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图(小说)

  窗外灰蒙蒙的,冯宝才便醒来了。他是在哑巴的舀水声中醒来的。哑巴起得更早。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哑巴总是比他起得早。年轻的时候,冯宝才贪着睡个懒觉,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想法就淡了,但他还是不如哑巴起得早。冯宝才记得哑巴刚嫁过来的那几年,他从来不知道哑巴是什么时候起床的。每次他起来,却总能闻到锅里饭菜的香味儿。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事儿能做到冯宝才心里去,因此哑巴跟了冯宝才三十多年,冯宝才从没有嫌弃她。有时候冯宝才觉得, 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哑巴倒也不错。这几十年来,哑巴从没有因为嚼舌头根子什么的给他惹过是非,反而别人家有了这样那样的事情,都找他冯宝才去调解,这一点让冯宝才觉得脸上很有面子。哑巴为他冯宝才生了两个儿子,那些年,冯宝才整天提心吊胆,害怕他们的儿子也会变成哑巴。可如今,他们的孙子都已经十岁了。想想这时间,可真够快的。

  冯宝才把棉袄披在身上,坐在被窝里点着一袋烟。他吸一口,猛地咳嗽一顿。咳嗽得很厉害,有两口浓痰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扭头啐在地上,便觉得胸口豁亮了许多。这时候,冯宝才猛地听到黑乎乎的墙角里传来哏哏的笑声,这笑声有气无力,像一只老母鸡叫似的。冯宝才躬着身子,朝屋角那里仔细瞅了瞅,原来是母亲。老太太脸色苍白,张开的嘴巴和两个深陷的眼窝如同几个窟窿,黑洞洞的,像一个骷髅头。冯宝才浑身禁不住抖动了一下子,烟袋差点掉到被子上。冯宝才“哦”地叫一声,那心便迅猛地跳动起来,如同鼓槌似的砸在他的胸口上。冯宝才半天没缓过劲,他磕着烟袋锅,手指还在轻微地颤抖。

  “宝才,你说这天,咋这么热,热的我一宿都没睡好,一会儿你去给娘买根冰棍吃吧。”

  母亲的声音有些含糊,除了上面的一颗门牙,她的牙全掉光了。冯宝才看到母亲腿上捂着厚厚的被子,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还满嘴里喊热,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冯宝才想起母亲年轻的时候在台上唱戏,《杨门女将》,母亲演的是那个舞烧火棍的丫头杨排凤,母亲把那手中的烧火棍舞得像一团花似的,让人眼花缭乱,引来下面一阵阵的叫好声。这些事儿,在冯宝才的脑子里,就像刚过去不长时间似的。可实际上,母亲已经八十多了,老糊涂了。

  冯宝才来到院子里,他看到哑巴已经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心里便顿时有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他站在光秃秃的枣树下面,揣着手愣了片刻。初春的天气有一股潮乎乎的寒气,再加上灰蒙蒙的晨雾,给人的感觉就是阴冷潮湿。冯宝才捏了捏酸痛的鼻子,朝偏房走去。

  老骒马听到冯宝才的脚步声,头一下子昂起来,脖子上铜铃便急促地响成一串,它咴咴地叫了几声。冯宝才拍拍老骒马的脖子,说道:“歇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咱可得干活了。”老骒马像是听懂了似的,它拿蹄子使劲地敲了几下地面。

  年也过了,十五也过去了,地里的麦苗开始有了泛青的迹象。冯宝才想给小麦浇上这开春来的头一茬水。这茬水对于小麦今后的长势,是很重要的。如果碰上好年景,再落下两场春雨,那就再好不过。但落不落雨,那是老天爷的事,这茬水,却是他冯宝才的事。

  冯宝才套好马车,来到窗户下面喊二厚。

  “二厚,该起了,二厚,天不早了。”

  冯宝才竖了半天耳朵,也没听到屋里传出二厚的声音。哑巴抱着柴禾,跺了跺脚,她瞪着眼,拿手比划了两下。哑巴的意思是,你喊什么,你进屋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

  冯宝才正犹豫着,看到他的孙子明明从外面跑进来。明明穿着一身新衣服,满脸是灿烂的笑。他进门先喊了声爷爷。

  冯宝才说:“明明,你起这么早;还穿了新衣裳?跟爷爷说说,什么好事这么高兴?”

  明明说:“爷爷,你真糊涂,今天不是爸爸开汽车来接我们嘛,我要进城去了。”

  冯宝才一拍脑袋,心想,你看我这脑袋瓜子。不错,大厚是说今天要回来搬家的。

  冯宝才说:“明明,那你就不用去上学了?”

  明明说:“我要进城上学去了,我还在这里上什么学?”

  冯宝才说:“好,明明,进屋,把你叔叔从被窝里拖起来。”

  明明答应了一声,蹿进屋去。

  冯宝才又站在院子里愣了一会。今天大厚搬家,这麦子还浇不浇呢?冯宝才最后决定,麦子还是得去浇。冯宝才估摸着,大厚来到家也得快中午的时候。这一上午的时间,也不能白白浪费掉啊。再说,二厚这两天也要走。前两天,人家包工头就跟他打了招呼,让他这两天不要到处乱跑,说不上哪一霎就走。二厚一走,明明他妈一走,好嘛,就剩下他冯宝才一个能干活的人了,这十来亩地,也够他忙活的,毕竟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冯宝才正想着,二厚从屋里走出来。明明跟在他身后,不停地拍着他的屁股。二厚的头发乱蓬蓬的,像一团老鸹窝。二厚显然还没睡醒,他一手揉着眼睛,一手拨拉着身后的明明。二厚走过冯宝才身边时,说:“天这么早,喊起人家来干什么?”二厚倔头倔脑的,满脸的不高兴。

  冯宝才一听二厚说的话,就火了,“天还早,要不是雾挡着,早就烫着你屁股了。活都是往前赶,狗日的你们一尥蹶子都跑了,剩下这十来亩麦子,让我浇到猴年马月?”

