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地罚写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陆平小学 廖丽琼
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孩子不要追求过高的考试分数,因为高分往往要付出“不一般”的代价,比如大量占用主科之外的课时,布置超量的作业,反反复复地抄写、训练,直到确信孩子牢记所有的知识点、掌握每一类考试类型——这样的付出实在是得不偿失,孩子的灵性、童年的欢乐、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兴趣,都会被磨灭殆尽!
记得刚当上老师时,曾教过一年级的新生。经过两个星期的接触观察后,发现他们聪明活泼,记性不错,但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上蹿下跳,根本不能安静超过五分钟。作业则是潦潦草草,错别字也很多。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改观。于是请教同学,支招说,对付他们这些“牛皮”学生,就得罚,而且得重罚,罚到他们怕了,不得不听了,到时你就好上课了,作业也会好改多了。听了以后,想想也对。六七岁的小孩子,吓唬吓唬他们,还怕他们不听话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课堂上说:“谁要是不好好坐在凳子上听课,下课后就不得出去玩!”在布置作业时则说:“哪个要是写不好,或者是写错的,错一个字,写十次!“并且以此为规,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没坐好,下课后留下来罚坐。如此一来,经常有七八个学生,每节课下课后都没办法离开座位一步,甚至于连课外活动课也被迫呆在教室中。而作业也是同样如此。错一个字,写十遍;错一个,
又是十遍。有些同学光是改错字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刚开始实行时间效果还可以,许多学生觉得新鲜,并且想看到那些平时表现不是太好的同学被教师罚,所以大部分还都能按要求完成。但是几个星期过去了,有的人天天都被留下来,罚坐,罚写。从羞愧到麻木,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反正老师肯定得放我回去的,大不了在教室里不出来就不出来,回家再玩;老师在我就坐好,老师不在,那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见到“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后也加入到被罚的行列,整个班的学习成绩、纪律等都非常地差,其他老师来上课都反映,课堂纪律非常难以维持。
我一听,大势不妙,赶紧请教其他教师,经过老教师的解答,我才明白自己的做法非常失败,没有方法。其实小孩子天生并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满汉全席”人人爱吃,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一个人,让他天天吃满汉全席,而且规定他必须顿顿吃够多少,少吃一口就罚多吃一百口——这样做上一段时间试试看,这个人以后再见到吃的不吐才怪呢。
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我知道很多小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老师跟他强调了许多遍:“难忘的意思就是难以忘记,牢记在心底,
所以是心字底的‘忘’而不是王字底的‘望’。”孩子早已懂了,刻意问他时,他一定会说,是这个“忘”,但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考试时,他可能会毫不思考地随手写上了“难望”,自己根本就意会不到错了。针对这样一种“太随意”的情形,我必须帮助他们懂得何谓“用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的第一堂语文课,务必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动手做“小练习”,练习的内容,根据课堂主要内容来确定。有时候纯粹是抄写词语,也有组词、补充句子、排列乱句、阅读课文重点段落理解问答等。因为量少,一般又是前半课讲过的内容,所以,当我问学生:“这样的练习该不该再错?”孩子们都说:“不该!”于是我顺势又说:“既然都是讲过的,不该错的,那么错了就应该罚写作业对不对?”“对!应该!”所有的孩子都一致赞同。
在布置小练习的同时,我便一起将罚写的作业也布置好,一般布置再抄写生字词、抄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等。并一再声明:“小练习全部做对,就舒舒服服地看课外书;做错了,不但要订正两遍,还要做罚写的作业„„”之所以不怕麻烦地每次都强调这句话,就是要提醒孩子:“用心做小练习,学习就会很轻松。”
仔细观察此刻孩子做练习的情形,和以往晃来动去的样子大不相同了!个个是如此定神、专心。看来惩罚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样的惩罚是师生事先一致认同了的,错了的孩子也甘心受罚,绝不会造成什么心理上的伤害。而事实上,我所谓的“罚”还另有意图,那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除了偶然的或性格上的粗心,一般是智力上薄弱的孩子比较容易出错,他们需要多抄写几遍才能把生字词记住,
