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卫生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院(系):
年级专业: 李轩 [1**********]6 医学院 2012级临床专科班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单纯药物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对糖尿病进行病前预防。很多病人因为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使糖尿病的控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如果能够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将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实施方法 进展 展望 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也日趋增加[1]。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又不是靠简单的吃药、打针所能解决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2]。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手段。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且花费少,收效大,是诊治糖尿病最佳的方法。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对血糖水平分割点会不断进行修正。其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指标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结合现状综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l. 糖尿病健康教育及其现状
1.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3]。
1.2 健康教育现状 以往的教育模式并未注重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只是当确诊为糖尿病后才进行宣教。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是:护士往往将糖尿病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教育方式多半是说教式,患者个人的学习潜能及动机未被激发。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多注重于如何注射胰岛素与口服药的服用,其次是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再次是如何安全运动,很少注重心理辅导与延伸教育。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护士不仅要注重临床护理,也要关注疾病的转归,参与出院后患者的跟踪随访。护士是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相处的技术、
能力和技巧,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4]。
2. 健康教育对象及其分类
2.1 健康教育对象 健康教育涉及整个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决定了糖尿病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还应包括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医务工作者,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
2.2 教育对象分类 目前我国有大于4000万糖耐量减退的人群,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应从源头做起。国内外研究证实:肥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耐量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糖尿病的普及,消除危险因素。另外,注意筛选糖耐量减退人群,尽早对他们实施糖尿病教育。从糖耐量减退转变成2型糖尿病之间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5]。另外,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支持,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将要终身面对。有文献报道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使家属对疾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照顾,家属提供的恰当照顾,可增加患者的自尊及被爱的感觉。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基础知识指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以及糖尿病的症状、分型、并发症及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以便能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3.2 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糖尿病控制情况如何,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6]。患者一定要正视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运动量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原则:①每日热量计算:按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蛋白质0.8g/kg,老年患者适量增加,脂肪可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占总热量的20%一30%。糖类用粗粮代替精粮,如芥麦面、玉米面、米饭、占总热量的50%~60%。③三餐分配:早、中、晚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根据热量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④进食种类应多样化,切忌单一,蔬菜、水果、豆类等搭配合理,可以提高营养价值。适当食用水果,时间宜选在两餐之间,要选择适当的水果食用,如苹果含糖量相对较低,而香蕉、红枣等含糖量较高。⑤正确的烹调方
法也是饮食治疗中不可忽略的,烹调过程清淡化,多用清蒸、炖、炜的方法,少用煎、炸、烧烤的方法,更不要用熏的方法[7]。
3.3 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有利于调整体重、增加体能,更可以使身心愉悦。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 min为宜,时间30一60 min。运动时全身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为确保运动的安全,注意做好热身运动,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要随时测量脉率,随身携带好糖果或苏打类饼干,定时监测血糖,选择舒适的鞋并每天检查双脚,要随身带好糖尿病卡片,注意标明姓名、疾病、所用药物的药名与剂量、联系电话等。
3.4 心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心理一时难以接受,又要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难免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会加重内分泌紊乱,从而开始恶性循环,因此,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控制与转归的过程,糖尿病只要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当而安全的运动、药物的配合等治疗,会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状态变化很大,在患者每次复查时注意观察予以对症处理。
3.5 血糖自我监测 护士应教育指导患者在口服药物或应用胰岛素同时,积极配合自我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并及时注意记录结果,以及与记录相关的事项,根据记录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情况,使病情得到控制。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体重、尿常规等,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6 合理用药指导
3.6.1 注射胰岛素的指导 使用混合胰岛素时要先抽取短效的胰岛素再抽取中效胰岛素。胰岛素注射的方式为皮下注射,应注射在脂肪的深层或脂肪和肌肉之间,切记避免注射到血管和肌肉内。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如果患者餐后要进行运动,应避免在四肢注射胰岛素[8]。短效胰岛素注射后一定要在30分钟内进餐,
如患者刚开始把握不好时间,可等饭好后进行注射,注射后15 min左右开始进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6.2 口服降糖药的指导 服用口服降糖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要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自我感觉血糖控制良好而私自减药,也不可为了血糖迅速下降而盲目加量。其次,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保存方法等。
3.7 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告知患者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重视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1次,如有危险因素,尽早妥善处理。保持足部清洁,以免感染,预防外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鞋袜要合脚,不赤脚穿鞋、赤足行走[9]。
4.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4.1 医院内健康 医院是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首先是针对性强。其次,医院具有高技术优势,医务人员开展教育是最有影响最为权威性。第三,患者相对集中,尤其住院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健康教育计划。由于临床护士工作量大,要满足患者“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超出了护士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们利用病区可利用的空间,如黑板报、走廊墙壁上挂教育展板、病房内设置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病情将患者分组进行讲课,对个别问题、特殊问题单独讲,对文化低、记忆力差的患者利用做晨晚间护理及做治疗的时间反复讲解并示范,直到掌握为止。要做好糖尿病教育,护士必须具备三心,即“细心、耐心、恒心”。