  冯宝才越说越生气,一巴掌拍在身边的枣树上。也许用劲太大了,粗糙的枣树皮把他的手掌硌得生疼。那褐色的树枝轻轻地抖动了几下,便趋于平静。

  

  薄雾渐渐地散开了消失了,橙色的太阳也明亮起来。接近正午时候,太阳变成一个闪着光的白瓷盘,它使冯宝才觉到身上棉袄厚了。冯宝才把簸箕扔到麦垄上,伸手解开棉袄扣子。阳光一下子钻到他怀里。他听到贴肉的秋衣发出一阵扑哧哧的声音。风也确实有了春的味道,柔软无力,伸进冯宝才的腋窝,像极了孙子明明那胖乎乎的小手。不错,明明的小手。冯宝才的嘴角向里抽动了两下。

  远处的河沟边上,二厚正端着铁锨,不时地弯下腰,挖一锨土培一培淌着水的沟沿。抽水机的马达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像跟谁赌气似的。冯宝才后悔一大早跟二厚发脾气,年轻人嘛,正是贪睡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再说,二厚就要跟着包工头进城打工去了,听说在城里,这么冷的天,二厚他们都是搭地铺睡帐篷,哪能睡个囫囵觉?但这有什么办法,冯宝才当然不会指望二厚留下来帮他种地,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学野了,是你不进城赚几个钱回来,那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二厚订亲一年多了,今年冬上就到了结婚的年龄。本来冯宝才想让他早点把婚结了,可二厚脾气倔,一拧脑袋,甩出来一句:不盖好房子我就不结婚!二厚就是这么个脾气,跟头毛驴子差不多,小时候没少挨冯宝才的巴掌,可现在人长大了,什么事得商量着来。

  冯宝才还不知道二厚他们是去济南还是去天津。他想过一会儿问问二厚。有件事一直在冯宝才心里搁念着,他想要是二厚去天津的话,别忘了让他临回来时,买回一斤狗不理包子,给他奶奶尝尝。冯宝才从小就听老太太念叨,那天津卫的狗不理包子多么多么好吃。冯宝才记得自己当时说,娘,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狗不理包子吃。可几十年过去了,冯宝才根本就没到过那天津卫。如今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老糊涂了,那狗不理包子还没有尝过。冯宝才一看到老太太那张瘪瘪的不停地抖动着的嘴,就想起她说过的狗不理包子。

  泛青的麦苗在春风和阳光的抚慰下,不停地摇摆着身子。进入冯宝才鼻孔的,是麦苗那阵阵的清香。远处,星星点点的人们正在忙碌,这仅仅是一年的开始,无数的忙碌还在后面等着呢。

  冯宝才愣愣地站在麦地里,猛地觉得有人拿什么东西在他头上敲了一下。冯宝才急忙回身,前后左右看了个遍,除了麦苗,什么都没有。

  “娘的。”冯宝才骂道。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冯宝才总是隐约地感到有点什么事情压在心头上,让他心里踏实不下来。仔细想想,有什么事呢。要是有事的话,就是大厚要把明明和他妈接到城里去了。大厚在城里搞安装,搞了也有七八年了,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不,又开了个门市部,而且刚在城里买了房子。这次过年回来,大厚便跟冯宝才把明明和他妈接进城去的想法说了。冯宝才说:“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呀,如今咱冯家也有了城里人,给祖宗脸上贴金不说,我冯宝才再跟人家说话,那底气也足啊。”再说,进了城,明明能进更好的学校,用大厚的话讲,叫接受什么更好的教育。明明他妈也闲不着,帮着大厚照管门市部,也能接接送送上学的明明,听大厚说,人家城里的孩子,上学放学都得由大人接送,城里车多,不安全。人往高处走嘛,想想这些,冯宝才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能有什么事儿压在心头。冯宝才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透。

  “爹,你愣着干什么,像根树桩子似的,化肥撒完了没有?”

  二厚从远处走过来,他只穿着件秋衣,全身上下泥拉巴叽的,那头发像一团大热草似的向上竖着,还没等冯宝才说话,便一把抄起麦垄上的化肥袋子,他掂了掂,一下子瞪起眼来,“让你多撒,你就舍不得撒,你不多撒点儿,这麦子能长好才怪呢。”

  “还没撒完呢。”冯宝才说。

  冯宝才想骂二厚两句,狗日的你跟谁说话,可冯宝才没骂出来。

  “没撒完愣在这里干什么?真是。”二厚说着,甩了下头,一屁股压在地垄上。

  二厚把一根烟卷扔过来。冯宝才急忙蹲了个马步,把烟卷接住。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抽水机的叫声时近时远。不远处的柏油路上,不时地有拖拉机和马车经过,有人也不时地朝这边打一声招呼,冯宝才也打声哈哈,挥一下手。

  “你们去济南还是去天津?”冯宝才问道。

  “当然是天津,天津活多。”二厚吐了口烟。

  冯宝才的眉头禁不住往上一挑,说:“你回来的时候买上一斤狗不理包子,你奶奶还没吃过狗不理包子呢?”

  “狗不理包子有什么好吃的,现在的包子到处都一样,再说,二三百里路呢,带什么不好,非带个包子回来,压烂了不说,味也不是那味了。”

  “让你买你就买嘛。”冯宝才说。冯宝才不想跟二厚说得太多,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根本进不到他耳朵里去。

  “要买你自己买去。”二厚没好气地说着,一骨碌身从地上站起来。

  这一下把冯宝才噎得够呛。本来,他今天这心里就疙疙瘩瘩的,二厚这么一使性子,冯宝才压不住火了。

  “你吃枪子了是不是?娘个巴子的,你跟谁说话,你眼里还有我这个老子没有?”冯宝才从地上蹦起来,他一边骂着,一边拍着屁股上的土。

  这时候,一辆蓝色的汽车停在公路上。冯宝才眨巴一下眼,看到大厚从车上跳下来。

  大厚站在公路上喊:“爹,地浇完了没有?”

  “快了快了。”冯宝才的声音还有些火滋拉的。

  大厚回身把头探进驾驶室,把火熄了,然后慢慢地朝这边走来,一边走,还不时地踢一下脚下的麦苗,像县里下来的干部似的,装着多么懂行。实际上,这地里的庄稼活,大厚没做过多少。人家明明他妈那是一个顶俩。冯宝才佩服的人不多,明明他妈算是一个。这十来亩地,要不是明明他妈帮着,他冯宝才一个人,还不知道得费多大力气呢。明明他妈人长得壮实,能吃能干,听话不说,那活儿也细。在冯宝才眼里,做农活跟绣花织网没什么区别,也是细发活。可人家明明他妈有福气,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这下子算是熬出了头。想起这些,冯宝才心里五味俱全。明明他妈这一走,把他闪得不轻啊,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瞅着眼皮底下这十来亩地,不打怵是假的。可如今这庄稼地里的活,不都是老人干吗?

