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十月围城]所感

观《十月围城》有感

作为新年档的首推影片,《十月围城》确实是票房火爆。随着人潮,我也走进了电影院,欣赏这一部号称香港动作片首次思想转型的影片。说是转型,其实是在以往纯打斗的港片中首次加入了爱国主义的元素,以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国民革命为大的历史背景,影片讲述1905年10月15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粉碎了一场暗杀行动,保护孙中山,最后顺利将孙中山安全送回日本的故事。

影片中众多精彩的打斗场面确实让人赞不绝口,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厮杀场面,反而是片中最平静的那一段:海边,不识字的车夫阿四拿着少爷送他的革命书刊给他的爱人阿纯,希望阿纯能告诉他书里说些什么,而阿纯先问道:“阿四,你知道你们明天舍命要保护的人(指孙中山)是谁吗?”阿四愣了一下,答道:“我不知道。但是那样做能让老爷他们开心,拼了命我也会去做。”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但是于我内心却是强烈的一怔。

影片开头,被清廷刺杀的杨衢云教授在生命最后说到:国民革命的目的,即是“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而这场为中华苍生求生存的资产阶级革命,自始至终,却是少数商人、学者、学生等社会精英阶层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于中国的劳苦大众而言,多的只是冷眼旁观。记得鲁迅先生的名篇《药》,所谓的“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

的人血馒头,华老栓不惜重金为得了痨病的儿子买,因为人们传言它可以医治痨病。华老栓对革命党人夏瑜没有任何同情,有的,只是希望他的血能治好自己儿子的病。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清朝末年一群愚昧无知的小人物 , 他们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底层,他们是一群可悲的人,他们的无知使他们无法对革命主张产生认同,不但平白牺牲了许多像夏瑜那样有抱负的青年,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结果也使自己不断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既可悲又可怜。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仿效西方革命经验,从最初就先天不足,对于中国的土壤是完全水土不服。国民党以在中国规模小的可怜的资产阶级为基础,没有看清楚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底子,没有认识到发动下层民众的重要性。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大资本家、大地主压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集中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土地基本都集中在地主手中,而最广大的农民,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两个阶级的矛盾十分突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无法辨识孰敌孰友。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新军和党团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当然也就没有在实际革命斗争中去广泛发动和组织下层工农群众参加革命,甚至还压制和打击下层群众自发的反封建斗争,使本来就单薄的革命力量更加势单力孤。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却反对农民自己起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因此,辛亥革命后,广大的农村依然如故。

在中国,要完成“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的革命任务,需要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而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农民,要争取民众就必须争取农民。要争取农民就必须让农民感觉到革命与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旧中国(即使是辛亥革命后),广大农民深受以地主阶级、富农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压迫,只有引导和带领农民推翻封建阶级的统治,剥夺他们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让农民真正成为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才会相信革命就是他们的追求和希望,才会踊跃参加革命斗争,革命才争取到最广泛的力量,最终完成革命任务。人民群众很实在,只要安定、富足的生活,大道理、光说不练对老百姓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招致反感。而国民党就是犯了这个忌,革命前许下的诺言,无一实现,国家仍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人民群众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苦苦挣扎。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却独具慧眼。充分意识到,如何引导农民起来革命不但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毛泽东是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共产党人,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强调说:“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而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他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他认为农民革命左右着革命的全局,农民革命的胜利是城市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前提,“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

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中国共产党此后便以土地改革为切入点,让千百万农民世世代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让每一个贫苦的中国农民,都能够从革命中获益。也正因为如此,在历朝历代都需要抓“壮丁”来补充军队人员的现象,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消失了,劳苦大众为了保护自己既得的利益,母亲送儿子参军,妻子送丈夫从戎;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也第一次为了自己,来参加军队、投入军事斗争。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原因。人民需要什么,中国共产党就为人民争取什么。无论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今的经济建设时期,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最衷心的拥护与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我们的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善于理论武装,与时俱进的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告别光辉灿烂的2009年,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我坚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定会蓬勃发展,祖国会更加强大,社会将更加和谐,广大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观《十月围城》有感

作为新年档的首推影片,《十月围城》确实是票房火爆。随着人潮,我也走进了电影院,欣赏这一部号称香港动作片首次思想转型的影片。说是转型,其实是在以往纯打斗的港片中首次加入了爱国主义的元素,以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国民革命为大的历史背景,影片讲述1905年10月15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粉碎了一场暗杀行动,保护孙中山,最后顺利将孙中山安全送回日本的故事。

影片中众多精彩的打斗场面确实让人赞不绝口,但是,看完这部影片后,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厮杀场面,反而是片中最平静的那一段:海边,不识字的车夫阿四拿着少爷送他的革命书刊给他的爱人阿纯,希望阿纯能告诉他书里说些什么,而阿纯先问道:“阿四,你知道你们明天舍命要保护的人(指孙中山)是谁吗?”阿四愣了一下,答道:“我不知道。但是那样做能让老爷他们开心,拼了命我也会去做。”平平常常的一句话,但是于我内心却是强烈的一怔。

影片开头,被清廷刺杀的杨衢云教授在生命最后说到:国民革命的目的,即是“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而这场为中华苍生求生存的资产阶级革命,自始至终,却是少数商人、学者、学生等社会精英阶层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于中国的劳苦大众而言,多的只是冷眼旁观。记得鲁迅先生的名篇《药》,所谓的“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