4.2 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从医院走向千工区是今后发展趋势。院外糖尿病患者应充分利用社区的卫生资源,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将院外患者组织起来,为患者提供同病相扶助的机会,体验、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糖尿病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科学发展。
5. 糖尿病教育的展望
在美国,一个人被确诊为患了糖尿病之后,首先不是到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而是被安排到指定的糖尿病教育机构去免费学习,由受过职业训练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传授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把预防、控制糖尿病
知识教给患者。而在我国,目前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没有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知识,更不用说偏远地区的患者了。因此,逐步提高糖尿病教育水平,培养专业的宣教人员,同时注意教育的延伸,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是必行之路。有专家提出可建立一个庞大的糖尿病教育和防治的网络,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3个方面[10]。为确保教育的内容能被理解和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种族等,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适当的语言,灵活的讲授糖尿病知识。
6.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
6.1 知信行水平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常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标等来评价患者教育前后的变化。
6.2 实验室评价指标 多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来评价患者教育前后的变化。
6.3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指标,能全面评价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评价的主体是被测量者。
7.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充分,因此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他们不仅需要药物,更渴望知识。②目前健康教育研究多面向城市,农村和边远的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机会少。③教育资料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需求。④不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以致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⑤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教育。有文献报道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11]。护士是主要的健康教育施教者,其施教能力必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而知识就是施教能力的基础。因此,护士必须加强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许金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1):42—43.
[2] 王纯.糖尿病教育在基层的现状调查[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1):6—7.
[3] 朱艳秋,云洁,顾媛媛,等.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35-36.
[4] 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
志,2004,39(10):727—729.
[5] 陆敏敏,冯正义.饮食运动与代谢综合证[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3—4.
[6] 薛长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一)[J].药品评价,2009,6(6):240.
[7]杨思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88.
[8]李素香,菊昌萍,金晖,等.血酮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7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8(1):13一14.
[9]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2005,40(4):305—307.
[10] 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296—297.
[11] 王艳玲,王亮. 糖尿病[23]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22(7):865-867.
营养卫生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院(系):
年级专业: 李轩 [1**********]6 医学院 2012级临床专科班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摘要】我国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单纯药物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对糖尿病进行病前预防。很多病人因为缺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使糖尿病的控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如果能够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将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实施方法 进展 展望 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也日趋增加[1]。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又不是靠简单的吃药、打针所能解决的,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健康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2]。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要手段。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且花费少,收效大,是诊治糖尿病最佳的方法。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对血糖水平分割点会不断进行修正。其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指标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结合现状综述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l. 糖尿病健康教育及其现状
1.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3]。
1.2 健康教育现状 以往的教育模式并未注重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只是当确诊为糖尿病后才进行宣教。我国糖尿病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是:护士往往将糖尿病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教育方式多半是说教式,患者个人的学习潜能及动机未被激发。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多注重于如何注射胰岛素与口服药的服用,其次是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再次是如何安全运动,很少注重心理辅导与延伸教育。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护士不仅要注重临床护理,也要关注疾病的转归,参与出院后患者的跟踪随访。护士是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糖尿病专科护士,指导和帮助患者学会与糖尿病相处的技术、
能力和技巧,在糖尿病护理、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4]。
2. 健康教育对象及其分类
2.1 健康教育对象 健康教育涉及整个人群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决定了糖尿病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还应包括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医务工作者,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
2.2 教育对象分类 目前我国有大于4000万糖耐量减退的人群,控制糖尿病发病率应从源头做起。国内外研究证实:肥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耐量减退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糖尿病的普及,消除危险因素。另外,注意筛选糖耐量减退人群,尽早对他们实施糖尿病教育。从糖耐量减退转变成2型糖尿病之间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减少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5]。另外,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支持,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将要终身面对。有文献报道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使家属对疾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照顾,家属提供的恰当照顾,可增加患者的自尊及被爱的感觉。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基础知识指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以及糖尿病的症状、分型、并发症及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以便能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3.2 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糖尿病控制情况如何,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控制[6]。患者一定要正视饮食对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日常运动量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原则:①每日热量计算:按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蛋白质0.8g/kg,老年患者适量增加,脂肪可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占总热量的20%一30%。糖类用粗粮代替精粮,如芥麦面、玉米面、米饭、占总热量的50%~60%。③三餐分配:早、中、晚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根据热量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④进食种类应多样化,切忌单一,蔬菜、水果、豆类等搭配合理,可以提高营养价值。适当食用水果,时间宜选在两餐之间,要选择适当的水果食用,如苹果含糖量相对较低,而香蕉、红枣等含糖量较高。⑤正确的烹调方