  大厚走到冯宝才跟前,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那烟盒金光闪闪的。大厚拿食指一敲,便弹出来一根,他递给冯宝才。冯宝才不知道这是什么牌子的烟,但拿手一摸,跟他抽着的这根就不一样了,硬实、光滑。冯宝才再把它放在鼻子底下一嗅,那味道,就更不一样了。

  “借了人家一辆车,趁着有点功夫搬了算了,明明转学的事也办妥了,人家城里的学校都开学半个多月了,再不去明明的功课就赶不上了。”大厚说。

  “那你先回去吧,零星八碎的东西不少,你们先准备准备,一会儿浇完地,我和二厚回去帮你搬。”冯宝才跟大儿子说话,口气客气多了。

  “下午我得赶回去,明天一早还有事。”

  冯宝才“哦”了一声。

  这时候,二厚从不远处喊:“哥,烟带来没有?”

  大厚一拍脑瓜子,说:“你看我这脑子。”

  前几天,大厚答应给二厚带两条云烟回来。二厚准备送给包工头一条,这样跟包工头的关系就可以拉近一些。

  二厚一看大厚那样子,心里失望极了,他使劲儿朝地里啐一口痰,说:“我就知道你带不回来。”

  “下次,下次一定。”大厚一脸尴尬。

  “走吧,快走吧。”冯宝才挥挥手说:“狗日的还想抽好烟。”

  这兄弟俩只要凑到一块儿,便吵吵闹闹的。冯宝才觉得他们哥俩在性格上差别太大。二厚脾气像头毛驴子认死理。冯宝才说过他多次。冯宝才说你这种驴脾气,将来会吃亏的。可二厚改不了。本来,冯宝才想让他跟着大厚干,大厚那里缺人手,他是一百个同意,可二厚这小子不领情。他说还是个人干个人的吧,免得将来闹出过节来。

  一个人一个命,这话一点都不假。

  

  冯宝才和二厚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毕竟是正月的天气,温度猛地降下来。冯宝才赶着马车,把棉袄扣子系上了。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落在灰乎乎的柴垛上,反射出清冷的光泽。马车一拐进村子,远远的,冯宝才就看到一家老少像拆戏台似的正忙得团团转。哑巴前面抱着一席领子,明明端着洗脸盆在后面跟着,明明他妈手里提着两个暖水瓶。大厚站在车斗里,手一个劲儿地比划着,嘴里还吆喝着什么。他们的脸盘被阳光镶成金色,舒展得像一个个大葵花。

  明明看到了马车,他把脸盆往他妈怀里一蹲,呼呼地朝这边跑来,他一边跑一边喊着爷爷。哑巴站在门口,嘴里呵呵地叫着,她几乎从地上跳起来。冯宝才知道哑巴是怕明明摔倒。冯宝才说:“别跑,明明,吓着牲口。”可明明已经跑马车边上,他双手拽住车帮,一下子跳上马车。“狗日的,抢死呀。”二厚骂了他一句。他根本不在乎,他跨过抽水机,来到冯宝才身边,说:“爷爷,我,我要进城里去了。”他大口喘着粗气,说话都结巴了。冯宝才满脸的胡茬子立刻便张开了,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按在明明的头上。冯宝才觉得自己的鼻子酸了一下。

  冯宝才把马车停在靠墙的地方,卸下牲口,又把僵绳拴在马桩上,这才喘一口气。老骒马似乎知道这一天的工作要结束了,于是它使劲儿抖了抖身子,然后又咧开嘴叫了两声。

  大厚从车上跳下来,说,“爹,你上去吧。我和二厚把那两件大的抬出来。”

  冯宝才撅着屁股,费了半天劲儿,才爬上车斗,还是明明在后面推了他一把。冯宝才觉得脸上很没面子。我还不老啊,冯宝才想,咋就这么笨了?

  站在车上,冯宝才抬头看了看大厚家住的那四间房子。房顶上的红瓦在阳光下显得清新干净,看上去像新铺上去的,比起后面他住的那四间,要好得多,这趟房子是前些年大厚结婚的时候盖的,这也是他冯宝才平生干的第一件大事。现在冯宝才正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大厚一家子走后,等明年二厚要是结婚,能不能结到这趟房子里呢?要是能的话,那可就省老鼻子劲了。当然,冯宝才并不是让大厚把这趟房子送给二厚,因为它毕竟是属于大厚的。冯宝才只是想让二厚在里面先住几年,也好让二厚和他这老头子有个喘气的机会。要知道,如今盖一趟新房子,可不是件简单事。但这事儿并不急,等大厚一家在城里安下脚,稳住后,再跟他商量也不迟。

  大厚和二厚撅着腚,明明他妈和哑巴在侧面扶着,他们吭哧吭哧喘着粗气,汗水闪着亮光,不时从头发缝里淌下来。这些床橱大衣橱立柜什么的,都是用上好的红松木料打的,很结实,也很沉,所以,也把大厚和二厚累得够呛。

  床橱、大衣橱、写字台、床头柜……冯宝才嘴里嘟嘟囔囔,正数叨着,听到大厚在车下喊:“爹,完事了,你接绳子吧,捆上就行了。”冯宝才想了想,问道:“床呢,你不把床抬上来?”大厚说:“抬床干什么,把床抬走了,我们回来咋睡觉?我已经在城里买好了。”

  冯宝才想了想,觉得也是,大厚他们毕竟还要回来的。

  冯宝才站在车上勒着绳子,看到村东的马三向这边跑来。在离这儿百十米远的地方,马三停下来,喊道:“冯二厚,冯二厚。”二厚竖直身子答应了一声。

  马三在那面喊:“汽车在村委会门口等着呢,就差你了,赶快赶快,包工头快急了。”

  二厚一听,撒腿就往家里蹿,那速度像一个野兔子似的。这时候,哑巴也明白过来,扭身往家里跑去。

  一眨眼的功夫,二厚便从屋里蹿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捆住了被窝卷,一边跑着,一边把被窝卷抡到后背上。他刚蹿出门,哑巴便从屋里跑出来。哑巴手里提着一个破提包,哑巴跑起来的样子很笨,身子一扭一扭,脚上也像生了鸡眼,一颠达一颠达的。哑巴朝着二厚“哇哇”地叫着。二厚停下来,一把拽过哑巴手里的破提包,头也没抬,话也没说一句,便一跳一跳地向村委会的方向跑去。哑巴站在那里,盯着远去的二厚,胳膊还那么朝外伸着。

  “急什么,熊玩艺儿。”冯宝才骂了一句。但冯宝才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想到二厚从一大早起来就忙活,刚才又撅着腚跟他哥搬了半天家具,气都没喘一口,这不,就像兔子似的蹿跑了。

