸福还是悲哀。

一个家居只有91平米、吃饺子就算改善生活的作家,应该对家乡政府对待自己获奖前后的态度变化无言以对吧。即便是深谙魔幻现实主义写作之道的莫言,恐怕也难以面对家乡政府的6.7亿大投资旅游带、数千万元种红高粱的“魔幻现实主义”。也许,这愈发让莫言体味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孤独”意味。

其实,不管是文学家还是其他名家,不朽靠的不是石碑或所谓的高粱地,而是留待后人品味的口碑。即以莫言师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例,他在哥伦比亚的故居“马孔多”已经年久失修而破败了,游人参观的也很少...尽管如此,马尔克斯依然在文学史上彪炳千秋。莫言一“诺”成名,家乡耗巨资种红高粱,这种所谓的功利文学,很难维持良久。

与其大兴土木消费莫言,还不如一如既往让莫言孤独。逝去的红高粱才是莫言作品里乡情文化的符号,种出来的所谓红高粱文化是对莫言的侮辱。


相关内容

  • 莫言文章风格
  • 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文学王国2012 年 10 月 11 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为持续近半月的"莫言得诺奖"喧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此前的争议将莫言推到风口浪尖上,各种讨论在文学作品和道德伦理中攻讦不休,而很少涉 ...

  • 莫言作品集在线阅读
  • 返回摘书网首页 可以直接在本页上按Ctrl+F查找小说. 摘书网小说排行榜:  今日人气小说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新进小说 |全本小说.收藏到QQ书签添加到百度搜藏添加到雅虎收藏加入IE收藏夹 1:白发皇妃 作者:莫言殇 小说白发皇妃内容简介:红罗帐内,她被迫承欢,三千青丝在身上狂情男子眼中寸 ...

  • 莫言的主要作品
  •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全新的历史观念,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抗日战争的同时渲染了原始生命力.纵情歌颂了红高粱一样 充满血性与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首先,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 ...

  • 莫言创作的地域特色分析
  • 摘 要:地域性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特定的地理环境能够给生长在这的作者提供丰富的文学创作灵感,对于作家的审美.思维以及创作风格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使得创作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0岁之前,莫言基本上都是在高密度过的,这里的风土人情对于莫言有着极为深 ...

  • 作家莫言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中国第一人
  • 作家莫言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中国第一人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至此,自8月国外 公司公布 以来,种种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猜测的争鸣也终于偃旗息鼓. 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 ...

  • 莫言的强项就是他的故事--专访莫言小说瑞典语译者陈安娜
  •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 日期:2012-10-22 以前很多人批评这个奖太政治化,现在有人批评说这个奖不够政治化.瑞典有句俗语:"无论你转身多少次,你的屁股还在你后面."意思是说,无论你怎么做,人家都会说你不对 陈安娜(摄影-Ola Kjel ...

  • [莫言小说评论]自由与反叛_论莫言的边缘化写作
  •  自由与反叛 ---论莫言的边缘化写作 薛 龙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莫言的小说饱含有一种自觉的边缘化意识,他的<红高粱>和90年代的几部长篇都饱含有这种反正统的 ...

  • 莫言_红高粱家族_叙事艺术研究
  • 莫言<红高粱家族> 叙事艺术研究 [摘要]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独特新颖,与以前的中国小说的叙事大相径庭,并开创了小说叙事的新纪元,作者在历史叙事和事实叙事.叙事时间上既有西方的理论影响,又有中国民族特色,为以后的叙事提供了经典的仿效范本.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 分类号 ■■■|密级 10542学校代码学号200904210026 .} 意象化的家族叙事 --莫言.苏童家族小说比较论 FamilyNarrativebyMeansofImagery --ComparisonbetweenFamilyNovelsofMoYahandSuTong 指导教师姓名.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