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课题: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宝 (两课时)
设计理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教学中,我努力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创设贴近教学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见解,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去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教材内容,拓宽教学空间,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
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对保护古遗迹的认识及思考能力、道德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愉快参与。
1.(课件出示“世界文化遗产分布表”)
师: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其中有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一猜,地图上的红点是哪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地址?
2.学生猜猜看,说对了,课件点击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环节能大大激发学生寻找古遗迹的兴趣,并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生成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交流感悟。
活动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行
1.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自己参观、旅游时的所见所闻和文字、图片、照片等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互享资源。
3.全班交流研讨,展示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件配乐出示组图:天坛、周口店、丽江古城、庐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及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研讨,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密切拉近学生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小组,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探究式学习。(找图片、查资料、讲一讲古遗迹背后的故事……)
2.课件出示学习资源 秦兵马俑博物
长城文化网
中国经济网\旅游频道\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
百度搜索
3.课件出示组图配简短文字说明。
[大足石刻(重庆)、孔府、孔庙、孔林(山东曲阜)、秦兵马俑(陕西西安)、万里长城(北京)……]
4.问题探究,合作研讨。(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的问题,学生可自主质疑)
5.学生查找资料,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及图片,了解更多有关世界文
化遗产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信息。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加深认识和体会。]
活动三:背后的故事
1.找一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2.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图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你会联想到什么?
3.小组交流,谈各自感受。
4.全班汇报、总结。
[设计意图:知道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活动收获。师: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新,有的还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展开辩论。)
3.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宝,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都应保护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见解,帮助学生树立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第二课时
活动一:我的调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调查表)组织学生课前展开调查,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2.(出示图片)谈谈看到古遗迹被人为毁坏的感受。
3.写一写“古遗迹的哭诉”,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围绕教材第76页问题,召开小小辩论会。(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利益与历史价值的矛盾对立中,应怎样保护古遗迹。
2.共同完成“我们的公约”,争当“文物保护小宣传员”。
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课题: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宝 (两课时)
设计理念: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教学中,我努力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创设贴近教学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见解,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去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教材内容,拓宽教学空间,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难点:
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对保护古遗迹的认识及思考能力、道德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愉快参与。
1.(课件出示“世界文化遗产分布表”)
师: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其中有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猜一猜,地图上的红点是哪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地址?
2.学生猜猜看,说对了,课件点击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环节能大大激发学生寻找古遗迹的兴趣,并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生成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交流感悟。
活动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行
1.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自己参观、旅游时的所见所闻和文字、图片、照片等向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互享资源。
3.全班交流研讨,展示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件配乐出示组图:天坛、周口店、丽江古城、庐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及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研讨,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密切拉近学生与世界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小组,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探究式学习。(找图片、查资料、讲一讲古遗迹背后的故事……)
2.课件出示学习资源 秦兵马俑博物
长城文化网
中国经济网\旅游频道\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
百度搜索
3.课件出示组图配简短文字说明。
[大足石刻(重庆)、孔府、孔庙、孔林(山东曲阜)、秦兵马俑(陕西西安)、万里长城(北京)……]
4.问题探究,合作研讨。(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的问题,学生可自主质疑)
5.学生查找资料,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及图片,了解更多有关世界文
化遗产的知识,并从中感受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信息。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加深认识和体会。]
活动三:背后的故事
1.找一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2.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图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你会联想到什么?
3.小组交流,谈各自感受。
4.全班汇报、总结。
[设计意图:知道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活动收获。师: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新,有的还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展开辩论。)
3.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国宝,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都应保护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见解,帮助学生树立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第二课时
活动一:我的调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调查表)组织学生课前展开调查,并填写好相关表格。
2.(出示图片)谈谈看到古遗迹被人为毁坏的感受。
3.写一写“古遗迹的哭诉”,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活动二:小小辩论会
1.围绕教材第76页问题,召开小小辩论会。(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利益与历史价值的矛盾对立中,应怎样保护古遗迹。
2.共同完成“我们的公约”,争当“文物保护小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