  冯宝才从车上下来,趁着大厚一家子收拾最后一点东西的功夫,他拿起扫帚,扫了扫老骒马身上的草屑和泥块。老骒马兴奋地踏着蹄子。冯宝才把它牵进偏房里,上好草料,然后摸了摸它的脑门儿。冯宝才盯着吃草料的老骒马,点着一袋烟,回过身,正准备离开偏房,却猛地发现母亲站在他面前。老太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站在黑乎乎的牲口棚里,两眼紧盯着冯宝才。还没等冯宝才说话,她一把便抓住冯宝才的手,说:“宝才,咱哪里都不去,咱在这里住一辈子了,咱可哪里都不去。”冯宝才差点笑出来,心想,老娘哎,咱哪里也去不了。冯宝才知道老太太是糊涂了,便说:“娘,咱哪里也不去,咱回屋。”老太太乐了,但接着,她又把瘪瘪的嘴巴凑到冯宝才的耳根底下,有点儿神秘兮兮地说:“那外面的大汽车,是干啥的?是不是咱家大厚在外面惹祸了?”冯宝才哭笑不得,拽起母亲的手道:“你家大厚没惹祸,人家把明明和他妈接进城,过好日子去了。”

  老太太仰着满头白发的脑袋,瞪着空洞洞的眼睛,站在那里,呆愣半天,才点了下头,她好像听懂了。她拉着冯宝才的手往外走。身后,那匹灰骒马猛地叫了一声。

  大厚拍打着身上的土走过来,他身后跟着明明和他妈。明明背着书包,身上的新衣服也弄脏了,脸上一道道的,像一只小花猫。明明他妈满脸的疲惫却挡不住眼睛里的兴奋,她换上了一件新呢子大衣,看上去确实像个城里人了。

  大厚来到冯宝才和奶奶跟前,说:“爹,没什么事我们该走了,时间不早了。”

  冯宝才点点头,他歪了歪脖子,看到太阳已经偏西一大块了。

  大厚握住了老太太的手说:“奶奶,你多保重身体呀。”

  老太太歪着头,目光掠过大厚粗壮的身子,她在看身后的明明。明明正龇着牙跟他奶奶扮鬼脸呢。明明他妈推一把明明,说:“还不跟爷爷说再见。”

  明明马上来了个立正,说:“爷爷,有空我肯定回来看你。”

  冯宝才笑了,他走两步,把一只大手放在明明的脑瓜皮上。冯宝才想说句什么,但一时没说出来。

  这时候,哑巴从屋里急急地走出来,她手里提着一个方便袋,方便袋里是几张新烙的油饼。她把方便袋放进明明他妈手里,又“哇哇”地比划了两下。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让明明他妈晚上热热再吃,别吃凉的。

  明明喊一声奶奶。哑巴的眼圈便红了。冯宝才挥了挥手,跟大厚说:“快走吧快走吧,时候不早了,路上开车慢着点。”

  大厚答应一声,一家子便转过身子,朝汽车走去。

  冯宝才和母亲还有哑巴,他们站在门口,目送着汽车拐上公路,才扭过头去。冯宝才松了口气,老太太脸上的表情麻木木的,露出一丝恐惧感,而哑巴的脸腮上早已是泪水涟涟。

  

  中午饭没吃,冯宝才饿了。这一天晚上,哑巴给冯宝才切了一盘猪皮冻,又用油煎了一盘小糟鱼,这让冯宝才胃口大开,那散装的老白干便多喝了几盅。

  老太太坐在一旁看电视,老太太身子一动不动,眼珠子似乎粘到电视上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老太太迷上了电视,你看什么,她就跟着看什么。电视里哭,她就跟着哭;电视里笑,她就跟着笑,反正只要有声音有画面就行。现在,电视正有一个人唱着河北梆子。冯宝才的感觉也慢慢的,像水一般溢出来,他开始摇头晃脑,跟随着电视里的戏腔也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

  后来,冯宝才把碗向桌中间一推,欠了下腰,从桌面上拣起一截火柴棒,拿食指和拇指来回撸两下,身子向后一靠,把头稳稳地放在后面那软软的被摞上,他那瘦小的身子骨便舒展开来。他开始抱着嘴巴子剔牙缝了。

  冯宝才微闭着双眼,尽管不时有口水顺着火柴棒往下淌,但他嘴里那哼哼唧唧的戏腔仍不时地流出来。有那么片刻,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忽”一下飘起来,像风筝似的掠过一片片枣树林,火红的晚霞把他的衣服镶成了金色,整个村庄都在他眼皮底下,他看见了池塘中正在扇动着翅膀的鸭子,看见了正慢吞吞走在乡路上的老牛,看见了像云彩一样雪白的羊群,看见了他家的老槐树下正在打把势练武术的孩子们……冯宝才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一个春天。就在这一瞬间,冯宝才感到了幸福。

  

  刘玉栋,作家,现居济南。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我们分到了土地》。

  窗外灰蒙蒙的,冯宝才便醒来了。他是在哑巴的舀水声中醒来的。哑巴起得更早。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哑巴总是比他起得早。年轻的时候,冯宝才贪着睡个懒觉,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想法就淡了,但他还是不如哑巴起得早。冯宝才记得哑巴刚嫁过来的那几年,他从来不知道哑巴是什么时候起床的。每次他起来,却总能闻到锅里饭菜的香味儿。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事儿能做到冯宝才心里去,因此哑巴跟了冯宝才三十多年,冯宝才从没有嫌弃她。有时候冯宝才觉得, 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哑巴倒也不错。这几十年来,哑巴从没有因为嚼舌头根子什么的给他惹过是非,反而别人家有了这样那样的事情,都找他冯宝才去调解,这一点让冯宝才觉得脸上很有面子。哑巴为他冯宝才生了两个儿子,那些年,冯宝才整天提心吊胆,害怕他们的儿子也会变成哑巴。可如今,他们的孙子都已经十岁了。想想这时间,可真够快的。