的人血馒头,华老栓不惜重金为得了痨病的儿子买,因为人们传言它可以医治痨病。华老栓对革命党人夏瑜没有任何同情,有的,只是希望他的血能治好自己儿子的病。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清朝末年一群愚昧无知的小人物 , 他们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底层,他们是一群可悲的人,他们的无知使他们无法对革命主张产生认同,不但平白牺牲了许多像夏瑜那样有抱负的青年,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结果也使自己不断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既可悲又可怜。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仿效西方革命经验,从最初就先天不足,对于中国的土壤是完全水土不服。国民党以在中国规模小的可怜的资产阶级为基础,没有看清楚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底子,没有认识到发动下层民众的重要性。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大资本家、大地主压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集中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土地基本都集中在地主手中,而最广大的农民,却“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两个阶级的矛盾十分突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无法辨识孰敌孰友。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新军和党团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当然也就没有在实际革命斗争中去广泛发动和组织下层工农群众参加革命,甚至还压制和打击下层群众自发的反封建斗争,使本来就单薄的革命力量更加势单力孤。孙中山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却反对农民自己起来“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因此,辛亥革命后,广大的农村依然如故。

在中国,要完成“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的革命任务,需要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而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农民,要争取民众就必须争取农民。要争取农民就必须让农民感觉到革命与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在旧中国(即使是辛亥革命后),广大农民深受以地主阶级、富农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压迫,只有引导和带领农民推翻封建阶级的统治,剥夺他们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让农民真正成为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才会相信革命就是他们的追求和希望,才会踊跃参加革命斗争,革命才争取到最广泛的力量,最终完成革命任务。人民群众很实在,只要安定、富足的生活,大道理、光说不练对老百姓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招致反感。而国民党就是犯了这个忌,革命前许下的诺言,无一实现,国家仍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人民群众仍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苦苦挣扎。相比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却独具慧眼。充分意识到,如何引导农民起来革命不但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毛泽东是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共产党人,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强调说:“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而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他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他认为农民革命左右着革命的全局,农民革命的胜利是城市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前提,“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

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中国共产党此后便以土地改革为切入点,让千百万农民世世代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让每一个贫苦的中国农民,都能够从革命中获益。也正因为如此,在历朝历代都需要抓“壮丁”来补充军队人员的现象,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消失了,劳苦大众为了保护自己既得的利益,母亲送儿子参军,妻子送丈夫从戎;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也第一次为了自己,来参加军队、投入军事斗争。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原因。人民需要什么,中国共产党就为人民争取什么。无论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如今的经济建设时期,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最衷心的拥护与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我们的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善于理论武装,与时俱进的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告别光辉灿烂的2009年,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我坚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定会蓬勃发展,祖国会更加强大,社会将更加和谐,广大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相关内容

  • (转载)十段往事十年辛酸,记述[十月围城]背后的故事 (十月围城 影评)
  • 十年一觉围城梦 类别:娱乐八卦 作者:方夷敏 原创 浏览量:2968 发布时间:2009-12-15 手机看新闻 版次:RB01 版名:娱乐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2009年6月的一个下午,香港人陈德森只身来到南京,冒雨拜谒中山陵.没有打伞的他和其他游客有些不同,一到景区就直奔中山陵,鞠了三个 ...

  •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星期一晚上学校组织了看红色电影<十月围城>,以往看过的任何关于革命或者激进运动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赞美革命的,而且电影的视角无非都是集中在革命的领导人身上,少数伟人的英明决策和叱咤风云.但是<十月围城>却重点突出底层的平民,正因 ...

  • 十月围城观后感
  •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一句孙先生的话,成为电 ...

  • 从十月围城看中国革命
  • 从十月围城看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难以拭去的矛盾和矛盾体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2级一班 谢晓颖 欲享受文明之幸福,必先经历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革命. 这是电影中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它阐明了革命的实质,痛苦.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个人的,国家的痛楚,必然是要经历一番的.然而深究这痛苦的原 ...

  • [十月围城]观后感
  • <十月围城>是大陆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题材的选择.明星的搭配.精细的制作.丰富的角色.编剧和导演的能力,陈可辛制造的这部商业巨著绝对是完美的典型.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影片,是一部新主流的商业电影.从理想主义的革命情怀到纠缠不清的男女情感,从君臣.兄弟到父子. ...

  • 从[十月围城]看中国革命
  • 从<十月围城>看中国革命 百年前的那场浩劫,也许成功了,也许失败了-- 也许<十月围城>是真实的,但更可能是杜撰出来的,而这个也许不存在的故事却真切的反映了百年前的中国! 历史追溯到百年前的香港,那个叫李玉堂的商人耗费着大量的钱财支持着革命,也许当初只是为了完成陈少白的&qu ...

  • 白银与白骨
  • [片名]<白银帝国> [上映时间]2009年8月21日(2006年底开机,2007年2月杀青) [主创人员]导演:姚树华编剧:姚树华.成一 [原著]成一<白银谷> [发行公司]山水国际娱乐公司 [获奖]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 ...

  • 影人故事 | 张学坤:美术师应该是"知行合一"的杂家
  • 对于美术师来说,构建电影画面中的一切细节是他们的职责.剧本中有的文字需要形象化:剧本中没有文字描述的空间和人物也需要美术师再进一步进行延伸创作.从天马行空的科幻世界到习以为常的现实世界,从过去到未来,美术师都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将这些实现."合格的美术师应该是'知行合一'的杂家",美 ...

  • 剧本创作:人物塑造法
  • 剧本创作:人物塑造法 >>人物的重要性 人物是故事表达的主体,离开了人物,就无所谓故事. >>如何写作人物小传 什么是描写人物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我所坚持的),就是 去写你所知道的.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周边环境. >>如何创造构成人物 一.创造人物 创造人物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