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教案

雨的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品味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手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读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2、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文章生字词,读准字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花苞 (b āo ) 彩棱镜(l éng ) 静谧(m ì)

高邈(mi ăo ) 莅临 (l ì ) 吝啬(l ìns è)

淅淅沥沥 (x ī lì ) 咄咄逼人(du ō ) 池畦(q í)

静 谧:安静

高 邈 :高而远。邈,远。

莅 临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粗 犷:粗豪,豪放。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2、搜集作者刘湛秋的资料。

刘湛秋1935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3、自行朗读课文,读熟文章。

二、导入新课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 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让我们一起来看飘洒俊逸,美轮美奂的四季之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大屏幕,检查同学们的生字生词预习情况。

2、交流作者刘湛秋先生的资料,点名学生起来回答。

四、朗读课文

1、教会学生朗读技巧,把握文章情感,朗读时注意放慢速度。

3、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开头结尾,中间四段由学生分组朗读。

4、读完这篇课文,我们来思考一下文题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更有韵律美,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五、 整体感知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2、给文章标上段落并分层次,提问学生。

第一层(第1段)

第二层(第2-5段)

第三层(第6-7段)

通过分层,大家仔细观察,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

3、文章描绘了哪几幅雨景图?

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

五、赏析文章。

1、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四季的雨的特点,并进行总结。PPT 出示画面。

2、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这四幅雨景图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幅?那么,你能不能挑出你喜欢的句子赏析一下呢?(可以说一说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呢?是直接描写吗?不是,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对万物的影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种表现手法叫做间接描写,可以使描写对象更具体全面。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突出了春雨什么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句话好在哪里?读到这句话,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动用听觉“沙沙声”,嗅觉“芳甜”,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雨后小草的生机勃勃以及给人带来的奇妙感受。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雨的称呼为何又变成了“你”?读到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人称更亲切,像朋友一般,更能表达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

五、体悟情感

1.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会发现刘湛秋先生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只有用心观察自然,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七、作业布置

1、 将课后字词每个抄写四遍并注音。

2、 《语文作业本》第三课

雨的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品味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手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读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2、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文章生字词,读准字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花苞 (b āo ) 彩棱镜(l éng ) 静谧(m ì)

高邈(mi ăo ) 莅临 (l ì ) 吝啬(l ìns è)

淅淅沥沥 (x ī lì ) 咄咄逼人(du ō ) 池畦(q í)

静 谧:安静

高 邈 :高而远。邈,远。

莅 临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粗 犷:粗豪,豪放。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2、搜集作者刘湛秋的资料。

刘湛秋1935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3、自行朗读课文,读熟文章。

二、导入新课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 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让我们一起来看飘洒俊逸,美轮美奂的四季之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大屏幕,检查同学们的生字生词预习情况。

2、交流作者刘湛秋先生的资料,点名学生起来回答。

四、朗读课文

1、教会学生朗读技巧,把握文章情感,朗读时注意放慢速度。

3、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开头结尾,中间四段由学生分组朗读。

4、读完这篇课文,我们来思考一下文题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更有韵律美,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五、 整体感知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2、给文章标上段落并分层次,提问学生。

第一层(第1段)

第二层(第2-5段)

第三层(第6-7段)

通过分层,大家仔细观察,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

3、文章描绘了哪几幅雨景图?

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冬雨图。

五、赏析文章。

1、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四季的雨的特点,并进行总结。PPT 出示画面。

2、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这四幅雨景图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幅?那么,你能不能挑出你喜欢的句子赏析一下呢?(可以说一说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呢?是直接描写吗?不是,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对万物的影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这种表现手法叫做间接描写,可以使描写对象更具体全面。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突出了春雨什么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句话好在哪里?读到这句话,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动用听觉“沙沙声”,嗅觉“芳甜”,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雨后小草的生机勃勃以及给人带来的奇妙感受。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雨的称呼为何又变成了“你”?读到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人称更亲切,像朋友一般,更能表达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

五、体悟情感

1. 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对四季雨景的描绘,可谓一条线索,除此之外,还能找出一条线索来吗?

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齐读第1、6、7段)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会发现刘湛秋先生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所以,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时,只有用心观察自然,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

七、作业布置

1、 将课后字词每个抄写四遍并注音。

2、 《语文作业本》第三课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四季>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 ...

  • [四季]教案设计
  • <四季>教案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四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 ...

  • [四季童趣]教案设计
  • 四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课 四季童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1 走时装秀 师:今天老师让四位同学穿了四季不同的服 饰, 让他们来扮演四季娃娃你看哪一个是春娃 娃?哪一个是夏娃娃?哪一个是秋娃娃?哪 一个是冬娃娃呢? 生:根据服装选择.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四季需要的饰品, 请你们 四季娃娃佩 ...

  •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案
  • <田家四季歌>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 ...

  • 二语上识字 4田家四季歌[教案]
  • 识字4 <田家四季歌>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季.蝴.蝶.麦.苗"等18个生字:会写"季.肥.吹.农"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一年四季田间耕作的景象,了解四季农事,体会劳作的辛苦与喜悦. 教学重 ...

  • [3.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
  •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

  • 活动课教案:四季风光
  • 活动课教案: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 ...

  • [2 昼夜与四季]教案
  • <2 昼夜与四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了解昼夜的成因. 3.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4.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的成因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2.地球公转特点与四季 ...

  • 小学一年级语文四季教案
  • 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教案 教师:曾静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四季图片贴图.多媒体课件.四季仙子礼物(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贴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