  冯宝才把棉袄披在身上,坐在被窝里点着一袋烟。他吸一口,猛地咳嗽一顿。咳嗽得很厉害,有两口浓痰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他扭头啐在地上,便觉得胸口豁亮了许多。这时候,冯宝才猛地听到黑乎乎的墙角里传来哏哏的笑声,这笑声有气无力,像一只老母鸡叫似的。冯宝才躬着身子,朝屋角那里仔细瞅了瞅,原来是母亲。老太太脸色苍白,张开的嘴巴和两个深陷的眼窝如同几个窟窿,黑洞洞的,像一个骷髅头。冯宝才浑身禁不住抖动了一下子,烟袋差点掉到被子上。冯宝才“哦”地叫一声,那心便迅猛地跳动起来,如同鼓槌似的砸在他的胸口上。冯宝才半天没缓过劲,他磕着烟袋锅,手指还在轻微地颤抖。

  “宝才,你说这天,咋这么热,热的我一宿都没睡好,一会儿你去给娘买根冰棍吃吧。”

  母亲的声音有些含糊,除了上面的一颗门牙,她的牙全掉光了。冯宝才看到母亲腿上捂着厚厚的被子,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还满嘴里喊热,这心里就不是滋味。冯宝才想起母亲年轻的时候在台上唱戏,《杨门女将》,母亲演的是那个舞烧火棍的丫头杨排凤,母亲把那手中的烧火棍舞得像一团花似的,让人眼花缭乱,引来下面一阵阵的叫好声。这些事儿,在冯宝才的脑子里,就像刚过去不长时间似的。可实际上,母亲已经八十多了,老糊涂了。

  冯宝才来到院子里,他看到哑巴已经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心里便顿时有一种没着没落的感觉。他站在光秃秃的枣树下面,揣着手愣了片刻。初春的天气有一股潮乎乎的寒气,再加上灰蒙蒙的晨雾,给人的感觉就是阴冷潮湿。冯宝才捏了捏酸痛的鼻子,朝偏房走去。

  老骒马听到冯宝才的脚步声,头一下子昂起来,脖子上铜铃便急促地响成一串,它咴咴地叫了几声。冯宝才拍拍老骒马的脖子,说道:“歇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咱可得干活了。”老骒马像是听懂了似的,它拿蹄子使劲地敲了几下地面。

  年也过了,十五也过去了,地里的麦苗开始有了泛青的迹象。冯宝才想给小麦浇上这开春来的头一茬水。这茬水对于小麦今后的长势,是很重要的。如果碰上好年景,再落下两场春雨,那就再好不过。但落不落雨,那是老天爷的事,这茬水,却是他冯宝才的事。

  冯宝才套好马车,来到窗户下面喊二厚。

  “二厚,该起了,二厚,天不早了。”

  冯宝才竖了半天耳朵,也没听到屋里传出二厚的声音。哑巴抱着柴禾,跺了跺脚,她瞪着眼,拿手比划了两下。哑巴的意思是,你喊什么,你进屋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

  冯宝才正犹豫着,看到他的孙子明明从外面跑进来。明明穿着一身新衣服,满脸是灿烂的笑。他进门先喊了声爷爷。

  冯宝才说:“明明,你起这么早;还穿了新衣裳?跟爷爷说说,什么好事这么高兴?”

  明明说:“爷爷,你真糊涂,今天不是爸爸开汽车来接我们嘛,我要进城去了。”

  冯宝才一拍脑袋,心想,你看我这脑袋瓜子。不错,大厚是说今天要回来搬家的。

  冯宝才说:“明明,那你就不用去上学了?”

  明明说:“我要进城上学去了,我还在这里上什么学?”

  冯宝才说:“好,明明,进屋,把你叔叔从被窝里拖起来。”

  明明答应了一声,蹿进屋去。

  冯宝才又站在院子里愣了一会。今天大厚搬家,这麦子还浇不浇呢?冯宝才最后决定,麦子还是得去浇。冯宝才估摸着,大厚来到家也得快中午的时候。这一上午的时间,也不能白白浪费掉啊。再说,二厚这两天也要走。前两天,人家包工头就跟他打了招呼,让他这两天不要到处乱跑,说不上哪一霎就走。二厚一走,明明他妈一走,好嘛,就剩下他冯宝才一个能干活的人了,这十来亩地,也够他忙活的,毕竟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冯宝才正想着,二厚从屋里走出来。明明跟在他身后,不停地拍着他的屁股。二厚的头发乱蓬蓬的,像一团老鸹窝。二厚显然还没睡醒,他一手揉着眼睛,一手拨拉着身后的明明。二厚走过冯宝才身边时,说:“天这么早,喊起人家来干什么?”二厚倔头倔脑的,满脸的不高兴。

  冯宝才一听二厚说的话,就火了,“天还早,要不是雾挡着,早就烫着你屁股了。活都是往前赶,狗日的你们一尥蹶子都跑了,剩下这十来亩麦子,让我浇到猴年马月?”

  冯宝才越说越生气,一巴掌拍在身边的枣树上。也许用劲太大了,粗糙的枣树皮把他的手掌硌得生疼。那褐色的树枝轻轻地抖动了几下,便趋于平静。

  

  薄雾渐渐地散开了消失了,橙色的太阳也明亮起来。接近正午时候,太阳变成一个闪着光的白瓷盘,它使冯宝才觉到身上棉袄厚了。冯宝才把簸箕扔到麦垄上,伸手解开棉袄扣子。阳光一下子钻到他怀里。他听到贴肉的秋衣发出一阵扑哧哧的声音。风也确实有了春的味道,柔软无力,伸进冯宝才的腋窝,像极了孙子明明那胖乎乎的小手。不错,明明的小手。冯宝才的嘴角向里抽动了两下。

  远处的河沟边上,二厚正端着铁锨,不时地弯下腰,挖一锨土培一培淌着水的沟沿。抽水机的马达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像跟谁赌气似的。冯宝才后悔一大早跟二厚发脾气,年轻人嘛,正是贪睡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再说,二厚就要跟着包工头进城打工去了,听说在城里,这么冷的天,二厚他们都是搭地铺睡帐篷,哪能睡个囫囵觉?但这有什么办法,冯宝才当然不会指望二厚留下来帮他种地,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学野了,是你不进城赚几个钱回来,那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二厚订亲一年多了,今年冬上就到了结婚的年龄。本来冯宝才想让他早点把婚结了,可二厚脾气倔,一拧脑袋,甩出来一句:不盖好房子我就不结婚!二厚就是这么个脾气,跟头毛驴子差不多,小时候没少挨冯宝才的巴掌,可现在人长大了,什么事得商量着来。

