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怎么小康

作者:曾颖

今晚报 2012年04期

  这几天,我接连听到几个故事:

  其一,是一个女孩,从大二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整整11年没回老家看过父母,其理由是因为当年离家时抛下的豪言——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家。她所理解的“人样”,是包括有车有房有如意郎君和好工作,说白了就是有让父母向亲戚朋友们炫耀的资本。于是,11个春节,她都是在凄清冷寂的状态下度过的。11年,她和她的父母错过了很多亲切而温暖的东西。

  第二个故事,是我亲戚的儿子,大学毕业,被一家外企录用,他为了不让同事们瞧不起,在买不起手提电脑的那段时间,愣是用电脑包装着一块菜板,每天上下班背着,走了差不多半年,直到攒钱买到手提电脑。我不明白,每天背着沉重的菜板走在上下班路上的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我总觉得,这样的举动,太不可理喻。而他对我的不可理喻,也表示出程度相近的不可理喻,他说,你没在那里呆过,体会不到没有好电脑如同没有穿裤子一样的痛苦。

  第三个故事,是我的一位合作伙伴,这位在国企当老总的哥们被各种宴请搞得快发疯了,作为一个“三高”人士,他的各项健康指标已亮起红灯,而他的妻儿,也因无法和他一起吃家庭餐而颇多烦言。他是在我随口说哪天找时间聚聚时,倒出以上苦水的。他甚至无限苦恼地说:现在我觉得,谁对我好,就是不请我吃饭,让我在晚饭之前能回家。

  以上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里,有一种让人闻之骨寒的东西,我姑且将其称之为“与小康时代不相符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大多数时候都是隐性的,但它会主导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比如像第二个故事里的愣小子,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虽不足以致富,但养活自己并培养自己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完全有的。但就是因为心里急于让人觉得他和别人一样,而努力隐忍着,让自己成为别人,而其间忍受的苦恼,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必要的——我不相信哪家企业,会无良到把没有手提电脑的人开除,而让他痛不欲生的,是他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里那个女孩最终回去见父母没有,她的父母多年未见她,其心境想念还是愤恨,都不得而知。但可以确知的是,他们失去的,是天伦之乐,是一种生活,而这种东西,恰是他们眼中的“终极成功人士”所向往和欠缺的,第三个故事里那个年薪过百万,有好房有豪车的老总所向往的,分明就是他们弃之犹恐不及的平静安定相亲相爱的生活。

  多数人的生活已小康起来了。其过程颇有点像一个寓言:一群乞丐被关在饭馆门外,饿得眼睛发绿。突然有一天,饭馆老板宣布,大家可以进来吃饭,免费管够。当时的场景是可以想象的——争抢、抓扯、用手抓用衣服包,也不管什么吃相,不管什么,都薅一把在怀中再说,惟恐老板猛然宣布停止供饭,好日子戛然而止。

  但老板并没有宣布停止,而是宣布无限量长期供应。这样,抓在手中的粉条或抱在怀中的红烧肉,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大家紧张感消除的第一反应,是收起不雅的吃相,第二反应,是提升档次,要求老板来两杯酒。而酒杯在手,发现手上、脸上、身上的油渍斑斑,本能的愿望,就是换衣服;而一旦好衣服上身之后,自己的吃相和做派,也就不能不顾及了。一旦顾忌自己形象,并恬然面对食物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再是乞丐了,因为他们的心不穷了。

  这个寓言所隐含的,便是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国人的心态变化过程。小康社会,不仅指的是物质,更指的是一种与物质相适应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是闲适、安然和充满幸福感的,它不为物质所困,更不为身外之物焦灼,它是一种无论面对价高还是价低的东西,都能发现物质的本质,以及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并安然乐享由此带来的快意。而不是计较于它是不是名牌、价格贵不贵,是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常用的。他心里明白,不管是多高档或低级的床,只要能承载安然的睡眠,就是好床;他知道,无论多高级的车,不过只是位移工具;他知道,成功的标准,物质量化是有谱的,发自内心的富足感,才是真正的富足。而知道富足感本身,就是奢侈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逐它,一部分人,是因为它确实太远太难,无法企及,而更多的人,却是因为即使坐在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中,却不知富足为何物。因为他们心灵中没有这种感知能力,它们永远无法安宁、快意并最终“小康”起来。

作者:曾颖

今晚报 2012年04期

  这几天,我接连听到几个故事:

  其一,是一个女孩,从大二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整整11年没回老家看过父母,其理由是因为当年离家时抛下的豪言——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家。她所理解的“人样”,是包括有车有房有如意郎君和好工作,说白了就是有让父母向亲戚朋友们炫耀的资本。于是,11个春节,她都是在凄清冷寂的状态下度过的。11年,她和她的父母错过了很多亲切而温暖的东西。

  第二个故事,是我亲戚的儿子,大学毕业,被一家外企录用,他为了不让同事们瞧不起,在买不起手提电脑的那段时间,愣是用电脑包装着一块菜板,每天上下班背着,走了差不多半年,直到攒钱买到手提电脑。我不明白,每天背着沉重的菜板走在上下班路上的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我总觉得,这样的举动,太不可理喻。而他对我的不可理喻,也表示出程度相近的不可理喻,他说,你没在那里呆过,体会不到没有好电脑如同没有穿裤子一样的痛苦。