所以所谓的“罚”并非是无意义的抄写。
同时我也制定了相关奖罚措施:其中一条是,如果你给自己小组“刮了风”,吹倒了红旗!那么你将受到自己小组的成员的惩罚(当然,不再是罚抄作业,或是罚劳动),罚你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跳舞等,总之是你愿意的一件事,当然,我每一次也都会在旁边看着。
记得有一天,罗江在课堂上大家正兴奋的时候,突然爬到桌子上来。班长看到了报告了我并让他当场做一件他愿意的事,他想了想说:“我会学动物叫!我叫给大家听听吧。”说完,就绘声绘色地学了起来。“喵喵„„”“汪汪汪,汪汪汪„„”“哞——”“呱„呱„呱„”„„在他学完后,我表扬他说:“看来平时罗江同学很细心观察,不仅叫得很像,就连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看到我们班的高手可不止一位啊!”后来,同学们都此契机引导下,逐渐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不认为被罚是一件丢脸的、难以完成的事情了,有时也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艺、或是想露一手而故意出错,但都被我进行了善意的批语,同时班里的学习、纪律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细读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后,我越觉得学生会因为讨厌被罚写作业而讨厌写作业,因讨厌写作业而讨厌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时常伴有这种讨厌的不良情绪,我们谈何快乐学习?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因小失大?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应该反思我们这些陈旧的、并一直认为是正确的做法?
杜威说过:“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
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很流行的笑话。说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罚写一百遍自己的名字。其中一个孩子很快写完被放走了,另一个孩子写好长时间还没写完。老师批评他写得太慢。这孩子憋了一会儿,终于大着胆子对老师说:“老师,这不公平,他的名字叫丁一,而我的名字叫阿布杜拉•库依艾兹•克里斯•哲罗姆拉丁•乌力特利古拉赫。”——所有的家长和教师,在开心一笑时,应该有多少反思啊!
过多地罚写作业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陆平小学 廖丽琼
一直认为低年级的孩子不要追求过高的考试分数,因为高分往往要付出“不一般”的代价,比如大量占用主科之外的课时,布置超量的作业,反反复复地抄写、训练,直到确信孩子牢记所有的知识点、掌握每一类考试类型——这样的付出实在是得不偿失,孩子的灵性、童年的欢乐、对学习发自内心的兴趣,都会被磨灭殆尽!
记得刚当上老师时,曾教过一年级的新生。经过两个星期的接触观察后,发现他们聪明活泼,记性不错,但比较调皮,课堂上经常上蹿下跳,根本不能安静超过五分钟。作业则是潦潦草草,错别字也很多。想了很多办法都未能改观。于是请教同学,支招说,对付他们这些“牛皮”学生,就得罚,而且得重罚,罚到他们怕了,不得不听了,到时你就好上课了,作业也会好改多了。听了以后,想想也对。六七岁的小孩子,吓唬吓唬他们,还怕他们不听话吗?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在课堂上说:“谁要是不好好坐在凳子上听课,下课后就不得出去玩!”在布置作业时则说:“哪个要是写不好,或者是写错的,错一个字,写十次!“并且以此为规,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没坐好,下课后留下来罚坐。如此一来,经常有七八个学生,每节课下课后都没办法离开座位一步,甚至于连课外活动课也被迫呆在教室中。而作业也是同样如此。错一个字,写十遍;错一个,
又是十遍。有些同学光是改错字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刚开始实行时间效果还可以,许多学生觉得新鲜,并且想看到那些平时表现不是太好的同学被教师罚,所以大部分还都能按要求完成。但是几个星期过去了,有的人天天都被留下来,罚坐,罚写。从羞愧到麻木,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反正老师肯定得放我回去的,大不了在教室里不出来就不出来,回家再玩;老师在我就坐好,老师不在,那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见到“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后也加入到被罚的行列,整个班的学习成绩、纪律等都非常地差,其他老师来上课都反映,课堂纪律非常难以维持。