  冯宝才还不知道二厚他们是去济南还是去天津。他想过一会儿问问二厚。有件事一直在冯宝才心里搁念着,他想要是二厚去天津的话,别忘了让他临回来时,买回一斤狗不理包子,给他奶奶尝尝。冯宝才从小就听老太太念叨,那天津卫的狗不理包子多么多么好吃。冯宝才记得自己当时说,娘,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狗不理包子吃。可几十年过去了,冯宝才根本就没到过那天津卫。如今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老糊涂了,那狗不理包子还没有尝过。冯宝才一看到老太太那张瘪瘪的不停地抖动着的嘴,就想起她说过的狗不理包子。

  泛青的麦苗在春风和阳光的抚慰下,不停地摇摆着身子。进入冯宝才鼻孔的,是麦苗那阵阵的清香。远处,星星点点的人们正在忙碌,这仅仅是一年的开始,无数的忙碌还在后面等着呢。

  冯宝才愣愣地站在麦地里,猛地觉得有人拿什么东西在他头上敲了一下。冯宝才急忙回身,前后左右看了个遍,除了麦苗,什么都没有。

  “娘的。”冯宝才骂道。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冯宝才总是隐约地感到有点什么事情压在心头上,让他心里踏实不下来。仔细想想,有什么事呢。要是有事的话,就是大厚要把明明和他妈接到城里去了。大厚在城里搞安装,搞了也有七八年了,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不,又开了个门市部,而且刚在城里买了房子。这次过年回来,大厚便跟冯宝才把明明和他妈接进城去的想法说了。冯宝才说:“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呀,如今咱冯家也有了城里人,给祖宗脸上贴金不说,我冯宝才再跟人家说话,那底气也足啊。”再说,进了城,明明能进更好的学校,用大厚的话讲,叫接受什么更好的教育。明明他妈也闲不着,帮着大厚照管门市部,也能接接送送上学的明明,听大厚说,人家城里的孩子,上学放学都得由大人接送,城里车多,不安全。人往高处走嘛,想想这些,冯宝才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能有什么事儿压在心头。冯宝才琢磨了半天,也琢磨不透。

  “爹,你愣着干什么,像根树桩子似的,化肥撒完了没有?”

  二厚从远处走过来,他只穿着件秋衣,全身上下泥拉巴叽的,那头发像一团大热草似的向上竖着,还没等冯宝才说话,便一把抄起麦垄上的化肥袋子,他掂了掂,一下子瞪起眼来,“让你多撒,你就舍不得撒,你不多撒点儿,这麦子能长好才怪呢。”

  “还没撒完呢。”冯宝才说。

  冯宝才想骂二厚两句,狗日的你跟谁说话,可冯宝才没骂出来。

  “没撒完愣在这里干什么?真是。”二厚说着,甩了下头,一屁股压在地垄上。

  二厚把一根烟卷扔过来。冯宝才急忙蹲了个马步,把烟卷接住。

  接下来是一阵沉默。抽水机的叫声时近时远。不远处的柏油路上,不时地有拖拉机和马车经过,有人也不时地朝这边打一声招呼,冯宝才也打声哈哈,挥一下手。

  “你们去济南还是去天津?”冯宝才问道。

  “当然是天津,天津活多。”二厚吐了口烟。

  冯宝才的眉头禁不住往上一挑,说:“你回来的时候买上一斤狗不理包子,你奶奶还没吃过狗不理包子呢?”

  “狗不理包子有什么好吃的,现在的包子到处都一样,再说,二三百里路呢,带什么不好,非带个包子回来,压烂了不说,味也不是那味了。”

  “让你买你就买嘛。”冯宝才说。冯宝才不想跟二厚说得太多,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根本进不到他耳朵里去。

  “要买你自己买去。”二厚没好气地说着,一骨碌身从地上站起来。

  这一下把冯宝才噎得够呛。本来,他今天这心里就疙疙瘩瘩的,二厚这么一使性子,冯宝才压不住火了。

  “你吃枪子了是不是?娘个巴子的,你跟谁说话,你眼里还有我这个老子没有?”冯宝才从地上蹦起来,他一边骂着,一边拍着屁股上的土。

  这时候,一辆蓝色的汽车停在公路上。冯宝才眨巴一下眼,看到大厚从车上跳下来。

  大厚站在公路上喊:“爹,地浇完了没有?”

  “快了快了。”冯宝才的声音还有些火滋拉的。

  大厚回身把头探进驾驶室,把火熄了,然后慢慢地朝这边走来,一边走,还不时地踢一下脚下的麦苗,像县里下来的干部似的,装着多么懂行。实际上,这地里的庄稼活,大厚没做过多少。人家明明他妈那是一个顶俩。冯宝才佩服的人不多,明明他妈算是一个。这十来亩地,要不是明明他妈帮着,他冯宝才一个人,还不知道得费多大力气呢。明明他妈人长得壮实,能吃能干,听话不说,那活儿也细。在冯宝才眼里,做农活跟绣花织网没什么区别,也是细发活。可人家明明他妈有福气,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这下子算是熬出了头。想起这些,冯宝才心里五味俱全。明明他妈这一走,把他闪得不轻啊,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瞅着眼皮底下这十来亩地,不打怵是假的。可如今这庄稼地里的活,不都是老人干吗?

  大厚走到冯宝才跟前,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来,那烟盒金光闪闪的。大厚拿食指一敲,便弹出来一根,他递给冯宝才。冯宝才不知道这是什么牌子的烟,但拿手一摸,跟他抽着的这根就不一样了,硬实、光滑。冯宝才再把它放在鼻子底下一嗅,那味道,就更不一样了。

  “借了人家一辆车,趁着有点功夫搬了算了,明明转学的事也办妥了,人家城里的学校都开学半个多月了,再不去明明的功课就赶不上了。”大厚说。

  “那你先回去吧,零星八碎的东西不少,你们先准备准备,一会儿浇完地,我和二厚回去帮你搬。”冯宝才跟大儿子说话,口气客气多了。

  “下午我得赶回去,明天一早还有事。”

  冯宝才“哦”了一声。

  这时候,二厚从不远处喊:“哥,烟带来没有?”

