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年)
◎ 远人
据说,俄罗斯写实主义画家列宾在西方艺坛名声有限。但在中国,这名字却家喻户晓。尤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即使一个不涉足美术的人也十分眼熟。
画中是十一个年龄不等的纤夫费力地在河滩上行走,一条纤绳勒在他们前胸和臂膀,像是将他们捆成一处。他们拖住身后船只,沉重而疲惫地行走在炎阳炙烤的金黄沙滩上。船头有两个隐约可见的人,一个在扳橹,另一个穿红衣者拄杖立于船头。据说他就是这船的主人,也是这群纤夫的剥削者。
能在二十九岁的年龄完成一幅史诗作品,确能说明列宾天才横溢。这种天才,取决于作者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表达他所生存的时代。在列宾创造并完成这幅画的年头,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群魔》的年头,也是托尔斯泰动笔写下《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章的年头。按屠格涅夫的说法,俄罗斯正处在风云动荡的激变“前夜”。
列宾这幅画,我们一向被告知,那些纤夫是被压迫者,船头那红衣人是剥削者。这个简单的二元对立不乏漫画和弱化之嫌。因为生活从来就是降临在个人身上的事,未见得随便哪个个人就能懂得政治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阶级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从构思到完成的几年中,列宾的身份只是当时彼得堡美术学院的学生。尽管学院督促学生们学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思想,但作为一个激情满怀的青年,列宾倒不一定就切实关心到政治。对他来说,绘画只是绘画,作品只是作品。这幅画的灵感来源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难说有必然关系。列宾关注纤夫,因为纤夫是一个社会构成。从他的毕生画作来看,俄罗斯每个构成都成为他的绘画对象。只是,在面对那些对象时,列宾都无不倾注出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才华。
过于强调阶级,往往只会使人无法看清个体。俄罗斯天才们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个体之上,锁定在生活之上,也锁定在艺术的原则之上。那些作者往往无法预料作品会遭到连自己也料想不到的解读。至少,托尔斯泰就不会想到他的作品会居然成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宾也当然不会想到他的绘画会成为一件“控诉性”作品。
当对阶级的强调成为过去,我们在今天回顾这些作品,也许能产生更多感慨——安娜·卡列尼娜终于成为有血有肉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宾的纤夫也终于能还原成生活的纤夫。
服从最高原则的艺术才能发散出艺术本身的最大魅力。这或许是我们今天面对这幅画得到的启迪。
(俄罗斯)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年)
◎ 远人
据说,俄罗斯写实主义画家列宾在西方艺坛名声有限。但在中国,这名字却家喻户晓。尤其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即使一个不涉足美术的人也十分眼熟。
画中是十一个年龄不等的纤夫费力地在河滩上行走,一条纤绳勒在他们前胸和臂膀,像是将他们捆成一处。他们拖住身后船只,沉重而疲惫地行走在炎阳炙烤的金黄沙滩上。船头有两个隐约可见的人,一个在扳橹,另一个穿红衣者拄杖立于船头。据说他就是这船的主人,也是这群纤夫的剥削者。
能在二十九岁的年龄完成一幅史诗作品,确能说明列宾天才横溢。这种天才,取决于作者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表达他所生存的时代。在列宾创造并完成这幅画的年头,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群魔》的年头,也是托尔斯泰动笔写下《安娜·卡列尼娜》第一章的年头。按屠格涅夫的说法,俄罗斯正处在风云动荡的激变“前夜”。
列宾这幅画,我们一向被告知,那些纤夫是被压迫者,船头那红衣人是剥削者。这个简单的二元对立不乏漫画和弱化之嫌。因为生活从来就是降临在个人身上的事,未见得随便哪个个人就能懂得政治强加在自己身上的阶级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从构思到完成的几年中,列宾的身份只是当时彼得堡美术学院的学生。尽管学院督促学生们学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社会思想,但作为一个激情满怀的青年,列宾倒不一定就切实关心到政治。对他来说,绘画只是绘画,作品只是作品。这幅画的灵感来源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难说有必然关系。列宾关注纤夫,因为纤夫是一个社会构成。从他的毕生画作来看,俄罗斯每个构成都成为他的绘画对象。只是,在面对那些对象时,列宾都无不倾注出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才华。
过于强调阶级,往往只会使人无法看清个体。俄罗斯天才们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个体之上,锁定在生活之上,也锁定在艺术的原则之上。那些作者往往无法预料作品会遭到连自己也料想不到的解读。至少,托尔斯泰就不会想到他的作品会居然成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宾也当然不会想到他的绘画会成为一件“控诉性”作品。
当对阶级的强调成为过去,我们在今天回顾这些作品,也许能产生更多感慨——安娜·卡列尼娜终于成为有血有肉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宾的纤夫也终于能还原成生活的纤夫。
服从最高原则的艺术才能发散出艺术本身的最大魅力。这或许是我们今天面对这幅画得到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