我一听,大势不妙,赶紧请教其他教师,经过老教师的解答,我才明白自己的做法非常失败,没有方法。其实小孩子天生并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满汉全席”人人爱吃,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一个人,让他天天吃满汉全席,而且规定他必须顿顿吃够多少,少吃一口就罚多吃一百口——这样做上一段时间试试看,这个人以后再见到吃的不吐才怪呢。
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我知道很多小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即使老师跟他强调了许多遍:“难忘的意思就是难以忘记,牢记在心底,
所以是心字底的‘忘’而不是王字底的‘望’。”孩子早已懂了,刻意问他时,他一定会说,是这个“忘”,但在平时的作业中,在考试时,他可能会毫不思考地随手写上了“难望”,自己根本就意会不到错了。针对这样一种“太随意”的情形,我必须帮助他们懂得何谓“用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严格要求自己每天的第一堂语文课,务必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动手做“小练习”,练习的内容,根据课堂主要内容来确定。有时候纯粹是抄写词语,也有组词、补充句子、排列乱句、阅读课文重点段落理解问答等。因为量少,一般又是前半课讲过的内容,所以,当我问学生:“这样的练习该不该再错?”孩子们都说:“不该!”于是我顺势又说:“既然都是讲过的,不该错的,那么错了就应该罚写作业对不对?”“对!应该!”所有的孩子都一致赞同。
在布置小练习的同时,我便一起将罚写的作业也布置好,一般布置再抄写生字词、抄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等。并一再声明:“小练习全部做对,就舒舒服服地看课外书;做错了,不但要订正两遍,还要做罚写的作业„„”之所以不怕麻烦地每次都强调这句话,就是要提醒孩子:“用心做小练习,学习就会很轻松。”
仔细观察此刻孩子做练习的情形,和以往晃来动去的样子大不相同了!个个是如此定神、专心。看来惩罚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这样的惩罚是师生事先一致认同了的,错了的孩子也甘心受罚,绝不会造成什么心理上的伤害。而事实上,我所谓的“罚”还另有意图,那是“分层教学”的一种方式:除了偶然的或性格上的粗心,一般是智力上薄弱的孩子比较容易出错,他们需要多抄写几遍才能把生字词记住,
所以所谓的“罚”并非是无意义的抄写。
同时我也制定了相关奖罚措施:其中一条是,如果你给自己小组“刮了风”,吹倒了红旗!那么你将受到自己小组的成员的惩罚(当然,不再是罚抄作业,或是罚劳动),罚你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跳舞等,总之是你愿意的一件事,当然,我每一次也都会在旁边看着。
记得有一天,罗江在课堂上大家正兴奋的时候,突然爬到桌子上来。班长看到了报告了我并让他当场做一件他愿意的事,他想了想说:“我会学动物叫!我叫给大家听听吧。”说完,就绘声绘色地学了起来。“喵喵„„”“汪汪汪,汪汪汪„„”“哞——”“呱„呱„呱„”„„在他学完后,我表扬他说:“看来平时罗江同学很细心观察,不仅叫得很像,就连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看到我们班的高手可不止一位啊!”后来,同学们都此契机引导下,逐渐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不认为被罚是一件丢脸的、难以完成的事情了,有时也会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艺、或是想露一手而故意出错,但都被我进行了善意的批语,同时班里的学习、纪律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细读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后,我越觉得学生会因为讨厌被罚写作业而讨厌写作业,因讨厌写作业而讨厌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时常伴有这种讨厌的不良情绪,我们谈何快乐学习?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因小失大?如果这样我们岂不是应该反思我们这些陈旧的、并一直认为是正确的做法?
杜威说过:“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
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很流行的笑话。说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罚写一百遍自己的名字。其中一个孩子很快写完被放走了,另一个孩子写好长时间还没写完。老师批评他写得太慢。这孩子憋了一会儿,终于大着胆子对老师说:“老师,这不公平,他的名字叫丁一,而我的名字叫阿布杜拉•库依艾兹•克里斯•哲罗姆拉丁•乌力特利古拉赫。”——所有的家长和教师,在开心一笑时,应该有多少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