  大厚一拍脑瓜子,说:“你看我这脑子。”

  前几天,大厚答应给二厚带两条云烟回来。二厚准备送给包工头一条,这样跟包工头的关系就可以拉近一些。

  二厚一看大厚那样子,心里失望极了,他使劲儿朝地里啐一口痰,说:“我就知道你带不回来。”

  “下次,下次一定。”大厚一脸尴尬。

  “走吧,快走吧。”冯宝才挥挥手说:“狗日的还想抽好烟。”

  这兄弟俩只要凑到一块儿,便吵吵闹闹的。冯宝才觉得他们哥俩在性格上差别太大。二厚脾气像头毛驴子认死理。冯宝才说过他多次。冯宝才说你这种驴脾气,将来会吃亏的。可二厚改不了。本来,冯宝才想让他跟着大厚干,大厚那里缺人手,他是一百个同意,可二厚这小子不领情。他说还是个人干个人的吧,免得将来闹出过节来。

  一个人一个命,这话一点都不假。

  

  冯宝才和二厚回到家时,太阳已经偏西。毕竟是正月的天气,温度猛地降下来。冯宝才赶着马车,把棉袄扣子系上了。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落在灰乎乎的柴垛上,反射出清冷的光泽。马车一拐进村子,远远的,冯宝才就看到一家老少像拆戏台似的正忙得团团转。哑巴前面抱着一席领子,明明端着洗脸盆在后面跟着,明明他妈手里提着两个暖水瓶。大厚站在车斗里,手一个劲儿地比划着,嘴里还吆喝着什么。他们的脸盘被阳光镶成金色,舒展得像一个个大葵花。

  明明看到了马车,他把脸盆往他妈怀里一蹲,呼呼地朝这边跑来,他一边跑一边喊着爷爷。哑巴站在门口,嘴里呵呵地叫着,她几乎从地上跳起来。冯宝才知道哑巴是怕明明摔倒。冯宝才说:“别跑,明明,吓着牲口。”可明明已经跑马车边上,他双手拽住车帮,一下子跳上马车。“狗日的,抢死呀。”二厚骂了他一句。他根本不在乎,他跨过抽水机,来到冯宝才身边,说:“爷爷,我,我要进城里去了。”他大口喘着粗气,说话都结巴了。冯宝才满脸的胡茬子立刻便张开了,他伸出粗糙的大手,按在明明的头上。冯宝才觉得自己的鼻子酸了一下。

  冯宝才把马车停在靠墙的地方,卸下牲口,又把僵绳拴在马桩上,这才喘一口气。老骒马似乎知道这一天的工作要结束了,于是它使劲儿抖了抖身子,然后又咧开嘴叫了两声。

  大厚从车上跳下来,说,“爹,你上去吧。我和二厚把那两件大的抬出来。”

  冯宝才撅着屁股,费了半天劲儿,才爬上车斗,还是明明在后面推了他一把。冯宝才觉得脸上很没面子。我还不老啊,冯宝才想,咋就这么笨了?

  站在车上,冯宝才抬头看了看大厚家住的那四间房子。房顶上的红瓦在阳光下显得清新干净,看上去像新铺上去的,比起后面他住的那四间,要好得多,这趟房子是前些年大厚结婚的时候盖的,这也是他冯宝才平生干的第一件大事。现在冯宝才正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大厚一家子走后,等明年二厚要是结婚,能不能结到这趟房子里呢?要是能的话,那可就省老鼻子劲了。当然,冯宝才并不是让大厚把这趟房子送给二厚,因为它毕竟是属于大厚的。冯宝才只是想让二厚在里面先住几年,也好让二厚和他这老头子有个喘气的机会。要知道,如今盖一趟新房子,可不是件简单事。但这事儿并不急,等大厚一家在城里安下脚,稳住后,再跟他商量也不迟。

  大厚和二厚撅着腚,明明他妈和哑巴在侧面扶着,他们吭哧吭哧喘着粗气,汗水闪着亮光,不时从头发缝里淌下来。这些床橱大衣橱立柜什么的,都是用上好的红松木料打的,很结实,也很沉,所以,也把大厚和二厚累得够呛。

  床橱、大衣橱、写字台、床头柜……冯宝才嘴里嘟嘟囔囔,正数叨着,听到大厚在车下喊:“爹,完事了,你接绳子吧,捆上就行了。”冯宝才想了想,问道:“床呢,你不把床抬上来?”大厚说:“抬床干什么,把床抬走了,我们回来咋睡觉?我已经在城里买好了。”

  冯宝才想了想,觉得也是,大厚他们毕竟还要回来的。

  冯宝才站在车上勒着绳子,看到村东的马三向这边跑来。在离这儿百十米远的地方,马三停下来,喊道:“冯二厚,冯二厚。”二厚竖直身子答应了一声。

  马三在那面喊:“汽车在村委会门口等着呢,就差你了,赶快赶快,包工头快急了。”

  二厚一听,撒腿就往家里蹿,那速度像一个野兔子似的。这时候,哑巴也明白过来,扭身往家里跑去。

  一眨眼的功夫,二厚便从屋里蹿出来,他用一根绳子捆住了被窝卷,一边跑着,一边把被窝卷抡到后背上。他刚蹿出门,哑巴便从屋里跑出来。哑巴手里提着一个破提包,哑巴跑起来的样子很笨,身子一扭一扭,脚上也像生了鸡眼,一颠达一颠达的。哑巴朝着二厚“哇哇”地叫着。二厚停下来,一把拽过哑巴手里的破提包,头也没抬,话也没说一句,便一跳一跳地向村委会的方向跑去。哑巴站在那里,盯着远去的二厚,胳膊还那么朝外伸着。

  “急什么,熊玩艺儿。”冯宝才骂了一句。但冯宝才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想到二厚从一大早起来就忙活,刚才又撅着腚跟他哥搬了半天家具,气都没喘一口,这不,就像兔子似的蹿跑了。

  冯宝才从车上下来,趁着大厚一家子收拾最后一点东西的功夫,他拿起扫帚,扫了扫老骒马身上的草屑和泥块。老骒马兴奋地踏着蹄子。冯宝才把它牵进偏房里,上好草料,然后摸了摸它的脑门儿。冯宝才盯着吃草料的老骒马,点着一袋烟,回过身,正准备离开偏房,却猛地发现母亲站在他面前。老太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的,站在黑乎乎的牲口棚里,两眼紧盯着冯宝才。还没等冯宝才说话,她一把便抓住冯宝才的手,说:“宝才,咱哪里都不去,咱在这里住一辈子了,咱可哪里都不去。”冯宝才差点笑出来,心想,老娘哎,咱哪里也去不了。冯宝才知道老太太是糊涂了,便说:“娘,咱哪里也不去,咱回屋。”老太太乐了,但接着,她又把瘪瘪的嘴巴凑到冯宝才的耳根底下,有点儿神秘兮兮地说:“那外面的大汽车,是干啥的?是不是咱家大厚在外面惹祸了?”冯宝才哭笑不得,拽起母亲的手道:“你家大厚没惹祸,人家把明明和他妈接进城,过好日子去了。”

