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

【摘要】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理论给世界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浪潮,他的理论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方面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理论。他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所以他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一定的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去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去获得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布鲁纳明确提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沿袭以前那种表演式的教学,要把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理论教育的发展指示了道路。

【关键词】认知发现理论 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 求知欲望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很高声誉的学者。他的研究处处显示智慧的火花,新观点、新思想不断涌现,给世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研究室关于知觉思维、发现学习的。在那个年代,他的研究和创造引领了当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他的成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发现和创造与他自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对世界的影响方面,人们将他与弗洛伊德、杜威等划时代人物相提并论。布鲁纳的研究成果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在心理学方面他受到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塔式学派和托尔曼,在哲学方面他受到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等的影响,创造出一套新的教育理论——认知发现理论。认知发现理论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2) 。

教育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所以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发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传授成功的认知策略。教学问题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经验。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

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库,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必要的知识背景和基础知识上,而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学生才能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转化和吸收。所以教师要把被动的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即与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生的思想规律发生联系,要把所教的转变成学生所求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地去认知和学习。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们亲自去掌握他们试图掌握的东西,以及让学生亲自了解他们想要取得怎样的进步。按照布鲁纳的思想,教学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思路去学习。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思路去学习时,他也就会知道怎样去学习。一旦他掌握了学习方法,他就会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他们接受新知识、研究新情况的方法。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习手头上的材料,而且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他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转变成每个学生都主动求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方式,使讨论成为教学中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们始终学习同样的东西,更不能一直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按照自认为十分圆满的方式去进行每一次教学。

总之,布鲁纳认为,所谓学习的最佳经验就是把教师要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并且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方法去学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二、教师上课要提供知识的特定知识结构方式。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3)。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也即学习是要求学生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通过“同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知识的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过这三个过程,此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认知的过程(4)。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主动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知识结

构。布鲁纳指出,教任何一门学科,或教有关联的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题材的结构。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的编码系统的编码方式构成的,并可通过这三种模式表现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普遍编码方式提供知识结构的。那么,什么是最佳知识结构呢?布鲁纳认为,要使教学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套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这些基本思想或原理,构成了一种对理解来说是最佳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不能为任何事物而教每个事物”,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

总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最佳的知识结构是由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构成的。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所教的知识转化成最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编码系统概括地接受这些知识。知识的概括性越高,对学习者越有用。

三、教室上课要提示所教知识及知识结构的顺序解析。

学习的实际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所以说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科知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式就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就是要把任何学科的知识结构用最佳的顺序排列起来,并在教学中按照这样的顺序引领学生学习。

布鲁纳曾指出:任何思想、任何问题、任何一种知识都能够用足够简单的形式去描述,使任何特殊的学习者都能用一种可辨认的形式去理解。换句话说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和有用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证明这一点的责任,既在那些学生身上,又在那些教师身上。根据这种思想,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各种年龄的学生都能够理解的结构,并以一种最佳的呈现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总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学校和教师就是要把知识结构按照最佳的顺序排列任何一门学科,引领和指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和知识的结构,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提供的顺序越好,对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就更有效率。

四、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探索和激发学习的环境。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他把知识获得的一切过程都看成是问题解决过程,并将此过程划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所得到

的感性材料到提出试验性的假设;二是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试验性假设作进一步的检验。如果两者一致,这个假设就得以保持;如果不一致,就要改变假设使之与感知的事实相一致。而其所指的感性材料可以称为暗示、线索、事例或实验结果;假设可称为同范畴的定律、原理或理论;内部世界模式可以称作一般的编码系统、表象系统、认知结构或者范例。

根据这种思想观点,布鲁纳强调,为使学生产生这种有价值的直觉飞跃,教师应鼓励学生们运用预感,并提出大胆的、甚至不大可能的思想。布鲁纳还指出,如果资料要得到有效地利用,必须把它变成学习者试图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教学应当以使学习者或解决问题的人自己很有信心为目的。总之,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进行发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顿悟”。教师们应当力争教导学生坚实地掌握他们的学科,从而促使他们成为自主开动脑筋的思考者。为了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布鲁纳还注意到,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进行内在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外在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发展过程的下一步包括他感觉到的问题是:要使学生认识到他现在面对某项工作所做的与他想要做到的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

总之,布鲁纳要求教师应善于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他要求教师为学习者妥善地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提供一种最佳理解知识结构、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的详细说明、 激发思想程序的学校环境,促使学生能依靠自己而有所发现。总之,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要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早已不再是教师主导式的教学,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向学生提供创造和激发学习的环境。我国教育界比较赞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提法。“三主法”恰当的阐明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三者的辩证关系(5)。

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真正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发明创造的能力得以提高或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张淑华,朱启文,杜庆东,张辉. 认知科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年10第十章第二节

(3)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4)张淑华,朱启文,杜庆东,张辉. 认知科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年10第十章第二节

(5)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的教学启示

【摘要】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理论给世界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浪潮,他的理论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方面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理论。他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所以他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一定的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去探索和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去获得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布鲁纳明确提出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沿袭以前那种表演式的教学,要把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理论教育的发展指示了道路。

【关键词】认知发现理论 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 求知欲望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具有很高声誉的学者。他的研究处处显示智慧的火花,新观点、新思想不断涌现,给世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研究室关于知觉思维、发现学习的。在那个年代,他的研究和创造引领了当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他的成就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他的发现和创造与他自己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对世界的影响方面,人们将他与弗洛伊德、杜威等划时代人物相提并论。布鲁纳的研究成果给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在心理学方面他受到皮亚杰、维果斯基、格塔式学派和托尔曼,在哲学方面他受到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等的影响,创造出一套新的教育理论——认知发现理论。认知发现理论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在他看来,认知发展是讨论教学问题的基础(2) 。

