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几点问题的探析

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几点问题的探析

作者:朱林 张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摘 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群体的配合协调。除了要拥有适合农业客观发展的农业体系外,还要在制定、执行、监督各项标准上下工夫,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标准体系 经验 推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修订农业国家标准691项,行业标准1546项。我国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对指导农业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标准体系本身:

目前我国没有真正形成从产前、生产、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可溯及性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模糊。这样的标准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业标准更新速度缓慢。国外农业标准每隔2年或5年就修订一次,而我国10年以上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国家标准占33.4%。第二,技术性指标落后,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问题突出。例如:我国《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蔬菜等45种食品中的允许残留做了限制,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两者相差甚远。第三,制定的标准可操作性也比较差。

2.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对农业标准执行的监测不够。我国农产品监督检测机构在提供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和保证标准实施方面与农业标准化发展形势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机构仅有常规项目的检测能力,而与农产品安全质量密切相关的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转基因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示范区和相关企业检测系统建设实施缓慢,无法满足标准化的实施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3.生产主体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产者生产多属于自给型,农民在基本温饱的生活水平上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其次,生产者的生活分散性特质严重制约着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中国农民的生产不同于外国的农场时生产,每个农民的生产种植面积很小,进而形成了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便于集中和统一管理。再次,生产者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受教育机会十分有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样,在新技术的实施、新思想的运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在自身思想转变上也存在困难。

二、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推广经验

1. 国内实施经验:

一方面,国内已经成功以示范区域检验农业标准,并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种植业、畜牧业等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之下,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业标准体系,出现了一些示范能力较强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此外,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

2. 国外标准化经验:

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的日益需求和农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30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它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方面,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发达国家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如欧盟国家要求农民在经营常规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历2年~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及以后生产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及药品,要求农户在从事有机农业的一切活动中,必须按照有关标准或法律规定进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与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构筑农业“技术壁垒”。如欧盟1999年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检验标准,要求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得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虫蛀眼。此外,西方的农场都是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农场主是农场所有者,每年都需雇佣工人来进行劳作。西方大部分人都聚集于工业地带和城市群地区,农业区的人很少,所以不存在农业人口或者农业生产者在标准化过程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方法

1.标准体系本身:

要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并建立适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标准。从市场价格看,土地密集型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应从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专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产前、生产、产后配套的地方标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建立适合农产品外贸出口需要的标准。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十分敏感,对进口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污染的技术限制日趋

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几点问题的探析

作者:朱林 张毅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摘 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群体的配合协调。除了要拥有适合农业客观发展的农业体系外,还要在制定、执行、监督各项标准上下工夫,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标准体系 经验 推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修订农业国家标准691项,行业标准1546项。我国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补充、企业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对指导农业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标准体系本身:

目前我国没有真正形成从产前、生产、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可溯及性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并且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模糊。这样的标准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产品贸易、质量监控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农业标准更新速度缓慢。国外农业标准每隔2年或5年就修订一次,而我国10年以上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国家标准占33.4%。第二,技术性指标落后,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问题突出。例如:我国《食品卫生法》对104种农药在粮食、蔬菜等45种食品中的允许残留做了限制,共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CAC)对176种农药在375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项农药最高残留标准,两者相差甚远。第三,制定的标准可操作性也比较差。

2.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对农业标准执行的监测不够。我国农产品监督检测机构在提供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和保证标准实施方面与农业标准化发展形势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些机构仅有常规项目的检测能力,而与农产品安全质量密切相关的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放射性污染转基因等方面的检测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示范区和相关企业检测系统建设实施缓慢,无法满足标准化的实施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3.生产主体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生产者生产多属于自给型,农民在基本温饱的生活水平上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其次,生产者的生活分散性特质严重制约着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中国农民的生产不同于外国的农场时生产,每个农民的生产种植面积很小,进而形成了分散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便于集中和统一管理。再次,生产者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受教育机会十分有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样,在新技术的实施、新思想的运用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在自身思想转变上也存在困难。

二、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推广经验

1. 国内实施经验:

一方面,国内已经成功以示范区域检验农业标准,并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在种植业、畜牧业等各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之下,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农业标准体系,出现了一些示范能力较强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基地,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此外,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

2. 国外标准化经验:

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的日益需求和农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30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它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方面,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发达国家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如欧盟国家要求农民在经营常规农业转为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历2年~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间及以后生产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及药品,要求农户在从事有机农业的一切活动中,必须按照有关标准或法律规定进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与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构筑农业“技术壁垒”。如欧盟1999年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检验标准,要求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得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虫蛀眼。此外,西方的农场都是大规模产业化经营,农场主是农场所有者,每年都需雇佣工人来进行劳作。西方大部分人都聚集于工业地带和城市群地区,农业区的人很少,所以不存在农业人口或者农业生产者在标准化过程中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方法

1.标准体系本身:

要突出抓好标准体系建设,并建立适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标准。从市场价格看,土地密集型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应从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优质专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产前、生产、产后配套的地方标准,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建立适合农产品外贸出口需要的标准。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十分敏感,对进口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污染的技术限制日趋


相关内容

  • _农业网络信息_2011年总目次
  • <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总目次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探析 苏建英蔡立(83) 郭 凌(85) 第1期 高校图书馆和谐阅览环境的构建 基于读者信息行为规律的信息服务管理策略构建高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的意义与作用 综述与专论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科技远程服务平台构建 任玉珍(88) 贺兰 ...

  • 农民家庭经营与收入结构探析
  • 农民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独立或相对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家庭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劳力.资金.劳动时间等生产要素,能够协调调动成员主动性积极性,灵活安排农业生产,可以与不同的所有制.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适合农业生产 ...

  • 探析机械化对烟草种植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析机械化对烟草种植的影响 作者:李建龙 来源:<中国农资>2014年第02期 摘 要:烟草种植是农业的一部分,如何快速发展现代烟草成为烟草种植现在最需解决的问题.唯有实施农业机械化成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烟草生产机 ...

  •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探析
  •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发展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 ...

  • 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探析
  • 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探析 "土地制度"一直是业界讨论的基础和核心.文章基于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史,试图通过较长的时间里对土地问题的了解探索,并在对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关键词:土地制度:演变:改革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制度发展我 ...

  • 探析我国农业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析我国农业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 作者:韩树平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3期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完善地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除了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外 ...

  • 农村土地证券化改革思路探析
  • 内容摘要:农村土地证券化作为一项农村土地和金融制度创新,不仅能借助资本市场这一途径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的保护,而且有利于筹集农村发展资金,为金融机构解决农业贷款风险控制提供路径.本文分析了实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 证券化 土地产权 研究背景 ...

  • 促进甘肃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探析
  • 内容提要:农业服务业是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拉升产业链的重要行业,它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甘肃是农业大省,亟需拓展农业外部功能.提升农业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甘肃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甘肃:农业服务业:对 ...

  • 康熙[御制耕织图]创作意义探析
  • "耕织图"是指以图像形式反映农业生产过程的绘画.康熙时期<御制耕织图>对前代各"耕织图"版本加以继承与发扬,起到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其本身也成为了珍贵的艺术瑰宝.而作为统治者从政的重要措施,其背后有其独特的政治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