法也是饮食治疗中不可忽略的,烹调过程清淡化,多用清蒸、炖、炜的方法,少用煎、炸、烧烤的方法,更不要用熏的方法[7]。
3.3 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有利于调整体重、增加体能,更可以使身心愉悦。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 min为宜,时间30一60 min。运动时全身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为确保运动的安全,注意做好热身运动,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要随时测量脉率,随身携带好糖果或苏打类饼干,定时监测血糖,选择舒适的鞋并每天检查双脚,要随身带好糖尿病卡片,注意标明姓名、疾病、所用药物的药名与剂量、联系电话等。
3.4 心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密切相关。当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心理一时难以接受,又要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难免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又会加重内分泌紊乱,从而开始恶性循环,因此,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控制与转归的过程,糖尿病只要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当而安全的运动、药物的配合等治疗,会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状态变化很大,在患者每次复查时注意观察予以对症处理。
3.5 血糖自我监测 护士应教育指导患者在口服药物或应用胰岛素同时,积极配合自我血糖监测,如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并及时注意记录结果,以及与记录相关的事项,根据记录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情况,使病情得到控制。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体重、尿常规等,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6 合理用药指导
3.6.1 注射胰岛素的指导 使用混合胰岛素时要先抽取短效的胰岛素再抽取中效胰岛素。胰岛素注射的方式为皮下注射,应注射在脂肪的深层或脂肪和肌肉之间,切记避免注射到血管和肌肉内。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如果患者餐后要进行运动,应避免在四肢注射胰岛素[8]。短效胰岛素注射后一定要在30分钟内进餐,
如患者刚开始把握不好时间,可等饭好后进行注射,注射后15 min左右开始进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6.2 口服降糖药的指导 服用口服降糖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要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自我感觉血糖控制良好而私自减药,也不可为了血糖迅速下降而盲目加量。其次,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保存方法等。
3.7 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告知患者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重视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1次,如有危险因素,尽早妥善处理。保持足部清洁,以免感染,预防外伤,经常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鞋袜要合脚,不赤脚穿鞋、赤足行走[9]。
4. 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4.1 医院内健康 医院是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首先是针对性强。其次,医院具有高技术优势,医务人员开展教育是最有影响最为权威性。第三,患者相对集中,尤其住院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健康教育计划。由于临床护士工作量大,要满足患者“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超出了护士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们利用病区可利用的空间,如黑板报、走廊墙壁上挂教育展板、病房内设置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病情将患者分组进行讲课,对个别问题、特殊问题单独讲,对文化低、记忆力差的患者利用做晨晚间护理及做治疗的时间反复讲解并示范,直到掌握为止。要做好糖尿病教育,护士必须具备三心,即“细心、耐心、恒心”。
4.2 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从医院走向千工区是今后发展趋势。院外糖尿病患者应充分利用社区的卫生资源,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将院外患者组织起来,为患者提供同病相扶助的机会,体验、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糖尿病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科学发展。
5. 糖尿病教育的展望
在美国,一个人被确诊为患了糖尿病之后,首先不是到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而是被安排到指定的糖尿病教育机构去免费学习,由受过职业训练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传授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把预防、控制糖尿病
知识教给患者。而在我国,目前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没有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知识,更不用说偏远地区的患者了。因此,逐步提高糖尿病教育水平,培养专业的宣教人员,同时注意教育的延伸,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是必行之路。有专家提出可建立一个庞大的糖尿病教育和防治的网络,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3个方面[10]。为确保教育的内容能被理解和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考虑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种族等,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适当的语言,灵活的讲授糖尿病知识。
6.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
6.1 知信行水平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常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评价量标等来评价患者教育前后的变化。
6.2 实验室评价指标 多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来评价患者教育前后的变化。
6.3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指标,能全面评价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评价的主体是被测量者。
7. 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充分,因此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他们不仅需要药物,更渴望知识。②目前健康教育研究多面向城市,农村和边远的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机会少。③教育资料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需求。④不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以致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⑤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教育。有文献报道非内分泌专科的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11]。护士是主要的健康教育施教者,其施教能力必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而知识就是施教能力的基础。因此,护士必须加强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许金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1):42—43.
[2] 王纯.糖尿病教育在基层的现状调查[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1):6—7.
[3] 朱艳秋,云洁,顾媛媛,等.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35-36.
[4] 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
志,2004,39(10):727—729.
[5] 陆敏敏,冯正义.饮食运动与代谢综合证[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3—4.
[6] 薛长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一)[J].药品评价,2009,6(6):240.
[7]杨思红.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88.
[8]李素香,菊昌萍,金晖,等.血酮监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7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8(1):13一14.
[9] 刘天纾.糖尿病足的预防与健康教育进展[J].中华护理杂
志,2005,40(4):305—307.
[10] 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4):296—297.
[11] 王艳玲,王亮. 糖尿病[23]金建华.我国糖尿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22(7):86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