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资料

火烧云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为什么会有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呢?原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在日出、日落时,到达地面的光要通过很厚的空气层,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滴,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颜色就会呈现橘红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红色。因此,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红色的色彩,都是由于红、橙色的光容易通过含有微粒的大气的缘故。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有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随祖母生活。1930年夏,为了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她远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同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开始创造,1933年与萧军合著出版《跋涉》。1934年去上海,受鲁迅、茅盾影响,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5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这是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最早作品之一,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奠定了她创作生活的基础。鲁迅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肯定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萧红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到山西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后,她抱病坚持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作品。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年年仅31岁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时年仅31岁。萧红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和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火烧云》一文选自《呼兰河传》。

家在路上(一)

家在路上(二)

家在路上(三)

火烧云清晨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又叫早霞和晚霞。为什么会有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呢?原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的太阳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在日出、日落时,到达地面的光要通过很厚的空气层,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尘埃或雾状水滴,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颜色就会呈现橘红色,使飘浮在大气里的云也染上了红色。因此,朝霞和晚霞的玫瑰色和红色的色彩,都是由于红、橙色的光容易通过含有微粒的大气的缘故。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有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随祖母生活。1930年夏,为了反抗父亲包办婚姻,她远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同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女师大附中,1932年开始创造,1933年与萧军合著出版《跋涉》。1934年去上海,受鲁迅、茅盾影响,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5年,她第一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中篇小说《生死场》。这是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最早作品之一,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奠定了她创作生活的基础。鲁迅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肯定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萧红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到山西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后,她抱病坚持工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作品。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年年仅31岁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她于1942年病逝于香港,当时年仅31岁。萧红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和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火烧云》一文选自《呼兰河传》。

家在路上(一)

家在路上(二)

家在路上(三)


相关内容

  • 四年级第二单元11111
  • 语文百花园一基础部分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第一 ...

  • 小学语文导学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时间: 班级 : 课 题 : 1< 观潮 > 课 时 :2 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 ...

  • 英法联军第一次火烧圆明园诸问题再考
  • 作者:裴广强 北京社会科学 2014年09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255 [文章编号]1002-3054(2014)06-0092-07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40611 圆明园惨遭焚掠,当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最令人痛心不已的大事件之一.十余天 ...

  • 带三维目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 1 绿叶的梦 教学内容:1 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11各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 ...

  • 北师大版八上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word教案
  • 第二课 劫难中的抗争 探究预习提纲: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探究预习习题: (一)连词成句 1.太平军 2.洋枪队 要求:将以上两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要求语意正确.语气 ...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解析及练习测试(1-4课)
  •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 1 观 潮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认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

  • 没有金刚钻 照揽瓷器活
  • 摘 要:有些老师认为要实施"翻转课堂",没有网络.微课等资源的支撑是无法开展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人认为"翻转课堂"等同于"视频资源先行".但是经过一些尝试,发现在班上没有普及网络设备(民工子女占百分之九十).没有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足够的视频 ...

  • 四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导学案郭雨青
  •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自主探究课 日期: 2012.09.11 年级:四年级 单元:第一单元 课型: 预习展示 日期:2012.09. 主备课人: 郭雨青 学科组负责人: 时 芳 学习目标: 1.学会并正确书写13个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 ...

  • 四上4[火烧云][学案]
  • <火烧云>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了解"恍恍惚惚""镇静""沉静"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 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