  老太太仰着满头白发的脑袋,瞪着空洞洞的眼睛,站在那里,呆愣半天,才点了下头,她好像听懂了。她拉着冯宝才的手往外走。身后,那匹灰骒马猛地叫了一声。

  大厚拍打着身上的土走过来,他身后跟着明明和他妈。明明背着书包,身上的新衣服也弄脏了,脸上一道道的,像一只小花猫。明明他妈满脸的疲惫却挡不住眼睛里的兴奋,她换上了一件新呢子大衣,看上去确实像个城里人了。

  大厚来到冯宝才和奶奶跟前,说:“爹,没什么事我们该走了,时间不早了。”

  冯宝才点点头,他歪了歪脖子,看到太阳已经偏西一大块了。

  大厚握住了老太太的手说:“奶奶,你多保重身体呀。”

  老太太歪着头,目光掠过大厚粗壮的身子,她在看身后的明明。明明正龇着牙跟他奶奶扮鬼脸呢。明明他妈推一把明明,说:“还不跟爷爷说再见。”

  明明马上来了个立正,说:“爷爷,有空我肯定回来看你。”

  冯宝才笑了,他走两步,把一只大手放在明明的脑瓜皮上。冯宝才想说句什么,但一时没说出来。

  这时候,哑巴从屋里急急地走出来,她手里提着一个方便袋,方便袋里是几张新烙的油饼。她把方便袋放进明明他妈手里,又“哇哇”地比划了两下。大家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让明明他妈晚上热热再吃,别吃凉的。

  明明喊一声奶奶。哑巴的眼圈便红了。冯宝才挥了挥手,跟大厚说:“快走吧快走吧,时候不早了,路上开车慢着点。”

  大厚答应一声,一家子便转过身子,朝汽车走去。

  冯宝才和母亲还有哑巴,他们站在门口,目送着汽车拐上公路,才扭过头去。冯宝才松了口气,老太太脸上的表情麻木木的,露出一丝恐惧感,而哑巴的脸腮上早已是泪水涟涟。

  

  中午饭没吃,冯宝才饿了。这一天晚上,哑巴给冯宝才切了一盘猪皮冻,又用油煎了一盘小糟鱼,这让冯宝才胃口大开,那散装的老白干便多喝了几盅。

  老太太坐在一旁看电视,老太太身子一动不动,眼珠子似乎粘到电视上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老太太迷上了电视,你看什么,她就跟着看什么。电视里哭,她就跟着哭;电视里笑,她就跟着笑,反正只要有声音有画面就行。现在,电视正有一个人唱着河北梆子。冯宝才的感觉也慢慢的,像水一般溢出来,他开始摇头晃脑,跟随着电视里的戏腔也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

  后来,冯宝才把碗向桌中间一推,欠了下腰,从桌面上拣起一截火柴棒,拿食指和拇指来回撸两下,身子向后一靠,把头稳稳地放在后面那软软的被摞上,他那瘦小的身子骨便舒展开来。他开始抱着嘴巴子剔牙缝了。

  冯宝才微闭着双眼,尽管不时有口水顺着火柴棒往下淌,但他嘴里那哼哼唧唧的戏腔仍不时地流出来。有那么片刻,他觉得自己的身子“忽”一下飘起来,像风筝似的掠过一片片枣树林,火红的晚霞把他的衣服镶成了金色,整个村庄都在他眼皮底下,他看见了池塘中正在扇动着翅膀的鸭子,看见了正慢吞吞走在乡路上的老牛,看见了像云彩一样雪白的羊群,看见了他家的老槐树下正在打把势练武术的孩子们……冯宝才似乎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一个春天。就在这一瞬间,冯宝才感到了幸福。

  

  刘玉栋,作家,现居济南。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我们分到了土地》。


相关内容

  • 八上第四单元语文
  •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 八上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 [自主复习引导](20分钟) 复习内容:第八上第四单元 方法与要求: 1.结合书后词语表及书下注释复习并掌握现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 2.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用""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内 ...

  •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
  •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 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 曹殿成 邮箱:[email protected] Q Q:1743612224 壹 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类课文篇目 贰 各种文体课文教学目的与方法 一.记叙文教学 (一)记叙文教学的目的 1.熟悉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培养学学生对记叙文的读写能力: 2.培养学 ...

  • 牛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牛二凌鼎年 牛二已囊空如洗,夜里只好将就一宿了.好在惯了. 牛二把板车停妥后,抽出一张破旧的塑料纸铺在板车底下,又抖开那条被子裹在身上,钻到了板车底下. 早春的夜虽说没有寒冬腊月那样彻骨透冷,但那种湿漉漉的夜气,使牛二寒从心起,牛二把被子越裹越紧-- 牛二入梦 ...

  • 乡村二月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根据要求,完成后后面题目. 乡村二月 乡村二月,早春的风还有点冷. 前面拐弯处,就是刘根家.我紧走几步,撵上三哥说,咱要不要和二月说一声? 三哥头也不回,说啥?说个屁!咱躲她还来不及哩.我挠挠头,想想也是,就不再吭声了,屁颠屁颠跟着三哥往村外走. 我和三哥在城里打工,准确地说,是在郊 ...

  • 八年级下语文知识点
  •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学科新课改学案 语文知识点 第一课时 编写人 丰义元 审核人 语文组 一.<中国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 春节(一月一日) •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 ...

  • 生活总是平淡的
  • 生活总是平淡的,平淡得用"两点一线"形容足矣.可是我觉得越平淡越快乐,因为在平淡中才会愈发懂得平淡的快乐,愈发会珍惜这种平淡的快乐. 小时候的我总是编织一个又一个的梦,无边无际的幻想,未来于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是一部情节跌宕的小说.就像是勾勒一幅山水长卷,每一笔起伏.每一笔飘 ...

  • 初中诗歌赏析汇编
  • 初中诗歌赏析汇编 一.西周--春秋 1.关 雎 (周 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爱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慕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思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念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窈 窕 淑 女 ...

  • 蒲公英情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蒲公英情人 [美]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 ...

  • 国内外名著改编电影
  • [简爱] [包法利夫人] [巴黎圣母院] [雾都孤儿] [茶花女] [三个火枪手] [小婦人] [德伯家的苔丝] [成为简·奥斯汀] [基督山伯爵] [傲慢与偏见] [红与黑] [远大前程] [荆棘鸟] [乱世佳人] [沉默的羔羊] [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 [罗密欧与朱丽叶] [呼啸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