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

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预设: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生:测量我们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得最多的地方的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2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提问: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指名回答)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法 板书: 小数加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

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课本90页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指名回答)

提问: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如何列式算出它们的总价?

2. 学生交流并列式。

(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选择物品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学生说的算式可能有:

板书:

(1)12.55+5.65=

(2)45.8+10.35=

(3)12.55+10.35=

(4)45.8+5.65=

师:这些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指名板演)

3. 集体订正。让板演的学生重点说说是如何列竖式。

师:请同学们讨论45.8+10.35和45.8+5.65写竖式时数字8为什么和3对齐,数字8为什么和6对齐。

(学生交流讨论时,使学生认识到小数中的整数部分和小数 部分的数位要对齐,教师说明根据小数的性质得数末尾有0时应把0去掉,。)

4. 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方法: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使学生明确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的数相加,都是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只是小数加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如果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计算,再交流。

3、课件出示练一练第3题,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4、课件出示第5题学生说一说课本练一练第5题中的信息,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

(1)12.55+5.65=

(2)45.8+10.35=

(3)12.55+10.35=

(4)45.8+5.65=

小数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 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

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预设: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生:测量我们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得最多的地方的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2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提问: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指名回答)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加法 板书: 小数加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

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课本90页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指名回答)

提问: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顶帽子和一副手套,如何列式算出它们的总价?

2. 学生交流并列式。

(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选择物品的方式,然后让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学生说的算式可能有:

板书:

(1)12.55+5.65=

(2)45.8+10.35=

(3)12.55+10.35=

(4)45.8+5.65=

师:这些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指名板演)

3. 集体订正。让板演的学生重点说说是如何列竖式。

师:请同学们讨论45.8+10.35和45.8+5.65写竖式时数字8为什么和3对齐,数字8为什么和6对齐。

(学生交流讨论时,使学生认识到小数中的整数部分和小数 部分的数位要对齐,教师说明根据小数的性质得数末尾有0时应把0去掉,。)

4. 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方法: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使学生明确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的数相加,都是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只是小数加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如果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件出示练一练的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计算,再交流。

3、课件出示练一练第3题,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4、课件出示第5题学生说一说课本练一练第5题中的信息,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

(1)12.55+5.65=

(2)45.8+10.35=

(3)12.55+10.35=

(4)45.8+5.65=


相关内容

  • 加法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的运用
  • 加法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的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 ...

  •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 篇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简 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简单小数的加减 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 ...

  •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
  •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 ...

  • 2011年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 ...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 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 ...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 ...

  •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 教 材] 1.分析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一 ...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 ...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现实情境,在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利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 ...