  第三个故事,是我的一位合作伙伴,这位在国企当老总的哥们被各种宴请搞得快发疯了,作为一个“三高”人士,他的各项健康指标已亮起红灯,而他的妻儿,也因无法和他一起吃家庭餐而颇多烦言。他是在我随口说哪天找时间聚聚时,倒出以上苦水的。他甚至无限苦恼地说:现在我觉得,谁对我好,就是不请我吃饭,让我在晚饭之前能回家。

  以上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里,有一种让人闻之骨寒的东西,我姑且将其称之为“与小康时代不相符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大多数时候都是隐性的,但它会主导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比如像第二个故事里的愣小子,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虽不足以致富,但养活自己并培养自己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完全有的。但就是因为心里急于让人觉得他和别人一样,而努力隐忍着,让自己成为别人,而其间忍受的苦恼,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必要的——我不相信哪家企业,会无良到把没有手提电脑的人开除,而让他痛不欲生的,是他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里那个女孩最终回去见父母没有,她的父母多年未见她,其心境想念还是愤恨,都不得而知。但可以确知的是,他们失去的,是天伦之乐,是一种生活,而这种东西,恰是他们眼中的“终极成功人士”所向往和欠缺的,第三个故事里那个年薪过百万,有好房有豪车的老总所向往的,分明就是他们弃之犹恐不及的平静安定相亲相爱的生活。

  多数人的生活已小康起来了。其过程颇有点像一个寓言:一群乞丐被关在饭馆门外,饿得眼睛发绿。突然有一天,饭馆老板宣布,大家可以进来吃饭,免费管够。当时的场景是可以想象的——争抢、抓扯、用手抓用衣服包,也不管什么吃相,不管什么,都薅一把在怀中再说,惟恐老板猛然宣布停止供饭,好日子戛然而止。

  但老板并没有宣布停止,而是宣布无限量长期供应。这样,抓在手中的粉条或抱在怀中的红烧肉,就显得不那么好看了,大家紧张感消除的第一反应,是收起不雅的吃相,第二反应,是提升档次,要求老板来两杯酒。而酒杯在手,发现手上、脸上、身上的油渍斑斑,本能的愿望,就是换衣服;而一旦好衣服上身之后,自己的吃相和做派,也就不能不顾及了。一旦顾忌自己形象,并恬然面对食物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再是乞丐了,因为他们的心不穷了。

  这个寓言所隐含的,便是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国人的心态变化过程。小康社会,不仅指的是物质,更指的是一种与物质相适应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是闲适、安然和充满幸福感的,它不为物质所困,更不为身外之物焦灼,它是一种无论面对价高还是价低的东西,都能发现物质的本质,以及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并安然乐享由此带来的快意。而不是计较于它是不是名牌、价格贵不贵,是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常用的。他心里明白,不管是多高档或低级的床,只要能承载安然的睡眠,就是好床;他知道,无论多高级的车,不过只是位移工具;他知道,成功的标准,物质量化是有谱的,发自内心的富足感,才是真正的富足。而知道富足感本身,就是奢侈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逐它,一部分人,是因为它确实太远太难,无法企及,而更多的人,却是因为即使坐在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中,却不知富足为何物。因为他们心灵中没有这种感知能力,它们永远无法安宁、快意并最终“小康”起来。


相关内容

  • 草房子赏析交流会方案
  • <草房子>朗诵赏析交流会方案 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经典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 ...

  • 10[孤独之旅]教案
  • 10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积累一些词语,体会标题含义.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方法: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品味体会小说语言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特色. 情感态度: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感悟人 ...

  • 读了草房子2的感想
  • 这个学期,我读完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认识了调皮聪明又有义气的桑桑.自尊倔强的"秃"鹤和优越感强.经过人生洗礼心灵由脆弱变得坚强的杜小康.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让我感动,还有秦大奶奶.细马等等. 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要数秦大奶奶的感人事迹了:她和丈夫秦大用几十年的努力和辛 ...

  •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复习
  •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复习 (2011-12-25 21:43:04) 转载▼ 标签: 教育 课内内阅读 (一)<沁园春雪> 1.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诗句中的"风骚"原 指 ,句中指 ,"风流人物"指的是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分别是 指 . 2. ...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5本课外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 <金银岛> 一.填空 1.这本书的主人公是( B ). A希尔弗 B吉姆 2.这本书为什么叫做"金银岛"?( B ) A这个岛是由金子银子做成的 B岛上有七十万磅的藏金 3.吉姆是一个( A ) A十几岁的小男孩 B中年男子 4.比尔这一人物,身材健硕,脾气却非常的( ...

  •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 我也不例外,三.四岁时,我渴望成为一只迷人的小鸟,能够自由的遨游在蔚蓝的天空中--五.六岁时,我渴望成为一个有超能的人,为国家服务--八.九岁时.我渴望成为一位博士,为国家翻走旧的一页,迎来新的一页-- 今 ...

  • 孤独之旅教案
  •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 ...

  • 语文九上导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 兰陵县初中语文九上导学案答案 第1课<沁园春·雪> 一.自主预习 1.略 2.装 滔滔 娇 骄 4.(1) 上片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 (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二.学习之旅 1.北国雪景图 千米高 ...

  • 心有余悸的跳楼事件
  • 编号 论文题目 心有余悸的"跳楼"事件 科 目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联系电话 编号: 心有余悸的"跳楼"事件 每当我走进办公室,看着桌上堆放的那一叠叠作业时,总会全身发麻,不由得想起2011年九月那个黑色的星期四. 那天上午,我执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