教育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所以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发现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传授成功的认知策略。教学问题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经验。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

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库,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必要的知识背景和基础知识上,而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学生才能对新知识进行分析、转化和吸收。所以教师要把被动的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即与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生的思想规律发生联系,要把所教的转变成学生所求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地去认知和学习。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们亲自去掌握他们试图掌握的东西,以及让学生亲自了解他们想要取得怎样的进步。按照布鲁纳的思想,教学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思路去学习。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思路去学习时,他也就会知道怎样去学习。一旦他掌握了学习方法,他就会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他们接受新知识、研究新情况的方法。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习手头上的材料,而且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他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转变成每个学生都主动求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方式,使讨论成为教学中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学不能只要求学生们始终学习同样的东西,更不能一直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按照自认为十分圆满的方式去进行每一次教学。

总之,布鲁纳认为,所谓学习的最佳经验就是把教师要教的知识转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东西,并且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方法去学习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二、教师上课要提供知识的特定知识结构方式。

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3)。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也即学习是要求学生是积极主动地选择知识、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通过“同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知识的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过这三个过程,此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新认知的过程(4)。因此,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主动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知识结

构。布鲁纳指出,教任何一门学科,或教有关联的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题材的结构。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的结构形式是通过人的编码系统的编码方式构成的,并可通过这三种模式表现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普遍编码方式提供知识结构的。那么,什么是最佳知识结构呢?布鲁纳认为,要使教学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套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这些基本思想或原理,构成了一种对理解来说是最佳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不能为任何事物而教每个事物”,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

总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最佳的知识结构是由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构成的。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所教的知识转化成最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编码系统概括地接受这些知识。知识的概括性越高,对学习者越有用。

三、教室上课要提示所教知识及知识结构的顺序解析。

学习的实际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所以说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科知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式就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就是要把任何学科的知识结构用最佳的顺序排列起来,并在教学中按照这样的顺序引领学生学习。

布鲁纳曾指出:任何思想、任何问题、任何一种知识都能够用足够简单的形式去描述,使任何特殊的学习者都能用一种可辨认的形式去理解。换句话说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和有用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证明这一点的责任,既在那些学生身上,又在那些教师身上。根据这种思想,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各种年龄的学生都能够理解的结构,并以一种最佳的呈现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总之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学校和教师就是要把知识结构按照最佳的顺序排列任何一门学科,引领和指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和知识的结构,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提供的顺序越好,对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就更有效率。

四、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探索和激发学习的环境。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他把知识获得的一切过程都看成是问题解决过程,并将此过程划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根据所得到

的感性材料到提出试验性的假设;二是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试验性假设作进一步的检验。如果两者一致,这个假设就得以保持;如果不一致,就要改变假设使之与感知的事实相一致。而其所指的感性材料可以称为暗示、线索、事例或实验结果;假设可称为同范畴的定律、原理或理论;内部世界模式可以称作一般的编码系统、表象系统、认知结构或者范例。

根据这种思想观点,布鲁纳强调,为使学生产生这种有价值的直觉飞跃,教师应鼓励学生们运用预感,并提出大胆的、甚至不大可能的思想。布鲁纳还指出,如果资料要得到有效地利用,必须把它变成学习者试图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教学应当以使学习者或解决问题的人自己很有信心为目的。总之,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进行发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有价值的“顿悟”。教师们应当力争教导学生坚实地掌握他们的学科,从而促使他们成为自主开动脑筋的思考者。为了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布鲁纳还注意到,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进行内在的问题解决,而不是外在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发展过程的下一步包括他感觉到的问题是:要使学生认识到他现在面对某项工作所做的与他想要做到的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

总之,布鲁纳要求教师应善于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他要求教师为学习者妥善地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提供一种最佳理解知识结构、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的详细说明、 激发思想程序的学校环境,促使学生能依靠自己而有所发现。总之,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不仅要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早已不再是教师主导式的教学,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向学生提供创造和激发学习的环境。我国教育界比较赞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提法。“三主法”恰当的阐明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三者的辩证关系(5)。

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真正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发明创造的能力得以提高或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张淑华,朱启文,杜庆东,张辉. 认知科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年10第十章第二节

(3)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4)张淑华,朱启文,杜庆东,张辉. 认知科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年10第十章第二节

(5)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心思想是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把布鲁纳的这种观点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布鲁纳 "发现学习" ...

  •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摘要]布鲁纳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的结构主义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我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改革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 ...

  • 布鲁纳理论与应用
  • 布鲁纳教育理论及其应用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认识 布鲁纳从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出发,认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倡发现学习.这些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观: (一) 学习的 ...

  • 探讨从布鲁纳教学理论看我国新课程课堂教学
  • 论文摘要:布鲁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美国本土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的今天,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启示及借鉴 ...

  • 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 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结构主义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种教育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结构主义之父的布鲁纳,他以心理学为基础倡导的结构主义学习观,在心理学方面接受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在教育学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化的教育思想,对 ...

  •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自己整理)
  •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2.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

  •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11卷第4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8月JournalofZunyiNormalCollege Vol.11,No.4Aug.2009 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杨 娟 (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进行了认知结构主义改革.人本主义改 ...

  • 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1)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 )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A.上课 B.教学 C.工作 D ...

  • 教育心理学试题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学校教育关系紧密,因为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